1、 2015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 一 六 年 九 月 目录 引 言 1 第一部分 教学基本情况 . 1 一 、人才培养定位 1 二、学科与专业情况 1 三、各类在校生情况 2 四、生源质量情况 2 第二部分 师资和教学条件 . 3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及建设情况 3 二、生师比、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4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4 四、教学用房情况 5 五、图书资料及信息化建设 5 六、实验教学条件 6 七、文化素质教育建设 7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 12 一、教学基本建设情况 . 13 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 17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 21 四、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
2、新创业教育情况 . 23 第四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5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 25 二、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 26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制度体系建设 . 26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 26 五、教学质量日常监控运行情况 . 27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28 一、 2015 届本科毕业生质量 28 二、在校生的培养情况 . 31 第六部分 学校的特色发展 32 一、通识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32 二、优才教育推动精英人才培养改革 . 32 三、夏季学期拓宽学生科研视野 . 33 四、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 33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
3、题 34 一、专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 34 二、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 34 三、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 35 结束语 . 35 1 引 言 辽宁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多学科的辽宁省惟一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2015 年 , 在“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引领下 , 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辛勤努力下, 辽宁大学 各项教学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办学传统和特色,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使辽宁
4、 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第一部分 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 定位 辽宁大学始终把培养社会文明的传承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者为己任,加强德育体系和知识体系建设,牢固树立 教学中心地位, 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实施全方位开放式人才培养战略,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 ,以塑造思想品德、增进学识素养、培育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 开阔的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复合 型、创新型人才。 二、学科与专业情况 辽宁大学现有本科专业 70 个
5、,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6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61 个,其中设有 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MBA(工商管理硕士)、 MPA(公共管理硕士)、 JM2 (法律硕士)、 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MFA(艺术硕士)等2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和统计学等 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7 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8 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 3 个国家重 点学科、 6 个省重点一级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
6、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三、各类在校生情况 截至 2015 年底 ,辽宁大学在校本科生 18871 人,硕士研究生 5902人,博士研究生 690 人,留学生 425 人。 各类 在校生情况统计表 学生类别 总人数(人 ) 沈阳(崇山 、蒲河)校区 人数 (人 ) 辽阳校区人数 (人 ) 普通本科生 18871 16489 2382 硕士生 5902 5902 0 博 士生 690 690 0 外国留学生 425 425 0 合计 25888 23506 2382 四、生源质量情况 2015 年,辽宁大学本科招生计划 42
7、01 人,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辽宁省理科投档线 561 分,高出一本线 61 分;文科投档线 569 分,高出一本线 39 分。从全国情况看,文科录取线高出当地一本线 20 分以上的省份有 17 个,高出 30 分以上的省份有 9 个;3 理科录取线高出当地一本线 20 分以上的省份有 24 个,高出 40 分以上的省份有 21 个。表明辽宁大学的影响力稳步提升,生源质量持续改善。 第二部 分 师资和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及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453 人,其中教授 286 人、副教授 527 人,博士生导师 10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7
8、9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双聘院士 1 人 ,辽宁省 攀登学者 3 人, 辽宁大学特聘辽河学者 3 人。 项目 学位情况 职称情况 年龄结构 博士 硕士 本科 本科以下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及以下 35岁以下 35-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专任教师 1453人 数量 612 405 428 8 286 527 562 78 627 253 483 90 比例 ( %) 42.12% 27.87% 29.46% 0.55% 19.68% 36.27% 38.68% 5.37% 43.15% 17.41% 33.24% 6.19% 教学辅助 327 数量 5 93 168
9、61 16 83 174 54 88 95 129 15 比例 ( %) 1.53% 28.44% 51.38% 18.65% 4.89% 25.38% 53.21% 16.51% 26.91% 29.05% 39.45% 4.59% 2015 年,学校紧紧围绕办学定位 和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实际,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辽宁大学引进高端人才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和规章制度,对我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制度规定,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结合我校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发展需要,按照每年教师用人计划,积极开展学术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的4
10、优秀青年教师引进工作。专门成立了“辽宁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2015 年,我校引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人选 3 人,分别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程丽红教授,历史 学院孙立祥教授,经济学院孙广生副教授。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 2015 年,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我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发展,共有1 人入选国家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 3 人入选 “ 辽宁特聘教授 ” 支持计划, 2 人入选辽宁省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百人层次, 3 人入选辽宁省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千人层次。 二、生师比、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1、 1453 人,聘请校外教师 160 人。拥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等的折合在校学生数 30379 人,生师比 19.82。 全校 60 岁以下在职教授 272 人 ,担任本科课程的 199 人,教授上课 率 69.58%。教授主讲课程 420 门,占总课程的 18.17%。 本科教学 课程开设情况 春季学期 夏季小学期 秋季学期 开课门数 960 217 1134 开课门次 1957 247 196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5 年,全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8652.02 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 4584.82 元。共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1529 万元。其
12、中,实验教学经费 3494.91 万 元,实习经费 644.825 万元。生均本科实验教学经费 1852 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341.70 元。从 2010 年起,学校改革了本科日常 运行经费拨付办法, 2013 年制定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关于讲课费发放指导意见,以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教学用房情况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教学区占地面积 2016 亩,各类校舍建筑面积 64.45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25.48 万平方米,包括教室 9.04 万平方米、图书馆 4.24 万平方米、实验用房 8.07 万平方米、体育馆
13、3.77万平方米、 会堂 0.35 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 4.98 万平方米,生 活用房 33.37 万平方米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五、图书资料及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达 4.24 万平方米,馆藏文献 283 万册,其中珍本、善本书 300 余种,被联合国出版部指定为联合国文献收藏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馆藏纸质图书 1962862 册,中文电子期刊累积 259290 册,外文电子期刊累积211626 册,中文电子图书累积量 520069 册,外文电子图书累积量 138册。 2015 年中文图书购置经费 80 万人民币,新购置图书 33823 册、中文
14、电子期刊 12000 种 30000 册,中文 电子图书增加 7100 册; 2015年外文图书经费 26703.28(美元),订购 424 册,外文电子期刊 8200余种 8200 册。 2015 年信息化校园建设投入经费 500 余万元,其中建设经费 300万元,运行经费 200 万元。建有网络信息点 3.5 万余个,其中无线接6 入点 2000 个;校园网出口总宽带 1.6Gbps;电子邮件系统用户 3600余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2TB;数字资源量总计 3TB。 辽宁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重点 加强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 进一步推进教与学的过程信息
15、化建设,同时加强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随着辽宁大学校园网IPv6 技术升级 子项目 完成验收,采用独立的光波道方式以 1Gbps 速率接入 CNGI-CERNET2 核心节点;实现校园网从主干(核心、汇聚)层到接入层的 IPv4/IPv6 技术升级,校园网 IPv6 用户数达到 2 万人以上,完成了 “ 下一代互联网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应用示范项目 ”既定任务, 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六、实验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仪器设备 31695 台件,总值 29690.15 万元,其中教学设备 21909 台件,价值 21060.68 万元,科研设备 5579 台件,价值6190.32
16、万元。 2015 年新增仪器设备 2152 台件,总值 2512.09 万元,其中新增教学设备 1033 台件,价值 1019.85 万元,新增科研设备 664台件,价值 1197.52 万元。 为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开展了 2015 年度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工作,批准“辽宁大学文化创意实践教育基地”等 6 个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并正式启动基地建设工作;组织 开展校级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 ” 建设工作,搭建创新平台,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研究和实践环境与条件,共评选出 “ 创意可视文化基地 ” 等 23 个校级创新创业实验
17、室,学校将对获批的创新创业实验室进行挂牌,并投7 入建设经费 108 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此外 ,以教务处 夏立新处长为负责人申报的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顺利 获批省级基地 , 物理学院申报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获批建设经费 60 万元。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 ,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单位 2 个,总数达到 8 个。 2015 年新增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2 个,总数达到 4 个。新增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6个,总数达到 9 个。 七、文化素质教育建设 自 2006 年成为第二批 “ 国家大学生文
18、化素质教育基地 ” 以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015 年,学校 以 开展 “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 ,凸显 “ 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 的校训精神, 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 校园 文化氛围建设。 (一)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2015 年 继续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精选名师大家为学生讲座 33 余 讲,累计听众 2400 余人次。 (二)开展百题讲座系列活动 为 进一步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繁荣校园文化, 2015 年,辽宁大学创新开展“百题讲座”系列活动,共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 52 余讲,惠及师生 4200
19、 余人,其中以辽宁大学“立德树人”党员工程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17 场,参与师生近千人次。通过百题讲座系列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8 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三)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1.创建校园精品文化 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第 27 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打造了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法治辩论赛、短剧小品大赛、舞蹈大赛等品牌比赛10 项;举办第 27 届大学生社团 文化节,举办了 10 余项同学喜闻乐见的主体赛事, 10 场社团专场活动,百余场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继续开展高雅艺术
20、进校园活动,邀请辽宁芭蕾舞团到学校演出。 2.实施“爱我辽大”主题活动 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弘扬辽大精神,塑造辽大文化,凝聚辽大力量,建设辽大品牌,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广大师生和校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培育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启动了“爱我辽大”主题活动。经过精心策划,活动设有遇见辽大、聆听辽大、印象辽大、感悟辽大、爱我辽大 五个篇章,共有 20 余项活动。 3.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以抓广、抓响、抓实、抓长,重在基层、重在成效的原则,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三走”活动,举办了辽宁大学首届运动嘉年华,趣味运动会,新生台球、
21、羽毛球和网球大赛,羽毛球师生挑战赛等主体活动。配合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举办了恒大杯校园足球赛。继续开展9 “大学生百炼之星”寻访和“优秀体育公益社团”创建活动。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倡导体育锻炼文化,营造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4.建设实践育人体系 继续集中开展大学生寒暑期“三下乡”社 会实践活动,拓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全校共组建校级以上重点团队 500 余个,万余名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一批优秀成果和优秀案例遴选。大力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开展“德益成长”主题学雷锋活动,开展辽宁大学“两优一品”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和个人评比,举办了“筑梦公益 锋行远扬”志愿服务工作分享会,成立了“爱我
22、辽大”校园志愿服务团队,第 11 次承担了全国青年技工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参与了沈阳国际马拉松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选拔 15 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赴新疆库尔勒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继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 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全年共招募志愿者 5 人,分别赴新疆兵团和朝阳、葫芦岛、阜新等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5.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紧扣时代主题,广泛引导学生将青春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与信仰对话”精品报告会,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确立人生目标为重点的“人生成长论坛”,以帮助学生
23、建立自尊自信和培养奋斗精神为重点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事迹系列分享会等活动 10 余场。 6.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 10 扶持和鼓励“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研究会”和“青年政治研究会”两大学生理论学习类社团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主题学习研究活动。遴选了一批大学生理论学习成果,其中 1 篇被选送参加全国百篇大学生“四进四信”理论文章的评选。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学习专栏,开展“好好学习”等线上活动,推广学“习” APP。依托校院两级团校针对团学骨干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门团课或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团课主渠道,打造赛课、晒课、部课、团课、慕课“五课”模式促四信
24、,即开展首届团课大赛、团课获奖同志进行精品课程巡讲、 组织团支部书记打造有声团“书”、理论学习类社团社长讲团课、新媒体平台秀课等团课形式,深化“四进四信”活动的长效机制和有序开展。此外,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7.全面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以全国“两会”召开、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重点举办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与辽宁法制报联合举办辽宁大学大学生法制辩论赛。紧紧抓住五四运动纪念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一二九”运动 80 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红诗会、观看阅兵式、演讲比赛、抗日歌曲音乐会等主题团日、校园文化、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活 动20 余项。持续开展“
25、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积极开展以“知书达礼”为主题的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继续深化创新“光盘行动”。评树了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青年师生和先进青年群体。 8.大力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引导工作 实施“清朗网络青年力量 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选拔11 了 400 名网络宣传员和近 5000 名网络文明志愿者,加强辽宁大学青年之声平台和微邦手机 APP 建设。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开展“我与团旗合个影”照片征集展示、“我用团徽做头像”接力活动,在团委微信平台上发表“五四青年节倡议书”得到 了同学们的广泛阅读与转发,开展“光盘行动”微博活动、清明节“祭奠英雄”宣传活动、纪念反法西斯胜
26、利 70 周年宣传、国庆 66 周年纪念活动、“ 12 9”运动 80周年纪念宣传、爱我辽大主题活动宣传报道、“铭记师恩”宣传等。积极征集、开发贴近青年学生实际,易于接受的各类思想引导的内容产品。积极参与“阳光跟帖行动”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充分发挥网络生力军作用。 ( 四 )校园学术氛围建设 组织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一步完善校赛体系,有效提升了参赛质量,吸引 300 余支团队近 2000学生参与其中,最终 我校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3 个,辽宁省级竞赛获奖 170 余项。顺利启动了 2016 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筹备工作。此外,本年度还积极组织广大
27、学生参与其他创业类竞赛,其中 4 名同学参加 PVGO 大学生创业竞赛,荣获辽宁赛区第一名,我校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打造了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并举办了 3 场活动,筹划辽宁大学创新创业季暨第二届学术科技节。继续服务大学生就业,继续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报告季、职业生涯设计竞赛、职场精英挑战赛的活动。大力发展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参与发 起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联盟。继续推进 KAB 创业教育,培训了讲师 4 人,形成了一定12 规模的团属创业导师团队。 (五)大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学校现有注册学生社团 100 余个,涵盖了公益实践、学术研究、文学艺术、体育运
28、动等多个领域。其中参与度高、活动较为丰富的社团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社、雨林校园创业团队、国学社、青年政治研究会、阳光剧社、文体艺术团、音乐爱好者协会、网球协会、天地跆拳道协会、梦想配音社、图腾动漫社等。学生社团近年来打造了“社团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百团大战”、“朝阳凌源老杖子村支教”、“防艾培训” 等精品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学生社团的品牌项目。学校在加强社团思想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完善社团内部的建设机制,确保社团科学化、规范化运行。要求所有注册学生社团必须有社团名称、社团章程、组织机构、指导老师、成员花名册和管理制度,社团章程需对社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负责人的产生
29、、负责老师的聘请、成员的产生方式以及活动方式及范围和经费来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为激励社团创新争优,学校举办社团发展峰会,评选表彰校园十佳学生社团,并多次承办沈阳市大学生社团峰会。在历年的全国、省市优秀社团评选中,我校多 个社团获奖。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在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本科教学的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 情况 。 2015 年,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 诸多 建设成就,同时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也 取得 了令人满意的改革 成 绩。 13 一、 教学 基本建设情况 (一)推进专业建设 辽宁大学在修订 201
30、3 版本科教学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同时,将专业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组织专业建设和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 根据普 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5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 2015109 号 )精神,按照教育部高教司要求,我校组织开展了 2015 年度本科专业申报工作,我校推荐满族历史语言和商务英语进行申报,目前我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为 70 个。 2.完成本科专业数据填报以及综合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
31、,不断完善省、校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专业办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测,学校认真完成 2015 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第一阶段填报工作。同时,我校共有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 2 个专业在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在前 20%。目前,我校共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法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8 个专业被评为省重点专业。(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前 20%的专业) 3.完成省高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遴选工作的申报和启动工作 学校认真组织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遴选的申报工作,我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人14 力资源管理等 5 个专业
32、被评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4.完 成省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的申报和启动工作 学校认真组织了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申报工作,我校法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 5.开展专业集群向应用型转变工作,深入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辽教发 2015168 号)精神,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六个专业被批准成为辽宁省教育厅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在此基础上,把学校应用 型专业组建成专业集群,与地方行业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及社会
33、组织密切对接,提高专业集群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与贡献率。此外,本年度我校获批翻译、网络与新媒体 2 个新专业;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5 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其中经济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重点专业;法学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 (二)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1.截至 2015 年底,辽宁大学现有本科 课程 2311 门,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200 门,占 8.7%。 学校 通过 修订 2013 版 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进一步 加强对 核心课程、专业 课程 建设, 进一步凝练通识教育课程 。继续认真落
34、实“三项工程”, 2015 年经过组织专家评审,有 5 门课程通过“用外语讲授专业课工程”项目立项。认真开展专业核心课开15 设情况调查和专业核心课教授负责试点工作,对全校各专业核心课开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有意向开展专业核心课教授负责试点工作的专业进行备案。组织申报 并 获批 省级资源共享课 1 门。 2.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体系和质量不断提升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在 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通知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等的改革与创新,我校共有 3 门课程申
35、报,其中,选修本校课程 2 门国际经济法、中国文学史 (明清卷)我校选修沈阳师范大学课程 1 门微生物学。此外,文学院李东老师主讲的高质量的人际沟通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夏立新教授主讲的合成化学课程被评为 2015 年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本年度又新增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西方伦理思想史 2 门“用外语讲授专业课”课程。 3.加强实验和实习课程建设 本年度,学校共开设实验项目 1863 个,支撑全校 21 个学院 56个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夏季学期,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共开设创新实验 280 项;同时,组织物理学院、信息学院部分专业学生跨校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进行金工实习,参与
36、实习实践人数314 人,实验项目 5 个,实习时间 10 天。 各实践基地和共建实验室运行正常,教学效果良好。 为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开展了 2015 年度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工作,16 批准“辽宁大学文化创意实践教育基地”等 6 个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 地,并正式启动基地建设工作;组织 开展校级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 ” 建设工作,搭建创新平台,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研究和实践环境与条件,共评选出 “ 创意可视文化基地 ” 等 23 个校级创新创业实验室,学校将对获批的创新创业实验室进行挂牌,并投入建设经费 108 万元用于实
37、验室建设。此外 ,以教务处 夏立新处长为负责人申报的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顺利 获批省级基地 , 物理学院申报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获批建设经费 60 万元。 (三)加强教材建设 1.完成 2015 年 “ 马工程 ” 重点教材使用情况的报送工作 。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5 年使用情况的通知(教社科厅函 201529 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 (辽教办发 2015194 号)文件精神,教材科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我校相关学院认真填报 35 种已出版马工程重点教材
38、2015 年使用情况一览表。据统计,我校 2015 年共选用 22 种 “ 马工程 ” 重点教材 2340余册,涉及 10 个学院 26 个专业。 2.完成我校境外原版教材使用管理情况的统计工作 。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普通高等学校境外原版教材使用管理情况的通知文件精神,教材科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相关教学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据统计,我17 校 2014 2015 学年共使用境外原版教材的课程 72 门,占课程总数2.49%。其中,本科生课程 52 门,占本科生课程数的 3.11%;研究生课程 20 门,占研究生课程总数的 1.65%。 (四)推进
39、考试制度改革 2015 年,学校继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通过实施考试制度改革,有效地实现了“三个衔接”,即期间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衔接、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衔接、教师安排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衔接;促进了“三个转变”,即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政人员服务方式的转变。 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2015 年 ,学校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 继续推进大门类招生培养试点、文理科实验班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全面推进夏季学期教学模式改革,加大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力度。 (一)启动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培养方案与 模式不
40、断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 36 号)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 2015 7 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 2015 89 号)文件精神,学校全面启动了 2016 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大类培养为基础,突出研究型课堂教学、创新型自主学习两个重点,建立“基础专业 +” 的跨专18 业人才培 养新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制订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
41、案,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新方案将于 2016 年 9 月实施。 ( 二 )继续开展大门类招生培养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5 年学校继续以化学院为试点实施大门类招生培养工作。对 现有的 三个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授理学学位)实行大门类 招生, 院内基础课按大类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入学后 , 经过基础课程阶段学习,可在各专业之间进行分流再选择专业。 ( 三 )继续推进文理科实验班培养模式改革 为 着 力 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 , 2015 年 ,学校 加大对文理科实验班的创新改革探索力度 ,进一步推进 高素质、 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培养
42、教学模式 改革 建设 。 1.继续推进 物理 -化学实验班 改革 2015 年 ,物理 -化学理科实验班共吸纳学生 19 人。实验班 采取 二段式 培养模式 。 第一阶段 为基础教育 阶段,用 2-3 年 的时间,按照 人才 培养模式基本要求,强化与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课程的学习,构建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第二阶段重点进行 专业 能力培养 , 可以自主提出兴趣 方向 或选择合作指导导师意向,由相关学院负责协调, 选聘教学 经 验丰富、思维活跃、学识渊博、 教风 严谨、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 导师 , 采用灵活 、生动、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指导学生日常学习和参与科研
43、活动 。 2.组建工商管理与 会计学精英班 19 2015年学校从 2014级 工商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中 各选拔精英学生 30 人 , 继续 开设工商管理 学术精英班 和会计 职业精英班。工商管理 学术精英班以学术研究 为导向, 着重 培养扎实工商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工商管理研究方法与学术能力,实行学术导师制度,选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作为学术 导师 ,提供学术能力专业指导 ; 会计 职业精英班一 国际化与会计实践为导向,着重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务操作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会计人才。 ( 四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 学校于 2010 年开始构建由三组模块构成的通识教育体系
44、,即由素质教育(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公共艺术、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教育构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注重课程设计的公共性、贯通性和综合性,旨在扩展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夯实专业基础创造条件。截至 2015 年底,共立项建设通识课程 200 门,基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要。 ( 五 )加强公共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审美 和 人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艺术 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整合文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和艺术学院等丰富的师资资源,成立公共艺术
45、课程教研室,组织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 26 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学校的“大学生艺术节”和“大学生社团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类活动,形成了我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助推美育教育取得实效。 20 ( 六 )深化夏季学期教学体制改革 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本 科人 才 培养新体系,我校 于 2013 年 开始试行 夏季学期。 2015 年夏季学期从 6月 22 日 至 7 月 17 日, 为期四 周。 依据 辽宁大学夏季学期实施方案 ,夏季学期教学实践活动 以专题讲座、系列讲座,研究型、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及各类实习实践为主线,深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
46、能力;以名家讲堂为辅线,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以专业课 为 补充,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具体 执行情况如下: 1.各学院通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 学者, 调动校内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共开设课程 136 门, 开设研究型、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及各类实习实践 课程 100 门, 举办了名家讲堂、各类 讲座等 95 讲。夏季学期开展的各项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 学生参与踊跃 。 2.各学院充分挖掘资源, 哲管院聘请早稻田大学哲学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公共行政学教授来校讲学;经济学院聘请了省政府机关高级研究员孟炜中、温源两位老师讲授国民经济规划实践与方法;物理学院聘请了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47、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洪到我院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环境学院聘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放教授、冯玉杰教授和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宋晓东所长做了相关专题讲座;化学院聘请了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袁大强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的 李杨教授等 5 位知名学者为全院学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化学系列讲座;生命科学院聘请了聘请的东北大学特聘教授汪冰讲授“生物大分子互作研究方法”专题讲座;广播影视学院聘请了台湾中国文化大21 学周庆祥博士、台湾龙华科技大学黄深勋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黄会林先生、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终身教授、媒体文化系系主任朱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晔媛
48、、北京电影学院游戏系系主任刘跃军博士为为广播影视学院师生奉献了多场异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国际教育学院聘请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经济系的约 翰柯南特教授作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讲座、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陈永庆副教授作健康生活、愉快学习,成就完美人生讲座以及沈阳失踪学堂负责人金英宰、强风集团董事长康宝勋、大连英领国际学校校长刘建作系列讲座;国际关系学院聘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倪世雄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国际关系前沿课程、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候选人,师从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教授的始元博士( See-Won)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学生一、二、三年级做了讲座;药学院聘请了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赵余
49、庆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宋少江教授 、中国 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魏敏杰 教授做了专题讲座;艺术学院聘请了前进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张青玫、辽宁民族乐团的一级演员胡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五位铜管乐演奏家做了专题讲座。 3.打破了常规学期教学计划 局限 ,开设了在春 、 秋学期难以 开展的训练课程,创新性、研究型实验,各种野外实习,金工实习,社会实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一) 推进 教学研究与 改革工作,研究成果质量与数量不断攀升 依据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优秀教改项目评选和资22 助经费管理办法(辽大校发 200448 号文件),学校于 12 月 完成对辽宁大学第五批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共有 86 项教改项目获准结题。同时进一步启动了辽宁大学第六批教学改革立项工作,共有 121 项课题立项,其中重点项目 20 项,一般项目 31 项,一般项目(自筹) 70 项。同时,我校获批 2016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3 项;获批 2015 年度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5 项,重点课题 3 项,一般课题 2 项。 (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