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大学有感.doc

上传人:liyang3100 文档编号:160162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大学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大学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大学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大学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读大学有感广州市黄埔区荔园小学六班陈念慈家 长:陈宁初读大学是三年前,三年来断断续续读了有五、六遍,每次读完大学后我都有诸多领悟和感想,概括起来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事。朱熹在大学导语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所以说,读懂大学之道的人,就能获得大学问,每次读大学我都认为是有收获的,读“初学入德之门”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是做人、做事的大学问。毛泽东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谈谈我读大学的感想我曾迷惑于“大人之学”的大人到底是指做官的大人,还是长大的大人,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后,我理解了凡有志于学习,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

2、,都达到某一个水准,可称之为“大人” 。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人、做事的基础;读多了,我个人理解所谓大学不仅是“大人之学” ,更是“大的学问” 。大学是孔子弟子曾子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来被抽出,与论语 、 孟子 、 中庸一起;到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时正式成为四书之一。 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有“三纲八目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 ,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通篇大学寥寥数千字,却包含了很多很多的道理,我的感想有以下几点:第一、 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3、在止于至善” ;开篇即提出“三纲” ,何为明明德,就是彰显好的道德。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点很有必要,当前中国经济建设速度很快,但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来说,显然是落后了,看看南方满大街的发廊,北方满大街的澡堂,想想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毒胶囊,更能理解明明德的紧迫性;何为亲民,亲(通“新” ,革新的意思)民,即使民新,也就是创新,这一点不用多说,中央早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 ;何为止于至善,即到达好的最高境界,当今社会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纲”为我们提出了奋斗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呢?大学指出要做到八条

4、,即“八目” 。 第二、 “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即是八目,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 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内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就要“诚其意,正其心” ,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又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字的顺序就强调了我们应该先做到修身,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自身品德修养不

5、好何以谈治国平天下。至于齐家,现在社会上的“小三” 、 “裸婚”等等和婚姻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扩大了婚姻的问题,像围城 ,结婚后就像把自己围在一座城里,那不只是方鸿渐的婚姻情况,更多的成了很多人的写照,但是爱情还是依旧美好的,家庭也是幸福大于烦恼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让的处事方式古人比我们现代人看的更透彻,因为他们懂得以修身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为薄厚。虽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 ,但我们仍需更好地修身然后也可以更好地齐家,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齐家才能治国,而治国才能平天下。看看各国的高层政府官员,为什么他们的一举一动会那么受关注,为什么媒体

6、会想方设法地寻找绯闻或是优点,正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若能齐家,那治国也有利,这也是处世之道,推己及人,以身作则的道理,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以身作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总之,最初的源头就是修身,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个个自我都能正其心,诚其意,国何能不治。 我们此刻就开始修身吧,多学,多思。第三、修身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从格物到修身,对事物初步认识后,然后又会达到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最后才能做到修身。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7、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闭眼深思这段,能做到那样独善其身的人确实不多。现在的社会到处都是诱惑、比较、不信任,大家都活在面具下,适应这社会不得罪人的同时保护着自己脆弱的心,让我想起了小丑,彩色的笑脸下那颗心是笑着,还是流着泪呢。又有多少人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然后达到至善之境。就拿我们举例,真正踏踏实实学习、工作、处世的人又有多少,我们的意志有定向了吗,心不妄动了吗,心里总是顾忌那么多,离自己的目标、梦想却越来越远。修身,做学问却被那么多事诱惑着、阻碍着,不懂这大学之道的,不懂得独善其身的,代价将会是我们的

8、事业的荒芜、理想的破灭,我们要对各种事物有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确定目标,学习怎么做人,做好人,做正人,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虚名、胜利。凡物都有本有末,明白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出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让一颗浮躁的心静下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顾虑的是什么,能在忙绿浮躁的时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过往的种种,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确定活着的目标,明白自己的方向,便不会轻易被其他干扰,然后至死不渝地去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做到类似的“君子日三省乎己”了吗,没有。 大学启示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污垢涤净,保持身心的洁净和清新,古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9、,我们对美好事物从来都是向往的,这足以证明我们是有毅力的,那为何不能将这毅力用在个人道德修养上呢。听古人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最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达到最好的境界。曾子教我们“知止” ,知止而后能定,就像佛说:“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我们要把纷纷扰扰的心思暂时停“止”下来,就要截断众流一般,之后才有定,就像平时说的想的太多反而会得不到,那么又何必有那么多的繁杂思想呢,朝着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走好脚下的路不就很好了吗?大学中又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我们是父母,亦是子女,是社会的支柱等等

10、,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就意味着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工作亦是如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因此每个阶段都应明确目标。有时会很迷茫,可是还有时间迷茫吗,每个阶段的目标都该明确,学习继续修身,继续让自己优秀强大,毫无理由的无病呻吟只是弱者的表现。大学教我们做事应专心致志,深入思考。当我们深入思考后,找到了方向,做到了“止”那就能把目标以外的事暂时放下,寻得自身的安定,内心就平静,这之后又可以重新开始思绪,看事物认为平常,也就得到了“安” ,思想客观、朴素便是“虑” ,最后的收获便是“得” 。这一系列的犹如蝴蝶效应般,若我们能从开始一步步的实践,那结果肯定是更好的。都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因为他

11、们确定了方向,内心平静,有了安,虑,便可得现在的自己和自己所期许的那个差距很大,既然现在有了内心中的方向,我就应寻求内心的平静,重新理清思绪,然后一步一步向着目标努力,收获最后的成果。何时才能够“即物而穷其理” ,什么时候能为了忘我而学习、工作呢?此刻吧。修身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的,学习、工作是漫长的是无尽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真理,在学习、工作中修身何乐而不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样漠然的处世态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毕竟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复杂,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会或者有机会去体会修身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就尽量做到修身吧。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现在让我们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做事,深入地思考。修己,成器,当我透过大学从不同的角度我发现修身的重要性,我可以不追名逐利,可以不随波逐流,但是不可以不修身,不可以堕落;我们读大学防止的就是堕落,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大学亦彼大学。那么就让我们大学中通过这些领悟继续不断地探索吧。 读大学后,我有所思,重思后,我的大学路永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