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1597421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 活动目标: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活动准备: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设计思路: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

2、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

3、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

4、过程。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活动准备】1、知识经

5、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2、物质准备:(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3)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活动建议】(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

6、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2、请幼儿

7、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四)玩游戏“捕光捉影”。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活动延伸

8、】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活动反思】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 设计意图: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目标: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9、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2、风扇、扇子、等。活动过程及方法: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活动过程:(一)看一看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二)做一做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

10、习制作风车方法略(三)玩一玩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四)比一比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五)想一想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公开课

11、教案4 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的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不稳”的原因。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毛巾、卡纸等站不稳的物品,积木、纸盒、橡皮泥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活动过程:1)以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思考的兴趣。师:今天宝宝商店请小朋友去帮忙整理各种物品,要求我们想办法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稳稳当当地“站”在货架上。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品“站”不稳的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

12、品“站”不起来或“站”不稳,并找出原因。如:布木偶因材料太软而站不起来3)指导幼儿探索使物体站得稳的方法。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探索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师生共同归纳物体“站”得稳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方法: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角形。加重的方法:如把站不稳的空瓶子加水。活动反思: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1、了解同一种东西在水里可能会浮也会沉。2、学习寻找让东西

13、浮起来的方法。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胶泥若干、玻璃弹珠、卡纸、屈别针若干、桂圆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胶瓶若干、吸管若干、盐、糖。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位魔法师,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里。他的城堡四周围着一条水沟,使城堡和外界隔离,不准外人进入,可是总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找这位魔法师。所以在城堡的水沟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师能够大发慈悲,可以收他们做徒弟。于是,有一天魔法师设了三道关卡。他说如果有人闯过这三道关卡,就可以收这个人做徒弟,否则,就施展魔法把他们摔得鼻青脸肿现在,老师就按照魔法师的方法设立了三道关卡,请小朋友来进行闯关,看看谁是最聪明的

14、宝宝。二、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1、在教室两边设立三个关卡(1)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玻璃弹珠,旁边有纸、胶泥等魔法物。(2)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屈别针,旁边有空塑胶瓶、吸管等魔法物。(3) 水杯中有沉在水里的桂圆,旁边有糖、盐等魔法物。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边的关卡。请幼儿开动脑筋看如何让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来,你可以利用旁边的魔法物进行帮助。哪一组闯关成功就是“聪明宝宝队”。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确认物体是否浮起来 ,是否闯关成功。操作后谈话:你闯关成功了吗?过了几关?你是如何做的?让闯关成功的幼儿介绍其方法。四、鼓励幼儿再次操作听了小朋友的介绍,你再去试一试好吗?五、老师带上魔法师面具

15、给每位闯关成功的幼儿贴上奖牌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小朋友真聪明,魔法城堡欢迎你们,你们将在这里学到更多本领。”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PPT课件、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蜂鸟、河马、鸭子、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PPT,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二)

16、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三)观察PPT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蜂鸟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活动延伸: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

17、兴趣。附故事:救救苹果树在一个果树林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这棵大苹果树每年都会结出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到这里摘苹果。可是,有一天,小动物们看不到树上的红苹果,树叶也变得枯萎了。苹果树生病了,快给苹果树找医生吧!小动物们非常着急地说。就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啄木鸟,它轻轻地飞落在苹果树身上。先用嘴巴在树干的不同地方啄了几下,然后对准一个地方用力地啄,很快,就啄出了一条大虫子,苹果树又能够结出红苹果了。教学反思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

18、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7 教学理论依据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用到纸,但这些纸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们却是不了解的。纲

19、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对各种常见的纸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实施策略:1、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参观展览会,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创设情景,通过提问、幼儿讨论、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幼儿对纸产生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探究纸的愿望。2、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思考及主动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索热情。3、形象的课件游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通过感知、观察、

20、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及纸制品,初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3、知道珍惜节约用纸。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纸,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难点:能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的特性。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2物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纸(2)操作框(折纸、画好树叶的纸)(3)PPT课件,节约用纸的小视频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纸的多样性。1、运用原有经验讲述各种各样的纸及用途。提问:你认识这些纸

21、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纸制品的质地。教师小结: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二、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探索纸的其他特性。(1)了解纸易折的特点。师小结:通过把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我们知道了纸易折的特点。(2)了解纸易撕碎的特点。小结:通过帮助大树,我们知道了纸易撕碎的特点。(3)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小结:通过小朋友的帮助,让我们知道纸能吸水的性点。总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又发现了纸易折,易撕碎,易吸水的特点,纸

22、宝宝身上有这点多的特点呀,怪不得它的用处那么多。三、出示PPT帮助“纸娃娃”,巩固幼儿对纸特性的掌握,延伸纸易燃烧的特性。出示纸娃娃,引导幼儿根据所学经验将纸娃娃送回展览馆,让幼儿了解纸易燃烧的特性。四、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引导幼儿感知纸制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延伸活动:了解几种特殊的纸:复写纸、糯米纸、锡箔纸五、通过小视频引导幼儿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能掌握节约用纸的方法。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纸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小结:纸制品是利用大树、树皮、植物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做到节约用纸,就像视频中的小朋友

23、一样减少纸巾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纸杯,纸可以用双面等等,希望我们小朋友把这些节约用纸的好办法教给身边的人,呼吁大家一起节约用纸。中班各种各样的纸课后反思本次科学活动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纸展览活动,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

24、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

25、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活动准备】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活动过程】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2)土壤里有死虫子。(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轻轻捏捏卫生

26、纸包的泥土。(1)纸湿了。(2)泥土里有水分。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1)有气泡。(2)泥土中有空气。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

27、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注意事项】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活动拓展】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活动反思: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

28、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这说明,在课前我还应让幼儿做好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以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展开热烈讨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的灌注式,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发现身边的科学。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

29、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活动过程: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3、我这还有三

30、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3、现在请你们再拿

31、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活动反思:新

32、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小朋友喜欢和小动物一起玩。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嘴巴特征的欲望。同时,把爱护动物的情感贯穿于活动中,让幼儿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的嘴巴,简单了解其不同特征。2、针对幼儿对动物的喜爱,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知识的欲望。3、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嘴巴的特

33、征。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活动准备1、让幼儿回家观察鸡、鸭、猫、兔,并记住这些动物嘴巴的特征。2、老师准备鸡、鸭、猫、兔的图片和它们嘴巴图片。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1、我采有游戏的方式欢迎四位小客(鸡、鸭、猫、兔)的到来,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教学活动。2、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嘴巴。然后老师引导幼儿帮它们找嘴巴。4、逐一出示动物嘴巴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嘴巴的形状。再让幼儿说说这些嘴巴各是什么动物的嘴巴。5、引导幼儿给小动物找相应的嘴巴,并贴上去。同时告诉幼儿,我们要爱护小动物。6、在老师的示范下,根据动物

34、嘴巴的形状编儿歌嘴巴歌 。老师编儿歌:小鸭小鸭嘴巴扁,嘎嘎嘎嘎嘎嘎嘎。老师再鼓励幼儿给小鸡、小猫、小兔仿编儿歌,如:小鸡小鸡嘴巴尖,叽叽叽叽叽叽叽;小猫小猫嘴巴长,喵喵喵喵喵喵喵;小兔小兔三瓣嘴,蹦蹦跳跳蹦蹦跳。二、活动结束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次活动。三、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其它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教学反思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

35、。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因为本次活动内容,是幼儿身边的、熟悉的、比较喜爱的内容。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小朋友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言,抢着说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什么动物,抢着给动物找嘴巴,抢着上台给动物贴嘴巴。编儿歌时,小朋友们积极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老师的示范,仿编儿歌。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楚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引导,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

36、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完成。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1 活动目标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

37、生科学探索的欲望。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感性经验。3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活动准备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和常乐西瓜种植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活动过程1互相交流,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么,关于西瓜,你们知道一些什么秘密呢?幼:西瓜有瓜皮、瓜瓤和瓜籽。西瓜里面有白籽和黑籽,白籽可以吃,黑籽不可以吃。西瓜有黄西瓜、红西瓜,还有无籽西瓜。西瓜是长在地上,不是长在树上的。夏天的西瓜最好吃,有的西瓜有催熟剂,不好吃。2鼓励提问,了解幼儿想知道的。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

38、知道些什么呢?幼:西瓜有没有根?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籽是白的,有的籽是黑的?为什么西瓜会有那么多的汁?西瓜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象、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专人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农民伯伯(阿姨)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边观察发现,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专门的介绍员对他们的种植地(暖棚种植、西瓜的营养价值、西瓜的经济效益等)作了完整的介绍,幼儿边听边做适当的记录。然后请幼儿提问,介绍员做一定的解答。接下来我们

39、来到大棚里面,自由观察,这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在这里,他们有了太多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他们看到一个奶奶在剪枝,就连忙问:“绿绿的枝条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剪掉呀?”奶奶告诉我们:“枝条太多了,会吸收掉很多的营养,所以要剪掉一些,这叫整枝。”这时,奶奶顺手把一个比拳头小一点的西瓜也摘了下来,正好被乐乐发现,奇怪地问:“西瓜怎么摘下来了呀,它还要长呢。”另外的孩子也凑过来说:“真是太可惜了。”奶奶笑笑说:“一棵西瓜上可以结出许多的西瓜,摘掉一些,另外一些就能长得又大又甜。”一位大妈手里拿着花,正在那里摆弄着,洁洁大叫起来:“哎呀,怎么把花采下来了呀?”大妈一边说一边让孩子们围拢仔细看她:“这是人工

40、授粉。”我假装惊奇地说:“原来花也分爸爸和妈妈,让他们相亲相爱手拉手,才会结出西瓜宝宝来。”当他们发现西瓜一个个吊挂在那里,又争论起来:“西瓜不是长在地上吗,怎么长到树上了呢?”我引导孩子仔细看,到底是不是树,他们发现不是的,只是西瓜藤爬到了支架上,叔叔介绍说:“这样的西瓜长起来会很好看,而且不会被地上的虫子伤害。”在另外一个暖棚里,几个农民正在采摘、装箱,我们赶紧跑过去,请他们介绍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一位爷爷倒是很热心,很仔细地介绍了辨别的方法,最后,我想,反正接下来还要用西瓜开展活动的,还不如在这里买一些西瓜回家,于是,孩子们在这些农民的带领下,都去亲自弹瓜听声,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

41、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回放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教学反思:让幼儿说说关于西瓜的秘密和问题,幼儿就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为经验和问题是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把幼儿带到现实生活中去参观、观察、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的兴趣,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一次外出参观活动,解决了幼儿心中的许多疑问。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

42、思考,在观察中学习,在探索中寻求答案。可见,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发幼儿的潜能。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活动准备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活动过程一、席奶奶讨厌黑夜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2、这

43、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1)席奶奶怎么啦?(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二、席奶奶赶走黑夜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

44、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三、帮席奶奶想办法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