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20180706361.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20180706369.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20180706365.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静电现象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20180706363.doc--点击预览
-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宇宙探秘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2018070636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个人复备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 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3.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知道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的规律;4. 了解人类对微观世界、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初步了解微观到宏观的尺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 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中,物体的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不仅存在 力,而且还存在 力。3.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叫作扩散,扩散是由引起的。4.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物体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宏观特征固体2个人复备5. 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 ,我们就说它带了 “电 ”,或者说带 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6.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 种:一种 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一种与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7. 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8. 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而分子是由 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且正负电 荷数量 ;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 带正电,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它们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9. 英国的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电子的存在,从而说明 是可分的;物理学家 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10. 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 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11. 公元 2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了“地心说” ;16 世纪, 创立了“日心说” ,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牛顿创立 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现今,科学家借助 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对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12. 光年是天文学中经常用到的 单位,我们把 称为 1 光年。液体气体312. 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 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又是 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银河系又只是浩瀚 中普通的一员。13.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 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 , “原始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 (上升/不变/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 星和 星、 、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例 1 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前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 ,目的是 。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的玻璃管。实验中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变大/不变/变小) ,说明 。例 2 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用绸布摩擦过的 玻璃棒吸引小纸屑B. 铅笔很难被拉断C. 将一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D. 磁能吸铁例 3 2016 年 9 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例 4 某物质的微观特性表现为分子间距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宏观特性表现为既无固定的形状,也无固定的体积,则该物质可能为( )A. 冰块 B. 水 C. 水蒸气 D. 雪例 5 将塑 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 燥的手从4个人复备上向下捋几下,观察 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电荷(同种/异种)相互 (排斥/吸引) ,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 ,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间转移。例 6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如图所示。已知丙带正电,则 ( )A.甲、乙均带正电B.甲、乙均带负电C.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D.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例 7 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 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例 8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D. 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例 9 下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5个人复备例 10 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 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例 11 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B.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单位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永远是恒定不变的例 12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 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例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例 14 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6例 15 如图所示,根据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 A、B 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中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 80 ℃的热水,另一杯是 5℃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在 A、B 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2) 如图乙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装有 50 cm3水的量筒中注入 50 cm3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100 cm3这说明 .(4)如图丙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___ _.五、总结提学:六、达标检学:【教后反思】1个人复备第七章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4.了解科 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 ;② ;③ 。2. 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 最大; 分子间的距离次之, 分子间的距离最大。3.纳米材料具 等性能。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分子动理论1.分子模型(1)活动 7.1 选择一种模型①交流一下课前预习中“做一做” :用素描炭笔(美术课上用的)在纸上2个人复备画一条线,再用老师提供的放大镜对这一条线进行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看一看: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 (老师演示)③看一看: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直至注满。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 (升高/不变/降低) ,由此可知: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④议一议:以下是关于物 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模型 1 物质是由微观颗粒组成的, 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模型 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模型 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在液体中。你选择:模型______。(2)信息快递:①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 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科学家们把 称为分子。②科学探究发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③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使科学家们在搜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们提出的模型。(3)小结:既然引入分子概念,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为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它们之间有 。2.分子的运动(1)猜一猜:组成物质的分子在物质内部运 动吗?(2)看一看:在清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老3师演示)(3)想一想:你看到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4)小结: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 。(5)信息快递:能够证明分子运动的证据是扩散现象。叫做扩散,且温度 ,分子扩散得越快。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活动 7.3 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 据猜一猜: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老师演示) 想一想:这一结果能否证实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实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2)议一议: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事实上,固体和液体却很难压缩,这说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什么力?(3)小结: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 力,而且还存在 力。且这两种力在分子间 存在。(二)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阅读课本“读一读” ,说一说:固体、液体、气体性质有什么不同?试用分子模型进行解释 。(三)纳米材料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 ,谈一谈:什么是 纳米材料?它具有哪些特殊性能?五、总结提学试着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六、达标检学:【教后反思】1个人复备第七章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通过阅读教材,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 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重点、难点】【教 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______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且正负电荷 相等,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 原子核的吸引,绕 核做高速运动。2.在 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 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后来国,人们发现 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 构成,_______带正电荷,_______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它们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3.请你从原子开始,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 序大致排列出来。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提 出问题:原子是可分的,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 是2物质 、 、 (带 电)(带 电)(带 电)(不 带 电)个人复备否可以再分?2.交流:【预习探学】第 1 题。3.读一读: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摩擦起电思考:(1)摩擦为什么能够起电?(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二)科学家探索物质微观粒子的进展1.交流:【预习探学】第 2 题。2.整理物质的微观构成,完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3.阅读课本“图 7-18 粒子世界概貌” ,请将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大致排列出来。(三)生活·物理·社会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交流下列问题:1.什么是加速器?它有什么作用?2.我国在加速器方面有什么贡献?3.加速器在科学技术中有什么重大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总结提学:1.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______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且正负电荷 相等,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2.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后来国,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_______带正电荷,__ _____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它们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3.构成物质微粒的尺度从大到小的大致顺序为: 。六、达标检学:【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个人复备第七章第二节 静电现象【教学时间】_ 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2. 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3.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 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 ,我 们就说它带了“ ” ,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用身边的物品,设计能证明“摩擦起电”的实验。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1.活动 7.4 摩擦起电(1)学生活动: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2)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 ,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2个人复备(3)总结: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 ,就说它带了“ ” ,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活动 7.5 两种电荷(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2)做一做:①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②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③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3)分析与论证:由实验现象可知: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②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 ,异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 。③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 ,一类是 。 相互排斥 , 相互吸引。(4)议一议:相互排斥是否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是否一定是带异种电荷?(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议一议:你还能说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或静电应用吗?3(三)生活 物理 社会读一读:阅读课本 P29“生活 物理 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对静电 现象的认识谈一谈:你对“云雨至则雷电击”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五、总结提学:1.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 ,就说它带了“ ” ,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2.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3. 闪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生活中由于摩擦起电产生的放电现象也十分常见,请举例 。4. 静电在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 、 。静电也会产生危害, 如: 等。5. 实验 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6. 相互排斥_______(一定/ 不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_______(一定/不一定)是带异种电荷.六、达标检学:【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个人复备第七章第四节 宇宙探秘【教学时间】________ 【教 者】 【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通过对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执着追 求真理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在载人航天、登月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体现我国综合国力及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在古代人看来,地球是一块 的,并不 的土地,而天空似 乎是一个固定的 ,它从远处至上而下,和人看到远处的 融为 一体。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阅读课本 P34~35,交流下列 问题:1. 谁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的观点是什么?2. 谁创立了“日心说”?“日心说”的观点是什么?2个人复备3. 你认为宇宙有中心吗? 4. 科学家是借助于什么工具,对天体、天体系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二)星空世界1.阅读课本 P35~36,交流下列问题:(1)什么是恒星?恒星的位置绝对不动吗?(2)银河系是一条横亘天际的 ,它是由 和 集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 天体系统,其直径大约有 光年。 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恒星中的一颗。 2.整理宇宙的构成,完成下列宇宙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 、 和 。3.信息快递: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相距遥远,用米、千米作为距离单位很不方便,为此采用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人们将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 1 光年(l.y.) 。算一算:(1)你能写出 1 光年距离的 计算表达式吗?(2)课本 P38 WWW 第 1 题宇宙系群星:太阳是其中的一颗 星,地球是 系中的一颗 星。河外星系弥漫物质3(三)宇宙从何而来1.阅读课本 P37“读一读” ,交流下列问题:(1)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 137 亿年的一次 。(2)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 。在“原始火球”里,温度和密度都很 (高/低)。这种状态极不 稳定,最终, “原始火球”发生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 及 、。爆炸导致宇宙空间 ,温度则相应 (升高/不变/ 降低) 。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逐步 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至 星和 星等。2.理论依据:(1)观察演示课本 P37 图 7-25,可知: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金属粒间的距离都在 。(2)阅读课本 P41“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可知:20 世纪 20 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 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 ,这一现象说明 。这一发现为宇宙在膨胀(即宇宙大爆炸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 ,谈谈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时间表。五、总结提学:六、达标检学:【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