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931097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急诊护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和防护措施 【摘要】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害,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完善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做好针刺伤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针刺伤;急诊护士;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09-02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害,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之一。有报道称我国约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害,急诊护士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所致,其发生率更是居于首位。在我院有急诊护士58名

2、,2013/01/01至2013/10/30共发生针刺伤24起,其中15起上报防保科处理,9起未上报自行消毒处理。现将针刺伤的常见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做如下阐述。 1 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1.1 急诊工作特点病人多、病情急、周转快是急诊科的特点,面对大量病人和部分急需抢救的病人,护士工作显得更加紧张,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采取血液标本等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工作繁忙紧张、环境嘈杂拥挤、半开放的抢救场所使护士的操作多处于病人家属的直视下,护士心理压力增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年人均锐器伤的发生次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

3、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 1.2 不正确的操作习惯 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决定因素。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发生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工作忙碌时,仓促地针帽回套更易发生针刺伤。 1.3 标准预防意识的缺乏 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概念下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被视为传染性,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是很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69.9%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时从不戴手套。对医用锐器伤造成血液种植的定量研究发现,医用手套可明显减少缝合针上所带血液量,两层手套效果更好。 1.4 病人不

4、配合操作 急诊病人由于疾病急而重,往往有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对疼痛侵入性护理操作不易配合。部分抢救病人由于病理原因如脑外伤后烦躁等也对护士的操作不配合。上述病人的不合作也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 2 针刺伤的常见危害 2.1 感染的危害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 皮肤、黏膜) ,约占 80%,目前已证实有 20 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2.2 对受伤者心理的危害 不慎发生针刺伤后会使受伤者产生恐慌、焦虑,害怕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担心危害自身健康。

5、这种影响可能是严重的、持久的,尤其是 HIV 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多数遭受 HIV 污染的针刺伤者均会产生重度或中度的悲观情绪,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而对患者的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剧护士的心理压力. 2.3 经济危害 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1 例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 100 万美元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即使没有感染,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 51.3766 美元。 2.4 社会危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3 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树立全面性防护

6、的管理理念 为了防止 HIV、HBV 等经血液传染疾病在医患之间的传播,应当特别强调,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同时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也应当戴手套。 医院应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工作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在职继续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2 加强针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 观察发现, 在操作后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更大,尤其是在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 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立即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医院管理者应提供针器收集容器,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将针头处理,减少污染

7、针头裸露的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建议使用防刺破、防渗透的塑胶收集容器,此方法可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3 尽量采用可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医务人员针刺伤多发生在静脉滴注加药或静脉注射时,而真空采血系统、防逆流留置针、可自动回套的针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等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几率。应当增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在做静脉穿刺、输血、采血等容易造成针刺伤的操作时应戴手套。 3.4 完善针刺伤报告制度 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应该及时上报,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处理,从而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各级医护领导部门必须更新知识、转变观念,结合实际工作尽快建立健全

8、职业防护的相关报告管理制度, 要求刺伤、损伤后上报相关部门,简化报告流程,明确各级报告及监管责任人,并对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和追踪管理。 3.5 加强护士安全操作 禁止护士用双手重新套针帽 ,可采用单手重新套针帽技术;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禁止用手去掉注射器针头及转移未套帽的针头,在注射器使用后立即丢入锐器收集箱内;盛装锐器的盒子不能过满,利器盒满 3/4时应及时更换或移去,绝不能将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锐器盒应放置在容易看得见的高度;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不要用手装卸手术刀片,操作过程中应规范程序,防止自伤或伤及他人。 3.6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

9、器伤的次数。医院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域整洁。 4 结论 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护士而言,需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改变或纠正不良的护理工作习惯和危险的工作行为,规范操作程序;上级主管领导应当从本质上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防止此类伤害的发生;此外,改良医用器具,减少护士与病人分泌物及针头的接触也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有效途径.。总之只有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提高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知程度,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自我防范意识,才能使护士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理进修杂志,2008,20(3):216 2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24(2):182-183 3曲海望,李翠香.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96-1498 4姚卫凌.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调查及预防J.当代护士,2010.2:84-85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