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9259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2018年高二语文升学暑假练习卷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深圳交警 3 月 7 日出台新规定,外卖小哥第三次交通违法被交警查处,将被辞退,并且一年内不得在各平台内的各送餐企业再次聘用。但这规定能否给外卖小哥戴上紧箍(k)咒呢?B.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xi)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遐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C.为了追逐梦想,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天眼”之父南仁东心无旁鹜,在世界天文史上镌(

2、jun)刻下新的高度。D.烈火如歌这部改编至明晓溪同名小说的古装玄幻电视剧,目前正在各大卫视与网络上热播,人物的命运与剧情的发展牵动了很多观众的心,该剧在微博和豆瓣(bn)网上评分很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2003 年“非典”肆虐的时候, 【甲】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当时那种情形下,这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 【乙】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

3、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付与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 【丙】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更 B.空穴来风 C. 付与 D.历久弥新

4、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2 -A.甲 B.乙 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B.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C.“巨大”不等于“伟大” ,书画作品感染力的大小不是取决于作品的尺寸,而是取决于作品蕴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D.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 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

5、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5.下面这首词选自红楼梦 ,为怀人之作。根据原著内容,说说词作中怀念的对象是谁?其中的“风波”又指的是什么?(3 分)随身伴,独自意绸繆。谁料风波平地起,顿教躯命即时休:孰与话轻柔?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想像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裘。脉脉使人愁!6. 下图是 O2O(即 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 O2O 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6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

6、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 3 -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7、。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

8、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

9、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有删改)7. 第二段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及相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B. 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C

10、.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D. 中国古代诗人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 4 -入,但他们却不是政治家。8.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C. 鄙吝的诗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不过,有高尚志趣的诗人的情志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D.

11、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9.本文为一篇学术论文,请你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家庭教师琦君 父亲过分疼爱我,自幼恨不得把我封在箱子里抚养,才五岁就特请一位老师教我认字块。稍稍长大,就读三字经、女四书、幼学琼林直到十四岁,整十年的光阴,脑袋里尽是些不知所云的“之乎者也”在打转,黄金时代的童年,就被这位严厉的老师活生生的剥夺了。至今想起老师的尊容,尚未免心有余悸呢!老师四十左右年纪,秃头马脸,目光炯炯逼人,两排黄牙自出生以来从不洗刷,说是刷牙丧精神,非养身之道。因

12、为老师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终日茹素以外,每月里还有六天斋期,过午不食,十二时以前赶着吃了三大碗饭,午后就不进任何点心食物了。到晚上他不免饿火中烧,肝阳上升。我这唯一的学生,就做了他唯一的出气筒了。所以老师怕度斋期,我更怕度老师的斋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吾宰吾” “拍” ,茶杯垫子已经飞过来,刚巧打在我的鼻梁上,打得我涕泪交流,却不敢哭出声来。鼻梁上起一块青肿,晚上向母亲哭诉,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老师可否以打手心代替扔茶杯垫子,老师一言不答,第二天,就向父亲辞馆了。幸父亲再三挽留,总算打消了辞意。从那以后,他不再打我了。背错了书,他就在香炉里燃起一炷香,叫我跪在佛堂里,

13、眼观鼻,鼻观心,慢慢儿- 5 -“反省” ,直至燃完了香,才得起立。最初几次,我跪得眼聋耳花,摇摇欲倒,可是不到时候不得起来。其后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跪在蒲团上,看炉烟袅袅,倒落得想入非非,比背“孟子曰”总自在得多呢!老师叫我习大字, “磨墨如病夫,执笔如骁将” , “握拳透爪” , “力透纸背” ,一大篇理论。可是习字对我就如上镣铐。一个红珠碟子放在手腕上,提笔悬空,脚踏实地,气沉丹田,目不得转瞬,心不得两用。老师在背后乘其不备将笔一抽,如被抽走了就被认为握笔不坚,字必无力,要重写。腕上红珠碟子如果翻下来,即是小腕不正,字亦不正,又要重写。就这样每天上一次刑,不知多少眼泪咽下了肚子。七岁

14、的时候,父亲的朋友夸我字写得好,父亲高兴,要我写幅大对联,先把一个广东月饼放在我面前,写得好有赏。我看在月饼的份上,拿起笔来胡乱地在纸上爬行,还记得对子是:“莼菜鲈鱼人生贵适意,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父亲问我懂不懂, “懂,懂!”我说,管他懂不懂呢,眼睛老早盯在又油又甜的月饼上了。父亲又说一个“而”字要我造句,我毫不迟疑地说:“盘中有饼,取而食之。 ”父亲虽夸我已懂得虚字的用法,可是老师因我只知道吃总是大大不高兴。十年昏沉岁月里,我没有假期也没有周末。唯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生日与新年。老师究竟富于人情味,生日给假一天,新年自廿四日送灶神以后至正月初五日放假十二天。如今想起那鲜甜温馨的十二天

15、,犹恨不能重返童年。过生日,老师要我跪在佛前念三遍“白衣咒” ,一遍“心经” 。新年里,更每天大清早套上一串念佛珠,跟着他敲小木鱼念阿弥陀佛团团转上十圈,才得“放生” 。初五以后,便是“新春开笔” ,重度艰难困苦的日子了。十二岁那年,我家迁到杭州,正住在一个教会学校的斜对面,每天倚楼看短衣黑裙的女学生,生龙活虎似的在草坪上蹦蹦跳跳,心中好不羡慕。我疏通了父亲的一位开明朋友,费劲唇舌说通了父亲,总算答应我考中学了,我费了三个星期补算学,居然“金榜题名”,考了第三。进了学校,我开始念“A、B、C、D” “X+Y=Z” ,老师看了,不免喟然叹斯文扫地。教会学校要念圣经,与老师的“白衣咒” “心经”自

16、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于是老师的去志遂决。他告诉父亲“尘缘已了” , “四大皆空” ,要去五台山当和尚了。父亲不得不同意。 老师就此飘然隐去了。今天我执笔涂鸦,饮水思源,仍不能不归功于老师的启蒙呢。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6 - 1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5段的作用?(4分) 12根据第3段、第6段中老师与“我”交往的细节,简析老师的形象。 (6分) 13对于本文的结尾,有人认为可以删掉第段,将第 段作为本文的结尾段。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并谈谈理由。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吏道 (元)邓牧与人主共理

17、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

18、、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 7 -(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19、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唐、虞建官,厥可稽已 稽:反省B、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不肖:不才D、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 治:安定太平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与人主共理天下者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天之生斯民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不亦盗贼之心乎 其皆出于此乎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讲任用官吏的道理。上半部分颂扬上古,下半部分批判后世,最后提出对策。从行文上讲,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批判的

20、力量。B、第三段作者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国君。由于国君采取了危害人民的办法来治理人民,害怕人民起来反抗,周密防范,严峻刑法,所以, “小大之吏布于天下” 。C、作者花很大的篇幅,揭露鞭笞官吏的暴行,严正指出,他们号为理民者,其实是天下动乱的根源。他认为官民本应是平等的,都应该自食其力。D、作者能借助本文抨击暴吏、批判国君,反映人民愤怒的呼声,这是难能可贵的。说明他把希望寄托在“才且贤者”身上,希望回到上古去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

21、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4 分)(2)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4 分)(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中吕满庭芳 武林感旧 (元)汤式- 8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19.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感慨。 (2 分)20.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 (5 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 (6 分)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日:“惜乎,

22、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墨子 )21、在对“文”和“质”关系的认识上,子贡认为要 ,而墨子则认为要。 (2 分)22、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淡你赞同哪种“文质观” ,并简述理由。 (4 分)(四)古诗默写(6 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23、(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登岳阳楼 )- 9 -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改编于网络)最近网络上,“佛系 90 后”一词传播开来。大意是不少“90 后”把佛祖的无欲无求转换到了自己身上: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生活中,任性懒散,随遇而安;工作中,心如止水,不喜不悲,也不思进取。谈恋爱,男生不热不冷不粘,不想太麻烦;女生不作不靠不娇,分手也不伤心哭闹。有人觉得,这是社会走出物质贫困的标志,生存压力变小,价值取向多元,可喜可贺。有人觉

24、得,“佛系”没什么,化解戾气,淡泊名利,是压力下的放松,严肃中的调侃,有利于身心健康。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心理的“丧文化”的表现,说明整个社会因“阶层固化”而失去了进取与活力,亟待改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写一篇论述性文章,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10 -2018 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其中选择题共 11 分)二、 1.D A 紧箍(g)咒 B 目不暇接 C 心无旁鹜 镌(jun)刻三、 2.C “付与”改“赋予” 四、 3.B “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 ,逗号改顿号五、 4.

25、A B“针对”缺宾语 C 两面对一面 D 删掉“被”六、 5.晴雯 (1 分) 七、 “风波”指的是抄检大观园后抱病在身的晴雯受人谗言被王夫人无端赶出贾府。 (2 分)八、 6.答案:O2O 模式是一种实体门店将服务、打折等信息提供到网络平台(1 分) ,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并下单(1 分) ,之后凭借平台给出的订单凭证,到实体门店提取商品或享受服务(1 分)的商业模式。 (以上信息点 3 分,信息顺序 2 分,单句 1 分,非单句 0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其中选择题共 6 分)7 (3 分)C(A 项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B 项, “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

26、治赋予”于文无据。D“不是政治家”有误,太绝对,原文是“可以不是政治家” 。 )8 (3 分)C(A 项 ,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 ;B 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 ;D 项,无中生有。 )9 (4 分)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10通过“红珠碟子放在手腕上” “抽笔”等细节的描写,突出突出老师教学的认真严格。(2 分)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4 分)11内容上,写出了“我”学业上的进步以及突出“我”调皮的性格。结构上既承接了上文老师教“我”习大

27、字的情节,又用“我”的调皮的性格凸显老师严格教学的必要性。 (4 分,每点 2 分)12严厉的。从他因“我”背错书仍茶杯垫子以及后来的罚跪可以看出。善反思。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惩罚方式又扔茶垫改为罚跪,较为温和。富于人情味。从他会给“我”生日的假期以及春节的假期可以看出。爱护学生。从他在“我的生日以及新年时要- 11 -求我念经拜佛,并为我祈福可知。 (6 分,每点 2 分,其中性格 1 分,分析 1 分;答对三点及分析即可)13将第段作为结尾段好。结构上,这样写既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使得前文描写的老师的不徇私情的严格教导在此有了回应,结构完整。在人物形象上,丰满了老师勤恳、严格的启蒙教师

28、的形象,也侧面体现出老师教育的成功。思想情感上, “饮水思源” “归功于”表达出作者对老师为自己打下深厚基础的感激之情,简单明确又饱含深情。将第段作为结尾段好。结构上,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使得老师的形象突然高大,有隐士高人的风范;前文的诸多怪癖,在这个结尾的映衬下似乎都成了高人逸事;思想情感上,“飘然隐去”四个字更能表达老师的神秘感和对老师的钦佩敬仰之情。(6 分,每点 2 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就是老师的形象以及“我”对老师的情感,故应从“人物形象” 、 “思想情感”的角度作答。而好的结尾,一般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讲究,所以还

29、应该从“文章结构”上进行思考。每一个角度 2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其中选择题共 9 分)14、A(稽:考查)15、C(A 项第一个“与”和,介词第二个“与”和,连词 B 项第一个“为”做、担任,动词第二个“为”被,介词 D 项第一个“乎”表疑问语气,助词第二个“乎”表揣测语气,助词)16、D(“说明他把希望寄托在“才且贤者”身上,希望回到上古去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错)17、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得分点:少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 1 分) (3 分)18、 (1)因此,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

30、他们不肯出来做官。(得分点:“是以” “切切然”第三句省略句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共 4 分)(2)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起危害百姓吗?(得分点:“岂邪”反问句“崇淫” “长奸”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共 4 分)- 12 -文言文参考译文:与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之内(即中央政权机构)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级的长官) 、县令,其次为佐(州县长官的辅佐) 、史(掌管文书的官吏) 、胥徒(胥是承办书读的僚属,徒是官署中的差役) 。像这样的人,级别刊不同,但都属于官员。古代君民之间相安无事,所以不紧缺官吏,人员不多。陶唐氏(远古

31、部落名,其首领为尧) 、虞氏(远古部落,首领为舜)设置官制,这是可以考查的,这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贴近百姓的需要) 。选择有才学并且高尚的人,但贤士又不愿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恐怕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为惧怕(百姓)作乱,严密的防范不得不周备,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发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的虽无采邑的奉养,却也依靠(在衙门里的差事)混口饭

32、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贤之人和游手好闲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让虎狼来放牧猪羊,而希望它们繁衍滋生,怎么能够得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忧惧安乐而渴望危难啊?(这样一来)好像压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夺取他们的食物,不得不使之发怒;耗尽他们的气力,不能不使之怨限。人民的作乱,是由于夺取了他们的食物;人民的危难,是由于耗尽他们的气力。而号称治理百姓的人,耗尽人民的气力而使他们危难,夺取他们的食物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诞生了这些民众,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皆能够自食其力。如今治理

33、百姓的人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人民的财物,搜刮而得到它们,不也同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百姓,一有盗贼就予以消灭(刚站起来就倒下),(因此盗贼)没有达到很厉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顾忌的缘故。官吏没有害怕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杀。难道是上天不仁义,鼓励、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豹蛇虺(一种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吗?然而拿它怎么办呢?说:得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启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安危,不是还要好一些吗?19. 【参考答案】 (2 分)萧条冷落 昔盛今衰 (1 点 1 分)- 13 -20. 【参考答案】 (5 分)对

34、比(1 分):“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1 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 1 分) 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 )(1 分):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突出今日之衰。接着依次化用。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2 分,举出两处诗句并分析作用,即可得 2 分)21、文质兼备 重质轻文

35、(先质后文) (1 空 1 分)22、示例 1:我赞同子贡的观点,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注重仪容、举止、礼节等外在的修养。当代人,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不然纵有满腹才情,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示例 2:我赞同墨子的观点。一个人的“质”是根本,是“文”赖以产生的条件。过多外在的追求使人惑乱,妨害内心淳朴。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分注重自己的仪容,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影响人生成长。(得分点:观点 1 分,结合文本分析 3 分,共 4 分。有观点没分析不得分)23. 【参考答案】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

3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4)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4、作文(60 分)高考作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 分)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基础等级内容 20 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 14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表达 20 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

37、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 20 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作文解析:观点是三种,但是,其实只分肯定否定两类。肯定的:“佛系”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否定的:青年时期,是一个正适合拼搏的年龄,如果大部份人都态度消极,不事竞争,对于个人和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对社会的贡献就会减少,整个社会就会陷入衰退。所以,所谓看破红尘,其实

38、是无能,装逼,美好生活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为了尽可能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见,建议以下列语句来概括自己的观点,因为很好懂,故而笔者在此不做解释。肯定其合理性:持这个观点的同学,注意不要过于强调不追求任何目标,而着重在于强调自己喜爱“极简主义”生活,对必然失去的事物不沉溺,不悲伤。强调一种慢生活、享受人生的态度。1.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公路上的牌)2.优哉游哉,时见花开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和谁争我也不屑(杨绛语)5.每个人都有不优秀的权利- 15 -否定这种活法的观点,则应该着眼于写伴随这种懒散而来的危害,尤其是当青年人变得如此缺乏活力,带给全社会的严重后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比较支持奋发有为,所以,例子、格言更容易找。1.青年的辞典没有“颓废”2.青春的旋律最激昂3.奋斗者才有资格书写未来4.无欲无求,一无所有5.生命该是一颗流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