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四十四)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1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解析:选 C 依据所学知识,拜伦是 19 世纪初期英国的著名诗人,其著作风格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故选 C 项。A、B、D 三项皆不符合题意。2 “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
2、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 ”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B拜伦的唐璜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D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解析:选 D “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A、B、C 三项属于浪漫主义,D 项符合要求。 3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清朝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B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解析:选 A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只适合曹雪芹的红楼梦 , “资本
3、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只适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不是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 红楼梦也不是理性主义风格,但是人间喜剧和红楼梦却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所以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只能是 A 项。4.2016 年 6 月,北京举办毕加索画展。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 ,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 )2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 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与毕加
4、索的作品都属于现代主义手法的作品,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不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排除。5 “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论适用于( )A法兰西多彩的浪漫主义绘画 B拓展科技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抒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解析:选 C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 “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等可知是对印象派绘画的评价,所以应选 C 项。6下表为全球电
5、影历史票房排行前 10 强(到 2008 年 5 月止),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排名 片名 排名 片名1 泰坦尼克号 6 哈利波特 52 指环王 3 7 星球前传 13 加勒比海盗 2 8 指环王 24 哈利波特 1 9 侏罗纪公园 15 加勒比海盗 3 10 哈利波特 4A.并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显著影响 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 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解析:选 C 材料中各影片都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科技元素,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潮流下,电影与科技的关系日益紧密,飞速发展的科技成果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反映。
6、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7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 、 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 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 1799 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
7、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 1939年 3 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
8、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4 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 分)(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6 分)解析:第(1)问,从贝多芬作品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内涵角度来阐释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根据所学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可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
9、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和“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两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来回答,体现在对民族气质、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上。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4雄形象和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