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9097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云南省通海二中 2018 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七)高三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48 分) 1.与 1952 年相比,1957 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 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 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 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 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 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 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2.蔡元培在 1918 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

2、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 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 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 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 规模宏大,名师众多3.“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描绘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封邦建国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4.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 19 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

3、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A B C D 5.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 20 世纪 90 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 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C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D 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6.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

4、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 街市 B 瓦肆 C 夜市 D 草市7.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B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 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8.16 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取代其海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荷兰 C 法国 D 葡萄牙9

5、.1964 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 3 -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 )A 党内教条主义盛行 B 党内作风问题严重C 改革制约苏联发展 D 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10.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 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

6、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 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 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11.1951 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 政府之间的合作 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 企业之间的联合 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12.1649 年 1 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

7、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 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卷 II- 4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37 分) 13(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材料二 我们

8、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 年 8 月 13 日)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1919)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

9、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 年 4 月 20 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4(1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 -材料 1868 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

10、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 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1914 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 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

11、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1952 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1964 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

12、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 20 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6 -44、(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 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

13、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45(15 分)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

14、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 1937 年 10 月 10 日完成,不得破坏存- 7 -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四、自 10 月 1 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 10 月 10 日占领。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

15、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1938 年 9 月 29 日订于慕尼黑。阿道夫希特勒爱德华达拉第内维尔张伯伦本尼多墨索里尼节选自慕尼黑协定(1)概括指出材料中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公正的条款,并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实质及影响。46(15 分)【历史选修 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阅读下列材料:以前史书尤其是教科书,给陈炯明的历史结论是“军阀”、“勾结英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他的专门条目,全文是:“陈炯明(一八

16、七五一九三三)广东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出身。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一九一三年国民党讨袁失败时下台。一九一七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一九二年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一九二二年六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一九二三年被粤军许崇智击败,率部退守东江。一九二- 8 -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一九三三年在香港病死。”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是:早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年出任广东省长后,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全省各

17、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一九二一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等等。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2014 年 11 月 7 日香港大公报重新认识陈炯明请回答:(1)依据

18、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炯明主要活动。(2)为什么会对陈炯明有这些不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方法?- 9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 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 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2.【答案】A【解析】从题干看,学术思想、诸多流派都存在,说明当时学风开放,思想自由,故答案为A 项。3.【答案】B【解析】王位世袭制是针对国王的王位继承,与贵族世袭无关,故 A 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王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贵族世袭,符合

19、材料内容,故 B 项正确;郡县制长官是由皇帝任免,不是世袭,故 C 项错误;材料与礼乐制无关,故 D 项错误。4.【答案】C【解析】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故正确;鸦片战争后,外商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些在华经济特权,故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主要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并掠夺工业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 19 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题中信息为 19 世纪中期,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5.【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前是世界性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失败,而克林顿时期实行新经济是美国经济出现复苏之后,故 A

20、项错误;罗斯福面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克林顿政策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故 B 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身矛盾存在,不可能彻底解决失业问题,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必然引起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 D 项错误。- 10 -6.【答案】D【解析】瓦肆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宋代以前”,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地域信息“扎根于农村”,故 A、C 项错误;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东晋时城外就有草市,宋代由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市坊界限,草市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故 D 项正确。7.【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

21、思是各事件之间是包含、递进关系的,“人非工具”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部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选择 B 项。A 项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C 项中三个事件是并列关系,D 项是因果关系。8.【答案】B【解析】1588 年,随着“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起而代之,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9.【答案】B【解析】教条主义是指照搬书本,不知变通,与材料涉及的现象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赫鲁晓夫悔恨大家没有公开、诚实指出自己的问题,反而随声附和,表明苏共党内一言堂严重,属于党内作风问题,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问题,只是

22、反思自己的做法,故 C、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大革命目标不同,故 A 项错误;抗战期间,国民党也破坏过抗战的团结局面,故 B 项错误;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党派矛盾不可能解决,故 C 项错误;“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反映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故 D 项正确。11.【答案】D【解析】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 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 11 -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

23、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 C;正确答案为 D。12.【答案】B【解析】本题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从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说明当时贵族地位没落;“但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故“贵族地位开始没落”说法错误,是已经没落,没有社会地位,A 错误;本题时间是 1649 年 1 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说明议会的权力大,但还没有拥有绝对权力的地步,因为 1660 年出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是出现在 1689 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 C 错误;题干中始终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故 D

24、 错误。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而 1649 年的议会国王没有了权威,也没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说明当时的传统议会制度已经瓦解。故正确答案为 B。13.【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解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第(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

25、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14.【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12 -【解析】解答第(1)问要结合时间“1868

26、年”,联系这一时期与城市相关的背景知识回答,主要是工业革命、城市化引发的交通问题。第(2)问,核心的信息是“20 世纪”,明确 20 世纪初的科举成果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0 世纪后半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第(3)问回答说明技术进步促进改善城市生活的表现,应该从交通发展、交通与城市化、交通与制度化管理等角度把握。44、【答案】(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27、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解析】(1)根据“文轨未一”“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防御、文化等角度分析,政治从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分析;经济:可从平城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发展分析;防御:可从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

28、的统治分析;文化上:可从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分析。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和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回答。启示:可从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分析。45、【答案】(1)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侵犯领土主权;以人种作为划分领土的依据,为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制造法理依据;与德国的领土争端交由国际委员会裁决,这是强权政治的体现;强迫捷克斯洛伐克释放政治犯,粗暴干涉别国内政。(2)实质:绥靖政策的顶峰。影响: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增加了德国的实力;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深- 13 -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加

29、速了二战的到来。【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分别分析说明。(2)实质:结合所学,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增加了德国的实力,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加速了二战的到来等角度分析回答。46、【答案】(1)为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提出联省自治,在广东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广东教育发展

30、;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广州城市建设;作为近代军阀也有以帝国主义为依靠,参与军阀混战、镇压人民的一面(2)不同评价原因: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不同,角度立场不同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客观公正着眼大局;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既看到成就又看到局限【解析】(1)活动:依据材料“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年出任广东省长后,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概括得出。(2)原因:可从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角度立场不同等角度分析。原则方法: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