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说明文阅读德州我国已知之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经鉴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有意思的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用这样的玉料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在古代,玉器十分珍贵。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
2、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 ) 。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今人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 ,更于理不合。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 ,未免得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 “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3、 )16.查海出土的玉器 “功能为何”?(3 分)17.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3 分)16.(3 分)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17.(3 分)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东营 2植物会说话丹尼尔查莫维茨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
4、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 _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1983 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
5、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 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
6、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 4 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 2张叶片第 1 张被甲虫啃啮过,第 2 张没有;第 3 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 4 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 1、2、3 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 4 张叶片周围则没
7、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3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 24 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 4 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几
8、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 ,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
9、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15.“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4 分)16.简要说明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分)1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18.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3 分)15.答案:被啃噬的柳树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 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
10、,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有些植物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发现的结论、价值及其存在的4问题;启下引出因马丁海尔对戴维罗德斯等已有观点的质疑而进行的实验。内容上,在戴维罗德斯的观点和马丁海尔的质疑与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本段明确了下面的实验是在戴维罗德斯等人实验基础上的深化和因果关
11、系探索,说明两者实验目的的不同,说明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评分:答对一点得 3 分,概括作用占 1 分,说明占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示例:举例子。介绍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戴维罗德斯、马丁海尔等人的实验,都举出了具体内容、过程、方法以及发现的结论,让实证说话,使人获得清楚的认识,很有说服力。列数字。如第段介绍马丁海尔的两次实验时,使用了“1” “2”“3”“4”“24”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的结论。打比方。如第段“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一句,生动形象地
12、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的真相。形象贴切,生动有趣。评分:答对一种得 3 分,方法、举例、作用各占 1 分,共 3 分。举出例句分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8.答案示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马丁海尔没有盲从别人的结论,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受损植物有意告知临近健康植物”以及受损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机理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这是发现真知的必要精神品质。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和马丁海尔都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严谨的态度,严密的
13、推理。文中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开拓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和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由表及里,求真务实。科学研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揭示科学秘密。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聊城(一)5跳出地球“看”地震年月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 ”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 ,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地球的板块、断
14、层移动引发地震 ,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 .“张衡一号 ”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级以上、全球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 ,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 ,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 ,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 “张衡一号 ”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 ,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 ,在地面上 ,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 ,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 ,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 .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
15、监测能力 ,在国境线和约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 .而跳出地球 “看”地震 ,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 ,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 “张衡一号 ”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 ,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 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 “影响不确定性 ”需控制在纳特以内 ,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 .但在这一过程中 ,却面临着许多难题 :比如 ,去
16、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 ,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 ;再比如 ,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 ,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 ,又必须让帆板对日 .如何找到平衡点 ?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 ,最终 ,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 “张衡一号 ”整星 ,其磁洁净度达到了纳特 .“张衡一号 ”的主要载荷 ,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 .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 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 ,探测仪通过伸杆向 “张衡一号 ”本体外伸出个传感器 .这些6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 ,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 ,灵敏度极高 ,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
17、子体电势变化 ,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 ,分辨一粒小水珠 . 在卫星内部 ,有着探测仪的 “大脑 ”信号处理单元 .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 ,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 ,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 ,变成数字量 ,分成频谱 ,再传输到地面 ,供科学家研究 .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 ,“张衡一号 ”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 ,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分)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 “张衡一号 ”的发射 .B “
18、张衡一号 ”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级以上、全球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 “张衡一号 ”供应能源 .D “张衡一号 ”传感器灵敏度极高 ,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 “张衡一号 ”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 (分) 段顺序不能调换 ,为什么 ? (分)从说明方法角度 ,分析第 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分)分析第 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 .(分) C说明 :本题分.电磁洁净度高 ;传感器灵敏度高 ;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 说明 :本题分.第段与第 段是总分关系 ,第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 .说明 :本题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 “大
19、脑 ”,生动形象的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 :本题分. “初步 ”表示开始阶段 ,说明 “张衡一号 ”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 ,还需进一步发展 ,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 :本题分.7青岛“悟空”探“妖”2015 年 12 月 17 日 8 时 12 分, “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 ,每天要绕地球飞行 15 圈,从不偷懒。“悟空”是我国笫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等任务。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
20、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 。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 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 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 5 倍以上。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
21、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高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 “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欻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除“悟空”
22、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 ,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17 年末, “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8接下来的 2018 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取材于程醉的同名文章)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
23、,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C “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 “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16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 “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B “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 “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 ”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C选文第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D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17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4、4 分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 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 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 5 倍以上。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3 题。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 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 10 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
25、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9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 87 千米,因而光线折
26、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 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1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颜色深黄、股红一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暗弧上的亮弧一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一人眼的叠合效应D.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1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
27、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字 作诠释A. B. C. D.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10三、11.B 12.D 13.B枣庄蝙蝠鼠中仙秦自民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
28、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
29、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
30、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11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
31、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 ,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 1 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 10 余只飞行中的昆虫。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 ”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
32、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 。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11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12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
33、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 ,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13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14简析选文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3 分)15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 分)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12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伏
34、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16选文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1217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3 分)14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3 分。意思对即可)15B(2 分)16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分。说明方法能答出“举例子”即得 1 分,作用阐述恰
35、当 2 分。说明方法只答“打比方” ,作用阐述恰当,本题只得 2 分)17示例: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3 分。答案应为过渡句,关键词要有“回声定位能力”和“飞翔能力” ,意思对即可)淄博萤(节选)法布尔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雄萤
36、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生长着很多细枝。这种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时还深入其中。 13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萤的灯就
37、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竞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
38、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就在刚才,我明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然后,我又
39、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10.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3分)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B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C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14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
40、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逐项内容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句子,然后仔细斟酌核对,看意思是否发生变化,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不能放过。因为本题是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只要阅读段即可知道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不一样,“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而“雄萤则不一样,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故概括不正确;C项,阅读段,我们可以知道,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第段,萤“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特性,故概括不正确;D项的判断,只要阅读到文章最后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外界的干扰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是能影响到雌萤的发光,所
41、以D项中的“完全”一词表达不准确,此项也是错误的;只要B项概括准确,表达准确。11. 阅读第段,提炼整合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不超过50字)(3分)【答案】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萤火虫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解析】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 阅读第段,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 可燃物”“ 氧化作用”的概念、“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等, 然后整合,调整前后
42、顺序使之变得简洁即可。12. 将下面的文段与本文对比,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分)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后,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你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萤火虫靠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来发光,通过控制发光器官内化学反应的开始与结束,以使光产生或消失。【答案】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
43、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只不过后15者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就属于生动说明。题目中给出的文段,则采用了平实说明,解答时,紧紧抓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文章中运用拟人、描写的句子,说出二者的不同即可。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13.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所体
44、会到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2分)【答案】(1)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2)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第九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3)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到相关句子,然后根据句子中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而分析人类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法布尔在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的部分,就反应出人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如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
45、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这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烟台 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说起莲,古今中外赞美之辞怕不止万千,但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数周敦颐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这句话不仅极具文学价值,同时,也还提及了一种科学现象,那就是荷叶所具有的自清洁效应由于这一效应最早正是发现于荷叶表面,因此也得名为“荷叶效应” 。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在物理化学中,这一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 。正由于此,雨打浮萍,水滴会被弹开,散落四周,即使是极小的水珠,未被弹开的,也都是些圆滚滚的小球,不会趴下变扁,更不可能铺展开来化为水膜;也正由于此,荷
46、叶表面既不染淤泥,又不易沾惹灰尘浮尘总被雨打风吹去。这种神奇的性质,来源于荷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突。荷叶表面每一个上皮细胞都会长出一个乳突,这些乳突仅有几个微米大,比我们的头发丝还细。不仅如此,再放大看,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这些多级分形的微纳结构会吸附空气,当水珠滴在荷叶上面的时候,由于强大的表面张力,水会被这层气膜托起来而无法接触其本身。同时,形成这些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看,苹果、葡萄表面有层白蒙蒙的生物蜡,在清洗水果的时候常会感觉到打滑,这便是蜡质的“功劳” 。蜡质本身就是疏水的,源自于其本身的组成非极性有机分子与极性的
47、水分子极性相异,故难以亲和。荷塘里,就在莲的旁边,还生活着一群不怎么起眼的小虫子,它们叫水黾,也有人16管它们叫水蚊子、水蜘蛛等等。 “黾”是象形文字,古人用来指代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水黾这种六条腿的小虫子虽长得不像蛙类,但却也像蛙一样生活在水中,也像蛙一样一跳一跳的,甚至,比蛙更厉害。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能在水面上跳跃,乃至生活,就算是狂风暴雨也难奈它何,比起“水上漂”的轻功,这简直高出天际了。这么一种吃喝拉撒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家里手。它们腿上密集排列着微米级刚毛,刚毛表面是一道道周期排列的纳米沟壑,由此,它们便具有强大的超疏水腿,便能轻易漂浮于水面。玫瑰花瓣
48、表面也表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尽管玫瑰花表面对水也很厌恶,却又能粘上水珠,有种若即若离,有种藕断丝连。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低粘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种高粘附的超疏水,也就像我们在情人节看到粘上露水的玫瑰花,无论是倒扣着,或是直立着,抑或是平躺着,表面的水总会粘在上面。当然了,粘着的大都是一个个小水球,倘若是荷叶的话,这些小球早就东奔西跑,不知所终了。这也和玫瑰花瓣表面的微纳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的微米级小乳突,却不见了四散枝叉的纳米级纤毛,而是一个个小褶皱,这些由表面圆滑的褶皱堆叠起来的小乳突似乎在向水珠轻声诉说着自己的友善。有正便有负,有疏也就有亲。与疏水、超疏水对应的,便有亲水和超亲水。顾名思义,这两种能力意味着材料表面对水是亲和的。紫花琉璃草、泥炭藓、天鹅绒竹芋和紫叶芦莉草这几种植物便具有超亲水的叶片,水滴落在其表面,会迅速铺展成一层薄薄的平整的水膜,甚至被吸进叶片中,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它们的叶片表面大多具有微米级的孔道或沟槽,海绵状的微纳结构造就了它们对水的强大亲和力,恨不得将水一分一毫都搓碎揉进自己的骨髓里。类似这些将水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还有千千万万,历经漫漫岁月长河的洗礼,它们根据各自生存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年间,进化出了这些有趣又神奇的本领,这些本领早已溶入它们血脉,显得那么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