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练案35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18黄山)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这种看法反映了 ( B )导 学 号 26812949A粮食税执行的必要性 B余粮收集制的仓促性C计划经济体制的片面性 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解析 据苏俄(联)的某段历史可知,相关的政策只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符合,进一步据信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题意,故选 B 项。2(2018山师附中)苏联 1954 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 500 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
2、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 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 1800 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 B )导 学 号 26812950A增加了农民收入 B忽略了自然因素C赶上了美国农业 D扩大了垦荒面积解析 从“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可以看出,一年内的指标达成是以逼迫的方式进行的,这是完全忽视自然规律的表现,不可取,所以该题选择 B选项。A 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农业水平;D 选项材料没有提出垦荒的内容,无法判断。3(2018南阳)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 2 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
3、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 12 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导 学 号 26812951A促进农业发展 B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C援助集体农庄 D改变计划经济体制解析 材料“农村输送了 12 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 “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说明赫鲁晓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农业,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2018泰安)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
4、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 ”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 D )导 学 号 26812952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解析 依据材料中“他谴责了斯大林” ,但是并没有评价赫鲁晓夫以政治改革为重点,2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 ,与“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无关,故 B 项排除;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是赫鲁晓夫自己也个人崇拜,故 C项排除;“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尚未打破了原有体制框架,故 D 项正确。5(2018南阳)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
5、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 ”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C )导 学 号 26812953A预见到两极格局崩溃的必然性B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C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D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虽然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国家加强了经济一体化,经济实力增强,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自行灭亡”说法错误,没有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C 项错误;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并非是西方资本主义自行灭亡,A 项错误;B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2018
6、河南中原名校)1993 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 ”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 C )导 学 号 26812954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 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突破口选择不当 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解析 “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体现了戈尔巴乔夫认为改革的突破点是关乎民生的轻工业,这是对改革从重工业入手并最终导致改革失败的反思,C 项符合题意;A、B、D 三
7、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导 学 号 26812955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 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 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3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84%。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
8、末,19711975 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71%,比前五年下降 13%,其后五年又下降 26%。第三阶段,从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1982 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 28%。(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材料三 19811985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 “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3)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答案
9、(1)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个人作风专断。(任答三点即可)(3)目的: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做法: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解析 第(1)问从材料赫鲁晓夫主张“第一个十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超过美国”“第二个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可以判断其错误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即可;第(2)问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看出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不断下降,从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方面分析;第(3)问目的依据材料有效信息“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可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