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858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No年.4第,200期Journal0f天Tia津nj师in范N大or 嚣墓耋嚣墨)alSci)S 总 um 第 No.期 57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王毅武(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海南 570228)摘要:新中国要从一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尽快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工业国 ,首要的问题就是认清国情,科学地把握历史定位.同时,还必颃依据国情选择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形式,将市场经济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过程的资源配置基础.关键词:中国工业化;初虹阶历史定位;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缩号:6711106(200)040018-05新中国

2、要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科学地认识中国是在怎样的国情条件与历史阶段实现工业化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全面总结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及以前一个时期违背国情,超越阶段的历史性教训,并果断地纠正了长期的“左 “的主体错误,科学地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而把毛泽东思想推进到邓小平理论新阶段.“初级阶段论“ 实质上是依据中国的国情科学地对中国工业化建设进行历史定位.国情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范畴或动态概念,国力则是国情的经济侧面,是国情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对国情的科学认识还是对国力的客观把握,都离不开对二者赖以存在和变化的特定历史阶段的认识与定位

3、.当然,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与对国力的客观把握有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与定位.可是,错误的历史定位即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错误也会使对国情,国力的认识进入“历史误区“. 我们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犯了长期的“左“ 的主体错误,应当说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可见,“初级阶段论 “是更高层次的国情论“, 是综合了中国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自然,历史等各方面,既考虑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又注意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性质与状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与社会形态交替的必然规律概括出来的历史定位论.“初级阶段论“ 的提出与探

4、索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是密不可分的.开创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邓小平经过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完成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之后,开始集中考虑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战咯问题.在这一重大的历史选择上,素以务实着称于世的邓小平,总结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充分反映了邓小平以国情为收稿日期:2000-1210作者筒介王觳武(1948 一),男,山东,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教授18基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

5、段是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特有历史阶段,是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先进国家的阶段.科学认识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工业化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邓小平认为,中国国情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底子薄,二是人 El 多.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 I:f 多特别是农民多.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

6、,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邓小平文选,14915o 页)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必须把努力并尽快实现工业化视为阶段目标.由中国的国情特点所决定,中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还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 ,因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即高度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不能不切实注意并把握这些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要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必须科学地选择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形式.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声明:“共产

7、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克思选集.第 1 卷,265 页)150 年后的今天,一个已经经历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2O 多年的东方大国则向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应当说明的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亦即实现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至少首先是在德,法,英,美共同胜利后的事业.这些国家不仅在工业而且在农业中,资本主义都有充分的发展,大生产不仅完全取代了小生产而且全面普及.但在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在资本主义发

8、达国家首先胜利,而是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即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甚至更落后一些的国家取得了胜利.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看,这些国家总的说来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也不高.从生产关系的构成看,不仅没有实现马克思最初设想的那种全社会的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非公有制形式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业中,虽然生产的社会化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发达到小农的个体经济已经不存在的程度.于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怎样迅速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究竟应当采取何种具体形式,也就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了.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民

9、主主义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发展“ 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早期形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我国实行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基本公有制形式并存,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的基本经济制度早在 5O 年代末,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个特点说明了这种阶段性:一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彼此斗争;二是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并且相互适应.这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是两个阶段的共同特点.“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10、度的理论新】9贡献.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地认识并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存在和发展问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在他的着作与谈话中多次阐述过商品生产,按劳分配,计划与市场等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交换问题.并且对于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持肯定意见,甚至还专门阐释过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刘少奇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存在问题时说: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怕.有这么一点资本主义,一条是它可以作补充,另一条是它可以和社会主义经济比较.“在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的一定范围内,允许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的存在和一定

11、的发展,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刘少奇选集 .下卷 ,237 页)周恩来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可以允许的,是对社会主义有益的补充陈云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至于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商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f 陈云文选,13 页)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认识,是对毛泽东,刘

12、少奇,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思想的肯定与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量的延伸式发展,而且是质的创新式发展.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也就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具体实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统一的计划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然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并未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没有社会化大生产这样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带来的利益独立性及社会分工引起的生产的专业性与单2o一性,势必造成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由于生产资料的国有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使得商品经济亦不可避免.同时,实践

13、也证明.从苏联学来的传统计划经济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也就成为充实 ,强化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一方面,要实现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外延性)到集约型 (内涵型)的转变.前者,发生在工业化过程的生产关系领域内,实际上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形式的成功探索;后者发生在工业化过程的生产力领域内,实际上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知识含量的意义.以往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所有制不同,而且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劳动力商品.其实,这里所讲的所有

14、制问题应当是指劳动条件的所有制,它一方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另一方面是劳动力所有制.只讲生产资料所有制,而忽视劳动力所有制是不完整的.应当说,一方面劳动力是否是商品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所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劳动力商品及其市场,也就没有资本市场.所有这些理论问题,本来没有什么说不通的,只不过是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理论被搞死了,似乎只要存在劳动力商品及其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因此在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得到发展时看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不敢称其为劳动力市场,反而生造了一个“ 劳务市场“ 来替代.现在理论终于畅通了,不但把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等号去掉了,而且把市场经济确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

15、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形式,不能不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贡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践及其理论发展,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定位与实现形式.首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所依据的客观条件相去甚远,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与理论空间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在其沿海一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总体看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农村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在城市是小手工业者的汪洋大海,因而具有浓重的后封建性质.由此所决定,一方面不是资本主义已经充分发展,经过产业革命

16、而全面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所领导的推翻旧制度的革命不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领导民众推翻三座大山“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重大历史背景告诉我们,中国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所面临的是如何尽快建立起自己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如何在“大国小生产“ 的条件下,通过实现工业化建立起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化大生产.其次,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进程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必然要走一条极富特色的新路.对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经济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者们认识是清楚的.l948 年 9 月,张闻天在科学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普遍地发展并紧紧地依靠群众的合作社经济,扶助与改造小商品经济,允许与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尤其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防止与反对商品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投机性与破坏性,禁止与打击一切有害于国计民生的投机操纵的经营.“(张闻天选集,415416 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科学见解.1949 年6 月,刘少奇在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一文中指出: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应是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普遍建立合作社经济,井使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