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文言文阅读杭州姚 长 子 墓 志 铭 明 张 岱姚 长 子 者 , 山 阴 王 氏 印 也 。 嘉 靖 间 , 倭 f 绍 兴 , 由 诸 暨 掩 至 鉴 湖 铺 。长 子 方 踞 稻 床 打 稻 , 见 倭 至 , 持 稻 叉 与 斗 。 被 檎 , 以 藤 贯 其 肩 , 嘱长 子 曰 : “引 之 舟 山 放 侬 ”。 长 子 误 以 为 吴 氏 之 州 山 也 。 道 柯 山 ,逾 柯 岭 , 至 化 人 坛 。 自 计 曰 : “也 接 .货 嚴 曼 水 .断 .煎 庭 两 .桥 .亂 疼 惠 矣 羞 诱 倭 入 ? ”乃 私 语 乡 人 曰 : “吾 诱 贼 入 化 人 坛
2、 矣 , 若辈 亟 往 断 前 桥 , 俟 倭 过 , 即 断 后 桥 , 则 倭 可 檎 矣 。 ”及 抵 化 人 坛 ,前 后 桥 断 , 倭 不 得 去 , 乃 寸 脔 姚 长 子 , 筑 土 城 自 卫 。 困 之 数 日 ,饥 甚 。 我 兵 穴 舟 窒 枷 以 诱 之 。 倭 夜 窃 舟 为 走 计 , 至 中 流 , 掣 所 窒 舟 沉 ,四 合 蹙 之 , 百 三 十 人 尽 歼 焉 。 乡 人 f 姚 长 子 , 裹 其 所 磔 肉 齑 , 葬于 钟 堰 之 寿 家 岸 。无 主 后 者 , , 为 牛 羊 践 踏 之 墟 , 邻 农 且 日 去 一 锸 , 其 不 为 田塍
3、 道 路 者 几 希 矣 。 余 为 立 石 清 界 , 因 作 铭 曰 :醢 人 , 醢 百 三 十 人 , 功 不 足 以 齿 。 醢 一人, 活 几 千 万 人 , 功那 得 不 思 。 仓 卒 之 际 , 救 死 不 暇 , 乃 欲 全 桑 梓 之 乡 :旌 义 之 后 ,公 道 大 著 , 乃 不 欲 存 盈 尺 之 土 。 悲 夫 !【 注 】 脔 ( luan) : 切 割 成 小 块 。 穴 舟 室 铷 : 在 船 上 凿 洞 用败 絮 塞 住 。 铷 : 败 絮 。 蹙 ( cu) :逼 近 。 主 后 : 此 处 指 继 承 人 。 去 一 锸 ( cha) :挖 走 一
4、锹 土 。 几 希 : 很 少 。 醢 ( Mih 将 人剁 成 肉 酱 的 酷 刑 。 旌义 表 彰 ( 姚 公 的 ) 义 举 。7.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词 解 释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3 分 )A.山 阴 王 氏 也 ( 被 雇 用 的 人 ) B.倭 寧 绍 兴 ( 盗 贼 )C.乡 人 冬 姚 长 子 ( 以 为 义 ) D.f 为 牛 羊 践 踏 之 墟 ( 听 任 )【 答 案 】 B【 解 析 】 “倭 寇 绍 兴 ” 一 句 中 “寇 ”为 动 词 , 意 为 “侵 犯 ”。28. 请 用 “/”给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的 句 子 断 句 。 ( 限 断
5、 三 处 ) ( 3 分 )化 人 坛 四 面 皆 水 断 前 后 两 桥 则 死 地 矣 盍 诱 倭 入 ?【 答 案 】 化 人 坛 四 面 皆 水 /断 前 后 两 桥 /则 死 地 矣 /盍 诱 倭 入 ?【 解 析 】 断 句 题 主 要 考 察 两 点 , 一 是 语 感 , 二 是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理解 。 本 句 主 要 从 理 解 的 角 度 去 翻 译 。9. 用 现 代 汉 语 写 出 下 列 句 子 的 意 思 。 ( 5 分 ) 若 辈 亟 往 断 前 桥 , 俟 倭 过 , 即 断 后 桥 , 则 倭 可 檎 矣 。 ( 3 分 )【 答 案 】 你 们 极
6、 速 前 往 ( 化 人 坛 ) 截 断 前 桥 , 等 到 倭 寇 一 过 , 就 截 断后 桥 , 那 么 倭 寇 就 可 以 抓 住 了 。【 解 析 】 注 意 “辈 ”表 复 数 , “若 辈 ”指 “你 们 ”, “即 往 ”后 省略 “化 人 坛 ”, 翻 译 时 注 意 省 略 部 分 要 加 上 , “俟 ”翻 译 成 “等到 ”。 仓 卒 之 际 , 救 死 不 暇 , 乃 欲 全 桑 梓 之 乡 。 ( 2 分 )【 答 案 】 仓 促 之 间 , ( 姚 长 子 ) 无 暇 顾 及 自 身 安 危 , 却 想 着 保 全 家 乡 父 老 。【 解 析 】 这 里 “仓
7、卒 ”指 “仓 促 ”, “救 死 不 暇 ”前 省 略 主 语 “姚长 子 ”, 翻 译 时 注 意 加 上 , 另 外 “全 ”指 “保 全 ”, “朵 梓 ”指“父 老 乡 亲 ”。 翻 译 时 , 注 意 句 子 的 连 贯 性 。10. 墓 志 铭 是 刻 在 墓 碑 上 , 叙 述 死 者 生 平 事 迹 并 表 达 追 思 的 铭 文 。 结 合全 文 , 分 析 作 者 写 这 篇 墓 志 铭 的 用 意 。 ( 4 分 )【 答 案 】 称 颂 姚 长 子 牺 牲 自 己 保 全 家 乡 的 壮 举 , 弘 扬 其 大 义 ; 感 慨 百 姓对 其 墓 的 践 踏 , 警 示
8、 世 人 要 保 护 好 义 士 的 遗 存 , 世 代 铭 记 像 姚 长 子那 样 的 义 士 。【 解 析 】 在 姚 长 子 墓 志 铭 中 , 作 者 为 姚 长 子 这 位 以 自 己 的 牺 牲 为代 价 , 计 歼 倭 寇 百 三 十 人 , 解 救 全 乡 百 姓 于 劫 难 的 佣 仆 树 碑 立 传 ,赞 颂 其 风 节 功 绩 : “醢 一 人 , 活 几 千 万 人 , 功 那 得 不 思 ? 仓 卒 之3际 , 救 死 不 暇 , 乃 欲 全 朵 梓 之 乡 。 ”焉 知 作 者 树 碑 立 传 的 目 的 , 是借 姚 长 子 这 位 典 型 人 物 , 赞 颂
9、抗 倭 义 烈 , 赞 颂 抗 清 英 雄 。 其 中 所 蕴 涵的 爱 国 之 情 ,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嘉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 青衣捕盗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后公以挂误,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
10、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
11、释】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稔(rn):熟悉。渠:第三人称。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18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4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5分)16(3分)C17(3分
12、)书 儿 手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18(5分)参考示例: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 ”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评分标准:共5分。每篇文章分析2分,目的意图分析1分,意符即可
13、。湖州与子俨等疏 (节选)【东晋】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 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 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 仰止,景行 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 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释】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
14、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 分)(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亲旧不遗” ,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5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然汝等虽不同生” ,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是
15、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2 分)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4 分)14.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没齿:终身,一辈子.评分标准:共 2 分,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15.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处 1 分.16. C评分标准:共 3 分,17.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相近即可,18.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 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
16、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评分标准:共 4 分.意思相近即可。金华、丽水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 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 ,顾无贮水处。先君 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 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
17、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 ,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 。其匣虽不6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2 分)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2 分)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18文中“赐” “
18、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 分)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 甚喜,以付迨、过。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 ,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3 分)(五)文言文阅读(10 分)16.(2 分)B17.(2 分)是天砚也/有破之德/而不足于形耳。18.(3 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 “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视的珍爱之情,19.(3 分)示例一:相同,天石现
19、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择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 ,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 “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7宁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
20、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 “游览记” “器物记” ,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岳阳楼记 核舟记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A/ B C 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 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 分)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
21、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注释】夷简:人名。延州:地名。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8(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任务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
22、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14A(2 分)15(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示例 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 【示例 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5 分。(1)2 分;(2)3 分,言之成理即可16 【任务一】D(2 分)【任务二】(1)B(2)B(2 分,各 1 分)【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 , “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
23、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5 分,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意思相近即可)衢州【甲】宋买臣(节选)东汉班固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 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駐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 死,买臣乞 其夫钱,令葬。节选自汉书朱买臣【乙】越妇言【唐罗隐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
24、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 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 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9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有删减【注释】毋:w,不要。经:上吊。乞:q,给,蔑:消失。矜:夸耀。18用原文填空。 (4 分)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1) ”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 (2) ”,而宋妻认为是“ (3)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2 分)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25、D妻自经死20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 分)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4 分)18.(1)通达(贵)(2)仁者之用心(不忍) (3)矜于一妇人(矜)19.D20.(1)离朱而去(2)被朱收留21.(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3)羞于被买臣收留。绍兴清白堂 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 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 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 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 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
26、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注释】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芟(shn):除草。扃(jing):关锁。绠(g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饵:吃。忝(tin):玷污。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绠不可竭 (2)三日而后汲视 (3)悦人襟灵 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 (3 分)10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
27、于名源矣。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2 分)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4 分)(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 ,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 分)14 (1)完,尽 (2)打水,取水 (3)使(人的心情)愉悦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
28、德义, (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18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
29、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台州【参考】规:谋划,规划;典范,榜样;规劝,谏诤。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参考】庶几:或许,可能;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1温州柳 陌明祁彪佳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 ,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 。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 ,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 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 耳。此主人 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 ,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豳圃
30、:与文中的“寓园” “丰庄”均为地点名称。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 ,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主人:作者自称。荇藻交横: 。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4 分)(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A.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8. 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完成注释。 (3 分)129. 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4 分)(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31、)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 ,其意为“风” 。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 。 “飔”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 分)13.(4 分) (1)A (2)B14.(3 分)示例 1;语出记承天寺夜游 ,意
32、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示例 2;语出记承天寺夜游 ,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15.(4 分) (1)B (2)A16.(4 分)在作家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 ,绿树绿荫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 ,让作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 ,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括谈的人生志趣。舟山(五)文言文阅读(13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6-19 题。青衣捕盗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后公
33、以挂误 ,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 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 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臼:“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 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
34、曰:“汝等何足污我手。 ”喝令去。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 ”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 ”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释】选自清代沈起风谐铎 ,有删减。青衣,古代指牌女。针指:此处指缝13纫、刺绣等针线活。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稔(rn) ;熟悉。渠:第三人称。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
35、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17.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3 分)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2 分)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19.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5 分)16.C17.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18.(书儿)大笑说:“贼奴才的伎俩只有这点吗?”19.参考示例: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