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繁花静 文档编号:1575444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 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11、出示例 1 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 1 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 1?要求

3、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 4 公顷相当于 16 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 125%与刚才得到的 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 125%中去掉与单

4、位 1 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教学调整 - 2 -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二、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 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

5、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 1 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三、指导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 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 2004 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 13 题1、做练习一第 1 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

6、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2、做练习一第 2 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3、做练习一第 3 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 3 -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第 23 页练习一第 48 题。教学目标:1、

7、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二、完成练习一第 48 题1、完成第 4 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完成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3、完

8、成第 6 题。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4、完成第 7 题。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5、完成第 8 题。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三、读读“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 2006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 2005 年提高了 0.3%?突出单位 1 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4 -课 题: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 纳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4-5 页的例 2 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 1-4 题。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

10、的计算。教学过程: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 2005 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 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1、

11、教学例 2.出示例 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 5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 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学调整 - 5 -生:先求 5200

12、 元的 10%是多少?再加上 5200 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三、同步练习1、练习二的第 1 题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18 万和 360 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学生讨论并练习。四、拓展提高练习二的第 4 题。我国 2005 年 10 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 1600 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 1600 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超过部分不到 500 元的 5%超过部分是 500 元-2000 元的 10%超过部分是 2001 元-5000 元的 15%*李

13、明的妈妈月收入 1800 元,爸爸月收入 2500 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 1800 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 2500 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 2-3 题

14、。教学反思: - 6 -课 题:第四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储蓄的含义。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老师的家里有 8000 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二、 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2、说得真好,储

15、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 年 12 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 18363 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 8563 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 2099 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 5711 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 2005 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 10 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三、 参与实践,内化体验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

16、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

17、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 1998 年到2006 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时间 活期 整存整取 整存整取 整存整取 整存整取教学调整 - 7 -1 年期 2 年期 3 年期 5 年期98.3.25 1.71 5.22 5.58 6.21 6.6698.7.1 1.44 4.77 4.86 4.95 5.2298.12.7 1.44 3.78 3.96 4.14 4.599.6.10 0.99 2.25 2.43 27 2.882002.2.2 0.72 1.95 2.24 2.52 2.792006.8.30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信息?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6、根据你

18、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四、 联系例题,升华认识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较对?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 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 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4、指着某同学,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

19、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五、 自主归纳,实际运用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 5、6、7、8 题。教学反思: - 8 -课 题: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第五课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 页的例 4 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 14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20、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41、认识折扣。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出示教材例 4 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 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 83%出售。2、探索解法。提出例 4 中的问

21、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 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追问:“现价是原价的 80%”这个条件中的 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 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原价80%=实际售价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元。80%=12=120.8=15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 15 元。

22、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教学调整 - 9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 80%;也可以用原价 15 元乘 80%,看结果是不是 12 元。二、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三第 1 题。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学生

23、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2、做练习三第 2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3、做练习三第 3 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4、做练习三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四、全课小结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教学反思: 课 题:折扣问题的练习课 - 10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课题(6):折扣问题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的 5 至

24、9 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2、理解在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已有知识经验。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练习。二、练习。1、完成练习三的第 5 题。(1)出示地 5 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西服的实际售价。(3)交流:是怎样想的?(4)依次出示书上的问题,问:哪个问题已经求出了,哪个问题还没有求?该怎样求?(5)学生列式,并讲评。指出,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2、完成练习三的第

25、6 题。(1)学生试做。(2)交流讲评,并小结方法。指出:当单位 1 的数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进行计算。当单位 1 的数量未知时,通常要列方程计算。3、完成练习三的第 7 题。(1)学生试做。(2)交流讲评。4、完成练习三的第 8 题。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5、完成练习三的第 9 题。学生试做后讲评。三、小结。指出要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四、阅读“你知道吗”五、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册。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11 -教案内容: 课题(7):列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教学

26、内容:第 11 页例 5 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 14 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5出示例 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 36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80%。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1)读题,理解题意问: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画图问:如果画图,应该先画谁?再画谁?如何画?如果用 X 表示男生的人数,那么女生人数怎样表示?(逐步完善线段图)怎样表示 36

27、 人?得出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3)让学生列方程解答(4)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5)检验 让学生尝试检验 ;交流总结:看男生+女生是不是等于 36 人,并且还要看女生除以男生是不是等于 80%。二、教学“练一练”1、学生练习2、交流讨论两点:一: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二: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3、比较两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三、小结问: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 14 题其中第 4 题,要引导学生将此题跟例题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五、课堂总结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方程解稍

28、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12 -教案内容: 课题(8):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第 12 页例 6 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 59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6出示例 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 440 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 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题意问: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 20%,这里的 20%是哪两个数

29、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的 20%是哪个数量?3、让学生画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 3 个问题4、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数量。5、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6、让学生列方程解答7、检验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 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 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 440 立方米。二、教学“练一练”1、做第 1 题,先审题问:比舞蹈组人数多 20%应该怎么理解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解答2、做第 2 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 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再让学

30、生解答。三、巩固练习对比练习:1、练习四的第 8 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2、练习四第 9 题:引导学生画图;分析写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四、回顾总结五、作业:练习四第 5、6、7 题。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13 -教案内容: 课题(9):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教学内容:练习四第 1016 题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 通过练习,

31、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基本训练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 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 60%2、 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 10%3、 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1/54、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 100 朵5、 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二、 巩固练习1、 做练习四的第 11 题(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3)列出方程解答(4)进行对比2、 做第 14 题(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3、 做第 15 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分析含有分率的条件。(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

32、系(3)列方程解答三、 总结四、 作业:第 10、12、13、16 题。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整理和复习(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14 -教案内容: 课题(10):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第 15 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 16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体会数学学习的收获。教学过程“一、 回顾与整理问:本单元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小组讨论: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二、练习与应用1、完成第 1 题(1)先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3)

33、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2、完成第 2 题(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3)填表计算3、完成第 3、4 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总结:当单位“1”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4、完成第 5、6 题(1)先画图(2)解答(3)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三、课堂总结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整理和复习(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 15 -教案内容: 课题(11):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第 16 页 711 题及“探索和实践教学目的:1、通过综

34、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 练习与应用1、 完成第 7 题(1)独立解答(2)交流算法2、 完成第 8 题(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是一铜的,一是锌的千克数。3、 完成第 9 题4、 完成第 10 题(1)理解题意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2)学生解答

35、5、 完成 11 题(1)读题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 20 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 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 20 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2)学生解答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 12 题(1)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教学调整 - 16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2、完成 13 题(1)现场调查(2)分别算出百分数3、思考题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 元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

36、+30%X=130,求出 X=104 元作出判断四、评价与反思教学反思: 课 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教学调整 - 17 -教学内容教材 18 页19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三维重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辅助教学准备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2、长方形、直角三

37、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 1 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研究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 有两个圆面 一个曲面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2、研究圆锥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

38、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有一个顶点 底面是圆形 侧面是一个曲面认识圆锥的高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18 -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三、巩固练习1、讨论“练一练”。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2、做练习五第 2 题。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在书中连线。3、做练习五第 3 题。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如果让你

39、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四、作业做练习五第 4 题: 剪下第 125、127 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教学反思: 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 2122教学调整 - 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维重难点

40、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助教学准备圆柱形状的罐头,外面有可以展开的商标纸。一、教学例 1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2、

41、出示例 1 中的罐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出示数据:底面直径 11 厘米高:15 厘米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 1 题。二、教学例 31、出示例 3 中的圆柱。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长:3.14 2=6.28(厘米) 宽:2 厘米- 20

4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板书:直径 2 厘米 半径 1 厘米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交流:你是怎么画的?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2 + 圆柱侧面积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 2 题。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对照板演,讨论: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

43、周长呢?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四、作业:完成练习六第 1、2 题。教学反思: 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 2324 页教学目标教学调整 - 21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三维重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辅助教学准备与练习六中的练习相关的图片。

44、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二、基本练习1、出示练习六第 3 题,理解表格意思。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6.28 分米,高是 3 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

45、面积和表面积?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 4 题。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2、完成练习六第 5 题。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和结果。3、讨论练习六第 7 题。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 30 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 16厘米,高为 10 厘米的圆柱。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

46、和结果。- 22 -如果要做 10 顶呢?怎么算?3、讨论练习六第 8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4、讨论解答练习六第 9 题。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尝试列式。交流算法: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四、全课小结五、作业:练习六 6、7、8、9 题。教学反思: 课 题:圆柱的体积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 2526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

47、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教学调整 - 23 -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三维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辅助教学准备把圆柱沿地面等分成 16 份的教具。一、复习引入1、呈现例 4 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

48、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二、教学例 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 4 的三个立体,提问: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 16 份,切开后

49、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3、推出公式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4 -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三、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四、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 1 题。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2、做“练一练”第 2 题。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 课 题:圆柱的体积(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