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研究 摘要 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布依族“三月三”以浓烈、古朴、神秘的独特方式展现和传承着独具特色的布依族习俗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11年,布依族 “三月三”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拟对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文化作初浅研究,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关键词 布依族三月三 扫寨 祭山 议郎规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 1 布依族“三月三”的历史渊源 布依族是贵州省北盘江地区土著民族,历史上自称“布越”,先秦两汉时期,居于南盘江、红水河沿岸濮族的一支,
2、渐向北盘江流域迁徙,与分布于牂牁江畔百越中的支系“骆越”和“西瓯”人,以及后来从川西北迁徙来的氐羌民族部分支系、从川东迁徙来的賨人、南迁的汉族和别的一些民族长期融合,形成了夜郎国的“濮越”民族,就是自称“濮越”的布依族。 “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州贞丰在布依族过“三月三”举行祭祀山神活动,又叫“过三月虎”。“三月三”布依语称为“香尚”。传说古时,在三月初三这天,掌管着农业生产的“山王神”出生了,各种蚊蝇、蝗虫、蚂蚱等害虫也随之而来,使庄稼受灾,人畜患病。后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村寨都要举行“扫
3、寨驱邪”、“祭祀山神”等活动,以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布依族的“三月三”祭山活动,清乾隆年间南龙志地理志就有:“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的记载,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2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活动内容 2.1 扫寨驱邪消灾 “扫寨”意为“驱妖魔、保丰收”,“三月三”当日,布依族寨子要进行庄重的“扫寨”仪式,“扫寨”程序是:先请来“补摩”(即摩公),召集“扫寨”队伍,将事先编好的草龙(又称“香火龙”)、 龙船(又称“小火龙”)、印好赶鬼符章等物件准备到位。由“补摩”手执法器带领寨老和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脚穿草鞋的扫寨队伍舞着
4、草龙,鸣锣击鼓,浩浩荡荡地一家一户进行扫寨,摩公念颂祭扫词和驱鬼咒语,打“阴阳卦”测算凶吉;打开房门,将豆粒杂粮五谷向屋里抛撒,意为扫除妖魔鬼怪,最后,在门框上方和畜圈门上各贴一张赶鬼符章。完毕,集中到寨外三岔路口或河边焚化草龙和龙船,三天之内不许外人进寨,也不许本寨人拿东西进出寨。 2.2 祭山求雨祈福 “山神”布依语叫“墙苏”,在布依族人民的心目中,“墙苏”是全寨人丁繁盛,六畜兴旺的保护神。山神住所多建于寨子上方,能俯瞰全寨的僻静之处,以木石建墙,盖瓦,高约八尺。祭祀山神在“扫寨”之后进行,全村各户男性家长自带碗筷,香三柱,冥钱多张,到山神前集中,由寨老主持祭祀山神活动。在杀猪前,鸣放鞭炮
5、,告戒全寨人不准喧哗,忌打闹。参加祭祀人员九跪三磕头祝福,烧香化纸,气氛肃穆,神色凝重,寨老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3 重申“议郎古规” “议郎古规”也即是当今的“村规民约”,参加祭祀者,皆静听寨老宣布或重申“议郎古规”。“议郎古规”的内容包括:一是本寨各姓氏人家,须听从寨老的指挥,自觉保村护寨,主动者受奖,怠慢者惩罚。二是各家人户,须收拾好房前屋后,注意环境卫生,管好儿女,禁止玩火,违者严惩。三是各户家长,须教育子女,遵守礼规,犯禁者赶出村寨。四是所有村民,不能乱砍伐公共林木,不能放火烧山,犯者罚猪、鸡赎罪等,每年三月三节日当天,由寨老召集全村男女老幼重申“议郎古规”。 2.4
6、 上山“躲虫”避邪 节日下午,每户一个男性家长去参加祭祀山神活动外,其余老少听到祭山神杀猪前鸣放的鞭炮后都要上山 “躲虫”,即躲避各种虫害、灾难和病疫。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分头在各路口插上标记,用龙竹建成寨门,门上系着一根绳索,索上夹起沾着鸡血的纸马,并扎一把木刀,横挡路口,以示禁止外人进寨和本寨去“躲虫”的人入寨,意为“封寨”。上山“躲虫”的老少,待负责祭供山神的寨老把害虫“封死”后,派人到各路口传令或鸣放鞭炮发出信号,方可回家。 2.5 “浪哨”对歌交友 “浪哨”对歌就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进行的谈情说爱活动。在上山“躲虫”过程中,便是布依青年男女“浪哨”对歌的最好机会,“三月三”成了布依族青年男
7、女谈情说爱,择偶论嫁的吉日良辰。通过甩花包、吹木叶、吹勒尤、弹月琴、拉四弦胡、对唱竹筒情歌、对山歌等形式,选择自己心上人进行“浪哨”活动。 3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的特征及其价值 布依族“三月三”文化内涵丰富,是布依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沟通情感交流、化解生活矛盾以及建构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1 主要特征 (1)时间性。布依族大都以农历三月初三为节日,部分布依族则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寅日为节日,称“三月虎”。(2)民族性。凡是布依族村寨都过“三月三”,“三月三”传统节日伴随着布依族人民的生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代代相传,带有布依族特定社会经济
8、形态的烙印,渗透到布依族人民生活习俗和意识之中,充分展示了布依族生产、生活、饮食、服饰、婚姻、信仰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3)群众娱乐性。“三月三”是布依族全民族性的节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过“三月三”小孩玩耍放风筝;“浪哨”对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自己恋爱择婚求偶的一种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交娱乐性;中老年人扫寨祭山,是全民参与的节日。(4)农事祭祀性。节日中的扫寨、祭山皆与农业生产有关,通过扫寨驱邪消灾、祭山求雨、上山“躲虫”祈福等活动,实现平安、丰收的美好愿望。(5)约束性。“议郎规”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而是口头规定的行为规范,也是道德准则,全村男女老少皆受“议郎规”约束。
9、3.2 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 “三月三”反映出布依族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活态再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民俗学价值。“三月三”集布依族风俗、民间歌舞、民间工艺于一体,是布依族生产、生活、饮食、服饰、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了解布依族风情习俗的重要窗口。其中的扫寨、祭山、躲虫的过程庄重神秘,是布依族风俗的一个缩影,体现着布依族的和文化观念,对研究民俗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3)文化价值。“三月三”节日的礼仪交往,“议郎古规”等是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草龙,作为布依族民族图腾,舞龙能激发民族意志,是布依族生生不息的动力。祭祀山神活动,不分姓氏,不论亲疏远近,只要是同一村寨就是一个团结的族群,共同享有一个山神的观念,增进社会和谐。 4 结语 “三月三”节日传承着布依族的习俗和文化,反映了远古时期布依族先民质朴的人与自然的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集宗教、生产、娱乐为一体的节日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燕宝,张晓编.贵州神话传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2 贞丰县志史征集编纂委员会编.贞丰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0.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