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季羡林,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季羡林),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国学大师”。,学习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作者的观点。 2.反复阅读,品味文章的独特匠心,感悟作者的大家风范。 3
2、.对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认识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起到指导作用。,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言简意赅 烦琐 家喻户晓 兀兀穷年 膏油 阑珊 憔悴 晷,i,su,y,w,lnshn,go,qiocu,gu,理清结构 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第二部分(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三部分(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中心论点:论点是对所议论问题(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关键。,阅读成功,指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3、。,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如下方法:一、看标题,有时议论文标题即其中心论点。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部分。三、看结尾。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中心论点。,四、分析论据。对于有些隐含的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看这些论据为了证明什么,此处“什么”即中心论点。五、归纳综合,有时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分析,再综合归纳。,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天资: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 勤奋: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 机遇: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天资:由天决定,机遇:不期而遇,勤
4、奋: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结论(中心论点):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无能为力,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无能为力,无能为力,自己决定,关键,本文论题成功之道。 本文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讨论: 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家喻户晓的故事引用韩愈的话引用王国维的经典比喻,勤奋是成功之道。,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高瞻远瞩,选定目标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妙手得之,(立志),
5、(追求),(获得),王国维是治学的成功者,他的 “三种境界说”在学术界已经成为经典的比喻,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作者有自己的理解。问:作者是怎样理解的?作者将第一种境界解释为“预期”;第二种境界从文字看是写追求,作者理解为“勤奋”;第三种境界是说成功,本意中也包含奋斗成功的道理。,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偶得,预期,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勤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6、处。),成功,探究:成功的三个条件用“+”连接,论证时是否可以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顺序,首先论证部分的顺序要与公式的顺序相符合。其次,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特点决定。因为天资是先天的,也可以看成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或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个。勤奋是后天的,但是最重要,所以紧接着就要讲勤奋。而机遇是人们无能为力的,所以放在最后。,小结: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
7、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探究练习二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闲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所作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