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而藩国自析。 ”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 恩泽贵族 B.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2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潘服大臣、府州县宫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亊立断。 ”这反映出明朝“巡按”A.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
2、 B.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C.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D.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3公元前 5 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体现的是A.扩大统治基础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保护私有财产41688 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A.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B.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C. 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D. 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5下图漫画题为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 。该图反映
3、的历史事件的影响6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表明他主张A. 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B. 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A. 迫使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B.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激发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 -C. 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D. 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7台湾自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 ,造成两岸关系严重倒退。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其核心是A.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一个中国 D. 统一市场8 “同心同德,制度不同无妨碍;不亢不卑,全民
4、一心争主权。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A开国大典 B文革结束 C改革开放 D香港回归9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 1952 年开始酝酿,到 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A.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 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 D.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10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 “柏林墙” “北约” “华约” “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A.经济一体化 B. 美苏两极对峙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政治多极化11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与
5、欧洲内部矛盾相比,美欧分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从奥巴马“亚太优先”到特朗普“美国优先” ;2015 年英国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率先并带动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美欧关系渐行渐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欧洲 B. 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共同敌人的消失C.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 欧美各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重视 12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 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 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C.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 D.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13秦始皇为统一岭
6、南开凿的灵渠;东汉政府治理黄河水害上有显著的成效;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水利的机关;明太祖时,兴修塘堰近五万处。这反映A. 从秦以后,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 B. 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C. 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 D. 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14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 刀耕火种 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 3 -15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
7、象说明,当时A. 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 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D. 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16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A. 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 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C. 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D. 专业化市场的发展17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通的“会子”是南宋主要的纸币,“会子”可以兑换铜铁钱。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于元代,名曰“交钞” 。这表明宋元时期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纸币流通制度完善C. 经济中心的南移 D. 商人地位的提高
8、18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C. 旧土地制度的瓦解 D. 土地兼并严重19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 B.井田制 C. 屯田制 D. 摊丁入亩2016 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B.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C.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新航路开辟使商业中心发生转移21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 17 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
9、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人” 。该国A. 工业经济最发达 B.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C. 海外殖民地广阔 D. 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2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之后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它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4 -C. 它对亚非拉国家有害无利 D. 它使世界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23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结构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轻工业的生产逐步下降 B. 重工业的地位逐渐上升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
10、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241895 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 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 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 B. 列强放松对中国侵略C.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5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 8 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A. 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B.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 C. 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 D.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26下图所
11、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情况( ) A. 1949 年 B. 1952 年 C. 1953 年 D. 1956 年27据相关记载,1986 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28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 ”这一评论反
12、映出A. 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B. 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C. 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D. 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5 -291933 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这句话说明(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30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加强立法监控 C坚持自由放任 D限制市场调节31下列表格是某
13、国经济发展的数据,它反映了工业生产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26 年总产值(按 1926 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 14.10 77.39 110.83产值指数(以 1913 年为基数 100) 100 13.8 75.5 108.1A. 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B. 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C.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32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
14、设经验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33某国际经济组织纲领称,该组织旨在“通过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该组织是A. 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欧洲联盟342016 年 6 月 23 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结束了英国与欧盟 43 年的“婚姻”关系,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C.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3518 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
15、论。1955 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 6 -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A.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C.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 分)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
16、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5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
17、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6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 分)材料一 在(公元) 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菸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地瓜) 、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
18、起。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000 英里。- 7 -1914 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 5666 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 42 天缩短为 5 天,从伦敦到加尔等各地由 3 个月减为 18 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 18 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 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 (5 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材料一 新经济政
19、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 1938 年 2 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 ,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 5 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
20、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意义。(5 分)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5 分) - 8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D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没有理解“推恩令”的真正含义,他实际上是削弱王国势力;B 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C 选项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2 【答案】A 【解析】由“小事立
21、断”可以看出明朝“巡按”缺乏监督,反映了监察权力的不完整,故 A 项正确;据材料中“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潘服大臣、府州县宫诸考察,大事奏裁”可以看出“巡按”不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大事必须交皇帝裁决,故 B项排除;“小事立断”可以看出巡按具有小案的裁决权,无需事事都向皇帝奏报,故 C 项排除;“大事奏裁”可以看出巡按并无大案的裁决权,故 D 项排除。3.【答案】D 【解析】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 D;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统治基础,排除 A;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保护贵族利益,排除 B;C 不能体现,排除。4.【 答案 】C 【解析】根据
22、“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大部分辉格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对英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宪政传统的恢复,而英国素来就有良好的政治秩序和宪政传统,英国自古以来就有“王在法下”观念及议会限制和监督王权制度的传统,表明当时英国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C 正确;A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光荣革命的合理性,而非挑战光荣革命成果,B 错误;材料反映光荣革命是恢复历史传统,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答案 B 【解析】由漫画主题盟军终于征服了这条龙可以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
23、理工具,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漫画的主题。CD 两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故 ABC 三项排除。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可知 C 项正确;A 项错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制度;B 项“农民阶级革命政权”只提及一个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D 项属于无关项,而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9 -7.【 答案 】C 【解析】 “九二共
24、识”核心是两岸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故 C 正确;台湾当局没有承认一国两制,故 A 错误;“九二共识”并不包含和平统一的内容,故 B 错误;“九二共识”未涉及统一市场的问题,故 D 错误。故选 A。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制度不同无妨碍”可以看出这是一国两制时期,从材料“全民一心争主权”可以看出这是迎接香港回归。故选 D。AB 项时期并无一国两制的方针;C 项体现不出争主权的内容。9.【答案】A 【解析】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A 正确;B 项属于新时期外交特点;C 项为“打扫屋子再请
25、客” ;D 项为导向社会主义国家外交。10.【答案】B 【解析】 “三八线” “柏林墙” “北约” “华约” “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是美苏两极对峙导致国际关系紧张,故 B 正确;A 与材料无关,排除;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C 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无法体现“世界格局多极化” ,排除 D。11.【答案】B 【解析】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美欧主要共同敌人消失,美欧之间也就出现了分化的趋势,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欧美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单边主义的问题,所以选项 A、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
26、符合题意,排除。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主义是指倡导和支持国家间为共同利益而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政治运动。 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故 C 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独霸世界,但受到多种力量的制约,故 A 项错误。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不符合“国际主义”概念,故 B 项错误。D 项与“国际主义”无关,排除。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兴修或设置官职管理水利,故兴修水利工程
27、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唐朝体现兴修水利工程已制度化,A 项错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开凿的灵渠体现兴修水利工程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但与材料其它信息不符,C 项错误。材料涉及兴修水利工程是历代朝廷的重要职能,没有体现兴修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私欲,故 D 项错误。14.【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农业拥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目的在于掌握更高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 C 项。刀耕火- 10 -种属于大规模的集体农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 ABD 项。15.【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
28、实行盐铁官营,汉文帝时期允许百姓从事官府垄断的行业,说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故 C 项正确;A 项中已经放弃说法错误;B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 项中地位没有体现。16.【答案】D 【解析】 “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属于专业化市场,故选 D;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是宋朝,排除 A;材料中的市场主要在城市,排除 B;材料无关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排除 C。1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交子” 、 “会子” 、 “交钞”等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故 A 项正确;中国古代纸币流通制度根本不完善,故 B项错误;纸币的出现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故 C
29、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的地位提高,故 D 项错误。18.【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好雨落到公田里,同时也落到私人田地。结合所学可知, 诗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技术成熟是在宋元时期,故 A 错误。由材料中“公田”之外出现“私田” ,可知土地归周王室所有的井田制趋于瓦解故 C 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还未发展完善,故 B 错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级分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故 D 错误。1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至唐朝中期,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故 A
30、 正确;B 是西周盛行的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排除 B;屯田制是由曹操所首创,所以排除 C;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排除 D。2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6 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和商路发生了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的没落,故答案选 D。A 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排除题干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产生的商业革命,B 项强调殖民扩张与掠夺,排除 B;工业革命发生在 18 世纪 60 年代,排除 C。21.【答案】B 【解析】17 世纪的荷兰航海业发达,材料中主要也是运输业,没有工业,
31、故 A 错误。17 世纪的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海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 B 正确。材料中主要讲的是该国的运输业及贸易中间商的作用,没有提到殖民地的大小,故 C 错误。 当时的英国还不是世界商业霸主,故 D 错误。- 11 -22.【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对亚非拉国家是一场灾难,但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排除 C;ABD 符合所学,排除.23.【答案】B 【解析】题干问的是工业结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导致了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故选 B。轻工业的生产相对下降,排除 A;CD 不符合“工业结构”的限定,排除。
32、24.【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但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已标志其失败,因而题中变化不是因为洋务运动的推动,故 A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 B 错误;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C 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末,此时该思想是刚刚兴起,影响有限,不是题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25.答案】B 【解析】由材料“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
33、活动”可以得出救济的特点为经济和政治文化相结合,B 符合题意;A 充分就业的说法,与新中国初期的现实不符;C 、D 与材料无关。26.【答案】D 【解析】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私有制经济占有很大比重;而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故 D 符合题意;ABC 均与图示信息不符。27.【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民随着市场的变动而调整农作物种植,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A 符合题意;B、C 均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反映的是市场变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调整,
34、符合经济发展形势,D 错误。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工业产生后,女性也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与男性共同参加生产劳动。由材料中“丑态” 、 “廉耻扫地” 、 “男女相淆” 、 “非风俗之正”等关键词可知,该评论作者仍具有传统保守和愚昧观念,对女性从事生产活动持否定态度。因此,该评论的出现反映了近代工业兴起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故 B项正确。 男尊女卑是中国旧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故 A 项错误。 早在明朝中叶之后即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故 C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愚昧观念,而不是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故D 项错误。2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35、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看“交换手段”- 12 -“工业企业” “农场主” “家庭”说明危机范围广, “长河冰封” “枯枝败叶” “找不到市场”“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说明危机破坏性强。故选 B。ACD 均是这场大危机的特点,但是材料未体现出来或者是说的不全面。30.【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胡佛不主张用立法与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而是坚持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排除 A、 B、D,故选 C。31.【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 1925 年之后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 正确;A 不符合表格信息;B 中说法绝对;C 是斯大林模式时期。3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
36、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因此 D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 A 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1929-1933 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的失败,故 C 项错误。3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A 项正确。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7、,与题干不符,排除 C。欧洲联盟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34.【答案】B 【解析】英国脱欧并不能代表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止,A 错误。英国加入后又脱离,说明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与材料相符,B 正确。欧洲一体化已经由经济、政治一体化向军事、文化等一体化的方向发展,C 错误。欧洲有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等协调机制,D 错误。3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方史观从以西欧为中心到全球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这一变化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 A 项正确;B 项出现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冷战是以社
38、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中心,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中心的转移,故 D 项排除。36.【答案】(1)标准:贤良(1 分)、孝廉(1 分) 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3 分,每点 1分) - 13 -(2)制度:九品中正制。(1 分) 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1 分) 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4分,任答 4 点 4 分) 【解析】(1)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一“贤良” 、 “孝廉” ,该制度为“察举制” 。以“贤良”“孝廉”等道德作为推选官员的重要标准;第二小问影响,根
39、据材料一“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 ,使普通人有参政机会;根据材料一“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 ,使各郡县利益平衡,巩固统一;根据材料一“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 ,使朝廷用人有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2)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材料二“变成拥护门第” ,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第二小问弊端,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参加中央考试” ,隋唐实行科举制,其进步意义是相比于前代的。首先,选官的范围扩大;其次,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同时,科举制也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
40、质,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7.【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 分) ,商品交换的品种多(1 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1 分)殖民扩张的加剧(1 分)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 (每点 1 分)【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 、 “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菸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 , “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 、 “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可知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且商品交换的种类日益增多。发生此变化的原因,根据时
41、间 1500 年至 18 世纪后期,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2)第一小问成果,根据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 可概括为“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 ;“苏伊士运河通航” 、 “巴拿马运河”可概括为“运河的修建” ;“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可概括为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可直接得出答案;“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可直接得出答案。- 14 -38.【答案】【答案】(1)措施: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每点 1 分) 实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1 分) 意义:缓解危机,巩固政权;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每点 1 分
42、) (2) 内容;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每点 1 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1 分) 【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 、 “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 ,可得出结论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并依据此得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通过材料“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 可知新经济政策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有助于帮助苏俄缓解危机,巩固政权。(2)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规定生产定额” 、 “给予补贴” 、 “给予贷款” 、 “以待善价”等信息可得出结论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这些措施反映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