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练案11 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 C )导 学 号 21962619A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的错误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在观察的图像中,b 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若用图中 b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解析 根尖 23 mm的区域属于分生区。在和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和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b 区域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较小,渗透作用不明显。2(20
2、17四川绵阳三诊)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导 学 号 21962620A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BDNA 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C交叉互换会导致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解析 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A 项错误;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DNA 复制所导致的 DNA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B 项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C 项错误;细胞丙和戊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
3、期,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2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即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D 项正确。3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时,下列几种酶最活跃的是 ( D )导 学 号 21962621ARNA 聚合酶和 DNA聚合酶 B解旋酶和淀粉合成酶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ATP 水解酶和 ATP合成酶解析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表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移动会消耗能量,此时 ATP水解酶和 ATP合成酶很活跃,D 正确;分裂前期,DNA 高度螺旋,不能解旋,因此不能进行 DNA复制、转录,RNA 聚合酶和 DNA聚
4、合酶、解旋酶的活性都不会很高,A 错误;淀粉合成酶主要存在于光合作用很旺盛的细胞中,而这些细胞一般不进行细胞分裂,B 错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用于细胞壁的分解,C 错误。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D )导 学 号 21962622A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解析 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A 错误。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细胞板出现在末期,B 错误。着丝点分裂在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 I后期,有丝分裂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错
5、误。核膜消失和纺锤体形成都在前期,D 正确。5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 S期内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 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导 学 号 21962623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 24 h BS 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C记忆 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 G0期 DM 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解析 一个细胞周期的总时长为分裂期用时与间期用时之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 M期;记忆 B细胞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可见记忆 B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即处于 G0期的细胞;染色单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这
6、两个时期均属于 M期。6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导 学 号 219626243A图甲中的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 ab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处于图乙中的 ef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处于图乙中的 cd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D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de段,是图甲中的所示时期解析 图甲中的是前期,是末期。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 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活动活跃;ef 段包含后期和末期;cd 段为 DNA复制后,但着丝点还未分开,包含 G2期,前期、
7、中期,所以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de 段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由 05 变为 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是后期的开始。7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 导 学 号 21962625B )A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 6个 DNA分子D图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 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出: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分裂顺序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叶绿体和线
8、粒体中含有 DNA,故叶肉细胞中的 DNA分子数大于 6。8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导 学 号 219626264Aab 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bc 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处于 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着丝点断裂发生在 de段解析 ab 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活动活跃;bc 段表示 DNA复制时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d 段可表示处于减前、中期的细胞,该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e 段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由 05 变为 1,是因为发生了着
9、丝点断裂。9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 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C )导 学 号 21962627A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时C间期用表示最恰当D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 图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 DNA(c)数目的比值为 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图与图相比,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为零,不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图与图相比,染色体和 DNA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10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将琼脂块都切成正方体的目的是( D )导 学 号
10、 21962628A有利于 NaOH的扩散 B促进 NaOH的扩散C便于观察琼脂块内的颜色变化 D便于计算 NaOH扩散的体积解析 NaOH 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扩散速率与介质的形状无关,将琼脂块切成正方体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NaOH扩散的深度和计算 NaOH扩散的体积。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导 学 号 21962629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5形成细
11、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解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但染色体的行为没有差异;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观察的是死细胞;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二、填空题12图甲为肝细胞中 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乙和图丙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导 学 号 21962630(1)由图甲知,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_20_小时,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发生在_BC_段。(2)细胞核内 DNA含量加倍发生在_AB_段,纺锤体出现在_BC_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
12、态和数目的时期是_BC_段。(3)图乙表示_植物_细胞有丝分裂_末_期,判断理由是细胞中央出现_细胞板_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_高尔基体_。(4)图丙细胞无细胞壁,但含有_中心体_,属于动物细胞;此细胞表示的分裂期相当于图甲中的_BC_段,该时期有_8_条染色单体,有_8_个 DNA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_4_条染色体。解析 (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以图中的细胞周期应是从 0到 20小时;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发生在前期,即BC段。(2)细胞核内 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即 AB段;纺锤体出现在前期,即 BC段
13、;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中期,即 BC段。(3)图乙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原因是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4)图丙细胞无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6细胞;此细胞表示的分裂期相当于图甲中的 BC段,该时期有 8条染色单体,有 8个 DNA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体。13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的关系,据图回答: 导 学 号 21962631(1)图甲
14、中有_4_对同源染色体,_4_个染色体组,所处时期位于图乙的_EF_段中,图中 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_线粒体_。(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DNA 的复制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BC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_CD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图丙对应图乙中_CD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纺锤体_形成的方式不同。(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 A、B、a 和 b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AAaaBBbb_,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 AaBb的概率为_100%_。(不考虑基因突变)解析 (1)图
15、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位于图乙的 EF段中,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 4对同源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 由于细胞分裂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甲中 m处线粒体较多。(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 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 BC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乙中 CD段的某一时期。(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数量之比为 122,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图乙中的 CD段的某一时期。此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4)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 A、B、a 和 b四个基因,移向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 和 b四个基因,因而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AaaBBbb。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分裂后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因而子细胞基因型为 AaBb的概率为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