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69535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九 单 元 生 物 与 环 境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2、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某养牛场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个体数量接近相等,大部分人认为该牛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但有人认为该牛群还可发展,其根据是( )A死亡率降低 B出生率高C牛群基数大 D雌牛比例大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

3、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 )曲线, t 年的种群数/( t1)年的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 1 年至第 3 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第 4 年初至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6 年末达到 K 值4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池塘中优势种群是

4、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种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进行相互选择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6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

5、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可能使某地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以及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是初生演替8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2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

6、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0下列有关分解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产者再利用B将动植物的遗体等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再利用C分解者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生物D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1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只占据某一特定的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在一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的

7、同化量大于初级消费者12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13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B从能量关系看C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4综合利用沼气池是改变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中碳都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流动C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

8、化肥的使用D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16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进行的C某些植物必须接受到某种波长的光才能开花,某波长的光对植物而言为物理信息D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7以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A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B机体再次感染 SA

9、RS 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C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3D胎儿分娩时头部挤压子宫,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18某同学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B给予一定的光照C添加一些分解者 D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19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

10、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20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21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 21

1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2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2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24下列有关含有氮、磷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B含有氮、磷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C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

12、生物的大量死亡D含有氮、磷的污水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25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 1 分,共 50 分)26 (11 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原因是_。(2)ab

13、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3)bf 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三类植物在bf 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型曲线。(4)演替过程中,乔木在幼苗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_有关。(5)与 cd 段相比,ef 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_。27 (13 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4(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兔和人的

14、种间关系是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2)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填“增强” “不变”或“减弱” )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填“生产者” “消费者”或“分解者” ) ,其体内储存的能量_(填“能”或“不能” )传递给植物。(4)若往该岛屿引入一种新的物种,该物种能较好地适应岛屿的环境条件,则短时间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_曲线增长,最终由于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物种的数量将达到_,并一段时间内数量基本保持不变。28 (8 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1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 3 个方面,即_。(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 NO3 ,通常植物根系对 NO3 的吸收是通过_运输完成的。29 (8 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

16、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一点即可) 。30

17、(10 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 50250 年)和幼龄(砍伐后 22 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 2)死有机质(g/m 2)土壤有机碳(g/m 2)净初级生产力g/(m 2年)异氧呼吸g/(m 2年)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注: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

18、(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g 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散失,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 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填“能”或“不能” )降低大气碳总量。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生 物 卷 ( A)第 九 单 元 生 物 与 环 境答 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

19、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答案】D【解析】看一个种群的发展趋势,主要看年龄结构,但性别比例失调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 正确。2 【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两种密度下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密度逐渐升高,个体之

20、间斗争增强,种群密度对其数量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3 【答案】B【解析】由于第 1 年至第 3 年 基本上等于 1,种群增长率为 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并非这期间的出生率相同,A 错误;第 4 到第 5 年增长率 大于 1,种群数量增加,且第 5 年初至第 5 年中期, 下降,但仍大于 1,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正确;在第 3 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因为增长率大于 1,C 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 5 年中期达到 K 值,D 错误。4 【答案】B【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 正确;“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

21、平上研究的问题,B 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C 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正确。5 【答案】C【解析】由图示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狼与麝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A 错误;图中只体现出麝牛群数量与狼袭击麝牛成功率的关系,不能体现狼与麝牛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B 错误;题图显示牛群数量越大,被狼袭击的成功率就越小,这是牛群种内互助的结果,进而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 正确;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D 错误。6 【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 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

22、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 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 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7 【答案】D【解析】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 正确;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B 正确;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速度较慢,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23、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演替速度较初生演替快,C 正确;发生于火山岩、冰川泥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 错误。8 【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 错误;阶段到阶段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不同,C 错误;阶段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 正确。9 【答案】C【解析】图示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生态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图中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24、成分和营养结构,图中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因此为信息传递。综上所述,C 正确。10 【答案】B【解析】分解者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能量不供生产者利用,A 错误;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B 正确;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C 错误;细菌中也有生产者,如化能合成细菌,D 错误。11 【答案】B【解析】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不一定属于某个特定营养级,A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 正确;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高营

25、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C 错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小于初级消费者,D 错误。12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A 正确;食物链越短,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B 正确;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C 正确;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D 错误。13 【答案】C【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表示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输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因此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A 正确;输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的去向,除了图示中的和外,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所以从能量关系看,B 正确;流

26、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图示中的,C 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 正确。14 【答案】B【解析】为捕食,为分解者的分解,三个过程中的碳均以有机物形式流动,A 正确;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为农作物利用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只是利用其中的物质,没有能量流动过程,B 错误;沼液、沼渣中含有农作物所需元素,因此沼液、沼渣肥田可减少化肥的使用,C 正确;综合利用沼气池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 正确。15 【答案】B【解析】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C 错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

27、割的,B 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而能量需要生物圈以外的太阳提供,D 错误。16 【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 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通常是双向进行的,B 错误;某种波长的光能促进某些植物开花,光属于物理信息,C 正确;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确。17 【答案】B【解析】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A 错误;机体再次感染SARS 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为二次免疫反应,不属于反馈调节,B 正确;草原上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属于负反馈调节,C 错

28、误;胎儿分娩的过程中头部挤压子宫,刺激缩宫素的释放,缩宫素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该反应属于正反馈调节,D 错误。18 【答案】D【解析】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可满足各种生物有氧呼吸的需要,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A 不符合题意;给予一定的光照,可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能量,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B 不符合题意;添加一些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C 不符合题意;池塘水可以为生物提供必要的无机盐,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会导致部分生物营养不良甚至死亡,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D符合题意。19 【答案】B【解析】

29、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能发出 330400 nm 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紫外光,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20 【答案】C【解析】 “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A 正确;由于人工鱼塘中高密度饲养鱼类,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 正确;能量

30、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水产养殖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应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浪费,因此应多养殖植食性鱼类,C 错误;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由于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正确。21 【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C 错误。22 【答案】B【解析】基因多样性又叫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A 错误;细胞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B 正确;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C 错误;生态系

31、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之一,D 错误。23 【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A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C 正确;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D 正确。24 【答案】C【解析】由于氮、磷是植物必须的矿物质元素,所以含有氮、磷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海洋中,会使水体中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含氧量减少,进而被厌氧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综上所述,C 正确。2

32、5 【答案】D【解析】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 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该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 错误;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 错误;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 1 分,共 50 分)26 (11 分)【答案】 (1)竞争(2 分) 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2 分)(2)水平结构 (3)次生演替 “S”(4)两重性(2 分) (5)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

33、空间和食物,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ef 段植物的垂直分层比 cd 段复杂(2 分)【解析】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首先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都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等,因此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图中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斑块镶嵌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 (3)bf 段,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三类植物在 bf 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S”型曲线。 (4)演替过程中,乔木在幼苗

34、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5)与 cd 段相比,ef段的植物分层现象明显,而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因此 ef 段植物的垂直分层比 cd 段复杂。27 (13 分)【答案】 (1)4 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2 分) 捕食和竞争(2 分) 寄生(2)大于 增强(3)分解者 不能(4) “J”型 环境容纳量(2 分)【解析】 (1)图示食物网中鹰的食物链有 4 条,鹰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兔和人的关系既有捕食又有竞争,鼠疫杆菌与人是寄生关系。 (2)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一般不会导致鼠的死亡,

35、而鼬捕食鼠直接影响其数量,前者影响小于后者。大量捕杀鼬,使鼠失去天敌,种内斗争会增强。 (3)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贮藏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植物利用的是光能。 (4)种群增长在无限制的环境中呈指数增长,曲线是“J”型,而在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曲线是“S”型,环境中有一个最大种群容纳量。28 (8 分)【答案】 (1)有机物(2 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 分)(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2 分)(3)主动(2 分)【解析】 (1)蚯蚓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故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

36、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生活垃圾的性质以确定能分解该垃圾的分解者;选择能分解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者;调整处理垃圾的理化条件(温度、湿度、pH 等)以便适合分解者生活,快速降解有机物。 (3)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通常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故对 NO 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29 (8 分)【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3 分)(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

37、的数量比乙多(3 分)(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2 分)【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余下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 (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

38、量优势地位丧失) ,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不同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由题意中“恐惧生态学”的知识可推知,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该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的直接捕食而导致野猪的个体数减少;二是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30 (10 分)【答案】 (1)恢复力(2 分) (2)基质(2 分) 360(2 分) 消费者

39、 分解者 (3)大于 不能【解析】 (1)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又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以 CO2的形式在叶绿体基质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活生物量生产者同化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即为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即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 360 g 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幼龄西黄松群落一部分被消费者食用,能量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释放,一部分即残枝败叶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质,进而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 CO2库。 (3)由图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 360/14600.25;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7300.04,因此,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 360 g/(m 2年) ,异氧呼吸消耗量为 390 g/(m 2年) ,净初级生产力小于异氧呼吸消耗速率,故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