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一册同步训练(打包32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同步训练打包32套新人教版.zip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同步训练打包32套新人教版.zip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__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4.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6.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周亚夫军细柳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背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8.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0.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2.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4.doc
  • 全部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飞天”凌空__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__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三峡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美丽的颜色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5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周亚夫军细柳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1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第1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第2课时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2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背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3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白杨礼赞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同步训练新人教版2018070914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 消息二则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豪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溃( )退 签( )定(2) 上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改为 2.填空。(1)新闻的结构主要包括 、 、 三个部分。(2)新闻的最主要特点是 。3.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 15 个字)重庆商报讯 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 月 20 日, “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 9 月 15 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字)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 会》这两档汉字听写 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 ”,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 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 6 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 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 5、6 题。5.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 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D.导语 中的“百万大军”“ 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 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6.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清简要回答。课时训练答案1.(1)kuì qiān (2)豪--毫 泻--泄2.(1)标题、导语、主体。(2)迅速及时,真实准确。3.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4.示例一: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忧虑。 示例二: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让国人惊呼“不 会写字”5.C (“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不符合导语的内容和作用)6.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 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1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颁发( ) 挪威( ) 渗透( )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嘱 瑞典 仲裁 基金B.射线 卓越 贡献 协会C.机构 拔款 授奖 逝世D.图案 评定 粉碎 安慰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美联社的这则消息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C.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 尔 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或挪威的奥斯陆举行。D.5 月 21 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 欢上了这里。4.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 15 个字)重庆商报讯 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 月 20 日, “寻美重庆江河”摄 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 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 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 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 9 月 15 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 们保护生态的热情。5.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不 超过 15 个字)据新华社专电 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 40多亿年。2018 年,月球永 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 类 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 2018 年 5 月底或 6 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2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课时训练答案1.bān nuó shèn 2.C 3.C 4.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5.示例:嫦娥四号将去月球南极。1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优雅(yǎ) 掠过(lüè ) 翘首(qiáo ) B.屏息(píng) 收敛(liǎn) 酷似(kù) C.敦 煌(dūn) 绷直(bēng) 缭乱(liáo)D.悄然(qiǎo) 高潮(cháo) 沸(fèi)腾2.选词填空。眼花缭乱 扑朔迷离(1)望着天空中洒下的滴滴金雨,水面上开的朵朵银花,五颜六色,我们( ) 、目不暇接。(2)这件案情真是( ) ,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干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 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 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B.夕阳 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C.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 “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 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四 面水花悄然不惊。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阅读课文,完成 5、6 题。5.课文原题为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26.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课时训练答案1.B 2.(1)眼花缭乱(2)扑朔迷 离3.D4.A5.“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记”为副标题。6.例如:她 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 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 星”形成强烈反差。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 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1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1.阅读下面这段 话,按要求回答问题。这不是一次普 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 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皓翰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承载( ) 航母 舰( )载(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 改为 2.根据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2)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 )(3)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 )(4)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备受 倍受(1) 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 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2)历史上,泰山因其巍峨挺拔而 历代帝王推崇。(3)他的作品一向好评不断,最近刚推出的这部更是 关注。4.给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顺序。①尚不清楚第一架歼-15 是否安装雷达!②因为首架测试机主要用于飞控试验。③雷达罩的涂装有所不同,试飞期间的歼-11B 的雷达罩的颜色为黑色,歼-15 采用灰色。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因为雷达的技能不同。作为海军型战 斗机,歼-15 的雷达必须追加空对舰武器的界面。④网络上公开了若干张歼-15 的起飞图片,其中一张起飞图片明显看到前翼,尽管是模糊的图片,要伪造这样的模糊 照片,是非常困难的。⑤ 可以确信,歼-15 是苏-33 不折不扣的克隆版。众所周知,苏-33 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设计,2支架笔直,从图片上判断,歼-15 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征。阅读课文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5. 赏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1)声如千骑疾,气卷 万 山来。(2)歼-15 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6.作者详细叙述飞行员和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课时训练答案1.(1)zài jiàn(2)皓-- 浩 翰—瀚2.(1)震耳欲聋 (2)白手起家 (3)一丝不苟 (4)殚精竭虑3.(1)备受 (2)备受 (3)倍受4.④⑤③①②5.(1)运用对偶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 染力。(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的激动喜悦。6.把口令声详翔实地做了 呈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110 短文二篇第一课时1. “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列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5.用现代 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1)山川 之 美,古来共谈。(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2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信 给谢中书的信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1)对偶 (2)对偶,借代4.(1)交相辉映 (2)消散 (3)坠落 (4)水中潜游的鱼 5.(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6.这句话饱含作者拥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110 短文二篇第二课时【甲文】山川之 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1.用“/”为文中画线句 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 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描写生命活动 ,为景物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 ____ _ __”。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2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睡觉 (4)只是 3.(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1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 凭借)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 山,皆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 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座山 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6.下列各句中的“ 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C.以 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 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C2.B3.A4.D5.D6.A7.写山 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 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11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1.下列 对 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B.第 2 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C.第 3 自然段中, “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 ,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超然 尘世的归隐之心。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 ,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 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 碧” “直视无碍” “急湍”这 三个特点来表 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 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 、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 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 2 自然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 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 3 自然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 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B2.D3.D4.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5.作者发出了“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这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112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阅读《野望》,完成 1、2 题。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阅读《黄鹤楼》,完成 3、4 题。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 势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 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 的景象。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 ,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 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 5—7 题。5.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 的意思。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展示的画面。2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 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3.B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4.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出使 飘飞的蓬草6.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 了内心的 激愤和抑郁。7.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112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徙倚欲何依(迁徙)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萧关 逢候骑(遇到)D.仍怜故乡水(喜爱)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C.孤山 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3.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C.最爱湖 东行不足,绿杨 阴里白沙堤。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阅 读《渡荆门送别》,完成 4、5 题。4.诗句“山随平野 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加以描绘。(100 字以内)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 6、7 题。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2C.颈联用“没马蹄”写 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7.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A (徙倚:徘徊 )2.B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C4.诗 人乘舟顺江而 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 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5.“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6.C7.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 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19 三峡1.文章第 1 自然段写山,第 2 自然段写 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季节景象来描 写江水的特点的?3.结合文章内容,用两个词语写出三峡景色的特点。 4.作者先写夏水的目的是 。5.为什么后写秋天?6.文章结尾用了歌词,有何作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不见曦月(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下列句中 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2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课时 训练答案1.写山的特点,是为了设置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低的落差就大,水速自然就快。2.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奔腾的急流,突出河道的凶险和迅速 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三峡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的气氛。3.雄奇险峻、清幽秀丽。4.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水 , 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首写5.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特点。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气氛。7.①日光,这里指阳光 ②飞奔的马 8.B 9.至于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句中的“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15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 解剖(pō u) 不逊(xùn) 邮差(chāi)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ì)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系住(jì)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 形(qí) 诘责(jié)2.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 不安和_______ 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一项 是( )A.也有解散辫 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 客人大家小心些。4.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 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男人梳辫 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B.社会已发展到 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C.日本男 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D.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25.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D2.D3.A4.D5.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 ,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15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1.“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我”十分气愤。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故而大吼大叫,因 此“我”十分厌恶。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2.选出对作者写作此文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遭受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B.作者正受清国留学生和“爱国青年”的排挤。C.作者处在“无聊”的状况之中。D.作者正与“正人君子”作着不懈的斗争。3.作者对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感到不幸 , 其原因是( )A.因为讲义上记载的内容是中国所没有的。B.因为讲 义被先生用红笔添改过 , 有很大的保存价值。C.因为讲义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与友情和“我”对先生终生难忘的怀念。D.因为讲义凝聚着先生对中国新医学的希望。4.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 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龙舌兰” 。 ( )A.介绍浙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 。B.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C.指出中国留学 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个中国留学生。D.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表达了一个2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六十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D.作者模拟日本“爱 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3)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 )A.每当想到藤野先生的严厉、严慎,就不得不努力写作。B.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想起先生的希望与教诲,便从中得到鼓舞,英勇地去战斗。C.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回忆起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好意思不努力写作。D.藤野先生的照片像一个先生临督着自己去努力写作,同“正人君子”之流斗争。5.鲁迅为什么要离 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为 什么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呢?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D2.B3.C4.(1)D(2)D(3)B35.(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去仙台学医是为 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变化,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所以弃医从文了。16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B.外甥(shēng) 祖籍(jì)C.规律(lù) 溺死(nì) D.劳碌(lù) 慰勉(w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 点。(A.管束 B.管教)(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 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 时 代 B.沉痛 时期)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阅读课文第 14—16自然段,回答问题。 5.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6. 选文第 3自然段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找出例句并分析表达作用。27.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 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 用?课时训练答案1.D (A 项中“强”应读“qiǎng”;B 项中“籍”应读“jí”;C 项中“律”应读“lǜ”)2.D (A 项中“ 迁涉”应为“迁徙 ”;B 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 项中“通辑”应为“通缉 ”)3.(1)B (2)A (3)A (4)B4.(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3)母亲是 劳动好手 (4)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任劳任怨 坚忍不拔 5.(1)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3)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从选文的前两段中来概括,其中“教给……”提示了作答 信息)6.“这是我能 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两个“能做到的”表达了作者实现尽忠于党和人民,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愿望的坚定信念。7.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 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整体感悟,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答题的关键点是抓住作者把母亲融入到千 百万普通劳动人民当 中并 对他们进行赞美的目的)17 列夫·托尔斯泰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 正确的一项是( )频波 广袤无垠 浅薄 直戳要害A.pín mào bó chuōB.bīn mào bó cuōC.bīn máo báo chuōD.pín máo báo cuō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 会鹤 立鸡群,引人注目。B.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C.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感激不尽。D.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3.指出没有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 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 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D.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 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 样子。4.第 6 自然段是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什么特征来写的?你如何理解“像 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 2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A2.B3.C4.第 6 自然段抓住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来写。 “像枪弹穿透了 伪装的甲胄” “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两个比喻形象精妙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17.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1.下列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 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平凡。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 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的晚年实现了世 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 )D.作 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2.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 珠”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B.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有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 的全方位的观察力。C.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D.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处事的灵活、机敏。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 ,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B.“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宝珠的甲壳而已” ,这句话写他平庸的外表,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 他眼睛的精美绝伦。C.“这对珠 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 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2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 ,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他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时代的本质 和要求。D.全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 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但也对他粗鄙、丑陋的外表流露出了不屑之意。4.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答案1.D2.D3.D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描写其实是对托尔斯泰丰富内心世界的描写。他之所以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洞察世事,看透人生,是因为他有这样 犀利的灵魂,而正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犀利的灵魂,才能写出一部部流芳千古的作品,成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18 美丽的颜色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炽热( ) 猝 ( ) 吹嘘( ) zhì 息( ) zhóu 雨(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猝至:忽然到来。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 ,也令人完全失望。炽热:火热而猛烈。C.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微妙:美好,美妙。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放射: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3.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_________,转向__ _____,转向______,转向____! A.这射线的神秘来源 B.镭 C.他们的镭 D.这些微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 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阅读第 16—26 自然段,完成(1) 、 (2)题。(1)通过描写二人对镭的想象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2)赏析句子。2①他们 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②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课时训练答案1.chì cù xū 窒 骤 2.C (微妙: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3.D A B C4.A 5.这些文字表现了居里夫妇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科 学发展的极大热情。6.(1) “领域”指他们的学术范围, “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 境界,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和他们热爱科学的精 神境界。(2)把镭比作自己的孩子,表明居里夫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重视与喜爱,体现出 她痴迷于科学,面对研究的成果内心无比快乐、幸福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