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版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80713330.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80713329.ppt--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禁止生物武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20180713332.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禁止生物武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20180713331.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简述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重点)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依据进行辨析和讨论。(重、难点)转 基 因 成 果1.转基因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2)使用 DNA 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2.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如转基因牛、猪、鸡、鲤鱼、鲫鱼等。(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3.转基因植物方面(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达到 20 多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和中国。种植的转基因植物中以大豆和玉米最多,其次是转基因棉花和油菜。[合 作 探 讨 ]探讨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1提示: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且外源基因能通过繁殖而传代,这样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它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探讨 :你所知道的我国转基因成果都有哪些?2提示:中国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猪、牛、鸡、鲤鱼等,还有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思 维 升 华 ]1.转基因成果的种类(1)植物性转基因成果:如转基因小麦,蛋白质含量比一般小麦高。2(2)动物性转基因成果:如转入了人基因的牛,产生的牛奶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3)转基因微生物成果: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前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里提取,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经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生产。2.转基因生物的优缺点分析优点 缺点①解决粮食短缺问题②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③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值④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⑤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①可能产生新病毒或新过敏原②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杂草 ③可能使疾病的传播跨越物种障碍④可能会损害生物多样性⑤可能干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抗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具有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干旱、抗盐碱等),因此,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的限制,使得作物在不良的环境中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抗逆作物不能固氮,不会使土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因此,不可能减少化肥的制造量和使用量。1.下列不是转基因成果的是( )A.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B.高产青霉素菌株C.转基因抗虫棉D.巨型小鼠【解析】 高产青霉素菌株是人工诱变培育的。A、C、D 三项都是转基因成果。【答案】 B2.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并收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转基因作物是( ) 【导学号:72240036】A.转基因水稻 B.转基因金大米C.转基因抗虫棉 D.转基因大豆【解析】 我国科学家把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优质多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移植到田间后,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投放量,并增加了棉花的产量。由于棉花只用于纺织品的生产,对人类潜在的威胁较小,得到大规模推广。【答案】 C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31.食物安全观点 存在安全问题 不存在安全问题论据①反对“实质性等同”②可能出现滞后效应③可能出现新的过敏原④营养成分可能改变⑤侵犯宗教信仰或素食者的权益①“实质性等同”只是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估③科学家对社会负责的态度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2.生物安全观点 引起生物安全问题 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论据①可能变成野生种类或杂草②可能重组出新的有害病原体③有可能形成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④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①进入非种植区生命力很差②存在生殖隔离,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③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④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配套的种植技术3.环境安全(1)引起环境破坏的理由:①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 DNA 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的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蜜蜂进入蜂蜜中,再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有可能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2)不会引起环境安全问题的理由: ①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③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土壤环境。④新闻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4.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2)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法规,如我国 1993 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 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4(3)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识,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合 作 探 讨 ]探讨 :假如外源基因是转移到农作物的叶绿体 DNA 上的,能通过花粉传播吗?为什么?1提示:不能。因为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不含叶绿体 DNA。探讨 :为什么转基因食物可能会出现滞后效应?2提示:转基因食物的 DNA 经过重组,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转基因农作物所表达的某些蛋白质,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免疫系统,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伤害,食用者在过了若干年或一两代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探讨 :对转基因生物存在争论的原因是什么?3提示:①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②转移来的基因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探讨 :探讨从哪些方面保证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4提示:①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人们对科学发展产生不同见解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社会监督:建立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减少转基因技术负面作用的有效措施。③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是保证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思 维 升 华 ]1.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导入的外源基因及产物对受体生物是否有不利影响。(2)有关转基因生物的释放或使用所带来的生物学上的安全性。(3)转基因生物在生物、环境和食品方面的安全性。2.基因污染(1)概念:基因污染是指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2)途径:①转基因植物的相关基因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附近的野生植物或邻近的非转基因农作物。②转基因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并发育成为野生的、杂草化的转基因植物。③土壤微生物或动物肠道微生物吸收转基因作物后获得外源基因。5(3)基因污染的危害性的主要表现:①污染传统作物,影响已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②污染自然界的生物基因库。③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④能够在自然界中增殖和扩散。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的原因:(1)生物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可能带来灾难。(2)社会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必须不断发展生物技术,造福人类,同时尽量避免灾难。4.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制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我国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的监控和预防措施。①立法监控是保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②多环节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1.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扩散的污染C.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解析】 基因污染是可以随着自然界中的生物扩散的,如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B2.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做到多环节评估,下面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环节( )6①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 ②转基因农作物的农田试种 ③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④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转基因农作物从研究到商品化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只有都无问题,才可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答案】 D 1.转基因植物的营养成分可能发生改变的根据是 ( ) 【导学号:72240037】A.部分 DNA 发生了重组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C.重组 DNA 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解析】 转基因农作物尽管只是部分 DNA 发生了重组,但是,有些基因影响酶的合成,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答案】 D2.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 )A.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D.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解析】 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答案】 D3.下列哪项支持转基因生物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 )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解析】 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种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7【答案】 D4.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使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1)转移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2)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________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3)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是否也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你认为种植该玉米的农田是否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无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部位为核糖体,但还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2)由材料可获得信息,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第(3)(5)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有道理即可。(4)抗玉米螟玉米能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害虫,故种植抗玉米螟玉米的农田仍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答案】 (1)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转基因 基因重组 (3)(答案不唯一)不会。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或会。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通过玉米的花粉传递给杂草,使杂草获得抗虫基因,从而表现出抗虫性状。) (4)需要。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5)(答案不唯一)有道理。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人体健康。(或没有道理。人蛋白酶与玉米螟蛋白酶结构不同,玉米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蛋白酶无影响。)8课堂小结: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1.转基因转移的目的基因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2.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3.转基因生物引起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的争论。4.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我们对待它应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5.转基因生物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学业分层测评当堂即时达标重组微生物 假单胞杆菌 DNA重组 基因制药 营养品质优良 生物反应器 珍贵药物 蛋白质 抗虫 抗病 抗逆 中国 棉花 实质性等同 实质性等同 滞后效应 过敏原 宗教信仰 安全性 转基因食物 有害病原体 入侵的外来物种 生殖隔离 存活时间 自然物种 能量流动 中间产物 杂交 食物链 分类 稳定性 农药 抗除草剂 趋利避害 基因工程安全管 理办法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1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 禁止生物武器1.了解克隆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带来的有关伦理问题。(重、难点)2.举例说出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重点)克 隆 技 术 引 发 的 伦 理 问 题1.克隆技术类型(1)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用于治疗性移植。(2)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 ,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2.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观点 理由不赞成(1)克隆人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3)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赞成(1)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就应当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原则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合 作 探 讨 ]探讨 :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中胚胎的处理方式相同吗?1提示:不同。治疗性克隆获得的早期胚胎主要用于获得胚胎干细胞,然后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出所需的特定的组织或细胞;在生殖性克隆中获得的胚胎则通过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由母体孕育出婴儿。探讨 :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看待克隆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2提示:伦理学家主要从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看待克隆人,而科学家更多地是从科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意义的角度看待克隆人。探讨 :若克隆人出生了,应该怎样正确对待?32提示: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他是出于什么目的被克隆出来的,也没有必要去争论该成果有什么科学价值,而应该把克隆人当作我们社会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尊重他的人权、人格。要用他做实验时,必须征得他自愿同意,绝不能伤害他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以平常心态看待克隆人,使克隆人获得和我们一样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思 维 升 华 ]1.克隆人的培育过程2.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比较比较 治疗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概念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或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或肌肉组织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的克隆性技术指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并将胚胎孕育成为人类个体的克隆性技术目的 治疗人类疾病 繁殖新个体不同点操作水平细胞或组织水平 个体水平相同点 都属于无性生殖,产生新细胞、新组织动物克隆时受体细胞的选择在进行动物克隆时,一般要选择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这是因为卵细胞体积大,易操作,且含有诱导体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因子。1.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 )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D.不能迁就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答案】 A2.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上述过程利用了动物体细胞融合技术B.上述过程实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C.胚胎干细胞的不断增殖和分化潜能保证①过程的进行D.图示克隆技术违背伦理道德,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等“四不”原则【解析】 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治疗性克隆主要利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A 项错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B 项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经过分裂和分化,可得到能用于移植的各种组织细胞,C 项正确;图中所示技术为治疗性克隆而非生殖性克隆,我国政府的“四不”原则针对的是后者,对于前者,政府并不反对,D 项错误。【答案】 C设计试管婴儿和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一)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1.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观点(1)将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2)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3)有人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婴儿性别。2.符合伦理道德的观点(1)设计试管婴儿的目的是救治患者,它是最快、最好的方法之一。(2)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将脐带血利用起来,更符合伦理道德。3.中国政府的观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二)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1.完全没有必要检测的理由(1)目前人们对基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2)人类多基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3)有某种致病基因的人不一定患病。4(4)基因检测结果本身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5)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遗传性失业大军和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2.支持基因检测的理由(1)一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2)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3.中国政府的观点在卫生部批准的前提下有组织地进行。[合 作 探 讨 ]探讨 :你是否支持设计试管婴儿?为什么?1提示:设计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施,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它不宜推广,并要严防滥用。探讨 :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试管婴儿与克隆技术分别属于哪2种生殖方式?提示:与试管婴儿培育过程相比,设计试管婴儿多了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的生物学原理是有性生殖(又称体外受精技术),克隆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无性生殖(又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探讨 :人的“基因身份证”具有什么特点?其特点是由什么原因决定的?3提示:“基因身份证”具有特异性。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基因身份证,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容易受环境影响使基因突变。其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思 维 升 华 ]1.试管婴儿与克隆人的比较一般过程 实质 说明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外一定程度的胚胎发育、胚胎移植到子宫内继续发育有性生殖与人类正常生殖情况相比,主要是改变了受精和初期发育的场所克隆人将体细胞的核物质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将重组卵细胞移植到子宫内,逐渐发育为新个体体细胞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克隆过程证明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5(1)两者概念及过程:①试管婴儿:将精子和卵子从人体中取出来,在人工提供的生活条件下(通常在试管中)进行受精,并让体外受精的受精卵在试管中发育,再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亲”的子宫内,继续发育直至诞生。过程如上图中①②⑤。②设计试管婴儿:是建立在试管婴儿培育的技术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诊断血型、诊断性别、诊断 HLA 的类型等,有选择性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过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⑤。(2)两者区别与联系:设计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技术手段多了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学诊断这一环节 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实践应用用于白血病、贫血病等遗传性疾病的预测 解决不孕不育联系二者都是体外受精,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再进行胚胎移植,从生殖方式上都为有性生殖1.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72240039】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须考虑性别【解析】 有些伴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得病的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生出正常的孩子。【答案】 D2.以下关于通过基因检测制作的“基因身份证”对人类产生的进步性影响的叙述,不6正确的是( )A.这将加深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理解,使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B.人们将可以利用基因图谱将各种遗传疾病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制造基因药物,对症下药C.人们将可根据易读的基因身份证来预测人的性状,随着个人遗传资料库的建立,这必将给升学、就业、保险、婚姻带来极大的方便D.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征,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促进人类健康【解析】 根据易读的基因身份证来预测人的性状,容易造成个人基因资料的泄露,会造成升学、就业、保险、婚姻等方面的不便,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 【答案】 C生 物 武 器 的 种 类 及 危 害1.种类(1)致病菌:鼠疫、霍乱、伤寒、炭疽、菌痢(至少三种)。(2)病毒Error!(3)生化毒剂:肉毒杆菌毒素。(4)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蜡状杆菌 像炭疽杆菌的致病菌。― ― →转 基 因 2.散布途径将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会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3.危害(1)致病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修建了几十座细菌武器工厂,曾用数千名中国人做活本实验,还曾在中国 20 多个地区使用了细菌武器造成几十万中国老百姓死亡;日本战败投降时,侵华日军又一次把培养的细菌释放出来,在中国造成传染病大流行。(2)生化毒剂:如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3)病毒:如天花病毒或某些动物的痘病毒。(4)基因重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是人类从未接触过的致病菌,可让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4.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1)1972 年 4 月 10 日,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7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简称《禁止生物武器公约》)。(2)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合 作 探 讨 ]探讨 :生物武器与其他常规武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提示:具有生命力,能够在宿主体内繁殖,并随宿主移动散布到不同地方。探讨 :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的原因是什么?2提示: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探讨 :对待生物武器,我们必须形成何种明确的立场?3提示:关于生物武器,必须形成明确的立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的恐慌和致死危害。[思 维 升 华 ]1.生物武器的概念: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坏农作物的微生物及毒素。2.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某些生物战剂只需少量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如几十个热杆菌侵入人体就能致病。某些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长期流行。(2)污染面积广:生物战剂致病力强,气溶胶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3)不易被发现: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不易被人发现。(4)有一定的潜伏期:生物战剂致病需经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在这期间被感染的人不会很快减弱工作能力。(5)传播途径多:呼吸、饮食、皮肤接触、昆虫叮咬等。(6)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速、气温对气溶胶传播有影响,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3.生物武器的作用途径及危害(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①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②误食8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③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毒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④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被污染而致病。(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1.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中,不确切的是( )A.生物武器造价昂贵,但却是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B.生物武器是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称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成本低廉,容易获得,但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答案】 A2.把生物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做生物战剂气溶胶。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颗粒很小,约为 0.5~5μm,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被人吸入呼吸道后,可以进入肺泡和血管。所以使人致死量比其他感染途径剂量小,一些通常由食物或昆虫传播的致病原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可能作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的致病原,应该分属于哪些生物类群?(请至少指出三类)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生物战剂气溶胶通常从什么途径侵入人体?此外,它还可能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请至少指出两条途径)①________。②________。(3)你认为针对生物战剂的防御研究可能从哪些方面取得成效,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至少讲出一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生物武器给人造成的危害要远远超出核武器。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指液体或固体生物战剂微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几乎所有生物战剂都可用气溶胶方式施放。作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的致病原主要有:①病毒;②细菌;③真菌。(2)生物战剂气溶胶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此外,它还可能通过消化道、血液等途径侵入人体。(3)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使用防毒面具;②使用防护口罩。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可以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抗毒素或抗生素。(4)见答案。【答案】 (1)①病毒 ②细菌 ③真菌 (2)①呼吸道 ②消化道、血液 (3)①接种疫苗或抗毒素,使人产生免疫 ②使用防毒面具,活性碳对微粒有吸附性 ③使用抗生素,消灭敏感病原体(任选其一) (4)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使用有限容积的盛载体可能散播的病原体数量极大,且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1.自从 1983 年第一株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已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转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诞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基因污染”应运而生,关于基因污染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基因植物的果实或其他部分作为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用者产生不良反应B.转基因植物可能与它们的近缘野生种发生自然杂交,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可以增殖的污染D.为了防止转基因的扩散,在大面积种植时,必须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解析】 食用转基因的食物时,可能会因外源基因产生的性状对食用者不适而造成不良反应,故 A 对;转基因植物是人造物种,可能与自然物种杂交,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 B 对;在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植物时,要在周围设置缓冲带作物以防转入基因的扩散,故 D 对;基因污染是一种可增殖的污染,可通过繁殖而传递下去,故 C 错。【答案】 C2.法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生物伦理法案,该法案从立法上禁止在法国进行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新法案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原因是( )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必然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10C.治疗性克隆严重违反生物伦理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解析】 人类生殖性克隆的研究严重混淆了生物伦理,所以被绝对禁止,而治疗性克隆研究必然会滑向生殖性克隆的研究,所以法国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克隆的研究。【答案】 B3.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除了哪项外,都可能成为恐怖组织的利用方式 ( ) 【导学号:72240040】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以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解析】 如果转基因技术被恐怖分子所掌握,肯定会对人类不利,而选项 B 是对人类有利的一面。【答案】 B4.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对当地栽培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发现有的地方种植了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这种玉米在喷洒除草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杂草被除草剂杀死,玉米还能正常生长,给农民节省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跟踪调查还发现,这种转基因玉米除直接食用外,还被加工成食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转基因玉米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请列举出三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转基因玉米加工的食品被摆在超市货架上,生产厂商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转基因生物标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有关标识中,应标注“ 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该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应标注为“本产品为______________加工制成,但本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转基因生物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理由有以下几点:转基因生物虽然具有某些新的性状,但其生命力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死亡;转基因生物的种植需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转基因生物与其他自然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难以进行自然杂交;许多植物花粉传播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更短。 (2)2002 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对不同产品标注内容不同11【答案】 (1)①玉米与其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玉米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 ③玉米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或其他理由也可) (2)消费者的知情权 转基因玉米加工品 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玉米 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课堂小结: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1.治疗性克隆的技术原理是利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多方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2.生殖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并将胚胎孕育成为个体的克隆性技术。3.有些疾病受基因控制,有些疾病不受基因控制,基因检测只能检测受基因控制的疾病。4.生物武器是由生物试剂及其施放装置所组成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特种武器。5.生物试剂与化学试剂最大的不同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试剂具有自我繁殖能力。6.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学业分层测评当堂即时达标知识点三治疗性移植 生育 人类伦理道德 婚姻、家庭 心理 社会地位 成熟 胚胎分级 基因诊断 生殖性 不赞成 生殖性 设计试管婴儿 救治患者 骨髓造血干细胞 脐带血 基因结构 环境 致病基因 心理压力 基因检测 基因歧视 鼠疫、霍乱、伤寒、炭疽、菌痢 天花病毒 痘病毒 基因工程 直接 食物 生活必需品 细菌武器 活本 细菌武器 肉毒杆菌毒素 乙酰胆碱 天花 从未接触过 《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 不发展 不生产 不储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