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 谈 如 何 提 高 地 理 教 学 有 效 性地理教研组 罗文旺摘 要 从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的研究,初步掌握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地理教学 有效性近年来,教育界高度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且大批的地理教师也投到其中,但是研究多停留在地理课堂教学或地理教学的某个部分(或环节)的有效上,忽视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也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促进学生对地理只是的学习与其自身发展为根本目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是以的教学条
2、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地理学习。学生个体不断从地理学习中得到发展,不断为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堂外开始做起。一、建设良好的地理课堂内外环境,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安全和谐的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关键因素。地理作为“副科” “次科”的地位在许多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的眼中并没有因为恢复高考而有多少改变。地理教学要深受学生的欢迎,很大程度上还是落在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创建安全
3、与和谐学习环境上。为此,地理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严而有度,言而有信,树立自己的威严,但不应把罚站,罚抄作业、课本,叫家长,告班主任当作法宝,制造一种让学生感到不安全学习环境,使学生失去对老师对的信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她)没招。老师可以适时、适当亲近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及时化解误会和矛盾,建设相互信赖的教学环境,促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内外氛围,让学生喜欢上你,爱上你教的学科。二、深入研究教材好学生的学情,让每个学生自主学生成为可能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教师要转变
4、观念,改变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从改变旧的备课模式开始,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2体,学习为中学的新型教学关系,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教学进度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基础、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设计教学着那个针对不同学生各题所要采取的提问难度,激励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与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如:物理学科的热容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离心力等,数学学科的椭圆,生物学科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化学学科的酸和酸碱度、重金属等
5、,做好必要的补充或铺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三、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如果说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贯彻好“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前提,那么充分的备课就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基础,而课堂教学则是把这一理念转化为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1.合理安排师生活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公布全国青少年(中学和大学生)注意力状况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被访学生中自认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不到六成(只有58.8%) ,且只有不到四成(只有39.7%)的被访对象表示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达30分钟以上。而在自习时间,可以集中注意力者不到一半(
6、只有48.6%) 。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讲课的方式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分散,老师讲多了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也会出现衰退。这就要求老师设计好老师讲和学生活动,避免“满堂灌”或“放羊” ,避免老师长时间讲和学生长时间的活动,做到老师讲好学生活动相互穿插且比例适当,老师精讲,精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参与学习。2.处理好“活动” “阅读” “问题探究”等板块的教学。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教材中增加许了“活动”板块,其中许多“活动”中有说明或背景材料作铺垫,而这些铺垫并非活动的主要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基础或常识供学生使用,不能在此花大力气去研究或者去实验,
7、如必修1,第33页的“活动”要求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昼夜热力环流及海陆间气压、风向的变化,前面的叙述并非要求去实验或验证泥土砂石比水升温快,降温也快,而作为一个常识提供学生使用。“阅读”板块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展示显示生产、圣火或科学研究现状或发展状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探究”板块,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课后完成,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3.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懂,有收获,强化学生积极的体验,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如在讲授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时,
8、课堂练习科设置如下:读图1“某年9月某日地面天气图” ,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1上适当的为主标称主要的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2)从图1上分析,降水(雨)3区一般分布在 (冷锋)锋线 附近,且位于 冷 空气一侧。试在图2的方框内画出能说明此类锋面成雨的剖面示意图。 (3)试从阴晴、风雨、气温等方面,自己设计表格,比较说明此时北京雨撒很难更好的天气状况。在上面设置的3道题目中,第1小题是基础题,只要学生上课有认真听,解决起来就不会有困难;第2小题就要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只有很好理解老师讲授的锋与天气中冷锋、暖锋与天气知识,掌握了锋面的组成要素与对应的天气关系才能得以解决;第3小题则考察学生对
9、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地理基本技能。这样设置问题,即使学困生(除了智力低下的学生外)页能解答出其中部分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善于发现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断传递教师的积极感受,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自己努力的效果哪怕是细微的效果,促使产生积极的体验。长此以往,即使学困生也会慢慢对地理产生兴趣,树立信心,好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4. 针对学生的学情提问普通高中的学生,可能是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上课时比较不爱主动回答问题。在提问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特点,适当照顾他们自尊和心理需要,不要把难题用来提问那些基础差、学生习惯不
10、好,根本就不可能回答你问题的学生。根据“习得性失助”原理,个体在付出努力但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经历之后,就会丧失自信,束手待毙,不愿做出任何实际的努力。这样的提问,不仅等于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对他们自信的树立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益。当然,也不要经常把容易的问题用来提问学习好的学生,这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会有什么帮助,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成功、感受求知的乐趣。学生在回答中难题或在地理新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板块中取得进展,从而获得教师的嘉奖更能激发其进步。如前面的三个问题,第1个道题可以让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回答,第2个道题让程冷空气 暖空气地面图 1 图 24度处于中等水平的学
11、生回答,第3个道题可以考虑多给予基础较好,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四、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使评价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是比较被动,平时花的时间比较少,往往把提高成绩的重点放在考前铃声突击上,并且还觉得很有效这是初中地理给学生留下的主要印象。众所周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地理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靠考前的突击,对提高学生作文现代公民必要的地理素养毫无益处,改变这种境况,重任自然落在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身上,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定量好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重视学生的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以定量评价为主,主要
12、通过考试、小测、传统作业,自编地理试卷,问题探究等进行综合评价。平时小测和作业(包括传统作业、自编地理试卷、问题探究等)占,期中考占30,期末考占。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以定性评价为主,以模糊定量来体现。把定性评价转化为1,2,3,4,5共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则越优秀,反之则越查)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为辅。重在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促进学生以此为新起点更好的发展。从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处理好该系统内各个子系统课堂内外环境环境、备课、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这个主系统才能高效,走上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良性循环轨道。参考文献(1) 教学策略李晓文 王 莹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2) 有效教学陈厚德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第 1 版(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 年第 1、2 期(3)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 年第 11 期专业编审:张禾青责任编辑:郭荣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