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层设计初探与实施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与教学设计,既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又要强调在相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针对年级不同、学习兴趣不同,选择和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和教学内容,这种方法有益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更有益于创新性、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层设计;具体实施 一、什么是“分层设计” 所谓分层设计,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立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轴,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实施不同的课程评价,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梯度开展。 二、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自主开
2、发的校本教材往往以主题活动为纲进行编写,并成为全校通用的教材,这样的主题活动,很少考虑到学生年龄、年级的特点,没有设定不同的目标体系。这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高,各种能力却没有得到梯级增长。比如:我校以前开展一个精品课题走近清明文化,每到清明节,各年级各班都会开展这个活动。几年后,有个高年级学生在汇报表上戏谑道:“清明的哀思远不及我第三次面对这个活动课题的悲哀,年年有今朝,次次无变化重复练习何时休!”又如城市美容师(创卫活动)安全伴我行(安全日)等一些昔日高品质活动方案,都因为课程管理没有立体的分层构架,而在一次次简单重复后,失去了原有光彩。 只有在新课改理念下实行分层教学,才能真正
3、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发展。 三、分层设计的具体举措 1.课程目标构建:分层设计三维目标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目标既是主题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主题教学的灵魂,支配着主题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主题教与学的方向。下面是我校去年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构建: 活动主题轴: 低年级:探究生活,保护环境;中年级: 走进社区,体验生活;高年级:探究热点,关注社会。 总体目标:
4、 (1)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3)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 (4)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5)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总目标,再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年级的
5、分目标。比如:同样是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技能,低年级能力目标是“了解问题来源,观察发现问题”;中年级对应项为“运用数据,简要表述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结果”;高年级则变成了“根据调查计划,开展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果”。从“简要了解,观察发现”到“学会调查,简要表达”,再到“自主计划,综合运用”,后者总是以前者为基础,逐层深入,一个阶段一个要求。也就是说,如果中年级与高年级同时开展“校园生物大调查”活动,但两者的目标要求却完全不同,教师要从总目标、分目标出发,引导孩子们去确定适合的研究内容。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
6、,教师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使学生成果显著,这样才是高效的教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层目标设计就为班级分层教学铺平了道路。 2.课程内容构建:分层设计活动主题轴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主题轴。低年级为“探究生活,保护环境”;中年级为“走进社区,体验生活”;高年级为“探究热点,关注社会”。 正是由于主题轴的整体规划,给班级活动带来了很多改变。比如,同样是庆祝六一儿童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前几年往往是通过“查资料,了解六一的来历”“小制作,互赠礼物”“排节目,师生共庆”等大同小异的活动来进行,学生早已失去新鲜感。而今年却有了明显的变化,二年级学生设计的主题变成
7、了“废物利用创意风铃表心意”;四年级的主题是“六一快乐与你分享关爱留守儿童”;六年级的活动则是“我的节日我做主我来设计有意义的儿童节”。大家不难看出,从低年级的低碳手工制作到中年级的社会实践,再到高年级的项目设计,活动要求越来越高,目标达成难度逐渐加大。接下来,我们以中年级042班为例,看看该班一个学期开展的四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3月,春天,让美驻我心;4月,我用我心来创森; 5月,六一快乐与你分享关爱留守儿童;6月,帮帮残疾人我的爱心存单。四个主题全部包含主题轴“走进社会,体验生活”的内容,从走入社会,到接触各类人群,到初步形成服务意识,达成目标,四个活动之间相互独立,层层深入又相互补充。
8、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我们认为:强化年级分层设计理念能避免低水平重复,提高课程管理的效率。 3.课程评价构建:分层设计课堂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我们更加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练习和保底不封顶原则,即最终必须保证全体学生达到总目标与分段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促使潜能生向中等生靠拢,中等生向优生看齐,激励优生发挥组织指挥作用。那么,我们可能会对优生“严”一些,拓宽其活动内容,提高其评价标准;对潜能生宽容一些,给以特别的帮助,给他们以更多的时间与“露一手”的机会,激励与保持他们的兴趣和信心。而这正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质特征的具体反映。 比如: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率,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人小组,在组内采用分层评价,形成三个层次结成师徒,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激励的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分层评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体验活动的成功喜悦。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益鑫泰外国语学校)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