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1559109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2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水上飞机与军用飞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水 上 飞 机 与 军 用 飞 机第 一 章 军 用 飞 机 的由来与发展一、飞机的首次参战1 杜黑的空中作战学术 当人类长期以来的飞天梦想终于得以实现后, 紧接着便出现了一次意外的转折。而促成这次意外转折最著名的人, 就是意大利人朱里奥 杜黑。 在飞机问世 后不久, 他就以敏锐的目光认识到飞机将带来的空中威胁的严重性, 他预测飞机 肯定要运用到军事领域,而且这种运用将使战争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1909 年, 杜黑在 准备 报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 文中写道: “我们只有 陆 军 和 海 军 , 因 而 感 到 奇 怪 天 空 也 将 成 为 重 要 性 不 次 于 陆 地 和 海 洋 的

2、另 一 个 战 场。 但是, 从现在开始, 我们最好习惯于这种思想 , 并为将要到来的新的战争做 好准备。 如果有的国家能够离开海洋而生存, 那么肯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不呼吸 空气。 因此, 未来我们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独立的有明确界限的战场, 虽然在每 个战场中各自将以不同的武器进行战争, 但仍将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作, 这个 目标始终如一,就是胜利。 ”同时,杜黑进一步指出: “今天我们充分意识到掌握制海权的重要,但不久 制 空 权 将 变 得 同 等 重 要 , 因 为 只 有 获 得 这 种 控 制 权 (只 有 到 那 时 ), 我 们 才 能 利 用 空中观察的好处, 能清楚地看到目标

3、。 这种好处只有当我们拥有空中力量而使敌 人停留在地面时, 才能充分享受。 争夺制空权的斗争将是艰苦的。 文明国家将努 力锻造最有效的手段来进行这种斗争。 如果其他条件相等, 任何冲突最终结局将 决定于数量。 因此, 争夺制空权的竞赛将持续不止 , 只是有时因经济原因而受到 限制。 为了争夺这种空中优势, 航空兵队伍将越来越大, 它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增 长。 ”为此,杜黑强调: “陆军和海军不仅应把飞机看作是一种用途有限的辅助武 器。他们更应把飞机看作是战争大家族中的第三位兄弟,当然是小弟弟。 ”受上述观点的影响, 许多国家的军事当局渐渐认识到了飞机与气球、 飞艇相 比 所 具 有 的 起 飞

4、简 单 、 操 作 方 便 、 速 度 快 、 飞 得 高 、 机 动 性 好 等 方 面 的 优 点 。 飞 机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 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于是 , 许多国家一边开始加大发展 航空工业的投资,一边向国外购买飞机。光有飞机还不行,还必须要研究在军事上如何使用飞机。1910 年,杜黑提 出要建立空军军事学术问题。他在航空问题一文中指出: “除了所用武器的 技术问题以外, 空中作战还要求解决空中力量的训练、 组成和使用问题, 就是创 立前所未有的第三种军事学术,空中作战学术。 ”飞机的不断发展和空中作战学术的逐步展开, 为飞机在军事领域内的使用提 供了前提条件。2 意土战争的先例19

5、11 年 爆 发 的 意 土 战 争 , 开 创 了 使 用 飞 机 执 行 军 事 任 务 的 先 例 。 从 此 , 战 争由平面走向了立体空间。意土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早在 1416 世纪, 土耳其就形成了一个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军事封建帝国奥斯曼帝国。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在欧洲兴起,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到了 19 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成了欧洲列强 竞 相 争 夺 的 目 标 。 1978 年 6 月 , 在 德 国 柏 林 召 开 了 旨 在 修 改 “圣 斯 特 法 诺 和 约 ” 的柏林会议, 这次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列强瓜分土耳其的分赃会议。 由于分赃不均, 柏林会议造

6、成巴尔干地区局势持续动荡。1911 年 9 月,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昔兰尼加,与土耳其发生冲突,爆发了意土战争。战争从 9 月 29 日正式开始,1912年 10 月 18 日在洛桑签定意土和约宣告结束。 当 时 , 土 耳 其 没 有 飞 机 。 意 大 利 军 队 中 约 有 20 架 飞 机 , 32 名 飞 行 员 , 编 成第一飞机连,隶属于意大利陆军。1911 年 9 月 25 日, 意陆军动员 9 架飞机、 11 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赴前线参 战。9 架飞机中有 2 架 为 “布 莱 里 奥 ”型 单 翼 机 ; 2 架为“亨利法尔芒”式 双 翼 机 ;

7、 3 架 为 “纽 波 特 ”式 单 翼 机 ; 2 架 为 “鸽 ”式 单 翼 机 。 这 些 飞 机 装 箱 后 , 于 10 月 15 日海运到的黎波里海湾。10 月 23 日 6 时 19 分至 7 时 20 分 , 航 空 队 队 长 皮 亚 扎 上 尉 驾 驶 “布 莱 里 奥” 型飞机飞往的黎波里与阿齐齐亚之间的土耳其阵地上空, 进行了长达 1 个小 时的航空侦察,从此揭开了飞机参战的序幕。10 月 25 日 , 副 队 长 莫 伊 佐 驾 驶 “纽 波 特 ”式 单 翼 机 侦 察 , 发 现 在 艾 因 扎 拉 地区有一个很大的土军营地。 为了获取更为详细的敌情资料, 他决定

8、在敌人的营 地上空多飞一回。 他的这一决定, 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正当他在目标上 空盘旋时,机翼被 3 颗来福枪子弹击伤,这是飞机首次遭到地面火力杀伤。11 月 1 日,飞行员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单翼机在北非塔吉拉绿洲和艾因扎拉地区, 向土军阵地投下了 4 枚比橘子稍大一点的 “西佩利” 式榴弹, 榴弹重量为 2 千克,开飞机轰炸之先河。1912 年 1 月 10 日,意大利航空队奉命实施一次特殊的“轰炸” 。这一天, 意大利飞机在阿拉伯人居住区投下了数千张宣传单, 企图规劝当地的阿拉伯人投 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飞机实施的“攻心战” 。在这次战争中, 意军尝到了空中侦察的甜头,

9、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但 这些情报都是飞行员用肉眼观察并通过记忆,待安全返回地面后用口头上报的。 因此, 就有可能漏报情报, 甚至有些情报可能失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意大利 人开创性地把照相机装在了飞机上。2 月 23 日,皮亚扎上尉利用固定在飞机座 椅上的蔡司硬片照相机进行了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中照相侦察。 从此, 飞机获取 情报的手段开始趋于多样化, 专门用于实施侦察的空中侦察机应运而生, 航空侦 察也逐步成了航空队一项固定的重要使命。在这次意土战争中, 意军为了使空中侦察和打击具有连续性, 对飞机的夜航 设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将一个普通的手电筒固定在飞行帽上。5 月 2 日,

10、马连戈上尉使用这种飞机首次进行了 30 分 钟 的 夜 间 侦 察 。 6 月 11 日 黎 明 前 , 马 连戈上尉对土耳其营地投下了数枚炸弹,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在 5、6 月份, 马连戈上尉进行了多次夜间侦察和夜间轰炸。 尽管意航空队使用的这种夜航设备 过于简单, 但这毕竟开创了将飞机不仅用于白天, 也用于夜间的历史。 今天, 每 当我们谈起空中威胁的严重性的时候, 总免不了要谈到空中力量昼夜不间断的持 续轰炸这个话题, 如果要追根求源的话, 空中力量的这种使用特点可能就来自于 意军航空队在这次战争中的创造。尽管, 意大利航空队在意土战争中的使用, 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但由于当时飞机性能

11、的不稳定,也使意航空队遭受到了一定的损失。8 月 25 日 6 时 10 分, 飞行员彼得罗 曼赞尼少尉驾机出动巡逻, 因飞机出现故障坠海丧生。 这是空中 作战史上最早的亡人事故。意大利航空队在意土战争中的表现, 使很多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纷纷效仿意 大利的做法,开始重视空中力量的建设,从而大大促进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1912 年 4 月 13 日 , 英 国 皇 家 飞 行 队 成 立 , 成 为 世 界 上 第 一 支 正 式 的 航 空 部队。同年 11 月,意大利建立了空军。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建立了航空部 队。人类本以为飞机的出现会带来吉祥和幸福, 然而,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

12、轰 炸、 扫射、 对空作战等血与火的场面。 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 使空中失去了宁静, 战争引伸到了空中,人类又有了一种新的忧患空中威胁。二、军用飞机的壮大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军用飞机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交战国的空军已发展得相当强大,飞机性能也有较大的改进。1915 年战斗机的时速为 110130 千米,爬升 1 000米要 7 分 钟 。 而 战 争 结 束 时 , 战 斗 机 的 时 速 达 到 200 千 米 左 右 , 7 分钟内可爬升3 000 米,飞机的升限也达到 7 000 米左右;轰炸机的时速达到 180 千米左右,升限 5 0006 000 米,载弹

13、量 8001 000 千克,航程超过 1 000 千米。据 1918 年统计, 各交战国共拥有作战飞机约 10 000 架, 其中, 德、 奥 3300多 架 , 英 、 法 、 美 等 国 6700 多 架 。 拥 有 飞 机 最 多 的 是 法 国 , 独 占 3300 架 。 在 4年的战争中,被击落的飞机多达 8000 架,共投弹 50000 多吨。各个国家的空军 都普遍建立了联队或团的组织。 从战术上看, 空军不仅可以轰炸对方的阵地和后 方, 直接支援地面部队, 还经常配合坦克和炮兵进行突击, 从而使空军成长为一 支重要的军事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 空军就显示了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14、。 德国法西斯将突 然袭击、 夺取制空权、 支援地面部队进攻等一整套空中行动联系起来, 企图用所 谓闪电战赢得战争的胜利。1939 年 9 月 1 日 , 德 国 出 动 2500 架 飞 机 对 波 兰 的 重 要 军 事 目 标 、 工 业 城 市进 行 轰 炸 。 波 兰 有 限 的 空 军 很 快 覆 没 。 1940 年 5 月 10 日 , 德 国 空 军 又 突 然 对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北部 72 个机场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同时,掌握了英 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并狂妄叫嚣“以空军一把钥匙足以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 , 企图以战略轰炸迫使英国投降。 这就是著名的 “不列颠之战”

15、。 从 1940 年 6 月至1941 年 4 月 , 他们集中了 2 600 多架飞机对英国东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 港口和 空军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英国空军力量有限, 战争开始时拥有前线战斗机约 700 架,后备飞机约 300 架,主要为“飓风”和“ 喷火”式,各装有 8 挺机枪。 但是, 英国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空系统, 以雷达对空警戒为主体, 分区实施飞 机、 高炮、 拦阻气球多层防卫。 雷达站与分散在各地的观察组连接在一起, 对敌 机的活动了如指掌。 此外, 英国战斗机以逸代劳, 待机出动。 从而迫使德国轰炸 机白天不敢出现,只能夜间活动。 “不列颠之战”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德国

16、先 后损失近 2 000 架飞机。战争后期, 为了争夺制空权和深入对方的后方工业经济基地进行摧毁, 出动 飞机之多, 空战规模之大 , 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 例如 1945 年争夺柏林之战,前苏联投入飞机 8400 架,德国迎战的飞机为 3300 架。1944 年 2 月 19 日至 24日 , 美 、 英 对 德 国 本 土 实 施 “伟 大 的 一 周 ”战 略 轰 炸 , 共 出 动 轰 炸 机 6100 多架,护航战斗机 3600 多架。在战斗中双方的伤亡和损失都是相当大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军用飞机的战斗性能和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 双翼飞机很快被全金属的单翼飞机所取代。 战

17、斗机的速度达到每小时 700 千米以上, 升限 12000 米 ; 轰 炸 机 的 速 度 达 到 每 小 时 480 千 米 以 上 , 航 程 5 000 千 米 , 最 大 载弹量 12 吨。 战斗机装备了 24 门 20 或 30 毫米的机关炮, 或 68 挺 12 7 毫米 的机枪,有的还装备了火箭和雷达;轰炸机上安装了无线电罗盘、雷达瞄准仪、 自动投弹设备等, 大大改善了作战性能。 在此期间, 前苏联着重发展较轻的战斗 机, 到战争结束时共生产 “伊尔” 、 “雅克” 、 “米格” 型战斗机 10 万架, “别2”轻轰炸机 110000 架,重轰炸机“别8”只生产了 79 架就停产

18、了。前苏联战斗机 “雅 克 1”和 “雅 克 3”重 量 分 别 为 2800 千克和 2600 千 克 , 但 武 器 的 口 径却很大,分别是 20 37 毫米和 45 毫米的机关炮,火力强。 “别2”轰炸机的重量只有 8500 千 克 , 装 有 两 台 1100 马力(1 马力 0 74 千 瓦 )的 发 动 机 , 时 速540 千米,连德国的战斗机也很难追上它。 德国的飞行武库中有大批的战斗机, 如 “Bf109”、 “Fw190”, 以 及容克轰炸机 “Ju87”、 “Ju88”等。 其中梅塞施米特 “Bf109”(Me109)战斗机 是战争中产量最多的飞机, 共制造了 3300

19、0 架。 “Bf109”经过多次改型, 增加了发动机功率和武器,重量达到 3500 千克,装备有 13 毫米机枪 2 挺,30 毫 米机关炮 1 门。 德国驾驶员哈特曼曾用这种飞机击落同盟国飞机 352 架, 可见其性能相当优越。 “Bf109”在 1939 年创造过时速 755 千米的世界记录,曾保持了 很 长 时 间 未 被 打 破 。 德 国 除 了 轻 轰 炸 机 外 , 还 生 产 了 不 少 重 轰 炸 机 , 如 “Do 17”、 “He111”等 。英国在战争中也生产了几万架飞机, 其中著名的有 “喷火” 、 “暴风” 战斗机, “兰卡斯特” 、 “司泰林” 轰炸机等。 此外,

20、 还生产了一种木质 “蚊” 式多用飞机, 除作为战斗机外, 它还可以作为侦察机或轻轰炸机, 飞得又高又快, 甚至连战斗 机也追不上它。日本生产的是采用超硬铝材料制造的 “零” 式战斗机, 自重轻、 综合性能好、 有良好的续航能力,是当时唯一的战斗机与轰炸机的集合。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军的珍珠港,第一梯队使用 183 架飞机,第二梯队使用 167 架飞机, 一 举 消 灭 了 美 国 太 平 洋 舰 队 。 战 争 后 期 , 日 本 使 用 “神 风 ”自 杀 飞 机 , 击 伤 击 沉 美国军舰近二分之一。美国是主要的飞机生产国,共生产战斗机和轰炸机 10 万架以上,其

21、中包括著 名 的 野 马 式 “P51”战 斗 机 15 000 架 , 空 中 堡 垒 “B17”轰 炸 机 12000 架, 超级空中堡垒“ B29”4500 架。此外, “C47”运输机的产量也很多。 “B 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轰炸机, 它装有 4 台功率为 25000 马力的莱特发动机,载弹量 10 吨,时速 500 千米,航程 5000 千米。1945 年, “B29”轰炸 机在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军用飞机的发展, 据统计, 各交战国共生产军用飞机70 多万架,出动飞机 1200 万架次,投弹 500 多万吨。 战争促使世界各国的空军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22、体系, 组成了包括战斗、 轰炸、强击、 空降、 运输、 侦察等兵种的独立军种, 并且相应制定了空战、 轰炸、 防空、 支援地面部队等一系列战术措施, 和陆军、 海军并列而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战斗 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喷气式飞机发展很快。到 1949 年,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喷气式作战飞机。 当时著名的喷气式歼击机有前苏联 的“米格 15”,美国的“F 80”和英国的“吸血鬼” ,喷气式轰炸机有前苏 联 的 “伊 尔 28”和 英 国 的 “坎 培 拉 ”等 。 20 世纪 50 年 代 中 期 , 出 现 了 歼 击 轰 炸 机,如前苏联的“苏 7”、美国的“ F105”

23、,逐渐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大量使用的轻型轰炸机。60 年代,歼击机型号很多,且多是超音速的;轰炸 机 的 型 号 也 不 少 , 多 为 亚 音 速 。 运 输 机 一 般 也 采 用 了 喷 气 发 动 机 , 如 美 国 的 “C5A”。飞行速度达 3 倍音速的高空侦察机有前苏联的“米格26P ”和美国的 “SR71”。 歼击轰炸机、 强击机等都有不少新型号。 在这些军用飞机中, 有很 多直到 90 年代仍在服役, 例如美国的 “F111”、 “F4”、 “B52”, 前苏联的 “米格21” 、 “米格23” 、 “图95” 和法国的 “幻影” 等。 此外, 能垂直起 降的战斗机如

24、英国的“鹞”式已开始装备部队使用。70 年代以来,军用飞机发 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作战飞机除能完成原设计任务外, 大多数具有多用途能力, 例如歼击机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歼击轰炸机可用于空战格斗, 中高级军用教 练 机 能 较 容 易 地 改 装 为 强 击 机 。 80 年代开始,军用飞机的电子设备性能、操纵 性和载重能力等方面有飞跃的发展。 大型军用运输机载重能力达 200 吨, 例如前苏联的 “安225” 。 大多数作战飞机对跑道长度的要求不超过 1 000 米。 歼击机 可作过载机动动作, 例如美国的 “F16”、 法国的 “幻影 2000”和前苏联的 “米 格29” 。90 年代

25、使用的作战飞机在 80 年代中已开始研制,其最大特点是采用 隐身技术。 例如美国的 “B2”远程轰炸机、 “F117”战斗机和法国的 “阵风” (RAFALE)。 个 别 的 歼 击 机 , 如 美 国 的 “ATF”可 以 不 开 加 力 超 音 速 巡 航 , 极 大 地提高了空战的主动性。2 军用飞机的装备 作战飞机可装航炮并携带导弹、火箭、炸弹和鱼雷等武器,用于攻击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标。 歼击机、 歼击轰炸机、 强击机和少数轰炸机、 运输机装有航炮作为攻击或自卫武器。 歼击机还配备有中、 远程拦射空空导弹和格斗空空导弹。 现代空战中应 用远程导弹的战例已逐渐增多, 目标往往在目视

26、能见距离之外即被击毁, 所以这 类导弹亦称 “超视距” 导弹。 它多为雷达半主动制导, 发射导弹的飞机在导弹命 中目标前必须用机上雷达照射目标, 不能随意机动。 这时间在导弹最大射程发射条件下约需要 3040 秒, 所以很容易也被对方击中 。 新导弹如美国的 “AIM120” 本身装有雷达, 在接近目标时可进行未段自动寻标制导, 在弹道中段靠程控或惯 导系统控制,发射这种导弹的飞机可以“发射后不管” ,随即机动脱离。超视距 导弹一般不受天气影响, 能攻击高于载机 1012 千米的目标, 可从 45 千米高度 攻 击 超 低 空 飞 行 的 目 标 , 能 从 目 标 的 各 个 方 向 发 射

27、 , 所 以 也 称 为 “三 全 ”(全 天 候 、 全 高 度 、 全 方 位 )型 导 弹 。 格 斗 导 弹 多 靠 目 标 辐 射 的 红 外 线 制 导 , 发 射 前 要 目视瞄准或依靠 300500 米的近距离也允许发射, 也称为 “全向” 攻击导弹。 80 年代生产的新型雷达制导拦射导弹, 如法国的 “迈卡” 也 具 有 近 距 格 斗 发 射 能 力 。直 接 用 于 对 空 作 战 的 飞 机 , 一 般 都 具 有 对 地 (或 水 面 、 水 下 )攻 击 能 力 。 对 地 攻击所用武器分两类: 一类是非制导武器, 如航炮、 火箭和一般炸弹; 另一类是 制导武器,

28、如无线电遥控炸弹, 激光制导炸弹、 电视炸弹和空地导弹、 空舰导弹、 反潜导弹等。现代战争中, 军用飞机在夺取制空权、 防空作战、 支援地面或舰艇部队作战, 以及提高部队机动性和后勤支援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今军用飞 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重视隐身技术的应用, 军用飞机的外形将有较大的变化, 除满足空气动力要求外,如何减少雷达反射面和红外辐射将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非 金 属 材 料 在 飞 机 结 构 中 所 占 比 例 逐 步 增 加 , 有 可 能 达 到 50%; 为减少或摆 脱 对 机 场 的 依 赖 , 除 了 在 垂 直 、 短 距 起 落 方 面 有 进 展 外 ,

29、 飞 机 上 电 源 、 氧 气 、 氮 气、 起动等都将能独自解决, 不必用地面设备帮助; 用计算机控制飞机上各系 统和机上设备数字化、 综合化的进程将加快。 飞机上各方面的自动控制将逐步智 能化, 使飞行员有更多精力解决作战问题; 随着防空武器和机载导弹效能的发 展, 军用飞机上的对抗措施也日益广泛使用, 包括无源和有源的电子对抗和红外 对抗两个方面以减弱对方武器的威力。但是, 现代军用飞机的发展与使用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在发展上周 期长,投资大。一代先进的作战飞机,往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 20 年左右的时 间才能最后完成, 其中的环境需求和技术变化往往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

30、 飞机本身的设计、 研制、 实验、 采购都带来重大影响。 在经费投入上无论是研制 费用或者是采办费用, 都达到几乎连经济大国也难以承受的程度, 一种新型号的 飞机光研制费用甚至要花费上百亿美元。 因此各国普遍采取了合作研制新机, 加快改装老飞机的办法来解决上述矛盾。 二是作战环境更加复杂。 卫星支援下的空、 陆、 海、 电 磁 多 元 一 体 的 复 杂 战 场 环 境 , 尤其是地面对空火力的高度智能化发展, 对 飞 机 的 发 展 与 运 用 提 出 了 更 加 苛 刻 的 要 求 。 三 是 作 战 飞 机 固 有 的 受 天 候 影 响 大, 作战协同复杂, 保障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难点,

31、 也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 这一切都对未来的军用飞机发展与使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三、现代军用飞机的种类从 1917 年强击机的诞生,飞机在军事上的用途越来越专业化,并逐步发展 到现在的各种类型的飞机,包括: “歼击机” 、 “强击机” 、 “轰炸机” 、 “侦察机” 、 “运输机” 、 “水上飞机” 、 “预警机” 、 “武装直升机” 、 “电子对抗机” 、 “无人架驶 机”和其他一些专业飞机等,可以说是用途多样,性能各异。“歼击机”(国外有的称为格斗战斗机)是一种在空中比较灵活的作战飞机。 该机型号很多, 而且如今多是超音速的。 主要用来对敌机作战、 搜索和歼灭敌机, 掩护轰炸机去攻击对

32、方目标, 又可掩护地面作战部队 。 因此, 它具有速度快、 飞 得高、机身小、动作灵活、机动性好、火力强、全天候、电子设备先进的特点。 它最大速度,在高度 17000 米时能够达约 3000 千米/ 小时,航程达 2000 千米,带副油箱达 4000 千米。最高高度达 21000 米。主要有前苏联“米格23” 、 “米 格25” , 美国的 “F14”、 “F15”、 “F16”, 法国的 “幻影 200”, 英国的 “狂 风 F2”,我国“歼 5”、 “歼 6”、 “歼 7”等。“轰炸机” 主要是用来突击敌人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地面、 水面目标, 并且具 有空战能力的飞机。 按任务的不同, 通常

33、可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大类 型。轰炸机的型号也不少,多为亚音速的。它装备有炸弹、核弹、导弹、火箭, 对敌方前线阵地与后方基地、 政治经济中心、 交通枢纽、 供给线等进行轰炸。 航 程可达 14000 千米,可进行洲际远程轰炸。主要有美国的“B 52”,前苏联的 “图 20”、 “苏 22”、 “米格 27”,法国的“幻影” 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及英 国、德国、意大利三国联合研究的新型歼击轰炸机“狂风”号等。“军用运输机” 主要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 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 能实行空运、 空降、 空投, 保证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机动, 有较完善的通信、 领航设备,能昼夜在复杂的气候条

34、件下飞行。 “军用运输机”一般采用喷气式发 动机,装载能力较大,能够装载 80120 吨物资。俄罗斯的“安225”是目前世 界 上 最 大 的 运 输 机 , 机 内 可 载 重 250 吨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运输机发展从大 型 化 向 短 距 起 降 、 战 场 生 存 力 强 和 灵 活 性 方 面 发 展 。 其 中 以 美 国 的 “C17”为 代表。“强击机” (国外有的叫 “攻击机” 、 “冲击机” 或 “战斗轰炸机” )有较好的 低空性能, 主要用于从低空、 超低空突击敌人战术目标, 直接支援地面部队、 水 面舰艇部队作战。 它所攻击的目标主要是防御工事 、 阵地、

35、指挥所、 坦克、 桥梁、 公路和机场等。 主要有俄罗斯 “苏25” 、 “苏37” , 美国的 “A12”、 “A16” 及欧洲的“幻影 V”等 强 击 机 。“预警机” 对提高防空作战能力和战斗作战指挥能有力明显作用。 一架预警 机相当于 30 个地面警戒雷达, 所以预警机就好像是一个 “空中司令部” 。 现在世界上有近 10 个国家装备了近 200 架预警机。 主要有美国的 “E3A”, 前苏联 “图126”及以色列的“弗尔康” 。 “侦察机” 分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机型, 主要用来获取敌人的军事情报。侦察机一般有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两种。 主要是用现有的运输机、 轰炸机或 其 他 战

36、 斗 机 , 在 结 构 上 略 加 改 制 而 成 , 只 有 少 数 是 专 门 研 制 的 。 1991 年 海 湾 战 争证明,使用电子侦察机对战场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侦察,对进行现代高技术 战 争 十 分 重 要 。 主 要 有 美 国 “TR3A”隐 形 侦 察 机 , 前 苏 联 “M17”神 秘 高 空侦察机,其飞行高度为 22000 米。现代歼击机、 轰炸机、 强击机的续航时间一般为 1 至 2 小时, 带副油箱可达3 至 4 小时。 有的轰炸机、 反潜机和军用运输机不进行空中加油, 能连续飞行 10多小时。20 世纪 80 年 代 以 来 , 军 用 飞 机 发 展 的

37、 重 要 特 点 是 , 直 接 用 于 作 战 的 飞 机 大 多都向多用途方向发展。 歼击机、 轰炸机、 强击机三者的差别在日益缩小, 以致 只能按某种飞机研制或改装的首要目的确定其类别。 由于军用飞机和其他武器一 样, 是在作战双方这一对矛盾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更先进的各式各样的飞机将会不断地出现。第 二 章 空 中 斗 士 一 、 歼 击 机 的 成 长歼击机, 又叫战斗机, 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方飞机和其他空袭兵器。 主要任务 是与敌方的歼击机进行空中格斗, 夺取制空权; 其次是拦截敌方的轰炸机、 强击 机、侦察机和巡航导弹等,也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世界上最

38、早的歼击机是法国制造的 “莫拉纳 桑尼埃” 单翼机, 发明人是罗 兰加罗斯。加罗斯是本世纪初法国空军的一位著名的特技飞行员, 首次实现飞越地中海 的就是他。 加罗斯自幼热爱飞行事业, 参加空军后 , 他渴望能在战争中发挥积极 的作用。 他预测歼击机的未来取决于沿飞机纵轴发射的固定式机枪, 他的这一独 到见解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多次请求在他那架 “莫拉纳 桑尼埃” 飞机上安 装偏导板, 并在飞机的螺旋桨后面安装上一挺机枪, 请求终于如愿。 因为常有子 弹打中桨叶, 为了保护桨叶 , 加罗斯在螺旋桨叶上相当于子弹穿越的高度, 用钢 板包起来, 起滑弹作用。 这是第一架使机枪子弹穿过螺旋桨而射击

39、的飞机。 他焦 急地等待着能在空中使用这第一架歼击机。1915 年 4 月 1 日,机会终于来了。 他驾驶着飞机在空中巡逻, 遇上了一架德国人的 “信天翁” 双座侦察机。 他立即 持起机枪对准敌机, 将一枚子弹射了过去。 这一突然袭击, 打得德国飞行员晕头 转向, 连人带机一齐栽入了大海。 加罗斯给飞机安装上机枪之后, 在仅仅两个多 星期时间内, 用同样的方法击落了 4 架德国飞机。 他的辉煌战绩轰动了报界, 一 时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被誉为 “王牌飞行员” , “王牌” 亦称尖子, 这是当 时法国人用来着重说明曾经击落 5 架以上飞机的飞行员的。然而,当加罗斯 4 月 18 日再次驾机

40、迎敌,在德军阵地上飞行时,他的飞机 发动机被击中后停火, 风将他吹向德国防线之内, 因而被俘。 德国人从这架飞机 上拆下了机枪装置, 并委托福克公司加以研究, 制造出了新型的机枪射击协调器。 这种协调可以使子弹从旋转的螺旋浆浆叶间的空隙中射击, 飞行员操纵飞机对着 目标就可以进行瞄准射击。1916 年 5 月 , 法 国 人 在 “斯 帕 特 ”式 战 斗 机 上 装 备 了 口 径 为 37 毫米的机关 枪, 大大增加了飞机的火力和射程, 是战斗机武器从机关枪向机关炮过渡的开端。歼击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世以来, 主要沿着不断提高速度性能、 机动性能和火力性能等方向发展起来的。 第一次世界大

41、战结束时, 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速 度为 200 千米/小时,升限高度 6000 米,重量约 1 吨,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 169千瓦,武器为 7 62 毫米机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已达 700 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达 11000 米,重量达 6 吨,发动机仍为活塞式,功率为 1470 千瓦, 武器装备是配备了陀螺光学瞄准具的 20 毫米机关炮和火箭弹。第一代歼击机已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 P38、 P 39、 P47 和 P51, 英 国 的 飓 风 式 、 喷 火 式 , 前 苏 联 的 雅 克 3、 拉 5, 德 国 的 Me109、 FW190 等

42、。第二次大战后, 歼击机进入第二代。 由于歼击机广泛采用了喷气发动机和后 掠翼布局,使其速度和高度迅速提高,并于 60 年代中期达到高峰。飞行速度超过三倍音速,作战高度可达 23000 米,飞行重量超过 30 吨,机载武器发展为空 空导弹。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歼击机有前苏联的米格15,米格21 和 米 格25,美国的 P86, F104, F4, 法 国 的 幻 影 等 。20 世纪 60 年 代 后 期 , 歼 击 机 发 展 到 了 第 三 代 。 越 南 战 争 、 印 巴 战 争 和 中 东 战争的实践表明, 现代歼击机的空战多是在中、 低空, 以低超音速进行。 从而导 致 了 歼 击

43、 机 发 展 方 向 有 所 改 变 。 新 设 计 的 歼 击 机 不 再 追 求 很 高 的 飞 行 速 度 和 高 度 , 而 注 重 改 善 飞 机 的 中 、 低 空 转 弯 、 爬 升 、 加 速 和 减 速 等 机 动 性 能 , 完 善 机 载 电子设备、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这个时期的典型歼击机有美国的 F14, F 15, F16, 前 苏 联 的 米 格 23, 法 国 的 幻 影 2000,英国的鹞式等。二、喷气式歼击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是 Me262 歼击机。德国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开 始研制该机,1942 年 7 月 18 日 Me262 歼击机样机试飞

44、成功。Me262 歼击机, 装有 2 台涡轮喷气发动机 , 静推力为 900 千克, 最大时速为528 英里,载荷最大航程 1050 千米,爬升率为 6 8 分钟内外爬升至 6000 米,升限高度为 12000 米。该机装备有 4 门 30 毫米航炮,24 枚 50 毫米火箭弹,两枚 500 千克的炸弹。还装有与这些军械配套使用的陀螺射击瞄准具。Me262 歼击机,最初采用的是传统的后三点起落架。因此,该机在起飞时, 飞行员必须在滑跑时速度达到 180 千 米 /小 时 , 猛 踩 一 下 刹 车 , 才 能 将 机 尾 托 起 , 使 飞 机 获 得 起 飞 速 度 , 飞 机 才 能 起

45、飞 。 1943 年 11 月 , 希 特 勒 亲 眼 看 到 了 这 种 飞机的飞行。 他立即认为: “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进行闪电战的轰炸机了!” Me262 歼击机在 1943 年底开始批量生产,总共生产了 1400 架。1944 年 7 月 25 日, Me262 涡 轮 喷 气 战 斗 机 同 英 国 空 军 的 活 塞 式 战 斗 机 遭 遇 。 这是世界上喷气式战斗机首次在作战中使用。 但至大战结束, 该飞机从未与盟国 的喷气式飞机发生过战斗。世界上首次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空战是在朝鲜战争时期。 中国志愿军空军参 战伊始, 就以大队为单位进驻前沿机场, 积极展开对敌空战, 从而揭开

46、了喷气机 空战之“谜” 。获得率先参战殊荣的是志愿军某部 28 大队。在作战中,28 大队 首先迎击的是美国空军的 F80 战斗机。F80 的前身是 P80, P80 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于 1943 年 6 月 开始研制的,装有一台从英国引进的 H1B 喷气发动机。它的问世速度之快堪 称航空史之最, 23 名工程师和 105 名工人仅用 143 天就造出一架原型机。 P80于 1944 年 1 月 成 功 地 进 行 了 首 次 试 飞 , 飞 行 速 度 达 到 806 千 米 /小 时 , 成 为 当 时 美国飞得最快的飞机。 此后, P80 又改装用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推力更大的涡

47、 轮喷气发动机。1945 年 2 月 , P80 开始交付使用。美国军方原计划订购 5 000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个月之后就结束了,订购数量削减到 917 架。P80 有 A、 B、 C 三 种 型 号 。 P80A 装有 1 台 J33A11 涡喷发动机, 机头内装 6 挺 12 7 毫米的机枪, 备弹 1 800 发。 1947 年 3 月, P80B 开始生 产, 它采用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 从而提高了飞行速度, 在机上安装了弹射座椅、 翼下火箭发射器、新型的 M3 型 12 7 毫 米 机 枪 。 1948 年 3 月 1 日 , P80 的 最后一种改型机 P80C 首次试飞成

48、功。同年 6 月 , 美 国 决 定 统 一 用 “F”来 代 表战斗机,于是 P80C 改称 F80C。 F80C 装有一台 J33A23 发动机, 最大平飞速度 930 2 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13 442 米,最大航程 2 220 千米,装有 6 挺 12 7 毫米机枪,机翼下可挂 10 枚火箭弹或 2 枚 1 000 磅炸弹。1950 年 6 月 25 日 ,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 F80C 战斗机被匆匆遣往朝鲜战场与 中国空军的米格15 飞机对阵。这也是世界上喷气式飞机展开的第一次较量。1950 年 12 月 28 日 , 美 空 军 4 架 F80 战斗机窜入朝鲜新义州一带

49、对地面目标进行狂轰滥炸。刚在两天前才完成第一次战区试航的志愿军空军第 28 队奉 命起飞 4 架米格15 战斗机迎敌。飞行员们动作准确,集合迅速,出航队形整齐 , 但 因 初 次 执 行 战 斗 任 务 , 不 熟 悉 敌 机 活 动 规 律 , 未 能 捕 捉 到 目 标 。 此 后 , 第 28 大队又进行了几次战斗飞行,也是与美 F80 擦肩而过,未获战果。但通过 几次战斗飞行, 飞行员们有了战斗的经验, 也多少摸到了美机的活动规律, 为以 后迎战更先进的 F84 战斗轰炸机,奠定了基础。F84 是美国最早大量使用的单座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人送绰号“雷电” 。 该机由美国著名的共和航空公司于 1944 年开始研制。起初,共和航空公司想走 个捷径, 打算把轴流式喷气发动机装到曾在二战中风云一时的 P47 战斗机的机 身里,但不久就碰了壁。同年 11 月,共和航空公司只好重新开始设计,并与美 国空军签订了制造 25 架试验原型机 YF84 和 1 架生产型 YF84A 的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幼儿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