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58167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而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把提问、分析、讲解作为课堂主旋律,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

2、也不能教导他。”学生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另外,要注重发展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

4、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

5、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的情感火花,才能有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重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

6、强大动力。 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语文课堂中凸现人文关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新的理念,我们更应在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实践,把语文的人文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突出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使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