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献身 求实 团结 奋进——王应睐先生塑造研究所文化品格.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570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献身 求实 团结 奋进——王应睐先生塑造研究所文化品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献身 求实 团结 奋进——王应睐先生塑造研究所文化品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献身 求实 团结 奋进——王应睐先生塑造研究所文化品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献身 求实 团结 奋进王应睐先生 塑造研究所文化品格 李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 物学研究所 作者简介:李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2009年任生物化学与细 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今年是王应睐先生 110周年诞辰。先生年长我 54岁, 我入所的时候先生 76岁, 我毕业的时候他82 岁, 虽然直接交流不多, 但我有幸获得先生鼓励、提携与帮 助, 对我的人生道路影响至深。记忆中留下了吉光片羽: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 实验室与先生办公室同在生化楼 4楼。 导师许根俊曾经告 诉我, “王所长很看重你”。当时年少, 得先生垂青, 平添几分自信。 1989年我博士毕

2、业论文答辩, 先生以82岁高龄亲自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我 的论文当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1990年王应睐先生与许根俊先生推荐我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理与 生物物理系做博士后, 两年后我按期回国。 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致信欢迎, 令 我备受鼓舞。 2000年时年39岁的我开始担任生化与细胞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当时外出开会, 有国内研究同行特意过来跟我打个照面, 说“要看一看生化与细胞所年轻的学 术委员会主任是何方神圣”。 那些年, 在我学术成长的背后, 凝结了王应睐先生 的厚爱。 2001年先生弥留之际,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然而他拉 着我的手,

3、手指不停地在我的掌心摩挲打圈, 我知道那是一种嘱托。 2007年先生百年诞辰的时候, 我曾代表所班子、代表研究所, 与各界来宾共同 回忆了先生彪炳科技史册的一生。 今撷取其中段落, 略作调整, 向先生致以永志 不忘的敬仰之意。 一支军队的气质和品格往往由其首任首长奠定, 生化所 (今生化与细胞所) 的 气质品格无疑肇始于王应睐先生为代表的首批高研团队, 历经研究所数千师生 员工六十年的厚植与传承, “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文化力已经成为研究所继续发展前行的核心力量。尽管先生已经离开我们 16年, 我们仍时时能从他 致力科学研究、创建生物化学研究所、组织科研课题攻关及推动中国生化事业发 展的

4、突出贡献中汲取力量。 作为一线科学家, 王应睐先生先后对营养、维生素、血红蛋白、酶以及 物质代谢进行研究, 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王应睐先生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 赴英国从事维生素研究, 他建立的维生素B1 的硫色素荧光测定法, 能够简便准确地测定食品及其他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 B1 含量。他建立了其他 B族维生素的测定法以及维生素 C的电位滴定法。他与合作 者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合成的纯维生素 A过量时有毒性。 上海解放初期, 王应睐先 生运用相关成果成功解决了南下解放军因维生素 B2缺乏引起的多种病症。 王应睐先生提供完整的实验证据, 证明豆科植物根瘤中含有血红蛋白;他提纯与 结晶了寄生在马胃的

5、马蝇蛆的血红蛋白。50 年代他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 辅基鉴定以及辅基与酶朊连接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解决了20余年未获澄清的酶 的性质问题, 工作居于当时酶学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 1984年以后, 王应睐先生领导课题组对酶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对氨基酰-t RNA 合成酶及其与相关 t RNA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系统研究, 成果获得了 2000年上海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 王应睐先生1955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 1981 年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院外籍院士, 1986 年12月 获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6、1988年12月又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外籍 院士。 1958年筹建生化所后, 王应睐先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组织研究所 及全国范围内的科研工作 50年代, 中国的生化研究与国际生化研究水平差距非常大, 王应睐先生在担任 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副所长期间, 极力促成研究所以蛋白质、酶、代谢为 主开展生物化学研究工作, 后根据学科趋势又及时加强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王 应睐先生先后邀请到邹承鲁、曹天钦、张友端、王德宝、钮经义、周光宇等来所 工作, 加上代谢专家沈昭文, 形成了生化研究的“梦之队”。 通过举办高级生化 训练班, 为全国培育了大批人才, 学员后来成为各单位在生化领域的研究骨干,

7、或各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的创办人和骨干教师。 代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成就的两项重大成果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 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都是以生化所为主力, 跟有关单位共同协作 完成的。王应睐先生为培植这两项成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此他获得 1988年迈阿密生物技术冬季讨论会颁发的“特殊成就奖”, 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两大成果问世使生化所站上了国际舞台。撒切尔夫人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访, 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和李约瑟等国际知名科学家也曾到访生化所, 研究所成为国 内生化研究的高地, 令人心生向往。 王应睐先生还创建了中国生物化学会 (后更 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8、学会) , 亲任前三届理事长, 带领中国生化学会 恢复国际生化学会会籍。他还担任过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对我国生命 科学研究的总体规划献计献策。 王应睐先生识才爱才, 有口皆碑, 至今仍为很多前辈科学家感念 早在1946 年, 邹承鲁先生赴英留学前, 就曾得王应睐先生指点, 推荐他去剑桥 大学凯林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 邹承鲁先生应邀到生理生化所生化大 组工作, 王应睐先生将自己组内优秀的工作人员推荐给他做助手, 协助其尽快 筹建起实验室。1952 年曹天钦先生回国时, 王应睐先生推荐了擅长仪器设备操 作的人员, 为实验室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 王应睐先生

9、 把握国际上的科学发展趋势, 果断部署分子生物学研究, 支持李载平先生建立 分子遗传研究室。 后来, 王应睐先生频频想方设法, 为所内科研人员解决夫妻两 地分居问题, 还曾写信到香港为职工家属求医问药等, 解除大家在生活上的后 顾之忧。许根俊先生多次提到, “王所长对人的爱护是真正的爱护”。邹承鲁先 生也总结道:“他 (王应睐先生) 的宽大胸怀, 是生化所人才辈出、兴旺发达的 根本原因。” 1991年, 王应睐先生集半个多世纪治学治所智慧, 题写了“献身、求实、团结、 奋进”的所训, 这是以王应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及全体师生员工自上 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凝聚的光荣科学传统。在先生离开的 16年里, 研究所立足 文化传统, 遵循科学规律, 上下团结一心, 勇攀科学高峰, 延续了良好的发展 势头。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及四类机构改革中, 研究 所成功筹建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植根于如此丰厚 的文化土壤, 研究所广大师生员工聚合、传承、开拓、创新, 一定能够续写发展 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