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摘 要:通过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光照的分析,发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找到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相协调的预测和防治措施,从而为有效防治小麦病害,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气象条件; 关系 作者简介:王艳晓(1985-),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S 435.121 文献标志码 B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已成为江淮和黄淮冬麦区的常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小麦,一般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2012年,汝阳县小麦赤霉
2、病大面积发生,对该县小麦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根据2012年5月份小麦乳熟期间的赤霉病实地观测资料,结合汝阳县气象局气温、降水、光照观测资料,主要分析赤霉病的发生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内容 2012年5月汝阳县气象局联合汝阳县农业局在县小店镇、陶营乡2个乡镇,开展定点调查和田间普查工作,分别记载稻茬地、水浇地和旱地等不同类型地块赤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 2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分析 2.1 调查方法和内容 5月23日在小店镇、陶营乡2个乡镇,选取有代表性的稻茬地、水浇地、旱坡麦地3个不同地块类型作为3个代表性的点,每个点选取不同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选100穗
3、,数出其中的病穗数,求出不同地块类型不同品种的病穗率。病穗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2.2 症状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性最大。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小麦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病菌最先侵染部位是花药,其次为颖壳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1。发病初期在小穗基部产生水渍状斑点,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病害可向上、向下蔓延扩展,使小穗甚至整个麦穗变黄枯死。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的小颗粒。 5月23日大田调查时,
4、许多麦田的小穗都已发病,扩展至穗轴向上,穗顶部枯褐,形成枯白穗。有的全穗变枯白,有的上部枯白。通过实地调查,小店镇的发病情况较重,稻茬地发病最重,平均发病率在15%,水浇地在10%12%,陶营乡的旱坡麦地发病较轻,在3%。 3 主要影响因素 3.1 温度 图1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温度 2011年小麦播种后,10-1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一直偏高,最高11月中旬偏高2.8;进入12月份后气温下降,一直到3月中旬气温一直偏低,其中1月下旬温度最低,平均气温分别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偏低0.6和2.0。3月下旬后,气温迅速回升,开始走高,尤以5月上旬最为严重,5月上旬平均气温22.4,较常年同期偏
5、高3.1。 3.2 降水 图2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降水 2011年小麦播种后,10-11月份降水一直偏多,尤其11月份降水量达138.3 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12月份之后降水开始稀少,只有3月下旬16.1 mm和4月下旬29.4 mm比常年偏多,其他时间段一直偏少。4月下旬时,正处于小麦的抽穗-开花期,4月29-5月1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2.6 mm。4月下旬降水偏多,田间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小麦赤霉病病菌发病快,正值扬花期的4月29-5月1日,又有连续的阴雨天气出现,麦穗部感染严重2。 3.3 光照 图3 2012年小麦播种-乳熟期日照时数 201
6、2年10月小麦播种后日照一直偏少,11月份也是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少的1年。自2011年上旬-2012年5月底,只有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下旬、5月上旬和中旬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其余时段均偏少。 4 结论 小麦赤霉病是以病菌传播的,病菌依附在田间残留的稻茬、玉米秸秆等植物残体上越冬、越夏。春天,病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吸水破裂,壳内孢子喷射到空气中并随风传播到麦穗上引起发病。病菌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危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危害最终。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2012年汝阳县冬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温度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大量的病源菌依附在田
7、间的稻茬、玉米杆上越冬。4月29-31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此时正逢小麦抽穗-扬花期,加之4月下旬气温高,降水多,田间湿度大,病菌传播更为严重,以致造成5月中下旬灌浆、成熟期的大面积成灾。 5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应选用穗形细长、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扬花集中、花期短、耐湿性强的品种。2)做好喷药防治:抽穗扬花时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于小麦抽穗始期喷施1次多菌灵或粉锈宁,7 d后再补喷1次进行防治。喷药时应于晴天喷施,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植保手册-小麦病虫害防治分册.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7-19. 2 蔡青年. 植物保护手册.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25-26.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