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片教研的机制探析 联片教研成为当今教育城乡统筹背景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联片教研是跨学校、跨区域之间的合作,如果缺乏制度与机制的保障,不能激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片教研就会趋向走形式、走过场,不仅无助于教师提高,统筹发展的活动宗旨不能有效落实,反而会给片区参与学校尤其是帮扶对象带来负担。基于此,探讨促进和保障联片教研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联片教研的内涵和形式 “联片教研”是联片协作教研的简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以教学研究部门为依托,以教研员为引领,以片内学校为平台,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宗
2、旨,以资源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联片教研进行区域内联合行动,在城乡学校、强弱学校、特色与普通学校之间搭建起联动合作、资源共享、互助引领、协作互动、互补互利、共同提高的平台,这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育体制所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发展不均的局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联片教研是当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联片教研不同于校本教研,是校本教研的范围扩张和内涵扩展,其形式主要有: 专业引领。针对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的困惑和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答疑解惑。同时,大力培植本土化的专业引领人员,充分
3、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校际会课。组织片区教师通过上课、听课及评课等集体活动形式,互相观摩、相互借鉴,交流对有关教育理念、教学目的的理解以及所采取的实践方式,学习比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专家会诊。组织学科专家对本片区域某些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或者教师教学中的“病态教学”或者“亮点教学”进行专题调研,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处方,提炼可以推广的成功经验。 互学互教。片区学校之间互派教师进行定期学习、观摩、研讨,甚至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是实现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专题研究。从片区共同存在的问题出发(如教师考评、评优树先、课程安排、课题研究等)开展阶段性的交流、研讨活动。 主
4、题论坛。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自由发言的专题讨研讨会。旨在拓宽思维,深人认识和探究原因,寻求教学与管理的良好策略。 教学互访: 为研究解决问题向片区相关学校或者教师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增加片区教师间的交流机会,实现取长补短以及探讨片区内以强助弱、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联片教研对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联片教研根据城乡结合原则,划分“城乡共同发展片区”,采取联片的形式,由片区牵头、以扶植弱校和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组成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城乡学校在一个发展共同体基础上,寻求均衡和多元化发展,追求共同
5、进步,促进教育公平。联片教研体现和践行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理念,是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加强教育互动,追求共同进步,促进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针对城乡教育分割发展提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要缩小由教育城乡二元分割发展带来的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联片教研就是通过教研的形式,按照“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城乡联动,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原则,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着力向农村、弱校倾斜,通过给予城乡学校和教师平等的发展机会,缩小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保障城乡教育发展起点和过程中的公平,形成结果的相对公平,促成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联片
6、教研充分整合了片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主线,追求共同进步,使片区学校共同出于在一个由众多力量支撑起来的平台上,形成“发展共同体”,在共同体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发挥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帮扶及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城乡、区域良性互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格局。 (二)加强教师交流,以强帮弱,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分割发展所导致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差距,是影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和关键因素。加强城乡学校和教师间的互助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弱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 联片教研对教研力量和资源的
7、校际整合让薄弱学校教师由孤军奋战变成了团队作战,借助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促进个人和团体的提高。城乡学校共享片区内资源,相互交流和借鉴,给薄弱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点,借助团体力量让“科组校”作坊式研讨变成开放共研的对话中心,扩大了教师交流合作的机会,给教师发展以更多的空间,整体推进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缩小片区内学校间的差距,促进片区学校的“造血”功能,提升本片区整体教育竞争力,在均衡中获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均衡。 联片教研在实践过程中,除了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研共进以外,还根据实际情况,还选取片区优质学校或中心校,实施城镇优质学校或中心校与多所农村学校进行以强带弱的“捆
8、绑”发展。优质学校要重点把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办学思路、教学模式引入薄弱学校,促进弱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革新,整体上发生质的转变。当然,这种捆绑帮扶方式,是要着力培育薄弱学校发展的内在力量。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光靠外援是不行的。要真正有力量,需要靠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机制的驱动,挖掘和激发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根本。 (三)追求多元化,打造特色,因地制宜促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目的不是城镇和农村学校的“一统化”,更不是农村学校的“城镇化”。不是将城镇学校的发展路径套用到农村学校上,更不是要求农村或薄弱学校抛弃自己的特色去模仿别人,而是将发展建立在学校当前的现实基础之上。通
9、过创建特色教育,使各种类型、各种特色、各种层次的学校都能有自己的发展之路。 联片教研的开展是以帮助及共同提高为原则,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薄弱学校明确自我优势,思考和明确发展的定位,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找到自己独特的生长点和发展路径,走多元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发展中创出特色,打造特色,在特色发展中实现教育的优质化、均衡化。 联片教研是一种校际合作行动,有合作性和契约性的特点。保障联片教研有活力、有成效、可持续地开展,实现学校、教师在合作行动中共赢,需要有政策尤其是机制上的保障。否则,联片教研会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一)制度和政策是联片教研有效运行的保障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联片
10、教研的管理不等同于一般的校本教研管理,已经跨越学校管理区域之外,必须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下,结合各学校实际,本着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建立各联片教研领导小组。以片区组长、校领导、教研组长为主的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联片教研的具体实施和过程指导,实现联片教研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度的制定要在灵活性的基础上细化,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晰。教研员要深人片区学校,协助片区内教研组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和教师一道梳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共性和突出问题,组织和引导片区学校和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研活动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好评价,把联片教研的实施与学校及教师考核、评估结合起来
11、,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有效投人到联片教研之中。 (二)健全的驱动机制是联片教研有效运行的关键 1.合作机制。 联片教研打破了城区和农村、强校和弱校以及“一校为本”,“单兵作战”的传统格局,但联片教研的学校与成员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要达到真正意义上有效地合作,就必须建立和健全合作的制度,形成一个团结发展、协作研究的共同体。要明确片区、学校以及研究人员三个层面的相应职责;重视督导,各片区组长负责每次活动的开展,并对每次活动过程的准备、实施、自我反思、行为跟进等步骤的落实。片区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将联片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要建立严密的操作流程使教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际之间组成联片共同
12、体,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利用联片教研是提升自己教研水平;学科组成研学共同体,带领本片区同一学科的教师,以互助、共享、共进的姿态参加学科研讨活动。在联片教研中各学校要做到地位平等、责任分担、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教研活动内容要真正地对学校、教师有实际的帮助,有效地解决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联片教研活动以强助弱、城乡合作、共同进步的作用和价值。教研主题的确定应该是统筹兼顾到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尤其要解决薄弱学校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将老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收集上来,针对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将片区教研活动做成一线教师真正愿意参加的有效平台。合作要体现灵活性,形式要
13、多样化,要照顾到薄弱学校教师的意愿和需求,以增强合作的效力。同时联片教研在教研合作要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一是教研片区内成员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研区教研之间的相结合,二是片教研区的活动与上级策划的统一教研活动相结合,三是相对固定的教研区活动与临时性教研区活动相结合。以宽松、自由、平等的合作机制,使各教研区成员校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校际合作,让广大教师在更大的区域内学习、研讨、合作和交流,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校际联动,实现了教研区各成员校的互惠共赢,有效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2.激励机制。 联片教研活动如果没有压力驱动,教研人员往往会成为“听众”、“看客”,必须构建激
14、励机制,消除合作教研中的“看客”现象,促使每一位成员都倾心投人任务活动之中,以激励促发展。 联片教研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又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为了保证这项工作能持续发展,应出台“联片教研工作制度”、“联片教研奖励制度”等激励制度,将各协作片区自觉研究与一定约束结合起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参加联片教研与自身利益的关系,从而激励教师主动参加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增强自己的素质。首先要进行目标导向激励,制定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联片教研发展目标,使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其次要进行人文精神激励,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以信任、支持和关怀激励教师克服苦难、克服倦怠。最后是在
15、合作中利用团队的精神和力量激励。 竞争,是所有任务中作用力最强的一种激励方式,因为竞争,参与者都会全力以赴,倾心投人。联片教研引人竞争机制让合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引导每个教师发现自己和他人的所长,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要制定片区联片教研成果考核办法、奖励等管理制度,进行优秀片区评比、优秀学科组评比和优秀研究员评比。考核和奖励办法要具有灵活性,要体现出对农村及科研能力弱的学校与教师的保护。通过片区评比,观摩学习,提炼精华,达到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之目的。 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评估机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建立对科研能力弱的学校与教师的考核与奖励办法,才能
16、尊重和保护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互动学习与实践,实现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如对薄弱学校可另实行“捆绑式”教师业绩奖励方法,鼓励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增强他们的内聚力,促进帮扶对象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联片教研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内容,纳人评价方案之中,定期对各校进行检查,量化评分。 对联片教研的评价不仅是对客观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联片教研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联片中的农村学校和科研能力弱者,要多提供给他们时间与机会,要看到在过程性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以发展性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取得的进步,激
17、发教师的积极性,以挖掘和培育弱校的潜在发展力量,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机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联片教研活动过程的监督和业务指导,要建立和完善教研活动的监控、指导制度,使联片教研活动减少消耗,事半功倍,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增强教师投人活动的信心。 3.推进机制。 (1)夯实培训。一是瞄准需求。通过调查研究,根据教师需求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由“整体全面”变为“专题深化”,培训组织由“训研分司”变为“训研一体”,培训方式由“集中培训”变为“联片研修”。二是分层培训。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逐步深人地进行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片区层面利用联片教研进行学科培训
18、和教学教研示范研讨;校级层面利用“送培到校”,与一线教师共同研讨。三是跟进指导。通过“校本研修”和“联片教研”平台,指导教师个人反思,作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研究;指导教师同伴互助,开展“一课二上”(相同的一节课,由同一位教师相继执教两次)、“同课异构”(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讲解)教学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诊断问题一确立主题一培训学习一行动研究一展示交流一评价总结”的研究运行模式。 (2)强化引领。一是理论引领。辅导和指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使教师明确课改背景、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研方法,为科学研究做理论构建,在联片教研中使其由感性的实践操作上升为理性的自觉。二是专
19、家引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接受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专家与教研人员应更多地接触和考察教学实践,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指导研修。三是骨干引领。通过“青蓝结对”,以老带新,通过评比发现新秀,通过示范课展示研修成果,通过“联片教研”促教学实践。四是课题引领。开展相关部、省级课题或者承担其子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提高科研水平搭建平台,为联片教研中的帮扶对象提供提高自我的平台,为联片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资源支持。 (3)行政推动。一是授权。在强化片区组长是联片教研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基础上,赋予组长对片区研修工作的策划管理权和考核评价权。二是规划。制定“片区科研规划”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旨在通
20、过联片教研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三是考核。将联片教研工作纳人学校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并给以较高比例的权重。每年进行一次教研成果评审,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奖励要向农村、弱校、新人倾斜,以挖掘新生力量,为帮扶对象添加新活力,体现统筹发展、共同提高的活动宗旨。四是活动。定期举办联片教研论坛大会和评比活动,将联片教研的经验和优质科研成果推广。 第二篇:联片教研联片教研-听课心得体会 高庄小学 郭华 通过参加联片教研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重新对小学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略谈我的一些看法。 赵秀芳老师讲授的乡下人家让我充分感受到盛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扣文眼,理文脉,品文味”的新课程理念。特别对中高年级
21、的阅读教学,在阅读中要让学生通过精读,细读,品读,读出文外之味,文外之音。好的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更注重自身基本功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积累素材,多深入教材,这样才能把握重点,纵观全局。 师小燕老师的教学更是独特。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风趣幽默的教学效果,使整堂课生动,活泼,又富有艺术性。课中师老师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幽默的人永远充满阳光”使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素养,一种对人生追求不屈不挠,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境界。 张金红老师讲授的内容留给我最多的是感动,更是感恩。张老师教法灵活,注重学生的朗读及对字,词的语境理解,“行为上的安静,心灵上的宁静
22、”是张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 通过听课评课,和各位教育名师的零距离接触,使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宏阔的课程视野,远大的职业境界。新课程需要的是能 1搜寻信息,博览群书的教师;是语文兼顾,训练驾驭的教师;是左右逢源,多才多艺的教师;是情感交融,因材施教的教师;是多动脑筋,勇于创新的教师。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我们教师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不仅要对孩子们的今天负责,更要为他们的一生幸福负责。 第三篇:联片教研的策略联片研训是一种区域性的校际间联动式的教师研训活动,是校本研训的一种
23、拓展形式,对解决中小学校本研训中存在的研训资源缺乏、研训活力不够、研训动力不足、研训能力不强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片研训因其为“片”内所有教师提供了均等的“校外研修”机会,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那么如何做好联片学校校本研训工作呢。我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成立机构,构建良性运行机制。联片研训点内的学校,是根据需要临时组建在一起的,是非正式性组织。要开展好联片研训工作,发挥研训互动集聚效应,首先得成立机构,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指导小组。从工作实际出发,聘请教研员到校指导,全面负责片区内研训工作的指导和培训。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由牵头学校的校长任组长,片区内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为副
24、组长,各片区内学校的副校长为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督促各校教师积极参加研训工作,按要求完成好研训工作内容。 三是成立工作小组。联片研训点的中心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片区内各学校的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按照市教研室下发的“联片研训”工作要求,根据本片区内的办学水平、教师队伍、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年度和阶段性研训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联片研训”活动。片区内各学校还应成立“研训工作小组”,对老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做好了解、收集、整理工作,为片区研训工作小组制定研训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同时按照片区研训计划,积极组织和指导本学校的老师完成基层学校的一级研训
25、工作。 其次拟订制度,盘活管理运转网络。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谈何管理;制度不活,又怎样开展工作。片内各学校应该形成共识,信守承诺,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联片研训工作制度,为推动片内的研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是制定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规定校长是联片研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参与研训活动。 二是制定工作小组职责。明确规定联片研训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五个原则,即相同相近原则、资源互补原则、有的放矢原则、“导向”与“实效”相结合原则、有效落实原则。 三是制定教师参训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参加研训活动的基本要求,做到教师个人参训与所在学校上岗津贴挂钩,与年度评先评
26、优挂钩,确保每一位教师按时参加研训活动。对教师个人参训成绩突出的,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是制定研训成果奖励制度。举全片之力重点奖励成绩突出学校的教师,确保财力薄弱的学校无法兑现奖励的承诺,以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再次落实经费,保障工作有效运转。开展联片研训工作,落实经费是关键。工作经费有保障,能落实,确保联片研训工作的有效运转。一是开展“联片研训”接力棒活动。片区学校轮流承办联片研训活动,每次活动的承办学校负责参加当次研训活动教师的生活安排。 二是统筹奖励经费。每次活动,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均按照参训教师的人数,统筹部分经费,作为当次活动的奖金。 三是校内奖励。按照研训活动内容,片区内评比
27、,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是集中奖励。对当年度研训成绩突出的教师,片区集中奖励。 最后优化资源,积极探索研训模式。根据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从教师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策略等实际情况出发,组合成几种稳定、有效的研训模式,以求达到研训工作目标。 一是研训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小学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课程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中要积极组织一系列活动,如说课、上课、评课,如理论探讨、同课异构,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学习新鲜事物,接受新知识,一方面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避免为了研训而研训的被动工作,做到教育老师和开展工作想结合,增
28、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是学与导相结合。教师掌握新课标,发展自身能力水平,要靠专家名师的引导。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技能、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形成,更需专家名师来引导。教师的学,就是自觉学习新课标,掌握其要求,践行新课标。专家、名师的导,就是引导、示范、指导和纠正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和疑惑。在导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先导后学、或先学后导、过学边导、导与学结合。 三是赛与训相结合。赛是指教学比武,教学质量检测,说课比赛等竞赛活动。它是联片研训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反映研训成果的一个重要检测方式和手段。赛是在训的基础上进行,训是过程
29、,赛是结果。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联片研训”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实效性和积极性。做到训(学习)以至用,全面推广。 四是总结与提高相结合。有人曾说:一个人要把握好三天,即回顾昨天、研究今天、想想明天。因此在开展联片研训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要把握好“三年”,即:认真总结去年的工作,仔细研究今年的工作,认真谋划明年的工作。使该项工作形成一个系统,做到组织上不间隙,内容上不脱节,实现年年有提高,校校有发展,人人有进步。 第四篇:快乐工作机制建立探析快乐工作机制建立探析 工作是幸福的阶梯。但是,快乐工作并通过工作获得幸福,不仅需要个人坚持不懈快乐奋斗,更需要组织有
30、健全的快乐工作机制来保驾护航。 一、工作现状及成因简析 5年前,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超过50%的人对薪酬不满意;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接近50%的人对发展前途缺乏信心;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40.4%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 33.6%的人认为工作量不合理;还有10%以上的人分别对工作中存在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工作职责不清、缺乏家人支持等原因不满意。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建设又有了长足发展,同时科学发展观推动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工作中快乐感不强、幸福指数低的状况可能
31、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生产力水平尚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谋生,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人们缺少选择空间,普遍面临就业难、工作压力大、薪金低的窘况;二是员工对工作本身的价值普遍缺少深刻认识,缺少快乐工作的思想,没有主动寻找工作中的快乐,并缺乏有效方法;三是我国现代管理起步晚,总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者管理理念滞后,对人力核心战略资源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在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不力。 二、建立快乐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1建立快乐工作机制,从管理层面探究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对员工工作状态影响的规律,从而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
32、工能够快乐工作,在人类社会渐入知识经济时代时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创造创新。有关研究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一般仅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住职业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这说明,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一个可顶俩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快乐工作的人在条件艰苦、任务艰巨、薪水不高的情况下很少抱怨,并干出了不俗业绩。这是因为快乐本身就是工作最好的激励和奖赏。二是有利于和谐建设,凝聚团队干事创业的人心士气。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有益员工快乐;反过来,快乐工作的员工又像太阳,不仅照亮自己的世界,还散发出暖意和积极的
33、力量,给别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快乐,带领大家创造更多财富,并让人忘掉工作的辛劳和单调。这既有利于单位的和谐建设,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有助降低成本,提高组织效益。在工作中感到快乐的员工,必定热爱集体,心甘情愿为组织付出,主动为组织发展谋划,不仅注意节约,减少浪费;而且会自觉勤奋努力工作,为单位创造可观的效益。 三、建立快乐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根本,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组织发展,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按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要求,围绕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员 2工与组织共同发展为目标来建立
34、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体现快乐工作的特点。 (二)公平公正原则。“公平”最重要的是保障机会面前人人均等,避免歧视对待;“公正”要求管理者维护正义,防止徇私舞弊。管理者要加强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营造现代民主管理的氛围,对员工善心相待,尊重员工,形成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成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激励创新原则。用组织发展愿景、使命宗旨、战略目标和各种具体措施办法持久鼓励员工快乐工作,统筹员工和组织目标,使员工的创造力绵绵不绝,全力以赴去实现组织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是组织兴旺发达、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源泉。组织要为员工创新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鼓励员工放胆创新,既要为成功
35、者鼓掌,又要给失败者加油。 建立“快乐工作共赢机制”,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和满足,从快乐中迸发热情和灵感,获得不断努力投入工作的能量,同时使团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组织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一)建立人才快乐成长机制 人才资源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兴,则组织兴。组织必须着眼未来,在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培养力度的同时,建立员工快乐学习成长增值机制,通过激发员工内动力,让员工自我教育,自学成才。 1、倡导快乐学习。大力宣传学习快乐思想,提高员工快乐 3学习意识,进而树立终身快乐学习观念,促使人人成才,为快乐人生铺路架桥。一是指导员工精研业务。帮助员工在“大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突出学习重点,根
36、据工作需要,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专家型人才队伍。二是鼓励创新学习。建立鼓励创新学习的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创新学习观念,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思、习、行,重点培养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提高员工的创业能力。 2、发展员工兴趣。大多数员工在工作中有倾向于拓展自己兴趣、发挥所长,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成就、受人尊敬等目标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从事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在组织的总体战略框架内,针对员工兴趣,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活动,不仅能让员工快乐成长,还能为组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3m、惠普等跨国公司普遍给予员工较大的自由空间允许员
37、工从事感兴趣的研究,帮助员工喜爱自己的工作和组织,取得了巨大成功。 3、拓展职业通道。传统单一的行政“升官”通道对实现员工个人发展已不适应现代人的需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岗位成才是帮助员工终身进取快乐成才的紧迫任务,也是组织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工作实践中,为每个员工设立两个以上的职业发展通道,开辟与行政管理通道并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人员专家型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成为“岗位能手”和“专业行家”。 (二)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4建设管理民主、公平竞争、人人适得其所的人力资源充分开发的快乐用人机制,达到人人心情愉快高兴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成本完成的最佳效果。
38、1、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让员工快乐工作,建立功业,这是用人的大智慧,能够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享受工作乐趣,组织目标的实现自然有了保障。因此,管理者要尽最大努力,让员工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和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尽量发挥员工的特长和爱好,做到人尽其才。 2、才尽其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让各类人才都有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组织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要特别对管理、技术、技能各岗位的拔尖人才给予优厚岗位薪酬,不但要激励他们发挥专长,还要鼓励他们培养人才,为组
39、织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3、合理流动。有序轮岗让员工逐步寻找到自身真正的潜力与兴趣所在,爆发出对工作的持久激情。新岗位还能够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帮助员工唤醒倦怠的工作热情,同时锻炼员工,培养多面手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旦历经多岗锻炼后找到真正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岗位后,就会变成执著的“螺丝钉”,在岗位上深入钻研,成长为稀缺的创新型人才。华为公司就大力提倡知识型员工不定期岗位轮换,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忘我工作的优秀创新人才。 4、平等竞争。建立员工间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用人竞争机制,是人才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公平竞争不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员工不断进步,还有利
40、于建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竞争中受益颇多,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让每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努力方向,自我鼓劲加油;同时让员工之间互相监督、相互约束,在发生矛盾时按原则妥善处理问题,避免严重影响团结的事件发生,有益和谐。 (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变化应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是激励员工快乐工作的发动机。 1、注重物质激励。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物质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巨大。建立以物质利益为主的激励机制,把物质利益与员工的工作实绩挂钩,使贡献大的人在经济上得到相应回报,有助敬业精神的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的收入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加倍努力
41、工作的员工得不到奖赏,难以享受工作的快乐,肯定会在适当时候离开组织,另栖高枝。 2、强化精神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和价值实现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愈来愈关注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的肯定和赏识可以激发员工追求卓越的热情和承担责任的勇气。加强精神激励,倡导成就文化,激励人们的雄心壮志,大力提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去争取快乐成功。 3、突出过程激励。围绕组织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对员工快乐工作的内容加强管理,还要制定激励各类员工快乐工作的举措。认真研究员
42、工工作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帮助员工建立持续快乐工作的方法,把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思想结合起来,探索出适合员工快乐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 (四)建设和谐的文化机制 提倡快乐工作,建立和谐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终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1、倡导快乐文化。快乐是生命的本质需求。快乐工作是未来组织的共同文化。要用快乐文化为组织发展铸就灵魂、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一是大力宣传快乐工作思想。广泛宣传快乐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人们深刻认识工作的价值和乐趣;同时研究推广快乐工作的具体方法。立足组织目标,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员工的意愿,倾
43、听员工的呼声,设计先进的、适合组织实际的制度,倡导快乐奋斗,增强员工发展动力,帮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建立有助员工快乐工作的规章制度。“快乐工作”是管理工作的最优目标,它是建立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下的理想和追求。邓小平同志说:“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深入思考,按照洪昭光教授“快乐工作三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工作理念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三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管理者之间要注意加强 7沟通,站在组织和谐发展的高度讲团结,打造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的管理团队形象;同时祛除“官本位”潜意识,注意尊重员工,树立员工是上帝的
44、理念,增强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打造沟通平台,畅通沟通渠道,支持员工间加强联动,增进理解,鼓励员工建立谐和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 2、注重人性管理。受人重视、得人赏识、引人注意的愿望是一个人最强大、最原始的动力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天天心情好、年年收入增、人人能发展”,通过创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氛围,让员工与组织同步成长。 3、关爱组织员工。“人心齐,泰山移”。员工在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并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相应回报时,他们就会“士为知己者死”,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好工作,和组织同甘共苦。管理者要创造条件,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
45、,善待部下,不但要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要真心帮助员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用真情温暖员工,激励员工甘心情愿为组织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二一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 李翠玲,蒋一昭2021-04-08 摘要。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而且也深刻改 变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和动力机制的简要回顾,探讨了城市化的本质,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及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关键词: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制度改革,经济结构 一、城市化的本质及其动力 城市化
46、是一种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人口转向城镇的过程,它既是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地域的集中过程,也是乡村型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还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近200年来,城市化的浪潮一直在以加速度的态势发展,目前,发达国家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种情况仅仅用传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获得农业富裕财富供养城市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相反,它已经在改变城市压迫乡村和乡村供养城市的历史,开始建立城市与农村产生财富交换关系的新型经济社会制度,这样的变化都来自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城市从事加工业、机器制造业和与此相关的
47、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为此服务的金融业和其他服务类行业,从而使得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和协作产生更强的生产能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城市人口的积聚一方面扩大了市场即扩大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细化了专业分工和社会协作。市场需要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提高和扩大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和发展,长期的城乡产品的交换和城市之间的交换也就培养和造就了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历史上比较单一的交通和政治文化类型的城市不同的是,分工越来越细的各种资源性城市、加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基地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相对集中的现代化城市以及国际金 融大都市、港口和交通枢纽城市等现代都市被一个个创造出来。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不断增加和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反过来改造和提高了农业,从而把传统的农业逐步转变为与工业相匹配的具有巨大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农业,使其又不断释放出更多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由此可见城市化的动力除生产技术动力由畜力转化为自然力如风力、水力再到蒸汽、石油、电力等能源方式外,更为重要的动力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升,可以说城市化的原动力来自于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动力机制 在新中国最初的30年计划体制下,从空白起步的工业化建设都是在中央政府的计划安排中进行的。从微观来说,集中的经济预算保障了一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