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全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情况(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县位于临沂市南部,东以沂河为界,西临苍山,南至郯城,北与兰山区相连。位居鲁南交通咽喉,京沪高速公路、206 国道纵贯南北。区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为丘陵,东部为沂河冲积平原。下辖 8 个办事处 227 个自然村,人口 41.6 万人,总面积 370.6 平方公里。*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春旱、夏涝、秋冬又旱”的特点。虽然多年平均降雨量达857.8mm,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份,多年平均气温 13.2,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6
2、0h,无霜期199209d。*县现有水利设施:大型引河灌区一处,扬水站 50 处,机井 1400眼,中型拦河闸 8 座,小型拦河闸 17 座,国家节水灌溉和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区 6 处,全区共有节水灌溉总面积 3980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180hm2。境内有陷泥河、南涑河两条主要排洪河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田间沟、渠、路、桥涵配套不全,且大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二)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经验1、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实施的保障1995 年建区以来,*县积极鼓励发展小型水利设施,十年间财政累计投入 0.3 亿元,用于建设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等灌溉工程。近
3、2几年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在西部丘陵区建小塘坝、集雨水窖等蓄水工程,在灰岩区对蓄水渗漏区进行防渗处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的原则,对适合全区各种形式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采用贴息贷款、先干后补及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农民大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多元化趋势实践证明,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是适应当前农业农村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在鼓励农民自发投入的同时,把国家集中投入的有限资金及水利设施通过拍卖、承包、租赁收回的资金,专户储存,重点投放,用于扩大水利建设的再投
4、入,实现了水利事业的流动发展。同时,坚持“受益分担”政策,全面放开建设权,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兴建小型水利工程,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问题,也解决了国家集中投入不足的问题。另外,还结合银行贷款、吸引社会各界投资等形式,加大投入力度,确保了各项工程的资金需要,从根本上增强了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为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开辟了新路子。3、采取了灵活的水利经营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区注重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水利建设,允许农民群众自愿购买、承包或新建水利设施,除满足自己需求外,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可以继承和转让,允许对别的农户提供有偿服务,赚取利润,使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商品化,促进了水利资产的重组和结构优化
5、,3进一步激发了农民投资兴建水利工程的积极性。4、管理形式多样化近几年来,全区正逐渐改变过去那种“重建轻管”的思想,充分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出了“四种管理模式” 。一是竞价拍卖。即将小型水利工程直接拍卖给个人或其他组织,拍卖后的水利工程,其产权、使用权、经营权归购买者所有,并允许继承和转让,但不利随意变更工程用途。二是租赁承包。对于暂时不宜拍卖的水利工程,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租赁承包的形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确定承包租赁年限,依法鉴定合同,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经营者包管理、包维修、包灌溉、包防汛。合同期内,经营者投资建设的配套设施及其收益归投资
6、者所有。三是个人投资。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基础上,由农户独资兴建水利设施。四是股份合作,这是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形式,既由多方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问题。实践证明,以上四种管理模式在我区的应用,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得到了较好的维护,运行状况良好。(三)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使用上,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初步解决了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乏力和水源利用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仍然不足,投资渠道不畅,上级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资金来源单一,
7、群众不愿意投资。二是4运行管理体制落后。由于只重视项目的前期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导致许多水利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同时经营模式单一也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三是由于区域性水资源严重不足,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只顾眼前利益,没有经过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出现了论证不严密、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四是在工程建设中,有的只注重主体工程质量,而忽视配套建设质量,使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五是部分小型工程管理粗放,维修养护不到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费收缴难度大,工程达不到以水养水的目的。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 、*办事处官庄村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办事
8、处官庄村,该村位于*办事处驻地西南 3.5 公里,该村人口为 1600 人,现有耕地面积 3000 余亩。主要农作物为地瓜、小麦、花生;经济林 800 亩,以苹果、桃为主;水土保持林 1200 亩,以侧柏为主,灌木有酸枣、胡枝子等,植被覆盖率低,由于得不到有效灌溉,种植经济效益较低。该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附近有电力资源,通讯畅通,具有建设开发条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多年来,该村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较差。项目的实施,可改变该村的农田灌溉条件,保证粮食增产,增加村5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所在办事处及村
9、具有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群众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愿意投资投劳。当地交通方便,石材资源丰富,基础建设投资相对节省。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有能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附图) 。4、项目投资预算经预算,项目总投资 38.0 万元,亩投资 126.7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该工程总投资 38.0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2.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6.0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在项目区内发展节水灌溉 3000 亩,利用机井水源,扬水站提水,渠道灌溉。经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技术论证,确定在该村新打机井4 眼并进行配套,修建防渗渠 160
10、0 米,来解决该村的粮田灌溉问题。该工程由罗西办事处统一组织,并成立领导小组,其中,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由群众投劳施工土建工程,渠道施工由专业建筑公司承担施工,整个施工过程由水利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完成。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工程建成后,项目村将成立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对工程统一管护;6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的管理;制定合理水价,收取水费;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程管理运行顺利进行。8、效益分析根据项目区实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粮田灌溉面积 3000 亩,按照类似地区灌溉统计资料分析,灌溉后每亩可增产粮食 70 公斤,年可增产
11、粮食 21 万公斤,按小麦市场价格 1.4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可达 29.4 万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变该村经济落后的现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二)*办事处朱家地村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该项目区所在地位于*办事处朱家地村,人口为 1500 人,现有耕地面积 2700 余亩。多为砂壤土,熟化程度高,适耕性强,适种性广,供肥性好。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春旱、夏涝、秋冬又旱”的特点。2、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县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 420m3,约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县地下水资源量为 0.89 亿 m3,可开
12、采量为 0.76 亿 m3,农业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北区等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日渐增大,出现了工农业相互争水的局面。严峻的现实迫使*县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项目区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很大,必须大力7发展节水灌溉,走节水农业之路。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内道路基本完善,交通方便,电力、建材供应充足。由于缺乏水源工程,导致近 2700 亩土地无法灌溉,项目区内地下资源储量丰富,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另外,节水灌溉以其管理使用方便、效益显著的突出优势深受农民欢迎,农民出资、投劳的积极性高涨。因此在该区域
13、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附图)4、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投资为 38.1 万元,亩均投资 141.1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该工程总投资 38.1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8.1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区规划新打机电井 3 眼,新建各类渠道 2600 米。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项目建成后,朱家地村实行“水价、水量、水费、面积”四公开制度,提高水费计收与使用管理的透明度,清理并杜绝搭车收费、截留挪用水费的现象,使村庄运转实现决策民主化、水务公开化、管理专业化。8、效益分析节水灌溉的发展,促进了农业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农业
14、技术等转8变。节水灌溉配合其它农业综合技术,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节地、节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根据项目区实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粮田灌溉面积 2700 亩,按照灌溉统计资料,灌与不灌每亩增产粮食 70 公斤。年增产粮食 18.9 万公斤,按小麦市场价格 1.4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可达 26.5 万元。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变该村经济落后现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三)*办事处后黄土堰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办事处后黄土堰村,该村人口为 2400 人,现有耕地面积 2660 亩。项目区内在农业方面,主要种植蔬菜,蘑菇和山牛蒡等;在工业方面,主要
15、生产地板砖等建筑材料。在养殖业方面,主要养殖獭兔 30000 只;并有养鸭专业户 21 户,共 18000 只;有 13 户养鸡专业户,共 35000 只。另外,后黄土堰村是*县第一家通沼气的村庄,为市级沼气示范村。2、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县总体水资源贫乏,农业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加之地下水位下降,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水危机已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罗西事处后黄土堰村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很大,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走节水农业之路。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办事处后黄土堰村内农民生活富裕,经济基础较好,群众对
16、农业9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有匹配工程资金的实力和出工投劳的积极性。通过几年来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广大群众尝到了节水灌溉既经济、省时、省力,又能增产、增收的甜头,发展节水灌溉的意识不断加强,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附图) 。4、项目投资预算经预算,项目总投资 39.4 万元,亩均投资 148.1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经预算,该工程总投资 39.4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2.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7.4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区位于*办事处后黄土堰村,项目区内在农业方面,主要种植蔬菜,蘑菇和山牛蒡等。在项目区内发展节水灌溉,
17、利用机井水源,扬水站提水,渠道灌溉。经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技术论证,认为解决该村粮田灌溉的最佳方案是在后黄土堰村新打深水井 3 眼及配套,修防渗渠 1900 米,来解决该村的粮田灌溉问题。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根据本项目实际,*办事处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及年度考核工作。村委成立用水协会来具体搞好项目的建后管理。用水协会将采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管理该项目。使粮田灌溉区全部实行“先交费后用水,定额用水,超用10加价”的现代化灌溉管理模式。8、效益分析根据项目区实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粮田灌溉面积 2660 亩,按照类似地区灌溉统计资料,灌溉后每亩可增产
18、粮食 70 公斤,年可增产粮食 18.62 万公斤,按小麦市场价格 1.4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可达26.1 万元。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四)*办事处西大车村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县*办事处西大车村,总人口 1670 人,项目区适耕性强,适种性广,供肥性好。项目区内耕地面积 2300 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2、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滞后的灌溉方式和灌水技术,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代,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已成为*县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代的加快,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认
19、识越来越深刻,迫切需要加快节水灌溉发展步代,以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项目区现状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灌溉难度大,而且费工费时,影响了农民的田间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是项目区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内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生活富裕,群众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11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有匹配工程资金的实力和出工投劳的积极性。项目区内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且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建材资源丰富。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水资源量能够满足节水工程的总体需要,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因此,在该区域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
20、附图)4、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投资为 36.0 万元,亩均投资 156.5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经预算,该工程总投资 36.0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2.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4.0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区位于*县*县汤庄办事处,总种植面积 2300 余亩。项目区规划新修计划在项目区内发展 2300 亩灌溉工程,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规划新修防渗渠 2100 米,新打机电井 4 眼。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根据本项目实际,*办事处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及年度考核工作。村委成立用水协会来具体搞好项目的建后管理。用水协会将采用市场化、产业化
21、的运作方式管理该项目。使粮田灌溉区全部实行“先交费后用水,定额用水,超用加价”的现代化灌溉管理模式。8、效益分析12根据我区实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灌溉面积 2300 亩。按照灌溉试验资料,灌与不灌每亩增产小麦 70 公斤。年增产小麦 16.1 万公斤,按市场价格小麦 1.4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分别为 22.5 万元。(五)*办事处常旺村电厂河治理工程1、基本情况电厂河为陷泥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办事处白庄一带,在电厂形成主河道,流经*、*、*三个办事处,于高都办事处常旺南入干沟,而后在小庄子闸下入陷泥河。电厂河全长 9.1km,流域面积 13km,原设计排涝标准为五年一遇设计,十年一遇校核
22、,入干沟处设计流量15m/s,校核流量为 18 ms,它是*县中部的一条主要排水通道。常旺村人口为 2700 人,耕地面积为 2900 亩,电厂河是其主要灌排河道。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电厂河经多年运行,下游淤积严重,河床已抬高,河道狭窄,每到洪水季节,河道两岸的耕地经常被淹,村民损失严重,迫切要求对电厂河进行治理。(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所在办事处及村具有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群众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愿意投资投劳。当地建材、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13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见附图)4、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投资为 38.0
23、万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该工程总投资 38.0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2.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6.0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电厂河治理工程主要以清淤、疏浚为主,恢复其排涝功能,使排水能力达到五年一遇设计。本次工程清淤疏浚长度 2.85km,设计成果为河道底宽 10m,上口宽平均 16m,边坡 1:1.5,比降 11500。清淤、开挖总工程量 3.0 万 m。该工程计划由高都办事处统一组织实施,并成立领导小组,其中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本村施工队承包施工河道治理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由水利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完成。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工程
24、实施后,为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加强工程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以水法 、 防洪法 、 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工程管理制度化。8、工程效益14工程实施后,除涝达到五年一遇设计标准,排水能力大大提高,保护范围内遭遇暴雨灾害的频率降低,给沿河人民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条件。可解除该村 0.27 万人、12 个企业的内涝,同时增加电厂河上游除涝面积 2.7 万亩,年可减少内涝损失 55 万元。工程实施后,将扩大沿河堤防建设防护林带,达到除涝与美化环境相统一,改善大气环境,对提高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具
25、有重要意义。(六) 、*办事处肖庄村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办事处肖庄村,位于沂河西岸,该村人口为 3100 人,现有耕地面积 2800 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蔬菜;经济林 800 亩,以苹果、桃为主;村内植被覆盖率低,由于得不到有效灌溉,种植经济效益较低。该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附近有电力资源,道路畅通,具有建设开发条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多年来,该村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较差。项目的实施,可改变该村的农田灌溉条件,保证粮食增产,增加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区现状灌溉方式不
26、仅浪费水资源,灌溉难度大,而且费工费时,影响了农民的田间管理。发展节水农业是项目区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所在高都办事处及村具有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群众对农业生15产条件重视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愿意投资投劳。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有能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附图) 。4、项目投资预算经预算,项目总投资 38.0 万元,亩投资 135.8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该工程总投资 38.0 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 12.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6.0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在项目区内发展节水灌溉 1400 亩,利用机井
27、水源,扬水站提水,渠道灌溉。经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技术论证,确定在该村新打机井3 眼并进行配套,修建防渗渠 2200 米,来解决该村的粮田灌溉问题。该工程由高都办事处统一组织,并成立领导小组,其中,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由群众投劳施工土建工程,渠道施工由专业建筑公司承担施工,整个施工过程由水利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完成。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工程建成后,项目村将成立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对工程统一管护;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的管理;制定合理水价,收取水费;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程管理运行顺利进行。使粮田灌溉区全部实行“先交费后用
28、水,定额用水,超用加价”的现代化灌溉管理模式。168、效益分析根据项目区实际,工程建成后,可解决粮田灌溉面积 1400 亩,按照类似地区灌溉统计资料分析,灌溉后每亩可增产粮食 70 公斤,400亩小麦年可增产粮食 2.8 万公斤,按小麦市场价格 1.4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可达 3.92 万元。灌溉后每亩增产蔬菜 212.9 公斤,1000 亩蔬菜可增产 21.3 万公斤,按市场价格 1.8 元公斤计算,年增效益可达38.4 万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变该村经济落后的现状,促进该村经济发展。(七) 、*县王家对河村花卉苗木试范基地节水灌溉工程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县盛庄办事处王家对河
29、村,人口 2000 人。项目区为平原,地形稍有起伏,地面高程 6168m 不等,多为砂壤土,熟化程度高,适耕性强,适种性广,供肥性好。项目区总种植面积约 1900 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1100 亩,各类林木种植面积 400 亩,花卉种植面积400 亩。计划在项目区内发展 1000 亩射频卡半固定式管灌,主要种植林木等。规划新打机电井 3 眼,架设输变电线路 1200 米,埋设管道 1400 米。2、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县水资源贫乏,农业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加之地下17水位下降,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水危机已阻碍了
30、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区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很大,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走节水农业之路。项目区是全区支持发展的重要的林业农业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当地政府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但滞后的水利设施和灌水技术,严重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代,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已成为当地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内经济基础较好,农民生活富裕,基地对农业生产条件重视程度高,对项目的建设非常支持,有匹配工程资金的实力和出工投劳的积极性。项目区内现有小麦和林木两大种植基地,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且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建材资源丰富。
31、项目区内的水源状况良好,水资源量能够满足节水工程总体需要,具备发展节水灌溉的自然条件。*县已发展国家和省节水示范项目,技术力量充足,工作经验丰富。因此在该区域发展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3、项目的工程布置图(详见附图)4、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投资为 38.4 万元,亩均投资 384 元。5、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经预算,该工程总投资 38.4 万元,其中:申请补助资金 10 万元,18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8.4 万元。6、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区位于*县盛庄办事处王家对河村。土地总面积 1900 亩。项目区规划新打机电井 3 眼,架设输变电线路 1200 米,埋设管道1400 米。在项目区内发展 1
32、000 菜射频卡半固定式管灌,采用野外射频卡灌溉管理技术;利用机井水源,由于不能自流,采取扬水站加压方式,在支管上安装 IC 卡水表。主要种植小麦、林木等。7、项目建后管护方案根据本项目实际,*县王家对河村花卉苗木试范基地成立项目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及年度考核工作。基地将采用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管理该项目。8、效益分析工程建成后,可增加灌溉面积 1000 亩,按照类似地区灌溉试验资料,灌溉后每亩可增产苗木价值 383.22 元。1000 亩年增产苗木价值达38.4 万元。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计算规范水利分摊系数采用0.5,则年水利净收益 19.2 万元。根据
33、规范工程折旧年限 20 年。年基本折旧率 5,年修理运行管理费取 9.7,按静态工程投资。工程投资 K38.4 万元,年折旧修理运行费 C38.49.73.7 万元。年效益 B19.2 万元,则投资回收年限为 2.4 年。可见,该项目是可行的。19三、结论多年以来,*县始终把小型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条件,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还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突出表现为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总体抗灾能力不强,有些地方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尽快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保持社会稳定,根据山东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中的要求,我区专门成立了项目规划领导小组,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排列,编制了*县小型农田水利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小型农田水利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符合*县实际,规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议项目尽快批复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