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让政治课回归生活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注重理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课堂教学要融入生活,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在教学中应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寓于平常的生活现象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本文将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让政治课回归生活。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 政治课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应努力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而且,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的,新的考核目标的确定,促进了政治课向
2、社会生活的回归,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验证和发展,与时俱进。下面就如何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略谈一二: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积极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1.1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紧跟时代脉搏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比较关心社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涵的“政治”问题。如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实干”精神,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改革,调控房价等时政热点。提出如何解决医疗问题,如何调控房价?等一系列问题。 1.2善于例举周边事例,使
3、课堂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 本地的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可信度高,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这一部分知识时,我让学生举例说明,为什么我们市场上夏天的西瓜的价格和为什么如此便宜?冬天市场上的西瓜的价格和产生原因?西瓜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制上涨和下跌?通过这些事例,学生深刻掌握了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影响这一深刻理论。在讲文化生活部分,我让学生例举了我们社区的文艺活动,乐山的桥牌文化,说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依据、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的总结归纳,以及寻找经验、不足和差距、问题的关键、重
4、点、突破口等,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政治课教学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生活生活中的问题。 2.1分析对象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政治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教学内容,使理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在讲到“市场交易原则”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列举自己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我自己去买衣服的时候,卖衣服的人态度很不好,认为我买不起,和爸爸一起去买衣服时,他们态度就非常好”?。接着让学生运用我们学的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分析的很透彻,效果很
5、好。 2.2培养学生结合不同理论多角度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由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政治,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并不难,也不枯燥。教会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针对人们一直广泛关注的假奶粉事件,我分别从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背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市场经济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查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6、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知情权等方面分析).哲学常识中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委采取紧急措施,严格安全生产,追究责任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联系(假冒伪劣奶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影响社会和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坚决纠正一些企业和个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错误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食品安全),政治常识中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要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对生产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国家机构的原则(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打击制假事件,确保老百姓生命安全,就是
7、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严厉查处伪奶粉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等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道理。这样的课堂能容易吸引学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养成一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也符合高考的考核目标。 3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1在“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理
8、论知识要运用到实践 。例如: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作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信息;从企业角度:签订劳动合同制度,完善企业用工条件,严格遵守劳动法的法律法规;从劳动者个人角度:应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转变就业观念,懂得法律法规,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2让学生走出课堂,强化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例如:在讲“公民的储蓄”一框之前进行了调查:你知道怎样存款、取款吗?你知道存款有哪些形式吗?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去了解:如何存款?如何挂失?银行储蓄的种类及特点;如何计算利息?除银行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存钱?有的同学去了建设银行,有的去了工商银行并认真进行记录,在课堂上由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讲解。有的公布自己纪录的当前银行存款的利息率,有的同学拿来存款、取款凭证进行填写,有的同学还把家里的储蓄卡拿来在课堂上展示,特别是平时被老师认为“不听话”的男同学,在这一过程中更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欲望。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