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说理2016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说理一、引起动机:蝴蝶效应和欧洲民谣1、 “蝴蝶效应”与“一个马钉亡掉一个帝国”: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用计算机研究气象时,一个极为细微的初始数据的改变,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于是他提出得一个假设: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其内在的根据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
2、此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气候系统的极大变化。一则欧洲民谣显示了同样的哲理:一个马钉亡掉一个帝国”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个民谣讲的是,在一次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一位将军因为不耐烦要等待马夫钉上最后一个马钉,而匆匆率领军队上了战场,结果一连串的失误导致全军溃败。2、启示:古老的民谣和现代的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事物的内部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都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偏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世界。(2)马蹄铁上一个钉子的丢失,
3、蝴蝶的翅膀扇动,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与周围世界和未来事件发生联系,却关系到一个帝国的存亡,引起了巨大的环境气候变化。可见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结果,或者说微小的量变引起巨大的质变。(3)一件极细小的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如果你走好人生的每一小步,可能 “慎之毫厘,得之千里” ,如果你不在乎细小末节,也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二、连类而及:请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简单评述下列话题1、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个成语的道理何在?城门失火,救火需要水,城池里的水用作救火,水中之鱼就遭殃了。城门和池鱼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却因为火发生了关联。世间万物
4、莫不如此。2、 “孟母三迁”说明什么呢?人,归根到底是环境中的动物,而环境又是各只种关系组成的,任何一个处身其中的人,都被编织进关系之网中。我和你,是有关联的,我对你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出淤泥而不染固然有,但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则更加普遍。孟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地选择适合的环境。居住之所近于墓, “孟子学为丧葬” , “舍市傍,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孟子学的是揖让进退。可见,人存在于环境之中,环境对人的主体发展是有关系的。3、有人说林冲杀人因风雪,有一定道理吗?水浒传中的林冲,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被高俅逼得走投无路。即使在看守
5、草料场之时,他仍然有苟安的心念。但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使林冲想到了离开草料场去沽酒御寒,又因为风雪中途躲进山神庙,也是因为风大雪狂,林冲进庙时关了庙门支上石头,也是因为风雪,陆虞侯一干人草料场防火后,也躲到山神庙,正因为庙门关了推不开,便立在门外讲出谋杀嫁祸的阴谋,而林冲恰好在门里洞悉了陆虞侯的全部阴谋,这才突出庙门,上演了雪地里的一场复仇。可见,即使偶然的一场风雪,在含冤忍辱的英雄发展成快意恩仇的英雄之间,也起了关键的作用。4、你觉得德国人的研究可信吗?德国波斯坦地学研究中心豪格和他的研究小组去年 1 月 4 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通过广东湛江湖光岩玛珥湖的火山泥一块石头的分析,通过岩芯样
6、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的分析,揭示了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他们认为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坦罗斯,唐军大败,处于季风异常、少雨干旱,谷物歉收,激起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唐朝灭亡。通过同样方法,豪格小组发现,公元 9 世纪左右,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了持续 100 年的干旱,著名的玛雅文明也因此消亡。(一块石头岩芯样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少雨干旱谷物歉收激起农民起义唐朝灭亡。前半段是自然科学分析,后半段是社会学推理,彼此之间是有因果联系的。可以说,互为因果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思维碰撞:如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审辩,下面这些名言是否辨证全面?1.君子性非异也,善借
7、于物也。荀子(成为君子, “性”与“物”都是重要的。首先要有君子之性,你才有可能成为君子,这是事物变化的内因;君子要成为君子,还要善借于物,因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你不可能完全离开这个条件世界而“独善其身” 。 )2.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不要听那些闲言碎语,你就一定会成功。纳斯雷丹?霍查(成功需要自己的意志和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需要自己的意志建立在正确的方向之上,更何况闲言碎语有时候也可以从反面起作用。此判断绝对化,夸大了意志的作用。)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坚持到底固是达到目标的重要力量,但绝不是唯一的力量。一个人达到目标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有很多因素跟目标都有关联。巴斯德的判断有失全面。 )4.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耐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之前的忍耐之心,恒心是瞄准目标的恒久之心,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耐心和恒心是最重要的两种心理。但是要得到酬报,也得有前提条件,譬如说研究方向、理论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民科”研究的耐心和恒心就不一定得到报酬的。 )四、升格之道: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升格议论段原文:假如在考场,这样的作文应该有 4447 分了,还可以再高一些吗?生涯规划就是早定人生目标和方向。对于中学生来说,只知道读书、考试,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特长,这对于将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莎士比亚说过:“学问源于兴趣,方有所得。
9、”同样事业源于兴趣,才有成就。兴趣产生特长,特长决定职业,这应该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原则。也只有从兴趣出发的职业规划,才能具有幸福的人生,因为人们常说:“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出自己的兴趣出发,否则,不可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改文: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改改看,能否辨证理性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有人说从兴趣出发,规划职业生涯,事业才可能成功,人生才可能幸福。诚然,兴趣是学问和事业之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源于兴趣,方有所得。 ”因为兴趣是自发的内在的力量,它能驱动学习过程,以苦为乐;同样,成功的事业也源于兴趣。兴趣产生特
10、长,特长决定职业,而职业恰好发挥了你的特长,往往会做得比同行更成功。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唯兴趣是从呢?这就要从成功和幸福的认识谈起,要知道个人事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业的成功,除了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生的机遇,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机会还没有到来,或者社会不认同,事业的成功率就要大打折扣。同样,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因为幸福总是伴随着成功而来的快乐,如果你的兴趣不被别人看好,你的规划没有实施的条件,你的事业不被社会承认,你还会感到幸福吗?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固然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更要评估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评语:有些同学评述事物,往往一厢情愿,主观愿望代替客观
11、分析,原文就有这样的痕迹。改文考虑到事业成功除了兴趣之外,还要有其他条件的。有时候,其他条件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兴趣,这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去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理性和辨证,持论也更加成熟了。这样的作文应该可以打到 50 分的。五、名言链接:引经据典助说理名言警句作为理论论据,是论述文中经常采用的。但是人间的任何道理,是非曲直,真伪褒贬都是相对的,或者说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当你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助力说理的时候,可以记住这类的名言: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2.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谚语)3.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民谣)4. 播
12、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六、写作实践:选择一个话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段(100 字以上)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也是辨证的,需要条件的。从这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必然会产生吗?(蝴蝶扇动一个翅膀所产生的微弱气流,是否能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接下来会不会产生其他连锁反应,是很不确定的,得依赖一定的气候、气象和地理条件,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连锁反应就不会发生。你不能仅仅因为初始条件下可能存在某种情况,就像滑坡一样无限地推下去,这样就陷入“滑坡谬误” 。议论
13、中常见的“滑坡谬误”就是这样的,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其实,现实也许并不会按照这种推演的逻辑去发生,每一步的发生其实都需要条件,每一步的推演都忽略了应具备的条件,最后的结果当然非常可怕。 )2. 屠呦呦是宁波中学培养出来,还是效实中学培养出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非凡的荣耀,这是事物的结果。屠在效实读过,在宁中读过,这是初始的条件。如果取消初始条件和获奖结果之间的诸多因素、条件(如时间、机遇、形势、智慧、毅力、体制、团队等) ,初始条件能否产生获奖结果?肯定不能!所以,屠呦呦既不是宁波中学培养出来,也不是效实中学培养
14、出来的。扩而大之,几乎每一个重点中学的校史室里都言之凿凿地说培养了多少著名校友。如果此种说法,仅仅是为了激励学子,倒不失为一种典范教育。如果学校借以扬名贴金,就禁不住轻轻一问了:据说某某罪犯也是贵校毕业的?或者屠呦呦是否高三毕业就获得诺贝尔奖奖了?)七、再听一个故事:事物普遍相关联,好心未必成好事西班牙作家、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过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故事: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 109 年的罗马时代。山里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1800多年来,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一直依赖于这条引水渠。然而,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塞戈维亚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被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这条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塞戈维亚人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的现代化的水管铺好不久,那条千年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经过日光暴晒之后,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开始开裂,干涸的引水渠很快就到处坍塌。没过多久,那条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引水渠,而被好心彻底葬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