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陆官方出书研讨瓮安事件 发生于去年六月的贵州瓮安事件,近日因为一本书再度被聚焦。书名叫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作者刘子富,是原新华社贵州分社社长、新华社高级记者。 瓮安事件发生后,已经退休一年多的刘子言凭着一个资深媒体人的新闻敏感,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标志性意义。在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的支持下刘子富深入瓮安,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和深度分析,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长达14万字的调查报告。 新群体事件观作者刘子富 瓮安事件被称为“21世纪之初的标本事件”。社会学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单光鼐认为,瓮安事件的“标本”意义在于:第一,事件的暴烈程度较以往的大规模群体事件大大提升,具有警示意义:
2、第二,贵州省在事件处理中,首开自责、问责先例,为各地做出了榜样,具有推广意义。 新群体事件观剖析瓮安事件深层次社会原因,将贵州省成功处理这次事件的经验,概括为“新群体事件观”,即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和慎用警力原则。 当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利益冲突多发时期,社会矛盾的生长点在增加,矛盾的爆发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就业、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分配不公等问题,都有可能传导、延伸到社会稳定层面。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如果发展到社会层面,数以千万计因企业倒闭而失业的农民工和就业无门的大学毕业生,将可能成为群体事件的潜在力量和社会基
3、础。社会形势在变化中,变数之多难以预料。 在这种情况下探寻新时期群体事件的应对良策,成为执政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新群体事件观”的提出,对各级党政官员,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处理突发公共危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甩可谓正当其时。 在转型期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群体性事件”是一个敏感话题,尤其在当下“高危”之时。新群体事件观在瓮安事件发生8个月后即由官方新华出版社出版,得益于中共贵州省委的政治开明。省委书记石宗源先后两次审阅书稿,在4个地方提出了修改意见。贵州省的这种政治开明,体现了执政党在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应有的“平常心”。 掠夺性经济发展之祸 凤凰周
4、刊:瓮安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赴瓮安,走访民众,在弄清事件真相后说了8个字“看似偶然,实属必然。”石宗源书记所说的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子富:瓮安三中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一起单纯的民事案件酿成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事件,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石宗源书记在分析事件时说,一个时期以来,瓮安县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一出事就把公安推上第一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警民关系紧张。 由于一些领
5、导干部和公安干警长期失职渎职,瓮安黑恶势力甚嚣尘上,城乡人民不得安宁,老百姓对此反应十分强烈。“628”事件中,黑恶势力正是利用民众的这种不满情绪,挑起事端,公然挑战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扰乱社会、趁火打劫。因此,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迟早都会发生。 凤凰周刊:经济发展好,饼做大了,分到的人多了,应该有利于获取民心,有利于社会稳定。瓮安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却是民怨四起,群体事件一触即发,这是为什么? 2008年6月28日下午,一些不明身分的人正在捣毁瓮安县公安局的警车,其中有不少青少年。 刘子富:瓮安矿产资源丰富,2007年以媒、磷、钼矿开采及加工为主的企业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在矿
6、产资源开发中,开发商和生产经营者倚仗各级政府撑腰,一味追求产量和高额利润。为满足自己暴富的欲望,不惜掠夺性开采,导致生态破坏,水源枯竭,耕地损毁,环境污染。这种掠夺性开发资源的发展模式,剥夺了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给当地留下几代人的灾难。 领导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出了偏差,一味追求GDP增长和财税增加,不惜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人民群众眼前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政府忘记发展为了谁,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不能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人民不答应。这样走下去,政府会丧失在民众心里的地位和价值,最终把自己推向人民的对立面。 凤凰周刊:“掠夺性经济发展模式”在各地的发展中并不鲜见。这种
7、发展模式制造利益冲突,制造贫富分化,是近年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7月,周永康在分析群体性事件时指出,这么多、这么大、这么广泛、这么激烈的乱子大多数是因为政府机构或官商勾结侵害民众利益。 刘子富:政府给老百姓办了好事,老百姓用“加法”的方式记得;政府与民争利,办了坑民的坏事,老百姓用“乘法”的方式记住。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工作人员,就是政府的形象,如果不作为、迟作为、乱作为,总账都记在政府头上。 掠夺性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今天越来越突出。只重视发展经济,忽视发展社会事业,不关心民生,会造成社会矛盾,激发民怨,甚至产生仇官心理。发展经济,一定要科学发展,牢记
8、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是“舟”与“水”的关系,牢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新群体事件观”六原则 凤凰周刊:“新群体事件观”包括六个原则,即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和慎用警力原则。请你谈谈这几个原则。 刘子富:“现场第一”原则是当今中外处理社会突发公共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则。瓮安事件发生时,县主要领导没有一个出现在现场,贻误了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的良机。丢掉“现场第一”原则,也就丢掉了阻止事件升级的最后一道“防火墙”,致使事件越闹越大,矛盾激化,打砸抢烧持续了7个多小时。 事实上,人民群众是通
9、情达理的,是拥护党和国家的,只是不明真相,心中有怨气。关键时刻只要主要领导及时站出来,拿着话筒向群众喊话,说明情况,疏导情绪,安抚民心,让群众把怨气发泄出来,事情就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瓮安县委和县政府对事件付出沉重代价,是主要领导躲避现场,“失语”、“失声”的结果。 凤凰周刊:政府在关键时刻失声失语,也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 刘子富:参与事件的大多数群众不明真相,盲目卷入其中,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不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不可能在民众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而在掌握信息和信息发布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不指出这一点,就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判断力,夸大了黑恶势力的能量,也掩盖了政府权威信息发
10、布的缺位。瓮安县在事发期间,权威信息“失语”,老百姓伴着传言过了一天又一天,口口相传、短信相传、网络相传,一时间谣言、谎言四起。 政府过度控制信息,会导致真实信息缺乏,为虚假信息提供传播空间,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当政府失去公信力,主流媒体单一乃至失声,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所鼓动。当情绪激愤的民众聚合起来,采取过激行动,群体性事件就爆发了。 瓮安“628”事件中被焚烧的县公安局办公楼。 凤凰周刊: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体事件更多是一种群体性泄愤,不是针对政权的政治性活动。 刘子富: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是因民众的经济利益诉求引起的,并没有推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治目的。政府在处理
11、这类群体事件时,应当就事论事,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能沿用抓“幕后黑手”的方式简单化处理,也不能简单化地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更不要轻易将民众因正当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群体事件作政治性解读,而应当采取由政府出面与群众代表对话、协商的办法去解决。 凤凰周刊:有学者认为,“稳定压倒一切”的管治理念,造成了一种“体制性拘谨”,需要反思。 刘子富:中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这一时期发生群体事件是社会正常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不认真研究群体事件发生、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及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而是在社会治理中不允许发生群体事件,将不发生群体事件作为考核干部的指标,结果事与愿违这样造成一些干部采取
12、“对下压、同级捂、对上瞒”的对策,习惯于控制性思维,一旦出事,往往采用强制手段,甚至动用警力去平息事态,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全面紧张。 所以,必须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不可动辄就把公安机关推到矛盾冲突第一线,用强制的甚至专政的手段对付反映合理诉求的民众。否则,只能把自己与人民对立起来,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不和谐,逐渐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变化,由“鱼水关系”演变成“水火关系”。2007年以来,瓮安县公安局为处置矿群纠纷、政府征地、拆除违章建筑等事件,较大规模出警十几次,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造成群众对政府和公安的对立情绪,酿成了一波又一波的群体事件。 凤凰周刊
13、:所以贵州省委在“628”事件发生后,几乎在第一时间启动干部问责程序,将瓮安县委书记,县长、县公安局长、政委等免职,并查处了39名对事件负有责任的其他干部。 刘子富:石宗源书记在瓮安事件现场调研和总结教训时,痛斥当地一些党员干部的渎职行为。他说,公安局不作为,党委政府不作为,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多了,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这样的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该下课的统统下课,决不姑息! 在一些人挖空心思编织关系网,跑官、要官、买官、削尖脑袋想当官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大背景下,山西襄汾溃坝等重大责任事故一桩接一桩,四川汉源、重庆万州、浙江瑞安等群体性事件一件接一件、并且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引咎辞
14、职”的责任人有几个?而对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依据党纪政纪追究其相应责任,这是必须的,毫不含糊的。诸葛亮尚且能够挥泪斩马谡,何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发生瓮安这样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追究领导干部失职渎职的责任,就没有办法向人民交代。相反,敢于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不管是谁,决不迁就姑息,是敢于正视执政党自身工作没有做好,自身出了问题,敢于自己站出来加以纠正,具有政治胆略和政治魄力的表现,也是共产党人不护短,不遮掩,光明磊落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省在处置瓮安事件中首开问责先河,在全国带了个好头,不失为执政党和政府“处理转型时期群体事件的经典案
15、例”。 执政党需进行第二次转型 凤凰周刊:反思瓮安事件在稳定与执政能力的关系方面,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刘子富:为什么今天党和政府出台这么多惠民政策,还发生“628”事件?群体事件发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民众有话无处说,正当诉求没人听,积怨太深,积重难返,一旦找到机会的群体性宣泄。瓮安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泄愤事件打砸抢烧的目标非常明确,矛头直指县公安局和县政府,没有殃及居民区和商业区。对于因为自身的工作没有做好而引发的群体事件,政府不能把责任推给卷八其中的普通民众。难道自己的肌体长了毒瘤,却在别人身上开刀? 现阶段,我国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期,同时也进入社会矛盾凸现期,大大小小的群体
16、性事件不断发生。形势和任务决定我们的党和政府要进行第二次重大转型,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从经济建设型政党转型成为人民服务型政党,转型为更加重视民生的政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瓮安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必须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凤凰周刊:怎么才能实现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刘子富:在制度层面解决“权为民所用”的根本问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有效民主监督的缺失,社会底层积累
17、了大量民怨。要防止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政府“不敢松懈”,真正成为“人民政府”。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从深层次上检讨,根本出路在于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执政党需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由人治转向法治,由无序转向有序,让公权力随时受到人民群众有效的民主监督。 民主是治疗腐败顽症的不二法门。人民有权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有权参与决策,有权监督政策的执行。因此,要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凤凰周刊:具体说,怎样实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刘子富:为从制度上防止干部对群众利益的漠视甚至损害、必须从选拔干部制度源头抓起,加大老百姓对干部评议、认同的权重,让老百姓对选拔干部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要让人民群众参加干部评议,参加公推公选,实行民主监督。只有让人民群众对干部的升降去留具有充分的话语权,选拔出来的干部才不敢懈怠,才能对老百姓负责。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