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元阅读技能 【摘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两条阅读视线,一条是指向阅读材料本身的,是对信息的加工;另一条是指向自己的阅读过程的,是对加工过程的意识、调节和控制。后者就是元阅读。元阅读技能通常包括对阅读活动的预测、计划、策略选择、监测、修正和评价等环节。元阅读技能有的会自然获得,有的需要通过训练后才能获得。训练学生的元阅读技能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好的阅读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什么条件下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元阅读,技能 “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都
2、是为达到用不着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要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才能完成使命呢?培养学生元阅读技能至关重要。 1.创设有效的训练环境 1.1 课堂教学示之以范。 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掌握阅读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和基本图式,逐步生成元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思路的展示、外化,对学生元阅读能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小说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阅读小说的思路: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然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背景资料的不断充实,对人物、主题的理解会有不断补充、修正的
3、可能。教师在教学中把这理解、监控、调整的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让学生了解了如何阅读小说。 1.2 专门训练举一反三。 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对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影响阅读过程及效果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文本因素、策略因素;学会如何依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选用适宜的方法解决某些特殊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水平分配阅读时间等;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调节;了解自我反馈的方法,学会检查自我掌握程度、正确评价自己的阅读学习,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按照王俊英提出的“汲取、解读、评判、创新”四个层级进行训练,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汲取,指提取基本信息,即摘
4、取和综合作品的内容要点,如确认关键词、摘抄主题句、写出内容提要、内容提纲、故事梗概等。解读,指探寻信息的内涵,即挖掘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层涵义,如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展示主题的发展、归纳主旨、绘制概念图、欣赏文学作品、获得程序技能,以及进行不同形态信息(图画、示意图、地图、表格、符号、言语和文字)的转换。评判,指评价批判信息,即对原文的内容、形式做出评价性反应,如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的评价,对作者的观点、表现手法的评价。创新,指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时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解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造、拓展、重新创编,或借用作品的文式创作新作品。 2.采用科学的
5、训练方法 与学生自发产生的阅读策略相比,外部传授的阅读策略更容易产生利用性缺陷,因为自发的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有个人的兴奋和情感因素伴随,能产生更好的迁移。而教师外部教的策略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因为缺少个人因素的参与,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利用性缺陷是指使用所学策略所花费的心理能量抵消了使用策略所带来的收益。如果学生使用了策略但没有收益,他就会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为了避免产生策略的利用性缺陷,要特别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2.1 教师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进行策略学习,要说明好的阅读策略的具体名称和含义,说明策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也要说明如果出现策略使用不当时,如何进行补救等等。目的是让学生
6、认识到学习中使用元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以便能自觉地将其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2 元阅读训练要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要有一套操作化的外显技术。教师要清楚地展示每个操作步骤,并让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一般阅读教学中,以知识为主线,知识是显性的,策略是隐性的;元阅读训练中,以策略为主线,策略是显性的,是借助知识进行策略学习。阅读策略训练最好是每次训练一个策略,等前一个策略掌握了再训练下一个,这样,依次进行,便于学生掌握。 2.3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可以说元阅读技能训练是从“教师示范策略法”开始的,因为元阅读技能是内部的加工过程,是通过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
7、教师的示范而揭示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内部加工活动。例如,教师可用“阅读到这里我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语言,描述出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思维过程。 2.4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作判断。对学生元阅读技能的训练是基于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的原理。在对学生进行元阅读技能训练前,教师首先要把所教的阅读技能及其使用展示给学生看,要有可操作性,并与阅读内容结合使用。在观察学习中,示范是很重要的环节,但教师示范过了,并不意味着就是学生学会了,所以,重点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 2.5 在学生知道了阅读策略后,教师还要教学生对阅读策略使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的方法。对阅读活动过程
8、进行自我监控可以独立进行,如使用阅读策略提示卡,每周绘制自我效能图表,坚持写阅读后记和反思日记等;也可以同伴之间进行,就是互相提供表达阅读过程的机会。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也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反馈练习(如每周的头脑风暴会议、学生最佳阅读监控展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元阅读意识和使用阅读策略的潜力,以便最终形成元阅读技能。 3.注重学生的知识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利用熟悉的知识讲元阅读策略,可以减少学生心理能量的消耗,从而提高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如果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学习阅读策略,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因心理资源不足而体验不到学习策略的好处,这样他们就不
9、会相信策略的效果,更不会坚持使用。这说明,在元阅读策略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的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到有效果,这样学生才会相信策略的有效性,并坚持使用,从而实现自我调节。作为教师,在元阅读训练过程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用强弱不同的控制方法。对优秀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松散式的弱控制,因为他们即使没有接受训练,实际上早在部分使用这些策略,只是无意识罢了,教师只需要激发和鼓励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学过的策略就可以了。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讨式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接受阅读策略。而对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采用强灌式或接受式让他们在一步一步有序的训练中,学会使用元阅读策略。对于差学生,开展元阅读训练尤其要注意在他们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教育既要促进学生现在的进步,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学生元阅读技能的生成,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何二元.“元阅读”:消费年代的文学担当南方文坛,2007年04期. 2 李忠强.消费年代高职大学语文元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1期.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