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设海绵城镇理论难点及对策.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327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海绵城镇理论难点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设海绵城镇理论难点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设海绵城镇理论难点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设海绵城镇理论难点及对策 安立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摘 要: 自国家鼓励实行海绵城镇建设政策以来, 我国各大城镇积极响应并开展了相关申报及建设工作, 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从海绵城镇概念出发, 对城镇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关键词: 海绵城镇; 城镇建设; 难点; 对策; 作者简介:安立伟, 硕士, 讲师, 研究方向: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随着近年来一些城镇发生的“百年一遇降雨”事件带来严重内涝, 多地出现“看海模式”, 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合理的城镇建设将给居住环境造成许多不良后果。2012 年 4 月, 在杭州举行的“2012 低碳城镇与区域发展科技国

2、际论坛”中, 首次提出“海绵城镇”的概念。但是, 城镇历经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 要在城镇建设中融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 有许多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解决。1 海绵城镇的概念及优势海绵城镇是城镇雨洪管理中的一种新概念, 指城镇具有海绵一样的良好“弹性”, 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并较好的应对暴雨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例如下雨时, 城镇能够有效完成渗水、吸水、蓄水、净水等工作;而遇到干旱时, 能够将雨天所储存的水释放出来, 缓解旱情。海绵城镇亦可以称为“水弹性城镇”, 主要是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而实现的。对于城镇发展而言, 海绵城镇建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城镇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雨水

3、管理理念多是“以排为主”, 但随着城镇发展进程加快, 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统排放能力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不足。而海绵城镇建设理念则是从“保护水资源”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使雨水能够循环再利用, 一方面通过多种生态技术净化雨水, 使其符合再利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则是减少径流系数, 通过吸纳大部分降水量来减轻城镇的内涝程度。2 海绵城镇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2.1 对海绵城镇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一些区域长期出现洪涝灾害, 但从整体来看, 我国仍然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面对暴雨造成的内涝, 人们习惯性采用“排放”思维, 加大雨水的排出量, 没有深刻认识到海绵城镇建设中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的理

4、念。虽然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及一些建设单位对这一新理念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其群众对海绵城镇建设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海绵城镇建设进程。例如海绵城镇建设是以小区、道路、绿地等城镇建筑为载体的。但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 一些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 加之没有认识到海绵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在规划设计时有意识地减少公共绿地面积, 导致海绵体数量大幅减少, 其吸收、渗透、存蓄雨水的能力下降。2.2 未建立海绵城镇建设法律支撑体系目前对于海绵城镇建设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实际问题。虽然相关部门根据海绵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 总结、分析、调整并制定相关规定, 但我

5、国尚未建立海绵城镇建设法律支撑体系, 没有统一的硬性标准。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 导致各种要求混乱、标准不一致, 影响城镇建设的效果。2.3 突袭式建设方式存在弊端海绵城镇突袭式建设, 给城镇建设带来了诸多风险。例如许多城镇在缺乏理论支撑和安全评价的情况下, 将道路绿化带改造成“绿色海绵体”。如果绿化带中种植的是一些不耐涝的植物, 暴雨袭击时将给城镇的园林绿化带来巨大灾难, 更难以起到吸收、渗透雨水的功效。海绵城镇建设应建立在城镇现有设施的基础上, 通过升级改造及安全评价实现逐步改善并恢复城镇自然生态平衡的目的。3 建设海绵城镇的有效策略3.1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加大海绵城镇建设的宣传

6、力度应建立健全海绵城镇建设政策法规, 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从大方向把握城镇建设的脉络;各地根据城镇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镇建设规划。鼓励各地推进海绵城镇建设进程, 促进雨水循环再利用, 缓解缺水现状。相关部门及机构, 应在全社会开展海绵城镇建设知识的科学普及, 使人们认识到海绵城镇建设对于改善城镇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 雨水除了“排放”外还能够通过改造实现“再利用”;当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雨水除了带来“内涝”外, 还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都希望加大海绵城镇建设的力度时, 必然会推动我国海绵城镇建设发展的进程。3.2 结合城镇实际情况加大海绵体数量海绵城镇建设需要

7、根据城镇原有设施, 在经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 加大城镇“海绵体”。具体来说, 一是增加城镇公园绿地数量, 科学种植耐涝植物, 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保证其能够应对暴雨袭击;二是将生态学理论及先进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 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及绿地的蓄水能力;三是通过对建筑室外地面、城镇道路进行改造, 将其改为可渗水的地表, 保证海绵体能够顺利进行“吸水”“吐水”工作。4 结语“推进海绵城镇建设, 使城镇既有面子, 更有里子”, 而城镇人居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各种资源浪费, 将原本粗放、人工的城镇建设模式推向精细化、生态化建设模式。对于城镇发展而言, 海绵城镇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加强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的密切联系, 使政策、资金、技术多方协调配合, 才能真正做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参考文献1刘意华.海绵城镇的建设海绵城镇理论及难点对策浅析J.城镇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 (11) . 2张洪立.建设海绵城镇理论及难点对策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15, 37 (06) :2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