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321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 杨兴林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摘 要: 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在“大扩招”前积淀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如课程设置结构化, 重视集体教研和传承,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要求严格, 小班教学、 师生互 动, 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但“大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在快 速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本科教学问题 尤为突出, 如过于强调拓宽知识面和通才教育, 忽视专业教育;“短平快”专业 大量开设, 知识结构平面化;大班授课, 教学互动缺失;重科研轻教学, 严重偏 离高校本质要求;部分必要教学环节缺失, 教学要求松懈;实践教学严重“

2、缩 水”,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等。 推进我国后大众化时期本科教育的健 康发展, 不仅需要回归“大扩招”前的成功做法, 也要立足当代经济社会和高 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大胆创新和实践。 在培养目标视角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在契合大众化教育实际视角上, 坚持多层次育人;在服 务社会视角上, 注重人才培养特色的塑造;在课堂教学视角上, 高度重视学生的 秉性和特点;在学生学习性投入视角上, 注重综合性指标分析、院校教育过程诊 断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改进;在教学与科研关系视角上, 注重科研为教学服务, 不 断开发出新课程。 关键词: 大学; 本科教育; 教学方式; 育人本真

3、; 后大众化; 作者简介:杨兴林 (1958) , 男, 湖北房县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法学 博士,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 校体验研究” (DIA160320) The Return and Inno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YANG Xinglin Research Room of Higher Education, Beij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bstract: Chinas und

4、ergraduate education ha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expansion”before the accumulation, such as the structured curriculu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ve teaching and inheritanc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trict requirements, small class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5、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raduation design or graduation thesis. But since the big enroll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hina has rapidly transform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the mass education, in which a lot of problems occur, including the obviou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blems, such as too m

6、uch emphasis on the broadening the knowledge and general education while the ignoranc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short- term, ordinary and quick profession, planariza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ith large classes, lack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emphasis on the scie

7、ntific research while the ignorance of teaching, which is the serious deviation from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ies; lack of necessary part of teaching, without strict teaching requirements; shrink of practical teaching, lack of effective training for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et

8、c. Effort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Chinas successful experience, not only needs to return to the teaching mode before the big enrollment, but also needs to be bol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dern economic soc

9、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requirements. In view of training target,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 view of reality of fitting for the mass education, the multi- level education should be

10、focused; in view of serving for the sociality,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made on the buil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erspective,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n view of students investment in learning, th

11、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specific improvement education process diagnosis and learning should be focused; and in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research for the teaching service, and the constantly develop of new curriculum should be put effort to. Keyword: university; u

12、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education authenticity; post popularization;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石, 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 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教 育;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 就没有高水平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也就不可能有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进入21世纪后,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和国外 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传入, 我国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虽然 取得了不小成就, 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过去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 影响了 本科教育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 教学方式有广义与狭义

13、之分, 狭义的教学方式 仅对课堂教学过程而言, 广义的教学方式不仅包括课堂教学, 还包括制定教学 计划、进行毕业设计等。本文主要基于广义的教学方式展开。 一、大规模扩招前的本科教学方式 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 近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效仿欧美。 新中国建立后,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法苏联。1952年实施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 建立起 一大批工、农、医、商、海洋、建筑、政法等专业性的高等院校, 仅保留少数综 合性大学。 实践证明, 这样的高等教育布局不仅适应了当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 切需要, 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而且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本科教 学方式, 其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 6个

14、方面: (一) 课程设置结构化 无论任何专业, 其课程设置都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 3个部分组 成。其宗旨是引导学生由一般性知识学习、逻辑思维培养和实践技能锻炼, 逐步 进入专业性知识学习、 逻辑思维形成和专业技能获得, 建立起立体的知识结构和 能力结构, 保证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工作岗 位的实际需求。 即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尽 快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 重视集体教研和传承 高校教学部 (系) 普遍设立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学术组织, 集体研究课程设置、 教材选择、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等

15、问题。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 互请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此外, 教师之间还特别注重以老带新, 重视教学 经验、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发展。 (三)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在这一时期, 大学的教学还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特别是工、 农、 医、 商、 法等实践性强的学科和专业, 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 交替进 行, 注重引导学生由掌握知识、 形成思维, 上升为培养技能、 形成能力。 同时, 为 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进教师要经过相关企业的实习和锻炼后, 才能 走上讲台, 青年教师也需要不定期到相关企业加强实践锻炼。 (四) 教学任务重, 学业要求严格 一方面, 学校每个专业

16、的教学计划设置课程较多, 学生须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课 程学习, 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 培养必要的学科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否则 将无法完成学业。另一方面, 学校对课堂教学、课下作业、实验、实践、实习等 各个环节要求规范, 学生必须严格执行, 一步一个脚印, 绝不“放水”。 (五) 小班教学, 师生互动良好 除部分基础课课堂容量较大外, 其他课程均采用小班教学。 这样教师不仅能组织 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而且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空闲时间, 教师也十分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以便 能够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六) 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

17、节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对大学生思维能力、分析 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和锻炼。因此, 各高校无不严格要求, 绝 不走过场, 切实保障学生能在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 我国在 20世纪末高校“大扩招”以前, 以比较规范和严格的本科教学有 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 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综合国力、生产力水 平、 科学技术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 国际地位的大幅跃升,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水平本科

18、人才培养也是其重要原因。 二、“大扩招”以来本科教学的突出问题 我国高校“大扩招”前的本科教育虽然培养了大批的高质量人才, 为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也确实存在专业划分过细、文理过于割裂、学生视野 较窄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 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等现实, 我国高等教育学界逐步开始对国内高校本科人才 培养方式进行反思, 特别是随着留学欧美人员的归来,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及高校组织国外考察的不断增多,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随之启动并不断推进。 改 革内容具体包括提出和实施大学综合化、 现代化, 全面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 教育, 高校全面

19、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 建设世界一流 大学、知名大学, 大规模扩大招生, 快速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等。从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 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 然而由于急功近利, 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其中本科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尤为突 出。 (一) 过于强调拓宽知识面和通才教育, 忽视专业教育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部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1999 年颁布) 的 颁布实施。 它将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从 504个压缩到 249个, 这对于过去我国高校 本科专业设置过窄确实是一个有力的纠正, 但也存在按研究型大学标准统一要 求塑造不同类型本科高校

20、的严重弊端, 导致大量的非研究型高校特别是地方普 通高校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方式应对:一方面尽可能按教育部文件规定设置课 程, 将人才培养目标向研究型大学靠拢;另一方面学校大量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 课程和混学分课程, 导致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被大量压缩, 学生的专业能力 培养受到严重影响, 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与所学专业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 偏离度。 (二) 短平快专业大量开设, 知识结构平面化 随着国家着力推进大学综合化, “升级”风 (如专科升本科、学院升大学等) 一 度十分强劲, 一些学校为了获得升级机会, 专业数不够的增设专业, 学科数不 够的增设学科。 然而, 有些学科和专业的设置

21、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仅需要长期 的学术积累, 而且需要大量的经费和设备。于是部分学校只能在花钱少、易建设 的学科和专业上做文章, 经济、贸易、管理、法律等学科和专业纷纷上马。结果 是课程设置东拼西凑, 课程之间也缺乏梯度关联, 无法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的知 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1。 (三) 大班授课, 教学互动缺失 20世纪末的高校大规模扩招有其特定的历史缘由。许多高校来不及适应就被卷 入“大扩招”的洪流, 小班教学条件不允许, 只能大班教学甚至超大班教学。 当 然, 部分高校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为获得更多学费和政府生均拨款经费, 无视 自身承载能力而盲目扩招,

22、导致本就有限的教学资源被严重稀释, 听课人数过 多, 实验室超负荷运转, 加之授课教师精力有限, 课堂教学互动难以开展, 学 生的课内外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近些年来, 随着高校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 这种 状况虽有了较大好转, 但在部分高校情况仍然比较严重。 (四) 重科研轻教学, 严重偏离高校本质要求 重视科研是高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轻视教学却严重背离大学本质。 现代大学的三 大职能并非同时产生, 有先后之别, 而且无论大学后续会增加多少其他职能, 但均衍生于人才培养职能, 这决定了其他职能必须为人才培养职能服务的逻辑。 20世纪末,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由于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科研贡献寄

23、予厚 望, 以及科研成就对于提升高校竞争力、社会知名度、实现学校升格等方面的重 要影响, 各高校都把科学研究提到最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各种人才称号的获得、 职务晋升、年度考评、聘期考评, 一定量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是硬指标, 教学 工作则是名副其实的“副产品”, 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责任感不断下降, 工 作精力和工作重心持续向科研倾斜。 结果是学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兴趣, 逃 课成为高校的教学常态。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 出于高度重视科研, 不少高校取消 了“教研室”这一基层教学研究单位, 强调所有教师都要参加科研团队。 尽管部 分高校的教研室依然存在, 但是“教研室”事实上已“名不副实”。

24、 此外, 一些 高校虽然把教研成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 但是各级教研成果奖励等同科研成果奖励, 事实上异化为论文教研2, 教研成果异化为材料编撰。杨叔 子院士曾言:“没有以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与基础, 就不是一所意义完整的 大学, 可以说, 是一所似是而非的大学。”3 (五) 部分必要教学环节缺失, 教学要求松懈 教学是一项程序化工作, 各个环节彼此相接, 相互促进。首先是备课。教师要上 好课, 必须先备好课。 备课的基本要求:一是备学生, 了解学生整体的知识基础、 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爱好等, 为有针对性施教奠定基础;二是备知识, 弄清楚 所授知识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重点和关键

25、, 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指导;三 是备问题、备方法、备作业,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 选择适宜 的方法引导学生, 安排恰当的作业训练学生, 以有效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 习、把握和建构。其次是课堂的组织和知识的传授。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 必须精心设置教学场景, 营造教学气氛, 引导学生进入高深知识的殿堂, 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是课后答疑及作业批改。这既是课堂教学的继 续, 又是课堂教学的加深, 也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 更是对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情况的了解。然而现实却是, 很多教师上课不备课, 课堂念 PPT, 课后无辅导甚至无作业的情况十分常见。

26、(六) 实践教学严重“缩水”,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成部分, 对于一些专业而言, 更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在现实情境中, 部分高校由于盲目扩招, 资金不足, 必要的硬件设备得不到及 时补充和更新, 实验教学得不到保证, 加之其他各种原因, 导致学校根本无法 建立满足教学所需要的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往往由学生自行解决, 形同 虚设。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比较清楚的, 曾经启动各种形式 的改革, 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 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 虽有所改进, 但效果 却不很明显。各高校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 在积极争取

27、教育部的各种荣誉称号、 团队建设称号及资金支持的同时, 对于本科教学仍旧是 得过且过。 无科学的评价体系, 无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 无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重视本科教学常常讲在会上, 喊在口上, 却落实不到行动上, 本科教学的中心 地位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愿望, 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三、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改革激情的时代, 各种改革理论、 改革实践不断涌现, 潮来 潮去, 令人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但是无论怎样改革,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 会活动, 始终需要在总结、 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只讲改革, 不讲继承和发展, 甚 至于只追求概念、形式的热炒和花哨, 势必使

28、人才培养无所适从, 严重“跑 偏”。 反之, 只讲继承, 不讲创新和发展, 则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使 人才培养缺乏鲜明的时代性。 具体到我国本科教育, 矫正现实中的突出问题, 推 进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既需要回归到“大扩招”前教学方式的成功做法, 也需要在立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大胆探索 和创新。 (一)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 就回归而言, 概括地讲:在课程设计方面, 继续坚守结构化设计, 引导学生掌握 知识、形成思维、培养技能、发展能力, 促进知识、思维、技能、能力培养有机 结合, 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 继续坚守理

29、 论与实践相结合, 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 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密切结 合, 交替进行, 通过实验验证原理, 巩固对原理的认识, 创造性地解决综合性 问题, 并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训练中,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 能力;在教学过程方面, 严格规范各个教学环节, 切实保证学生的知识接受和多 种能力的养成;在课堂容量方面, 继续坚持小班教学, 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 条件, 对少数大班教学, 必须配备小班讨论, 并且配备有梯度层次的作业, 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 业设计/毕业论文方面, 要继续坚持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全程指导

30、、答辩等 环节步步推进, 使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过程真正成为综合运用知识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研究方面, 继续坚持教研室为基层 教学学术组织, 扎实开展集体教研, 切实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大纲、 教学疑难、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 着力提升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大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探索 就探索和创新而言, 结合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发达国家高 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 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培养目标视角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借鉴欧美高校通识教育的经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通识教育

31、的有效开展。通过精选通识教育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基础科学的原理与规律、 人类社会及不同文明形式的发 展和特点、 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从而有效拓展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必要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 当。从我国现实出发, 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需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联合 培养、国际实验班、交换学生项目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尤其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和 理解世界上不同面孔、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 不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和差异, 以获得更为深入的体会和感悟, 进而形成相 应的思维

32、与意识。 同时, 国际化教育不能仅将眼光瞄准美国和欧洲, 应当对对我 国当下和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都予以充分关注与了解, 包括他们的历史和文 化特点、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力、民族风俗等。如果学生 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深入了解和理解各种各样令他们感兴趣的文化差异, 当他们 未来和这些国家的人发生联系和接触的时候, 就会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误判的 可能性, 增加成功的概率4。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汲取。 2. 在契合大众化教育实际视角上, 坚持多层次育人 在过去精英教育背景下, 我国本科教学是“同一型号”的无差别培养, 但在大 众化背景下, 特别是面对大多数地方高校学生多类型

33、、多层次的学术基础、学术 兴趣、 学术特点和爱好, 继续采用无差别培养方式只会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法获 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 在教学要求和组织上宜恰当分层, 对不同类型和层 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术要求, 设计既体现层次不同又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培 养方案,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学习和提高。不具备实行完全学 分制的高校, 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对某些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 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内容难度上适当分级, 编制不同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 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需要。 在这方面, 美国高校同样有许多成熟的经验, 值得 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3. 在服务社会发展视

34、角上, 注重人才培养特色的打造 大学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为经济社会需要服务 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任何一所大学都处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区域, 也都有展现 自身实力、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学科、专业与文化, 相应地也决定了大学的人才 培养必须注重区域化、行业化要求。即使同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高校, 也应当根据所在区域的社会需要及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和相应的行业需求, 主动 调整本科教育的专业定位、培养面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 实现 人才培养的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4. 在课堂教学视角上, 高度重视学生的秉性和特点 被誉为美国最好大学教师之一的肯贝恩,

35、 曾对美国多所大学的60 多位杰出教 师进行了长达15年的观察和研究, 最终完成了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 书。该书集中展示了美国杰出大学教师的卓越教学:一是阐释如何调动学生的内 在兴趣。例如, 针对深度学习者, 应着重在长于应对挑战、努力掌握某门知识、 深入某门学科、 理解所有问题等方面提出深层次的学习要求, 以激励他们在高深 知识领域努力探索。针对策略性学习者, 即他们对参加竞赛、获取金牌能够做出 很好的反应, 努力获取机会胜过他人, 但多是为考试而学习, 然后很快就将学 过的东西从大脑中删除, 以腾出位置容纳其他知识的学习。 对于他们而言, 要力 戒求助于竞赛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十分重视

36、与学生一起努力的体会研究和回答 问题的美, 深入追寻问题的答案, 帮助学生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学习目标, 理解和实现自己的抱负。 针对表现型防范者, 即在课堂上不愿意投入精力深入探 索某个话题, 总是因害怕失败而采取应付态度的学习者, 应精心为其设计学习 任务和目标, 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 逐步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 的自信。二是总是给予学生以更多期待。不是将学生分为赢家和输家、天才和笨 蛋、好生和差生, 而是寻找并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各种潜能, 并予以恰当的引导。 三是善于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思考, 以充分的 证据推理, 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

37、解的质疑。 四是总是对学生显 示出强烈的信任。将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视为教学的最重要方面。五是总是 善于训练学生从事某些形式的智力劳动, 而不是做应试高手5。这些经验都特 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 在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视角上, 注重综合性指标分析、院校教育过程诊断和学 生学习的具体改进 基于清华大学引进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 应对大学 生学习性投入的3个方面加以诊断和改进:一要注重综合性指标分析, 具体包括 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校园环境的 支持度。其中, 校园环境支持度不是指自然环境, 而是指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学生与辅导员

38、(班主任、 行政人员) 之间的关系, 包括学校及学院帮助学生解决 有关困难、不同背景的学生接触、学校及学院提供的社交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情 况等。二要注重院校教育过程诊断, 包括学生的课程认知、课程要求严格程度、 有效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教学反馈、学生指导) 、课程学习行为、课外拓展性 学习行为、学习的支持性环境、向学/厌学情况、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习收获以及 在校满意度。三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具体改进, 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运用、 分析、评价与综合情况, 从阅读中甄别关键信息、独立分析数字类信息、使用数 字类信息分析问题以及评价数字类信息及结论的情况, 接受探究式学习、 反思性 学习、整合式学习

39、、合作性学习等学习策略的情况, 跨文化和跨制度的学习情况 等。 从近年参与这一调查的高校反映来看, 调查结果大多能够反映被调查院校的 教育教学及学生学习投入情况,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性。立足这样的调查,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 应当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方式创新和发展的 重要方面。 6. 在科研与教学关系视角上, 在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开发新课程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 但大学科研与企业科研、专门院所的科研不同。大 学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不仅直接为社会服务, 创造经济效益, 而且必须为人才培 养服务, 其重要形式是利用科学研究成果开发前沿课程, 或开展学术讲座, 或 作为选修课程

40、, 不断为大学课程提供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大力提升本科生 培养的时代适应性。在这方面, 国外知名高校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例如, 美国 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 课程产出都非常惊人, 具体形式是由科研构成讲座, 由 讲座生成课程。 当下“慕课”的兴起, 其实质就是那些优秀大学聚积的课程实在 太多而与社会共享的结果6。在我国, 虽然一些名牌高校在通过科研开发新课 程方面有一定经验, 但多数高校却严重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以至于其选修课范 围异常狭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课, 也无法解决科研与 教学的“两张皮”问题, 因而在这方面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 四、结语 大学以人才培养为

41、首要职能, 本科教学是大学的重中之重。 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 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着力提升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既需要回归“大 扩招”前本科教学方式的成功做法, 也需要与时俱进, 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 值 得特别强调的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本科教育实 质是专业教育, 当下无论是回归本科教学方式, 还是探索和创新本科教学方式, 都必须以专业教育为轴心。一方面要围绕“知识、技能、思维”的人才三要素展 开, 通过结构化的课程设计, 严格的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思维和形成能力, 搭建立体的知识、思维和能力结构;另一方面特别需要持续加强对实 践教学的人力、

42、物力以及精力的投入, 切实改变实践教学严重不足的现状, 确保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特殊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利娟.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37. 2杨叔子.菁菁者莪教师为本兼论大学中教学的基础地位J.高等教育研 究, 2004 (2) :8-11. 3刘振天.大学教研成果应以怎样的形态呈现?N.光明日报, 2015-07-28 (14) . 4秦春华.教育国际化不是装点门面N.光明日报, 2015-05-05 (13) . 5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明延雄, 彭汉良, 译.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07:1-184. 6马陆亭.我们的本科教育缺什么?怎么改?N.光明日报, 2015-08-04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