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综合复习习题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A. 剔除金融转移; B. 计算 GDP 时使用增值法;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3、GDP 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 B )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 6的佣金;B. 在游戏中赢得的 100 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
2、;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4、当实际 GDP 为 175 亿美元,GDP 价格缩减指数为 160 时,名义 GDP 为( C )A110 亿美元;B. 157 亿美元;C. 280 亿美元;D. 175 亿美元。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A 实际 GDP 等于名义 GDP; B. 实际 GDP 小于名义 GDP;C. 实际 GDP 和名义 GDP 是同一回事; D. 实际 GDP 大于名义 GDP。 6、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
3、小于。7、下列哪一项计入 GDP( D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 10 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假设第 1 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 8 年价格矫正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 50,则第 8 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B )A. $2000;B. $1500;C. $1000;D. $750。9、 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 是( A )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10、净出口是指(
4、C )A. 出口加进口; B. 全部产品无内销,均出口;C. 出口减进口; D. 进口减出口。11、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 100 亿美元,它在本年生产了 25 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 20 亿美元,则该国在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 25 亿美元和 5 亿美元; B. 125 亿美元和 105 亿美元; C. 25 亿美元和 20 亿美元; D. 75 亿美元和 80 亿美元。1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的政府支出是( 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
5、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 1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个人收入包括( D )A. 社会保险金; B. 公司所得税;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政府转移支付。 14、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 B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15、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C )A. 政府购买支出;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消费。16、下列第( D )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 B. 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17、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A ) 。A.投资储蓄; B.投资消费; C.总支出投资总收入储蓄; D.储蓄消费。 18、从国内生产总值减
6、下列哪项成为国内生产净值(C ) 。A直接税; B.原材料支出;C. 折旧; D.间接税。二、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民收入。 F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值。F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F4、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T;F5、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F6、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T;F7、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F 8、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
7、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T9、居民购买房屋属于个人消费支出。F10、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致的。T11、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T12、个人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F13、国民收入等于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之和。F;T14、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F三、计算题现有如下资料: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小麦 100 面粉 120面包 30要求计算: (1)把空格填上;(2) 最终产品面包的价值是多少? (3)如果不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各个阶段的产值计算,总产值是多少? (4)在各个阶段上增值共为
8、多少? (5)重复计算即中间产品成本为多少? 2 根据以下数字,计算:(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购买 200政府转移支付 12储蓄 25资本折旧 50净出口 015个人所得税 80净投资 125公司所得税 50个人消费支出 500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社会保险金 130企业间接税 75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A 2.B 3.B 4.C 5.D 6.B 7.D 8.B 9.A 10.C 11.A 12.C 13.D 14.B 15.C 16.D 17.A 18.C二、判断题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
9、.错 7.错 8.对 9.错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错三、计算题1.(1)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小麦 100 100面粉 120 100 20面包 150 120 30(2)150 (3)100+120+150370(4)100+20+30150(5)3701502202.(1)GDP=C+I+G+NX500+(125+50)+200+0.15875.15(2)NDP=GDP折旧875.1550825.15(3)NI=NDP企业间接税825.1575750.15(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750.1510050130+1
10、2482.15(5)DPIPI个人所得税 482.1580402.15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 )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2、线性消费曲线与 45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C收入 D储蓄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A大于 1 的正数B小于 2 的正数C零D等于 14、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11、;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5、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时均衡下来。A. 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6、消费函数 CC 0cY d(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 Yd 的增加(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递减然后递增。7、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 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 。A.1.6; B.2.5; C.5; D.48、储蓄函数 SS0sY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 。A.递减;B.递增;C.不变;
12、D.先递减然后递增。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 GDP 将(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1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 GDP( )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11、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 GDP( )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 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
13、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 GDP 高于均衡 GDP,意味着( )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 GDP( ) 。A.将下降; B.不变; C.将增加; 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14、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15、若其他情况
14、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 )A.将增大; B.将缩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二、判断题1、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2、如果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S,LS,LM; C、IM。1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LS,LM; C、IM。16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左下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LS,LM; C、IM。17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
15、左下方,LM 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LS,LM; C、IM。18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投资增加将( ) 。A、 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19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 ) 。A、 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减少收入,降低利率。20在 ISLM 模型中,如果经济处于凯恩斯区域,投资增加将( ) 。A、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B、减少收入,提高利率; C、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D、增加收入,利率
16、不变。二、判断题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债券收益和边际消费倾向。 2、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投资曲线的水平移动。3、凯恩斯把金融资产分为货币和证券。货币流动性好而不生利、证券生利而流动性差。 4、投机货币需求随着利息率的提高而减少,同时在各个利息率水平上,投机者总是既持有一些证券、又持有一些货币。5、边际消费倾向 b 越大,利率的同样变动将引起国民收入 Y 较小的变动。 6、IS 曲线自左向右下倾斜,是由于投资函数和乘数效应的共同作用。 7、货币弹性系数 h 发生变化时,IS 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动,在 h 变小时,顺时针旋转;在 h 变大时,逆时针旋转。 8、产品市场决定收入,货币市场决定利
17、率。 9、乘数越大,IS 曲线越平坦。 三、计算题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 I=1502r,储蓄函数 S=50+0.2Y。求 IS 曲线的方程。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 L=0.2Y4r,货币供给量 M=200。求 LM 曲线的方程。3、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100+0.7Y,投资函数 I=2003r,货币供给 M=100,货币需求函数 L=0.2Y2r。求:(1)IS 曲线的方程与 LM 曲线的方程;(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4、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 C=100+0.8Yd,投资函数 I=2005r,政府购买100,税收函数 T=200.25,出口 X
18、=50,进口函数 M=240.1Y,货币供给 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4Y2r。求:(1)四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的方程与 LM 曲线的方程;(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A 5.A 6.A 7.B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C 15.D 16.A 17.A 18.A 19.C 20.D二、判断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三、计算题1.I=S,得 Y=100010r2.L=M,得 Y=100020r3.(1)I
19、S:Y=C+I 得 Y=100010rLM:LM 得 Y=50010r(2)联立 IS、LM 方程,得 Y=750,r=254.(1)IS:Y=C+I+G+NX ,得 Y=82010rLM:LM ,得 r0.12Y50(2)联立 IS、 LM 方程,得 Y=600,r=22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 LM 曲线的移动量,要求( ) 。A、LM 曲线陡峭,IS 曲线也陡峭。 B、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平坦。C、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坦。 D、LM 曲线平坦而 IS 曲线陡峭。E、LM 曲线和 IS 曲线斜率
20、相等。2、在( )种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缓。 B、LM 曲线垂直而 IS 曲线陡峭。C、LM 曲线平缓而 IS 曲线垂直。 D、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平缓。E、LM 曲线水平状而 IS 曲线只要不是水平状。3、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右移 kgG(kg 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于 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陡峭。 B、LM 曲线垂直而 IS 曲线陡峭。C、LM 曲线和 IS 曲线一样平坦。 D、 LM 曲线陡峭而 IS 曲线平坦。E、LM 曲线平坦而 IS 曲线陡峭。4、在( )的情况下“
21、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E、不管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度如何,只要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5、 “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的减少引起利率提高,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B、对私人部门增税,引起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减少。C、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E、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利率下降,货币投机需求增加挤出了私人部门支出。6、
22、在凯恩斯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C、财政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7、在古典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8、 “双松政策”使国民收入(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C、减少较多 D、较少较少二、判断正误题1、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正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也呈正相关。2、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三、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 C6000.8Y,投资函数为 I= 40050r,政府购买为 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
23、L2500.5Y125r,货币供给 M1250,价格水平Pl,试求: (1)IS 和 LM 方程。 (2)均衡收入和利率。 (4)设充分就业收入为 Y*5000(亿元) ,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购买? (5)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C 2.CE 3.E 4.D 5.C 6.B 7.A 8.A二、判断题1.错 2.错三、计算题(1)IS:Y=C+I+G,得 Y=6000250rLM:LM/P 得 Y=2000250r(2)联立 IS、 LM 方程,得 Y=4000,r=8(3)充分就业时,IS、LM 均要满足
24、,得 r=12,代入 IS 方程 Y=C+I+G,得 G600所以要增加GGG400(4)代入 IS 方程,得 r4新的 LM 方程:M 250+0.5Y 125r,把 r=4 Y=5000 代入方程,得 M2250所以要增加MM M 1000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以上四个目标。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C、个人消费支出 D、出口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
25、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E、四种情况都有可能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5、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A、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衰退。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7、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中央银行买入政
26、府债券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E、 稳定债券市场9、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10、下列( )不是影响存款乘数的主要因素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 D、货币流通速度二、判断题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3、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需
27、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5、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6、内在稳定器有自发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的运用。 7、政府采用赤字财政政策发行公债时,主要是直接将公债卖给公众或厂商。 8、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9、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10、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11、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12、商业银行在法律上独立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道义上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劝告根本不起作用。 13
28、、在萧条时期,中央银行要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要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4、如果某人把 l000 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增加 l000 元,通货减少l000 元,因而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5(ECAAA) ,6-10 (BACDD)二、判断题:1-5( ) ,6-10()11-14()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价格水平下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使 LM 曲线右移B、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使 LM 曲线左移C、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 LM 曲线右移D、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 LM
29、曲线左移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3、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 )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4、长期总供给曲线(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 5、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C. 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 劳
30、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6、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A.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8、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9、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
31、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10、实际 GDP 与潜在 GDP 的关系是( )A 总是相等的B实际 GDP 总是低于潜在 GDPC实际 GDP 总是高于潜在 GDPD实际 GDP 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潜在 GDP,一般情况下,实际 GDP 总是小于潜在 GDP二、判断题1、AS-AD 模型是决定实际 GDP 和物价水平(GDP 平减指数)之间关系的模型。 2、当物价水平变动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 GDP 需求量也变动,这种变动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来表示。 3、潜在 G
32、DP 不取决于物价水平,所以长期 AS 曲线是潜在 GDP 的一条垂线。 4、劳动力市场要么实现充分就业,要么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不可能存在大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5、潜在 GDP 围绕实际 GDP 波动。 三、计算题1、 (1)某国的消费需求 C1000.8Yd, (这里 Yd 为可支配收入) ,投资需求I1506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40,求解产品市场均衡的 IS 方程。 (2)如果某国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 150,货币需求为 0.2Y4r,在 P= 1 时,LM 方程为 Y75020r,求解在此价格水平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3)如果
33、某国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 150,货币需求为 0.2Y4r,在 P1.2 时,LM 方程为 Y62520r;求解在此价格水平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4)如果某国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为 150,货币需求为 0.2Y4r,在 P1.5 时,LM 方程为 Y50020r;求解在此价格水平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5)如果在 Pl 的价格水平下,名义货币供给从 150 下降到 125 和 100,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有何变化? 2、如果第 1 题中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下降,即变为 I1203r,IS 方程为:Y110015r,
34、货币市场的条件不变。 (1)求解在 Pl,1.2,1.5 水平下的产出与利率水平。 (2)画出第 1 题中的 AD 曲线和本题中的 AD,观察两者的差异。 3、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更加敏感,这时 L=0.2Y10r,其他假设均如第 1 题所述。 (1)求解在 Pl,1.2,1.5 水平下的产出与利率水平。 (2)同样把本题的需求曲线画在第 2 题的图中,比较差异。 4、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消费 C8000.8Yd,税收 T0.25Y,政府支出 G200,投资 I20050r,货币需求 L=0.4Y100r,名义货币供给 900,求: (1)总需求函数;(2)Pl 时的收入和利率。
35、5、已知总供给曲线为 AS500P,总需求曲线为 A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供给不变,总需求上升 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上升 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6、设消费函数 C1000.75Y,投资函数 l202r,货币需求函数 L=0.2Y0.5r,货币供给 M=50,价格水平为 P。 (1)推导总需求曲线; (2)当价格为 10 和 5 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推导政府购买增加 50 时的 AD 曲线并计算价格为 10 和 5 时的 AD。 (4)推导货币供给增加 20 时的 AD 曲线,计算价格为 10 和 5 时的总需求。
36、第六章 总供给总需求理论一、选择题:1-5(CDBCA) ,6-10 (BAAAD)二、判断题:1-5( )三、计算题:1、 (1)IS 曲线的方程为: r=-y/30+250/6(2)均衡的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0、y=950(3)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2.5、y=875(4)均衡的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5、y=800(5)当价格 P=1,M=125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2.5、y=875;当 P=1,M=100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5、y=800。2、 (1)P=1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0、y=950;P=1.2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95/7
37、、y=6275/7;P=1.5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120/7 、y=5900/7。(2)略3、 (1)P=1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6.25、y=1062.5;P=1.2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7.8125、y=1015.625;P=1.5 时均衡利率及国民收入为:r=9.375、y=968.75。(2)略4、 (1)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2)P=1 时的利息率和收入为:r=2、y=2750。5、 (1)供求均衡点为:P=12/11、y=6000/11 。(2)当 AD 上升 10%时均衡点为:P=1.2、y=600。(3)当 AS 上升 10%时均衡点
38、为:P=1、y=550。6、 (1)总需求曲线为:y=800/7+4000/21P。(2)当价格为 10 时,AD 为 700/3,当价格为 5 时,AD 为 3200/21。(3)当政府购买增加 50 时总需求曲线为:y=3400/21+4000/21P。当价格为 10 时,AD为 3800/21,当价格为 5 时 AD 为 200。(4)当货币供给增加 20 时,总需求曲线为 y=800/7+400/3P;当价格为 10 时,AD 为2680/21,当价格为 5 时,AD 为 2960/21。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
39、、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2、某人由于彩电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3、某人由于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4、自然失业率( ) 。A、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B、依赖于价格水平。C、恒为零。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5、某一经济在 5 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 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 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 5 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
40、、不变。 D、上下波动。6、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 。7、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8、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9、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10、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
41、间呈负相关。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11、 “滞涨”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 )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D、一条不规则曲线。12、如果货币工资率每小时 12 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为 150,那么,实际工资率就是( ) 。A、每小时 18 元。 B、每小时 12 元。 C、每小时 8 元。 D、每小时 6 元 。13、如果名义利率是 10,通货膨胀率是 20,则实际利率是( ) 。A、10。 B、10。 C、30。 D、30。二、判断正误题. 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中失业情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2
4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3、在一个国家里,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4、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5、周期性失业就是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后,失业率每增加 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 2.5%。 7、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8、无论是根据消费物价指数,还是根据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所计算出的通货膨胀都是完全一致的。 9、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10、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
43、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11、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12、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13、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而且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就很小。 14、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15、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一、选择题:1-5(CBAAB) ,6-10(BBBBC) ,11-13( CCB)二、判断题:1-5( ) ,6-10()11-15()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一、单项选
44、择题1、关于经济周期的核心问题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股票的波动。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为( )A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B萧条 繁荣 衰退 复苏C衰退 繁荣 萧条 复苏 D以上各项均对3、经济增长从谷底扩张到谷顶称为( )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4、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A5-6 年 B8-10 年 C25 年左右 D50 年左右5、乘数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解释了经
45、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6、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7、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的是 ( )。A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上和资本 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B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C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上涨 D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8、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等于自然增长率B产量正好用来满足新增加的人口C人口增长率为零D整个社会的积累
46、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9、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最终将会( )。A以一个不断增长的比率增长B保持一个静止状态C耗光自然资源,难以维持生存D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其人民难以生存 10经济增长的源泉为( )A劳动与资本B技术进步CA 与 BD以上都不是 二、判断正误题1、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2、经济增长从谷底水平扩张到顶点水平称为繁荣阶段。 3、经济增长从谷顶水平收缩到谷底水平称为萧条阶段。 4、扩张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5、衰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消费者的购买下降,企业的利润下降。 6、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的太阳黑子周期学
47、说认为太阳黑子周期性爆发导致气候变化,使得农业出现丰歉之年,从而使得经济相应地出现繁荣与萧条的波动。 7、乘数-加速数模型认为,经济中假定政府支出为一固定量时,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行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周期。三、计算题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集约化生产函数为 y=f(k)=4k-k2,人均储蓄率 0.2,设人口增长率为 2%,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 k 值(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2、已知资本增长率 k=4%,劳动增长率为 L=2%,产出或收入增长率 y=6%,资本的国民收入份 =30%,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一、选择题:1-5(CADBA) ,6-10 (CCDAC)二、判断题:1-5( ) ,6-7()三、计算题:1、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 k=3.9(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为 0.99。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