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探析 张林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从校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能力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对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从教学与科研实践出发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见解, 促进了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为后续专业开展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林, 男, 1962 年出生, 大学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控制, 智能电子开发,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市。一、校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2、1. 建立了“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校企合作机制。设立校企合作处全面指导全校校企合作工作, 为了做好本部门校企合作工作, 系部设立专职人员, 负责指导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资源引入, 在教研室层面, 依据教研室所面向的行业与技术特点不同, 建立校企教师工作站, 通过校级、系级与教研室级三级联系机制, 开展校行企合作活动。2. 实施订单培养, 开展人才共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先后与飞腾电子、中国电子熊猫集团、东大集成、国睿科技等企业进行订单班培养, 实施工学交替, 并在南京市 SMT 学会、合作企业内组织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施相关课程教学工作。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围
3、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通过行业资讯、企业一线实践专家访谈, 进行电子企业岗位职业分析, 明确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职业岗位资格, 围绕电子产品制造、产品设计、组装、测试等三大任务领域, 在明确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基础上, 考虑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要求, 构建了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 以职业领域公共课程平台和职业基本技能和基础平台为支撑。三、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着重加强受益面大的专业基础课建设, 充分发挥本专业建设对同类专业的共享与辐射作用, 对于专业课程主要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 细化学习项目、学习
4、任务设计, 将典型电子产品、典型工艺过程引入到课程教学案例之中, 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紧密结合,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重视教学实施、教学质量提升, 开展精细化课程管理研究与实践, 主动将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引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从 2013 级开始, 每学期都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丰富课程考核形式, 通过资源建设与共享, 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成果辐射作用, 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四、师资队伍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更好适应产业发展, 建立了校内与行业专业带头人相结合的“双专业带头人”制度。通过项目开发, 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了锻炼机会, 提高青年骨干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通过教育教学能力
5、培训、技术培训,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综合能力, 通过各种技能及教研培训、企业顶岗实践、科技技术服务、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等方式, 培养团队“双师”素质。通过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 组建校企教师工作站, 让教师与企业对接, 引导教师走进企业, 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五、实训基地建设1.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期间,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遵循为核心课程相配套、为专业核心技能提供训练场所, 以前瞻性、为新专业方向做保障等原则, 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 新建生产型实训车间、家用电器实训室等, 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开放管理, 随着专业建设工作推进,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课程教学精细化管理、学生技能创新活
6、动、课程“赛教学”方面有了大范围的实施与推广, 为了给学生提供在实验室学习训练时间, 本专业不仅将师生创新实验室列为师生共用场所, 并将个别实验室全部交由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员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2.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 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和推进了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 将 SMT 课程直接放到了企业进行授课。六、创新能力建设本专业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实施“赛、教、学”结合,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和创客活动, 以丰富的创新活动, 拓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形成了“三级”第二
7、课堂、科技实践活动体系, 即三年时间专门组织第二课堂班级进行专项技能培训, 并结合每学期组织的创客活动,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 将实验室开放与学生创新活动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七、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体系建立校内督导与校外督导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改变由学校单方面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 改革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学生向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评价学生的方法, 多途径实行校行企共同评价。建立“十年分享”计划, 学生在校 3 年, 毕业 7 年的全程跟踪, 通过毕业生的跟踪体系, 深入掌控办学质量, 指导专业建设。另外本专业通过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八、社会服务
8、能力建设通过建立教师联系企业制度, 组建校企教师工作站, 从服务区域经济及校企合作开展需要出发, 将企业与专业教师牵线搭桥, 让企业与教师对接, 引导教师走进企业, 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陈江东.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08) . 2戚淮兵, 肖顺文.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2 (14) . 3周明理.小议实践教学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与改进J.轻工科技, 2017 (01) . 4梁纪袖.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