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自制教具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商州区龙王庙初级中学 崔建峰摘要:实验教学是我们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欲呢?本文就自制教具这一方面,谈谈如何激发灵感,将不起眼的生活废弃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学习上的教具和学具,体验快乐,以求创新,使问题解决得更好,学生学得更轻松。关键词:教具 发生器 二氧化碳 塑料瓶 仪器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如何在课堂中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成为一线教育者迫在眉睫的大事。而实验教学对于化学来说,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近景性和远景性学习兴趣。但我校地处深山,资金匮乏,某些仪器量少不够用,不能完全满足新
2、课程的要求。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必须挖掘生活资源,和学生共同自制教具,来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一、就地取材,激发自制教具的灵感同仁共知,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要用到一个仪器叫软质塑料瓶。课前可以先布置本节课我们要自制教具软质塑料瓶。顿时,学生就异口同声的答道:“卖一瓶 5 毛钱的饮料不就行了”。对于这一大面积整体的反应,及时给予了肯定后,接着又反问:“为什么不卖 5元钱的饮料呢” ?学生答曰:“太硬了”。我立即说:“太好了,这就说明咱们都抓住了要领软字” 。然后再配合亲自的实验 ,学生顿时领悟了“软”字对于“形变”的意义了。随后深究压强变化的本质原理
3、,由果导因,讲述其溶解性就显得很轻松了。趁热打铁:“你们对今天自制教具的结果是否满意”?学生答曰:“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完全是拿来主义,而且还解决了世界一大难题塑料的回收”。乘胜追击:这次我们仅仅使生活中的废物变为了宝物,就地取材,没废吹灰之力,可你们谁还能对生活中的某些废件稍作改造就能自制教具呢?比如说用小竹棍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这样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兴趣,不但不使其生畏,反而觉得自己心灵手巧。二、张扬个性,从不起眼的材料做起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启动生活的智慧树,奇迹就会天天出现。抓住实验设计的要害,加上自己的联想,一根小竹棍、一只小塑料杯、玩的乒乓球、女生头上戴的头饰,这些都是
4、发明创造起源的动机。用乒乓球粘一粘连一连就可以制分子模型,用小竹棍拴上一次性纸杯就可以制气体吊臂天平,用青霉素瓶插上几根铝丝或铜丝就可以制微形酒精灯等等,只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善于创新、张杨个性、体现自主,这些随处可得廉价的小东东在老师的启迪下和学生灵巧的手中摇身一变就成为宝贝。这些微不足道的材料在教学和学习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还时不时的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化学走进他们的心堂。三、师生共制,其乐无穷。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不光使其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教材中在探究用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中用到了大烧杯和高低蜡烛。但在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组实验却是失败的,没有看到
5、蜡烛从下至上依次熄灭。为此,我在讲明制作原A室B室理后,和同学们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共同制作(其装置如右图),并适时渗透知识点。剪裁玻璃时问:“玻璃刀头上是什么物质?”学生回答:“金刚石”。追问:“它是不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玻璃被裁碎时问:“玻璃发生的是什么变化”?制作过程中问:“中间的玻璃板上为什么要刻一个n形小洞?”有大部分同学就说:“连通器原理”。当时还有少数同学疑惑。制好后从一侧倒入水,水流向了另一侧,这时全体学生就发自内心的“哦”了一声。这一声“哦”中隐含了多大的理解与支持呀!试问:这样来演示,还有谁不会明白呢?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喜欢上了化学,课堂也不再一味的呆板,有抢着做的,有抢
6、着发表见解的,更想不到的是,还有人问:“老师,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难道还不叫寓教于乐吗?四、以旧创新,以新知旧。形象而具体的思维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发明创造空间。启普发生器原理的演示让我灵机一动,何不自制一件启普发生器呢?萌芽产生后,便叫班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成立攻坚小组。首先展示给他们两种仪器启普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器,让他们玩,让他们想,在玩中摸索原理,根据原理用身边的废弃塑料瓶、玻璃胶等仿制出摔不烂的气体发生器(如右图)。这样一来,不光学会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还解决了我校仪器短缺的问题。兴趣提高了,自主性加强了,从无到有了,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教的也轻松了,以旧创新,以新知旧,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识记。最后,还要说的是阻滞我们自制教具的拦路虎是怕麻烦。但自制的根源不是老师,是学生,我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在学生的实践中,这样的困难会克服的。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我们应当努力唤醒学生发明创造的心灵,刺激他们尽量多的投入到创新的乐园中,使他们学得更轻松、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