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2447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构建和谐计生的理论思考 看法。 1.“和谐计生”的内涵及特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和追求。无论从人口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还是从和谐社会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进行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理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总项目,那么“和谐计生”就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子项目,也是人口计生系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 建设“和谐计生”,必须先把握其内涵和特征。 1.1内涵 笔者认为,就“和谐计生”内涵的解读,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主要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

2、,人口结构有较大改善,人口流动、迁移有序,达到人口数量适度、人口素质较高、人口结构合理、人口分布均衡的目标,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相对较好的人口环境。狭义的“和谐计生”主要指:计生系统的和谐,通过综合改革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实现计生管理手段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法定的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落实,群众在人口计生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计生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率不断提高。 1.2特征 分析“和谐计生”的内涵,可以看出其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 1.2.1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首要

3、任务。要着力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趋向合理、人口分布逐步均衡,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较好的人口环境。 1.2.2管理手段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关键,也是工作的着力点。主要通过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优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落实计生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实现人口计生工作内部的和谐。 1.2.3管理关系和谐稳定。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要推进诚信管理,营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信互爱的氛围;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建设矛盾化解机制;要注重发挥计生协会等“第三方力量”的作用,建立起均衡、稳固的管理架构。

4、 1.2.4实现由文明生育向生育文明的转变。这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计生”,首先要转变绝大部分群众婚育观念,实现文明生育。其次要实现管理生育行为方面的文明,即人口计生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执法、管理都应体现以人为本。 1.2.5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这是“和谐计生”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人口计生系统应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保证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2.当前影响“和谐计生”的矛盾分析 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得到不断化解的社会,

5、同样,“和谐计生”建设必须从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入手。 随着直辖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重庆市人口计生工作也随之进入“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现期”的交集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难题,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相继到来,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相互交织,群众对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人口计生工作矛盾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突出表现在: 2.1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较大 重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30年间少生1800万人。但和全国大形势相同,目前仍面临着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据调查,农村中部分群众还依然存在“早婚早育、重男轻女、

6、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婚育观念,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有钱不怕罚、没钱罚不怕”的心理。而受年龄结构、人口增长惯性以及双独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等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政策内出生人口有所回升。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富人、名人等特殊人群超生出现较大幅度攀升,动摇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信念。从根本上讲,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大,将直接影响着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2.2人口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老龄 化加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口代际平衡。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21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07.78万人,占全市总

7、人口的11.0,远高于8.56%的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预测到2021年,将是重庆人口老龄化的最高峰值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900万,占总人口的25%以上。老龄社会的快速到来,给社会 、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存在失衡风险。重庆市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仍面临较大压力,到2021年时,全市将净增20至50岁的男性人口40余万人。 2.3城乡之间的生育政策存在差异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区域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但依附于户籍之上的制度差别远没有抹掉,居民和农民在居住、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逐步趋同,但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奖励政策以及生育政策等方

8、面仍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的便利和频繁,不同区域生育政策执行上的差别形成了一种“反向示范”效应。重庆是一个流动人口大进大出的市,目前全市流动人口达到700余万。不同省市的人和当地人混居在一起,部分外来人口有多个子女而形成反向示范效应,对本地部分群众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4基层工作中手段与目标的矛盾 一方面,以行政手段和社会制约为主要特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传统机制已被打破,而以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仍然十分严厉,控制人口增长仍是刚性任务。管理手段的“软化”和考核指标的“硬化”让基层干部感到困难重重,构筑以人为本、促

9、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口发展调控体制和考核体制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2.5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现实风险 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不仅承担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而且还面临着贫困和养老无着落的压力。此外,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经商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老人的赡养及孩子的抚养问题突出。这些现实风险如果得不到化解,将直接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3.“和谐计生”建设的对策思考 从重庆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当前“和谐计生”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重构核心价值观 “和谐计生”不仅是一个工作目标,更是一个价值追求。建设“和谐计

10、生”的首要问题是重构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价值观。转型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正面临着两个核心价值观的碰撞:一方面,随着执政理念的转变,人口计生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逐步确立;另一方面,受惯性的影响,目前人口计生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中,控制人口增长仍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当前人口计生系统面临的不少矛盾、两难选择,很大程度上正是体现了两种价值观念冲突的困境。因此,必须把以人为本确立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念,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满意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最高目标,引导基层计生干部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3.2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加强人口问题的

11、统筹解决。重点是抓好两个统筹: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实行城乡统筹。以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应对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的生育政策。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制定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技术服务等政策。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长效节育措施奖励、节育手术保险等制度。二是在政策执行上实行区域统筹。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户籍地经常性工作范围,积极协调各方,综合施治,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实效。 3.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也是“和谐计生”建设的重要保证。

12、要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形成漏斗效应,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养老、医疗等保险体系之中,努力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 3.4开展好三项行动 一是生育文明传播行动。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这一主题,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大生育文明传播力度。二是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计生优质服务,推行生殖健康免费技术服务,切实保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城市无业居民和有常住倾向的外来人口免费享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权利。同时,进一步加强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温馨化建设。三是生育关怀行动。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公益经费筹措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关

13、心、关爱和救助力度。 第二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www.5yk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怎样构建和谐校园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进而构建和谐校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14、,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提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

15、、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想

16、的大学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四大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

17、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

18、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www.5yk 2 第三篇: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依法治税,加快税收法治化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税收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大力加强税收法治建设。 构建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要加快以税收基本法为核心的税法立法进程,建立以流转税法和所得税法为主体的税

19、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并行的税法体系,规范税务部门规章的制定程序。大力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立法,健全多层次的税法体系,提升税收法律在整个税法体系中的比重,保证税收立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增强税收立法的透明度,建立税法制定公示制度,广泛听取税务机关、纳税人及社会各方面对列入立法议程的税收法律的意见。 规范税务行政执法。依法设立税务机关,统一规范称谓,并向全社会公告。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税收执法活动,凡是涉税违规政策都要坚决抵制。完善税收业务流程,将征收管理、行政处理、行政救济等各类税收执法程序的工作步骤、环节、标准和流向予以明确,便于操作和执行。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定期

20、开展税收征管基础检查、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等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建立健全税收司法保障体系。要保证涉税案件进入必要的司法程序,减少行政干预,防止涉税案件立案难、结案难、执行难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税务部门与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配合,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动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共同做好打击偷骗税犯罪工作。 二、强化税收调控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是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应有之义。 提供财力保障。要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在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

21、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改进税收计划管理,建立税收收入增长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征管力度,全面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深化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全面落实各项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增强地方政府运用税收调控本地经济发展的能力。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土地、海洋、森林等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把资源消耗量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列入消

22、费税的征收范围。出台环境保护投资优惠政策。 三、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有效运用税收政策,直接参与社会收入分配,使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社会成员合理负担税收,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清理各种乱收费。积极稳妥地设计涉农税收制度,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力度,切实降低农民的税收负担。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统一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资产处理的方法,最后采取同样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内外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加大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健全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及时调整税率结

23、构,减少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完善财产税制度。对物业税等新税种深入开展论证,做好开征准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征土地增值税,加强财产税对个人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开征社会保障税。按照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先将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纳入征税范围,将城镇企业和个人作为征税对象,待时机成熟后再发展到其他保险项目和全体公民。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专款专用,允许社保资金投资,保证社保收入稳定增长。 四、坚持打防并举,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明确社会各部门综合治税的权

24、利和义务。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提高信息应用的时效性。建立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以查处涉税案件为重点,开展税收专项检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完善稽查工作机制,明确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及金税发票协查等岗位职责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大力引导纳税遵从。加强税法宣传,普及税收基础知识,使广大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和维权观念。增强税务干部依法行政意识, 第四篇: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构建和谐税收的思考 2021年09月21日09:17来源:湖南日报 陈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经济、管理与服务、收入与执法等多方面关系,充分发挥

25、职能作用,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做到执法为民。“以人为本”,关键是积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增强整个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税收人文环境。 优质高效,创立服务品牌。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税收服务质量的标准,建立健全政策咨询、申报纳税、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完善包括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全程服务以及文明礼貌准则在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

26、税收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手段,方便纳税人办税,提高涉税事项办理效率,为纳税人提供多样化的申报纳税服务。建立信息化宣传咨询平台,向纳税人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与解答的网络服务、受理纳税人咨询、投诉、举报等。 依法治税,营造诚信环境。下大力气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在加强税收征管中坚持依法办事,既大力聚财,又不给纳税人造成法外负担,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严格税收执法,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执法环境。建立健全包括税务审批公开、重大审批事项集体研究、行政复议、听证、审批责任等制度,切实提高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水平;严禁非法和越权减免税,制止擅自扩大政策执行范围,或不按政策规定擅自审批减免税的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27、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行为,确实保护好诚信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积极性,提高税收遵从度;狠抓政务公开,及时将办事程序、税收政策违章处罚等予以公开,让纳税人缴纳放心税、明白税,为纳税人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纳税环境。 挖掘潜力,积极涵养税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究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培育和涵养税源,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创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开展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纳税人普遍了解和掌握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纳税辅导,让纳税人不但了解政策,还能用足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传递信息、数据,对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

28、提条件进行共同审 1核认定;强化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保证各级地税机关不折不扣地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方式,尽可能减轻纳税成本,让纳税人得到实惠。 (作者系临澧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五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加深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结果,是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合理发展越来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艰巨任务,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教育质量提

29、高的问题也仍然存在着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深入思考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也必须引起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

30、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想的大学教育离不开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四大教育的和谐发展。 首先

31、,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

32、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最后,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在构建和谐

33、校园这个系统工程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大方向,是宏观思路。具体来说,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沿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考,现阶段的紧迫的任务是: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全国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在校生已达2300万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加突出。数量的快速增长给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并不是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导致质量下降,但二者关系必须处理好,这就需要学校从全面质量观出发,综合考虑办学规

34、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和谐发展。而高校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没有处理好三者关系的现象,致使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单调化、模式化,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简单套用本科教育模式,使教育事业无法得到协调的发展。未来大学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随着发展空间和方式的不断拓展,以不同的层次、类别和形式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受教育者的成分也更加多样化,高等教育要更加以人为本,实现不同层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注重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要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管理的本质是决 第 19 页 共 1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