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电商金融发展及其乘数效应研究 董玉峰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 互联网金融正以新的价值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传统金融发展, 电商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 是传统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的重要结点。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在市场竞争、分工互补、利益增进等因素驱动下, 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存在合作动机与空间。通过把商业银行信用与电商交易数据结合, 电商金融可以产生乘数效应, 进而增加商业银行利润。可以加强信贷合同约束, 创新电商金融产品, 做大做强电商平台, 加大金融基础环境建设, 来增强商业银行电商金融业务发展能力。关键词: 商业银行; 电商金融博弈; 乘数效应; 作者简介:董
2、玉峰 (1983) , 男, 河北曲阳人, 博士研究生,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讲师, 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收稿日期:2017-05-19基金:2016 年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互联网金融支持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64576459) Commercial Banks E-Commerce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Multiplier Effect StudyDONG Yu-feng Abstract: Internet finance is a new concept of profound impact on the
3、tradi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mmerce business as a typical model of Internet finance, is an important node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s and electric business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dynamic game model, the commercial bank and t
4、he E-commerce business platform have the motive and space of cooperation in the aspec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lementarity, and interest promotion. By combining commercial and commercial credit and Ecommerce transaction data, E-commerce finance can generate multiplier effec
5、t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redit contract constraints, Innovative financial business financial products, bigger and stronger power business platform, Increase th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pa
6、city of commercial banks.Keyword: commercial bank; E-commerce finance game; multiplier effect; Received: 2017-05-19一、引言传统金融服务存在不妥之处, 不能有效满足大众群体需求, 改进金融发展理念和方式的呼声从未间断。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广泛普及与深度应用, 互联网的叠加效应促使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改进, 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融合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前进趋势。当前, 互联网金融正以新的价值理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 并在支付结算、资金融通、风险防控、财富管理等方面
7、对传统金融造成了挑战, 经济主体之间的金融交易方式正在渐渐转变, 成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焦点。从现存研究文献来看, 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比较多, 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 但较少从主体角度出发来区分互联网金融。主体不明, 则利益不清。经济利益问题的解决, 首先要明确和辨清主体, 即搞清楚利益主体是谁, 进而才能确认其利益诉求, 找出答题之道, 最终增进主体利益。一般而言,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 从发起主体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开展金融业务, 二是金融机构利用
8、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金融业务, 三是电商平台基于电子商务交易研发出新的金融业务。电商平台虽然也可以归入互联网企业, 但从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业务内容来说, 两者又有较大区别, 是基于不同的业务逻辑来开展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相较而言, 电商平台依托电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渠道、客户等资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商金融业务, 这不仅丰富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生态, 也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较大影响。电商金融是指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2, 本文从电商金融的两个发起主体维度出发, 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分析了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可能性, 进而探讨了商业银行开展电商金融业务的乘数效应, 并提出了一些
9、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二、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竞合博弈分析互联网金融相对优于传统金融之处, 关键在于互联网金融能够破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交易成本, 但其逻辑前提是拥有完善信息, 用户、小微企业等金融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能够在互联网上留存、被追踪和挖掘。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具有交易数据优势, 规模化、持续化的经营能够为其带来海量的线上交易信息, 具备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比较优势。传统商业银行更多习惯于线下交易, 自身积累的线上交易数据相对缺乏, 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逻辑前提受到束缚。因此, 传统商业银行要想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有所作为, 其突破口就在于跨界开展电商业务, 或自建电商平台, 或与现有电商平台合
10、作, 依托电商平台的实体经济开展商业银行业务, 将金融与电商结合起来, 进而实现协同效应。通过引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分析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开展电商金融业务的竞争与合作情况。(一) 模型假设假设 1:参与人非合作。假设 2:参与人经济理性。假设 3:参与人信息完全, 参与人的决策有先后, 后行动的参与人可以观察到先行动的参与人已采取的策略, 故两者的行为是完全信息博弈。假设 4: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分别拥有资源 a 和 b;初始时双方对各自资源进行整合后, 才能在合作中产生较高效益;两者合作的投资收益函数为 Q (定量) , Q=f (a, b) 。假设 5:通过深入合作, 商业银行和电商平
11、台都学习到了对方业务经验, 可以单独开展电商金融并获益, 且收益随合作时间延长而增加。Q 1是商业银行单独开展电商金融业务所获收益, Q 2是电商平台单独开展所获收益, t 是合作时间。假设 6: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进行合作的成本为 C1与 C2;P 是违约金 (合作协议中规定, 不合作方支付给合作方的违约惩罚金) , 违约金要覆盖损失, 故PC1、C 2;q 为收益分配系数, 其中 q1为商业银行的分配系数, q 2为电商平台的分配系数。假设 7: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只有在收益为正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合作, 通过合作所获取的收益大于成本, 即 q1Q1-C10, q2Q2-C20。(二) 博弈过程商
12、业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只有采取积极对接态度, 主动开展电商金融业务, 才能实现与时俱进, 跟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低成本资金优势和金融牌照, 但为了弥补电商短板, 应该积极主动接洽电商平台, 与其合作开展电商金融业务, 故设定商业银行为动态博弈的初始决策点。商业银行有合作与不合作两种选择。若商业银行选择不合作, 则博弈结束, 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的收益均为 0。若商业银行选择合作, 则博弈进入第二个阶段, 电商平台拥有了选择决策权。若电商平台不合作, 博弈结束, 电商平台收益为 0, 商业银行收益为-C 1;若电商平台选择合作, 则博弈进入第三阶段, 由商业银行进行选
13、择决策。若商业银行不合作时, 商业银行的收益为 Q1-P-C1, 电商平台的收益为 Q2+P-C2;若商业银行选择合作, 商业银行的收益为 q1Q1-C1, 电商平台的收益为 q2Q2-C2。(三) 博弈均衡分析采取逆向归纳法推出均衡解:(1) 对于商业银行, 当 q1Q1-C1Q1-P-C1时。首先, 在第三阶段中商业银行选择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 故商业银行必然选择合作。其次, 在第二阶段时, 若电商平台选择不合作, 则其收益为 0;若选择合作, 则在第三阶段中, 商业银行选择合作时的电商平台收益为 q2Q-C2, 商业银行不合作时的电商平台收益为 Q2+P-C2;两者都大于 0,
14、故电商平台会选择合作。最后, 在初始时, 由于是完全信息博弈, 商业银行知道电商平台会选择合作, 且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 故商业银行会选择合作。因此,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解为 (合作, 合作) , 双方收益组合为 (q 1Q-C1, q2Q-C2) 。(2) 对于商业银行, 当 q1Q-C11。由 M1可以看出, 消费者信贷类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由消费者和商家共同贡献, 消费者的边际贡献率为 , 商家的边际贡献率为 。当商业银行 B 向消费者每放贷一单位资金, 则电商金融系统将最终产生 M1倍的信贷资金量。如果商业银行 B 向消费者放贷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 则 M1可以看作每单位贷款资金的
15、盈利能力, 即商业银行 B 每向消费者放贷一单位资金, 则将会获得 M1倍信贷量相对应的利息收入。因此, M 1就代表着商业银行 B 开展电商金融业务的获利能力。结论一:从 M1表达式可知, M 1是 、 R、 R的增函数, 即 M1随着、 R、 R的变大而增加。因此, 要提高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 扩展商业银行电商金融业务的获利空间, 应该采取措施促使 、 R、 R增大。(三) 中小企业信贷类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商家从商业银行 B 获取贷款后, 购买电商平台 EC 的增值服务的资金比例为 L, 尚未使用且继续留存商业银行 B 的资金比例为 L, 这些资金将进入电商金融系统, 并能被立即再次使用,
16、 实际上商业银行电商金融业务协议中均有资金使用范围和去向规定。若期初状态时, 商家在电商平台 EC 的贷款资金为 C0, 则第 1期电商金融系统中的该部分贷款资金量为:以此类推, 可得第 t 期电商金融系统中的贷款资金量为:因此, 可以设定中小企业信贷类电商金融的贷款派生乘数 M2为:这表明, 当商业银行 B 向中小企业每放贷一单位资金, 则电商金融系统将最终产生 M2倍的信贷资金量。也意味着商业银行 B 每向中小企业发放一单位贷款, 则将会获得 M2倍贷款量相对应的利息收入。结论二:从 M2表达式可知, 因 01。M 2是 L、 L的增函数, 将随着 L、 L的增加而变大。为了提高电商金融的
17、乘数效应, 使得 L、 L越大越好。四、政策建议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电商金融业务, 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种类, 扩展产品销售渠道, 提高零售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也能够拓展数据来源, 增加客户黏性, 为开展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基础。因此, 商业银行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 R、 R、 L、 L, 提高电商平台的吸引力, 增强电商金融业务的乘数效应, 进一步拓宽获利空间。一是加强信贷合同约束。在信贷契约中增加消费者和商家贷款资金使用范围和流向的限制性约束, 约定贷款使用场景, 防止现金提现行为, 尽量减少资金流出由商业银行和电商平台组成的电商金融系统。通过施加契约性约束规定, 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
18、可以监控借贷者资金使用行为, 避免发生信贷资金目标偏离, 防范道德风险发生, 保证信贷资金安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使 L、 L、 增大。二是创新电商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背景下, 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增强互联网思维,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一方面, 自建电商平台或是谋求与知名电商平台战略合作, 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 研发基于电商应用场景型的网络信贷产品、网络投资理财产品, 开展精准化、个性化营销, 让用户想留、能留、留得住, 以增强用户黏性。另一方面, 转型升级原有金融产品, 充分发挥信用卡在线支付功能, 鼓励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和商家绑定本行信用卡, 并适时开展一些奖励优惠
19、活动, 如采取消费积分、减免费用、客户升级、红包返利等形式, 鼓励消费者和商家开卡和有效用卡4。还可以采取差异化客户管理方式, 根据客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额度和信用等级, 赋予其相对应层级的优惠优先权利, 如优先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优先获得贷款、享受更多的产品价格优惠力度等。这些措施能够助推 R、 R、 增大。三是做大做强电商平台。商业银行努力做大做强自建电商平台, 或扩大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深度和宽度。只有电商平台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号召力, 才能吸引和集聚更多消费者、商家, 进而才能提升电商平台的交易流量, 才能积累海量交易数据, 形成良性的累积循环效应。这就需要电商平台完善自身服务功能, 增
20、强人性化的综合服务意识和能力, 尽量减少强制性的服务购买行为, 以缓和商家、消费者的压迫感、紧张感, 以增强电商平台的亲和力与舒适度。在当前激烈的电商市场环境中, 要找准市场定位, 在垂直细分领域寻求突破点不啻为明智选择。这些手段可以推进 R、 L、 的提升。四是增强基础环境建设。信用产生价值, 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 破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体系, 并与央行征信系统无缝衔接, 也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信息统计和监测工作。数据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定价的基础, 不仅要整合内部数据, 更要拓展外部数据源, 积极与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合作, 丰富商
21、业银行交易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模型提高对客户的精准识别, 优化业务审批流程, 真正实现决策的数据与技术驱动。信息安全是直接关系用户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 也容易使商业银行遭遇操作风险、声誉风险, 商业银行要增强用户账户安全的保障能力, 积极扩大“防御半径”, 联合电商金融产业链条的各方对“黑色产业”进行严厉打击5。参考文献1谢平, 等.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 2015, (8) :1-12. 2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 2013, (8) :18-23. 3刘超.对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11) :45-50. 4刘国平.电商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J.新金融, 2015, (8) :59-61. 5李亚民.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电商小微贷的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