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学条件对音响器材的声音影响极大,但往往又是一件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恐怕在国内的发烧友家中有 80%以上是欠缺较合理的声学条件。声学条件这玩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加上需相应的装修步骤,不似换机、换线般直接、方便,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发烧友是不知存在这个问题,有的是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是怕麻烦甚至有意逃避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将音响系统中所出现的声音问题统统归罪于器材身上,最干脆的办法就是换机、换机、再换机,除了破财之外,你的发烧功力全无根本性的进步,还很容易沦为器材的奴隶。而那些不能频频换机升级的朋友则心急如焚,四处求援,对着自己那套“鸡肋“简直是又爱又恨!其实,为什么我们不从最基本的地方
2、着手呢?我认为,改善你聆听环境的收获肯定要比你换器材大得多!因为,前者是直接对音质的提升,而后者仅是对音色润饰程度的加强、并且永远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请记住,在一个“错误“ 的房间里,无论你的器材多么高级,系统的声音仍是错误的,即使它有所谓优良的音色和音场!我们很多时候抱怨自己的器材级数不够,但你是否意识到是你“级数不够“ 的房间令你的硬件表现大打折扣呢?我曾在一间声学条件相当理想的私人聆听室呆过,除 CD 机外,全部为国产器材,总值 5000 余元,声音如何?我想那些在“错误房间 “中 20000 元级系统根本不是其对手,那种强烈的质感和深遂的音场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在阅读许多读者来信时,很多
3、时候全抱怨他的系统抵频松散,中高频干硬、过多,或者定位模糊等等。其实,出现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就是声学条件不合理造成的。如果你所用的器材是一件经认真设计的产品,在失真、频响、信噪比等物理指标过硬的话,就完全不必要急着换机,因为它本是一件“正常“ 的器材。它的级数可能低一些,但绝不是一件 “坏“的器材。为什么器材级数会有高低之分呢?笔者下面的比喻不知是否合适:一个健康、正常的女人,不是也有相貌普通和漂亮动人之分吗?寻常的女人到天人尤物之间,会有许多许多的层次,男人根据她们的容貌、气质、身材、智慧等诸多因素,结合自己择标准和自身实力,就会向他所心仪的女人发起追求,像我们选择各式各样的音响器材一样。但
4、请记住,器材只有级数之分而没有“好“坏“ 之分。房间却真真切切地是有“好“与“坏“ 之分,所以也是更本质、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如何判断你聆听环境的声学特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播放上述雨果发烧天碟(一) 的频率测试信号,如果在某些频率的音压特别强或者特别弱,频率不是一种平顺的过渡,那么这些频率就往往存在着“峰“ 和 “谷“。关于“谷“ 的“填平“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目前业余的条件下是较难取得圆满效果,只能通过摆位去取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幸亏,目前在我们那些未经处理的房间最主要面临的还是“峰“ 的问题,所以专家们总是建议我们做好吸音、扩散工作。对于格局已定的房间,地毯、双层丝绒窗帘以及呈圆筒状的坐垫
5、等是必不可少的校声利器。另外,在光滑的墙面除挂壁毯外,还可以做几个高大的木质书柜、唱片柜(不设玻璃门) ,既实用又利于声音的扩散。如果你的房间还没装修,可参考笔者刚才提到的墙裙、平面吊顶、复合木地板,还可在墙角设置外表饰布的圆筒状矿棉听音材料。总之,尽量把你房间布置成“软调“ 的。应该说,这种装修风格绝对符合常人的审美标准。那么,完成了上述工作后是否就万事大吉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声学环境的设计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对于一般发烧友来说,你不知这样做了以后,是吸收了哪些特定的频率,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吸得恰到好处。即使给你一大堆公式和各种材料的吸音系数表,你也未必会计算,有结果也未必精确。例如,专家
6、让你做一个“穿孔吸音装置“ ,那么该打多少个孔?每个孔直径是多大?我想你多半是摸不着头绪的。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是请声学专家来,边装修边调整。但对一般发烧友来说,似乎又与“天方夜谭“ 无异。各位看了这个答案可能会很泄气,觉得做这么多努力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那不是白费劲?其实,你大可不必灰心!你那间经有目的设计的聆听室,虽然在声学特性未必十全十美,但肯定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时好得多,而且这种差异完全可以毫不废力地分辨出来!这也就是说,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的“平衡性“ 要比没经处理的房章好,显得更合理一些,有利于再现音乐的原貌。在完成房间的声学处理后,下一步就要通过器材的摆位,令你系统的声音更趋于平
7、衡。摆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你房间声学特性的不完美。所以,声学处理加上器材摆位将使你的系统向着平衡的声音迈进一大步。器材摆位最重要的一环是音箱的摆位。某些观点认为,只要根据你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即可确定音箱离后墙的距离以及彼此的间隔,对于这种不顾声学条件千变万化而定出的“放之四海“ 皆准的做法,笔者实在是心存疑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甲、乙房间三维尺度完全相同,只是声学条件不同。如果都按同样的搭配,音箱也都按“准则 “放于房间的 X 分之一处。但我敢肯定,甲、乙房间的声音一定会有差异。那么,我想问一句:两个均按“准则“ 的摆位的系统,究竟是甲好、还是乙好?上帝保佑,你可千万别告诉我-“两个都棒!
8、 “。这科可真有点江湖卖药的味道了。推出此类“摆位准则 “,想让发烧友尽快找到靓声,我想出发点是好的。但音箱摆位决不是一件可:一蹴而就“的事性,更不可 “一本通书读到老“。它需要心血和汗水、需要耐心、还需要灵感。摆位其实是发烧友对直达声、反射声的能量、相位等因素的再组合。将其揉合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面是笔者在摆位方面一些粗浅的心得,供各位参考:第一步,将音箱在你容许的范围内尽量离墙壁,而音箱间距离在 1.82.3m 之间。当然,这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1)聆听位置距后墙至少有 0.5m。 (2)皇帝位距音箱也为1.82.3m。 (3)在音箱间隔 1.82.3m 的情况下,两只音箱尽量远离侧
9、墙。第二步,一般的家庭 1kHz 以上的频率很少有出现“ 谷“,通常的情况下只会出现能量偏多,这时可在侧墙墙壁上多挂一些壁毯便会有较明显的改善。问题主要出现在 1kHz 以下,特别在 56600Hz 这个频段,既有 “峰“又有“谷“,用测试碟播放时,你会发现某些频率特别弱、某些特别强,而且变化非常不均匀、不连续的。第三步,注意聆听在 56600Hz 这个频段内,是出现“ 峰“的现象多,还是出现“谷“ 的现象多。旭果是前者,表明你的低频吸收得不够,可在四个墙角的棱线处做一些由织物包裹着的长条状矿棉吸音体。加上四条吸音体后,如果又有某些频率被吸得过量,可适当减少吸音体或把音箱稍稍往后靠。如果是后者
10、,则表明低频吸得过亘了,除减少一些低频吸音物外,还应把音箱往后墙靠,直到那些被“吸“ 去的低频得到最大补偿为止。第四步,在完成前三步工作后,通常被“吸“ 去的频率恢复程度也是仅此而已,但不排队除佾有少量的峰点存在,例如由 160Hz 播到下一 traaack200Hz,200Hzz 会明显大声些,这时可通过缩小或扩大音箱音距来调整,每次移动的距离宜在 30cm 左右为宜,不断播放测试信号及不断调整。第五步,再次播放测试信号。正常的听感是,在 56600Hz 这个频段内,由低至高是逐渐响亮起来的,而且每一 track 之间的变化是均匀的,不应出现 21#track 特别大声,而22track 突
11、然又变小声的情形, 。接着,播放含有人声和鼓点的片断,留意人的胸腔运气及鼓腔振动等细节的再现,并且以耳机加以对比(耳机的平衡度比音箱好得多)如果仍有明显差异可通过音箱内拗及后移来改善。完成上述五个步骤后,你的那套系统的声音应有所改善。如果在某些频率仍有明显“峰“ 或“谷“ 的话,而且你又不想“ 大动干戈 “,建议你选择一台优质的均衡器!均衡器?当在可闻频率内有许多明显的缺陷而你又不打算修补的话,我认为这已失 Hi-Fi-“高保真“本身涵议了。我宁愿系统的音色因均衡器的加入而有轻微的改变,也不忍它的频谱如锯齿般的难看!均衡器确实可令你的系统的声音变得更平衡、合理,不然,为什么 Accuphase
12、 还要推出昂贵的 DG-28?人类除了时刻离不开空气外,另一个时刻离不开(并且是想离也离不开) 的东西大概就是声音了。不是吗?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而看不见,却不能闭上耳朵而听不见。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无声的地方,这说明了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追求优美的声音,消除有害的声音,就成了人们始终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室内的一些声学现象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 1/3 到 1/2 的时间是在房间内渡过的,听音乐则更是如此。因此室内的声学现象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同镜子会反射光线一样,房屋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都会对声音产生反射,可惜的是声波并不能被看到,这种现象就往往被忽视了。其实呢,声音
13、的反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和有趣的(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从房屋内某一处发出的声音,都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并且从无数条途径到达听音位置。实际的反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随着房屋的形状及室内物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相信这是不难想像和理解的。由于反射现象的存在,在听音位置,我们实际听到的并不是纯粹由音箱发出的声音,而是音箱的直达声和各次反射声叠加后的效果。那么,这种叠加后的效果究竟是怎样的呢?“混响时间“这个概念是比较常用和重要的,它是指在直达声之后,声波在不断反射中能量逐渐减小的时间过程。这里“混“ 字的应用非常形象,因为在室内某处听到的声音总不是单一的,而是从各个方向来的、混乱不堪的。通常就把反射声
14、统称作混响声(或者再细分为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关于混响时间的概念,声学上有它准确的定义,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能密度下降为原值百万分之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值得指出的是用它可以描述声音的清晰度、丰满度,一般来说混响时间短则声音清晰度好,混响时间长则声音丰满度好。下面再介绍另一个与反射有关的现象,即被称作房间内“简正激发“ 、“共振“、“ 共鸣“的声学现象。这指的是房间因其几何尺度而对某些频率的声波特别优惠,予以加强(形成驻波) 的现象,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通常的家庭居室来说,这种共振的基频频率是在低音区,约在 100Hz 以内。假如房间不能吸声我们可以从上述声学现象出发来想像一下,如果房
15、间内没有吸声物,房间本身也不吸收声音,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那时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不停地反射下去,前后发出的声音都将混叠在一起。例如,在这样的房间内播放语言广播,第二个字音出现的时候第一个字音仍在响,第三个字音出现的时候前两字音仍同时在响再加上会激发出不同频率的共鸣音,则无论是语言或音乐我们都将完全无法分辨(除了第一个音) ,更不用说去欣赏了,听到的只能是一片噪音!读者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这样来模拟一下:找来一台复音电子琴(复音数越多越好),顺次压下它的键不要放手,听一听从乐音到噪音的转变。当然这些只是在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想像。实际上由于墙壁、空气、人体都会吸收声能,反射声总是要逐渐消失的。不过通过这
16、样的想像,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房间吸声的重要性。幸亏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完全不吸声的环境中,否则真是不堪设想!尽管现实中的房间都可以吸收一些声能,但是往往很不理想。如果我们购买了很好的音响设备,它们发出了高保真的声音,可由于听音的房间吸声特性不好,不该有的混响和共鸣使原有的声音受到严重扭曲,那是何等遗憾!因此,真正的高保真放音的追求者,应当也是房间合理吸声的追求者。吸声环境的营造方法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参观一下消声室、录音室等专业的吸声环境,那样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至少也应当留意一下影剧院或其它有吸声设计的场所,吸取点有益经验。从原理上讲,如果在重放时要追求真正的原汁原味,就应当不受反射声的干扰
17、,只听直达声。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完全的吸声环境,而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消声室造价昂贵,使用也不便),因此通常是对房间进行部分的吸声,保留一些反射声并利用之。根据笔者对一些家庭听音环境的了解,大多数是没有采用吸声设计的,尽管其中有些家庭已使用了昂贵设备以至发烧线材。因此,在这些家庭中追求少部分的吸声是一种起码的选择,因为是从无到有,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明显减弱低频轰鸣声,并使声音变得更加清晰悦耳。对于已经采用少量吸声的家庭,则不妨向大部分吸声和均衡吸声努力,使设备能更接近高保真地重放出现场的声音。可以参考有关书籍,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来进行吸声设计。一般家庭听音室面积都不大,设计时宜将混
18、响时间控制在 0形形色色的靓声措施之一希望自己的听音设备上些档次,在追求中乐此不疲,是发烧友共同的心理和行为。欲使听音设备有高档次,只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难,在行家的指导下买搭配得当的高级器材,再请专家相助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及对器材进行正确的调校,目的就算达到了。但这种情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如天方夜谭。正是由于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此种经济实力,但又不甘于自己的设备音效平平,于是就把靓声寄托于花钱不多的周边设备的使用和其它相关措施的采用上。那么常用的靓声措施有哪些呢?1、器材的合理搭配。讲究器材的合理搭配是必须的,但如何搭配才算合理却难有定式。一般来说,器材搭配除功率、阻抗及其它相关
19、技术指标要匹配之外,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档次是否相当,二是能否达到或接近听音者所喜欢的音质音色。由于听音者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搭配思路。比如特别喜爱强调某种特点的就可进行“强强搭配“,喜欢中性或为某种器材抹平个性的,就需进行“互补搭配“。无论音源、功放、音箱、线材,都存在冷、暖,快、慢,软、硬的不同特点,搭配不当,就达不到个人的意愿,也枉费了付出的钱财。然而尽管器材的特点和听音者的要求各异,但“靓声“是听音者主观上的共同追求,客观上的音质好、差也是有着能够被认同的基本标准的。一套设备要达到高音亮丽,中音饱满,低音厚重,且能够表现出通常所说的定位准确,动态凌厉,音场宽
20、阔,音色纯净,空气感丰富,音质富有弹性等等,不是仅靠合理的搭配就都能达到的,前提必须是每个单件器材都有很高的素质。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通过合理搭配达到靓声,不是脱离实际的奢求“最好“,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所力求的“尽量好“。无数专家、音响发烧友的实验证明,在同等付出的前提下,器材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得当,所收到的效果确有很大不同。2、对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对于放音效果极为重要,但这又是最为复杂,最需要专业知识,且可能是投资最多的一个环节。听音室对音效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房间的体积和长宽高比例;二是房间的设置结构,如门、窗的数量、面积、位置,房间内壁六面(
21、或更多面)所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也包括室内陈设)的声反射或者说吸声的特性和指标值(由吸声系数等决定的混响时间)。作为一般家庭,由于不可能专为听音设备度身定做一个在空间和结构上都非常标准的房间,而是只能让设备适应已有的房间条件,所以只能在内装修和附属设施上做文章,包括隔断或尽量减少室外噪声;使用木板、壁布、地毯、窗帘及诸多吸声材料;去除或调整易于引起共振导致劣声的室内杂物;避免存在形成驻波的过多对称或凹形腔体结构等。3、对器材进行正确的调校。要获得好的听音效果,不是买回一套质素优秀、搭配合理的设备就万事大吉,而还需要对器材进行精心的调校。就调校器材的广义说,应包括所有周边设备的使用和靓声措施的
22、采用,但通常主要指两方面,一是设备间的正确连接,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正确、适度的调整;再是器材的恰当摆位(如音箱与后墙侧墙的距离,置放的高低,与聆听者形成的夹角,听音位置的设定等),以及其它为达靓声进行的设定、调整。由于听音室的不同,器材的“能量“和各方面特性不同,音箱等器材的摆位及相关的各方面调校只能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检验的标准不仅是客观上的科学数据和理论,更多的还是听音者主观上的听音感受。欲达到最佳的靓声状态,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试验对比调整。4、器材的避振。设备在水平摆放前提下越稳固越益于靓声。高档器材一般有足够的“体重“,不仅是用料足所致,也是为了稳固(或在客观上起到稳固作用)。非常讲
23、究的设备连音响架都要使用“重料“(优良材质)并有很高级的防振措施。数万元级的 CD 转盘自重要超过几台中低档 CD 机的总重量。最讲究避振的器材当属音箱,除加强自身重量外,要使用能让音箱平稳的脚钉。脚钉多为金属的,也有橡胶的和木制的。鉴于每只音箱的 4 个脚钉不易构成一个稳固的平面,于是一些高级音箱的脚钉可以做精确的调整,还有的附以专用的承托基座。也有的烧友主张用 3 只脚钉按倒品字排列以自然构成一个负重相等的平面(如果不形成等边三角形或三角形的位置在平面上分配不均是否于稳固不利笔者未亲试过)。有些烧友声称不同材质的基座、脚钉可产生不同的音色,例如主张使用紫檀木、水晶石等材料或用两种特定材质叠
24、加等,这显然是超出了避振的范围,延伸了脚钉的作用。音源、功放等其它器材也需避振,一些烧友同样给它们装上脚钉,并采取重压、固定等方式避振。有相当条件的给每件器材单独使用器材架,使它们互不相连,消除振动带来的互相影响。第十五篇斗室也有发烧乐(4)-请注意,如果您的空间很小,千万不要在二侧墙安置二次馀数扩散器,那样将会增加从侧墙来的反射音。在小空间中,二侧墙一定要用吸音装置而非扩散装置。再者,小空间中如果声音太冲、具有侵略性,喇叭后墙也必须做吸音或扩散处理。至于该吸音或该扩散?则完全依实聆听效果而定。我的意思是:如果装扩散板之后仍然觉得侵略性太强,则应该改用吸音布置;假若用了扩散板之后觉得声音既不会
25、太冲,活生感也不错,那就可采用扩散板。斗室内必须经营软调空间在小空间中,如果房间是钢筋水泥的硬调子,即使使用的喇叭不大,也会产生强烈的中低频驻波。此外,我也说过,中频、高频也会因为反射音过强而干扰了定位感。最严重的当然是让您无法舒服的听音乐。所以,虽然我们知道软调子空间会吸收许多中频与低频,但在这么小的空间中这种特性反而正面多于负面。我说过最简单的软调空间作法就是在水泥墙上再钉一层石膏板夹层,夹层里不要忘了塞满玻璃纤维棉。这样一来,整个房间除了改为软调子之外,还兼有更进一步的隔音效果。仝先生的这个房间其实就是木板钉成,再加上有天花板以及木质地板,整个斗室可说是标准的软调空间。因此,虽然他使用了
26、那么大的 JBL 4344,不过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驻波的威胁与压力。整套器材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清楚而乾净的。正三角形摆位为斗室首选虽说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几乎无法讲究喇叭摆位,不过,如果您使用的喇叭不像 JBL 4344 那么大的话,还是有机会做喇叭摆位。在此,我建议您,在小空间中,最好的喇叭摆位就是正三角形摆位法。假若短边太窄,您还可以加用摆位八法中的长边摆法,让二喇叭之间的间隔拉大。仝先生那里由于房间的长边二边都有门,所以无法以长边摆法行之。因此,我就坐在正三角形的位置上听。在这样的位置上,我可以听到最多的细节以及最正确的乐器定位感。当然,层次感与深度感因为喇叭离后墙不到一公尺而受到限制。家庭
27、听音环境四要时下,家庭影院和高保真音响设备已走进千家万户,把许多乐于此道的爱好者带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致使有人发烧到了“ 高烧“不退的地步。有人“高烧“ 之际买得进口音响设备,耗资虽巨,但听起来效果却不佳,与之“土炮“ 族发烧友搞的廉价设备相比还相去甚远,后经几位深谙此道的“权威“ 人士前去试听会诊,才知道是家中的听音环境太差所致。由此可见,音响设备再好,若听音环境不理想,发挥不出高档器材应有的效果,实际上也等于浪费了金钱。那么,改善听音环境,便成了提高音响放音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向一些未入道的朋友简单介绍如何改善听音环境的几点要领,供参考。1.选定最佳房间及最佳位置 家庭影院及欣赏音
28、乐用的房间其最佳形状为矩形,以房间面积尽量大些理想,但因有的居室条件有限,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尽人意的房间形状和面积,这时仍应注意在室内将主音箱左、右两侧尽可能对称摆放。正方形的房间不理想,也可采取将主音箱以墙角为中心对称摆放的方法。音响设备与视听位置应在房间较长的两端,两只主音箱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 米并与视听位置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主音箱正面应稍向内侧转呈八字形,外侧及后背距墙最好各留 0.3 米以上的空间。其高度一般以高音喇叭稍高于人坐姿时双耳的高度为宜。2.要合理的选用吸音材料 能在居室装修时就考虑选用一些具有一定吸音功能的材料是最好的,如无纺布墙纸、带有浮雕花纹的墙纸等。但也要注
29、意吸音材料切忌铺贴过多,否则会使声音发干发涩,缺少圆润、悦耳的空间感,同样会失去音乐的魅力。如居室条件有限,不可能独辟一间作家庭影院或听音室,那么在客厅内放置音响兼作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为上 选,如果将书房或卧室作为家庭影院或听音环境,其效果便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如一侧是水泥墙,而另一侧是大型柜类家具,则需在水泥墙一侧悬挂一两幅具有吸音性的布质装饰画或挂毯等做些声学上的补偿处理,使主音箱的两侧的声学性能尽可能接近对称。若图简单省事,利用落地窗帘、地毯也可收到一定的吸音效果。这样做后可有效地减少部分反射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从而改善听音效果。3.要紧固门窗,隔音防振 发烧友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在欣赏
30、音乐时若声音开大,室内的某一部位如门窗或其它小物件会随着音乐的某段频率一起嗡嗡作响。这种谐振现象要想有效的避免,应注意室内天花吊顶不可做成腔体式,家具也以少为佳,且应避免放置敞口的柜类家具,因其实际上也是腔体;音响环境中也不宜摆放轻巧的壳体工艺饰品。门窗的玻璃(包括家具上的门玻璃) ,一定要安装牢固,并注意缝隙处的衬垫。若听音环境临街或近闹市,嘈杂声过大,还应采取隔音措施,方法为除密封门窗缝隙外,最好能将门窗玻璃改为双层以使隔音性能大大提高。为使振动减为最低程度,还可以在主音箱为小型音箱,不妨采用“I“字形或“Z“形音箱架将其架起,无条件者也可把音箱放在低柜上,但低柜最好沉稳结实,里面需放满物
31、品。4.要使用电源专线 家中的电度表要换为 5 安培以上的。音响用电、厨房用电、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等也都要各自设立专线,以互不影响。如条件限,至少应单独为音响设备安设一条专线,并最好与其它家电避开同时使用,否则吸尘器、电吹风、微波炉、计算机、空调等电器均会产生电杂波,造成噪声影响视听效果。漫谈隔声很多年以来,大凡是发烧友,或自命为发烧友的,都会为自己的听音环境作一些处理,为的是改善听音条件,以及把它搞得美观一点。于是有人在墙挂上挂毡,在墙角放两根SOUND TUBE。也有一些买来几块贵价的 SONEX 左放右放。而一些又会买些“海马“海棉垫(当然便宜得多啦)却又能搞出差不多的效果。更有一些,像
32、笔者十多年前那样,拾来一大堆盛蛋用的纸卡,再把它们喷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在墙身呀,天花呀,一一贴上,效果也相当不错。也有朋友听我说,在家中不同位置,放几盆植物,如果弄得声音不错时,其它家庭成员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一些。好了,这一切举措,基本上是起到调音的作用,极其量来说,也只能是吸音作用,而决不能起到隔声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确实是很多发烧友的错觉,大家一心以为既然把声音吸去了,它不就是跑不远了吗?但残酷的现实却是这样:声音吸去了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是的,上述的各项举措,真的会吸?quot;一点儿“声音,但吸去的量和余下的比较,却是微不足道。严格来说吸去声音是把声音由声能转换成另一种能量(通常
33、是热能),在听音室内,如果谈到吸去声音的能量,工程师会笑着对你说,这点可以不理了。但如果你是较认真的发烧友,隔声可能对你有深一层的意义。在专业的录音和鉴听场合,隔声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里面也有很多大学问。这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用耳机鉴听音乐时,除了声场这一项指针外,大家会发现,无论是频域,或是瞬变、动态、音乐的纤细度等等都能够轻易胜过我们家里的音箱。这两者为什么会这样大差别?里面牵涉很多原因,而其中一项,就是两者的隔音条件相距很大。我们一般在家里听 HiFi,声压一般维持在 90 到一百零几 dB,再大声家人或邻居便会投诉。这里说的,一方面是放声的声压,接近 110dB 已是一般家居的
34、上限,在这个范围器材已很容易出现疲态,而另一方面,作为听音者可能自得其乐,但一旦较长时间暴露在强声压下,我们的耳朵已处于能承受声压的极限,这样我们的听觉的灵敏度,诸如分析能力等,都会变得迟钝了。在一般的城市家居中,本身的环境噪声已不低,最小的也有大约40dB,如在香港这样繁华和人口稠密的,就更不止此数。于是我们看看,如果我们在家听音乐,声压维持在 100dB 而邻居可以接受,减去噪声台阶(Noise Platform)40dB,于是剩下的可用上动态就只有 60dB 了。一般来说有 60dB 的可用上动态已相当不错,只是器材,特别是音箱,在处于极限时往往有失准的表现,于是我们会感觉到声音不太好。
35、如果要提高上动态,譬如增加到 65dB,这时声压上限便得提升到 105dB 了,这时候器材的非线性失真会以几何级数递增,而你的听觉在 105dB 下变得更不灵光,这样两者加起来,你便会感觉到烦噪了。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想到,为什么不能把噪声台阶降低?对,如果把噪声台阶降低 5dB,即 35dB,这样维持 100dB 声压上限时,上动态就有 65dB,这时和上例 105dB 相比,器材和我们的听觉并没有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听音质量就会比在 40dB 噪音台阶和声压上限 105dB 时有起码一个数量级的改善。读者们也就很清楚在那种情况下声音会较好。要降低噪声台阶,便得要谈到隔声了。我们知道,在
36、这个星球上,声音传导基本上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在没有空气的真空中一切都会变得死寂了。有读者会不同意,因为在他的 Dolby Digital 5.1 体系,欣赏星球大战时是地动山摇。很抱歉,你给电影骗了。真正的星球大战,仍然只能默默地在死寂中进行。要隔声,简单地说,就是要斩断声音传导的路径。这点,道理显浅易明,可要做得好,就不容易了。既然声音是靠空气传导的,要隔音首要的条件是把听音室内的空气和外间的空气隔断,换言之就是把听音室密封起来。分体空调应尽量安装匹数大一点的,这样机器长期在慢速的情况下都能应付裕如,因之而产生的机械噪声也会少一点,另一方面要维持听音室内的新鲜空气供应,空调机的制冷量更要大一点。大家要注意,一般窗式空调都有鲜风供应设备,可是分体的就没有这种设备,更甚的是一般人家压根儿没有这样想过,故此为了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