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养幼儿文字意识的“前识字”活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2213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文字意识的“前识字”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文字意识的“前识字”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文字意识的“前识字”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培养幼儿文字意识的“前识字”活动 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那么,如何开展能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前识字”活动,而不使其误入机械记忆、强化训练的早期识字活动呢?我们以“有趣的提手旁”活动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核心经验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前识字”核心经验包括“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和“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三个范畴,在“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这个范畴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组成规律、采用一定策略(如情景线索、语法线索和部件线索等策略)猜测汉字是幼儿应该获得的重要经验。这种经验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有

2、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的核心经验中,部件线索策略是指幼儿根据生活中习得和理解的部件,关注和猜测遇到的与部件相关的词汇的含义。80%左右的汉字是合体字,合体字大部分是由偏旁和部首组成的,汉字的偏旁往往具有表形达意的作用。例如,带有“扌”的汉字绝大部分与手的动作有关联,如提、挂、摇、拉等;带有“氵”的汉字绝大部分与水有关,如河、江、湖、海等;带有“犭”的汉字绝大部分与动物有关,如狗、猫、猪、狼等。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与动作有关的汉字偏旁的学习,给幼儿提供展现已有识字经验的平台,梳理幼儿已有的对文字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利用“部件线索”去猜测、学习新的汉字,并对文字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字功能和文字形

3、式的意识。 大班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文字功能和文字形式方面的经验,知道文字与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并自然习得了一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开始接触到许多有相同部件的合体字,他们对这些相同的部件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有些幼儿在阅读中会就图画书中汉字的偏旁部首进行讨论,试图猜测这些有相同部件的汉字的含义和读音。我们认为,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现已有的有关汉字习得的经验,梳理幼儿对相同部件(偏旁)的经验,进而发展幼儿有关文字规则的经验,能够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提升。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动作都是用手来完成的。推拉门、抬桌子、擦椅子、拥抱、握手、拍手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动作。因此

4、,结合幼儿有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这一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大班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扌”这一教学活动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要以游戏为教学形式,在有意义、功能性、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这一教学活动。 1.玩一玩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选取带有“扌”动作的游戏“猫捉老鼠”“你好”作为暖身游戏。“猫捉老鼠”是孩子们平时很感兴趣的游戏,它不仅能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也能让孩子们感知“捉”的手部动作。“你好”的游戏由“拍”肩、拥“抱”和“握”手三个手部动作组成,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使用手部动作,做了与接下来将出现的三个拥

5、有“扌”的字有关的动作,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这些跟“扌”有关的动作与手直接有关,幼儿容易理解。在游戏活动中重复做这些动作,幼儿能初步感受到它们的相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从理解具体动作的相同点过渡到理解表征符号的相同点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做完游戏后,我们请幼儿回想一下:刚才做了哪些动作?这些动作都跟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我们重复幼儿的回答“这些动作都跟手有关”,然后呈现这些字的字卡,通过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充分观察这些“扌”的字,从理解动作的相同点转到理解表征符号(文字)的相同点,表现自己对“扌”的认识,进而归纳、提出“扌”的含义,并将这些字上面的“扌”用显

6、著的颜色标示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通过提问和呈现文字卡片的方式使幼儿从关注动作的相同点过渡到关注表征符号的相同点,从而发展有关“汉字的组成规律”的核心经验。幼儿知道了手部动作可以用“扌”的字来表示,为后面据此猜测新动作、新的带有“扌”汉字的含义奠定了基础。在大班,许多幼儿已经认识“捉”“拍”“抱”“握”等字,但对这些字在表征形式上的共同点缺乏关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让幼儿充分表现他们已有的“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水平,通过集中观察、比较则可以促进幼儿有关“汉字组成规律”的核心经验的发展。 3.猜一猜 在幼儿获得了大部分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有“扌”这个文字规则的经验以后,我们就引导幼儿利用部件线索策略

7、来认识新的文字,即幼儿看到“扌”的字,就会主动想到从手的动作去猜测字的意义或读音。我们首先出示了“擦”和“扫”的动作图,让幼儿猜测图中有什么动作跟“手”有关,并加以模仿或示范。我们在总结后出示“擦”和“扫”的文字,让幼儿观察文字中是否有“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观察图画中的动作和自身动作两个方面帮助幼儿将跟手有关的动作与文字建立了联系。接着,我们又分别出示了“提”和“摸”字,让幼儿去找一找文字中是否有“扌”,并根据这个“扌”去猜“这个字宝宝是什么意思”。我们示范提水的动作和摸幼儿的头,在幼儿充分猜测后说出这个字,并提示“我在用什么摸”,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和字中的“扌”认识到这个新字跟手的

8、动作有关,并准确理解其含义,最后我们出示动作图加以验证。 4.找一找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强调符号、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强调多种感官参与。因此,在“有趣的提手旁”活动的“找一找”环节,我们让孩子们在图画书中找出有“扌”的字,使他们认识到不仅仅是幻灯片里所呈现的那几个字有“扌”,在我们的图画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字,从而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文字、符号的兴趣。 当幼儿在图画书中找到有“扌”的字时,我们就将幼儿找到的字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操作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扌”这个部件的学习水平。我们把幼儿找到的字的含义说出来,让幼儿根据汉字做动作,来理解这个字是否跟手有关,从而形成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的核心

9、经验中利用部件线索策略来猜测汉字意义的能力。 三、教学启示 教师应如何通过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通过对“有趣的提手旁”这一活动的组织和反思,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1.“前识字”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核心经验,而不是识字 “前识字”活动和“识字”活动的目的不同。许多“识字”活动,尤其是一些机械、枯燥的识字活动往往是以认识多少字为目的的,活动过程往往是先认识汉字的结构,然后接触偏旁部首,再到认识汉字,每一步的学习都以认识这个汉字为主要目的。而“前识字”活动关注的是与幼儿未来识字有关的基础性、根本性的经验。本次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认识多少带

10、有“扌”的文字,而是让幼儿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意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对偏旁部首和汉字产生兴趣,并初步感知“扌”和手的动作有关,从而为今后学习其他偏旁部首和理解文字含义作铺垫。尤其是“找一找”活动环节与识字活动的区别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同样是出示幼儿找到的带有“扌”的汉字,在以识字为目的的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先让幼儿认识这个字,记住这个字的发音;而在本活动中,我们是告诉幼儿这个字是一个什么字,然后让幼儿想出、做出与这个字有关的动作,以判别这是否是一个跟手有关的字,目的在于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到有“扌”的字往往是跟手的动作有关,进而去猜测这个字的含义,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理解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习

11、得文字。 2.应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开展“前识字”活动 幼儿是以生活中的符号和文字为载体来发展“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在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类似“汉字的起源”“生活中的标识符号”“某一部首(偏旁)的文字”“百家姓”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 本活动中,有趣的“扌”就属于“某一部首(偏旁)的文字”中的内容。同一部首(偏旁)的汉字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部首(偏旁)的汉字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来发展幼儿的“前识字”核心经验。我们要选取幼儿可以感知、体验、表现含义的文字。幼儿对手的动作有生活经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并能表现和表达出来。但有“扌”的汉字很多,并不是所有有“扌”的汉字都可以纳入教学内容,我们集中呈现的“捉”“抱”“握”“拍”“擦”“扫”“摸”“提”等字,其动作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感受、能够直观展现出来的。 3.通过游戏使活动具有趣味性 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要以游戏为教学组织形式,让幼儿在玩中、操作中获得“前识字”核心经验。因此,专门性的“前识字”活动要特别注意在环节设计、形式选择上的趣味性,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们以四个与活动目的紧紧相扣的游戏环节贯穿“有趣的提手旁”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知、认识“扌”,使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能达到目标,真正做到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