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爸爸带我去爬树教材分析:爸爸带我去爬树虽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讲述的事情又贴近儿童,但文中揭示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教学目标:学生理解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学生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揭示文章思想:一个时代感很强的主题回归自然。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构想:本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内容很浅显,所反映的生活和同学们很贴近,文字障碍不多,因此,非常适宜自学。 “回归自然”这一主题对于
2、城市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抽象和陌生,但可以调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感受,把这一内容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教学时间:1 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习了山中杂记 ,你有什么感想?2、是啊,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再随作者班马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景。3、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你对班马有哪些了解?班马原名班会文,是目前畅销书亲子旅行成长新策略的作者。据介绍,该书是中国第一部家庭亲子旅行的完整方案,其旨在让孩子在旅程中获得成长,是我国目前公认的一种好玩的亲子教育方式。2、齐读课题爸爸带我去爬树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
3、文。4、多音字:5、词语:莫名其妙: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不明白,不理解。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7、指名朗读,纠正字音。8、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相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爬树的时间、地点、对象。 “我”是怎么爬树的?“我”爬第一棵树时怎样?“我”爬第二棵树时怎样?为什么先要热身?三、分组讨论,赏析全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教师从中引导:(1)作者是城市孩子,生活视野窄,胆量小,过分的安全措施使作者很娇气。(2)最终归结为“回归自然”这一主题。板书“回归自然”2、 “我”爬上树后的
4、感觉怎样?这种感觉说明了什么?解答上述问题后,对文章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本文有深刻的含义,那就是爸爸带我爬树的真正用意。爸爸带“我”去爬树是针对一个城里孩子平时生活和所受教育的缺陷所作的决定,他是想通过爬树,要“我”扩大视野,增长才干,锻炼身体,回归自然,让“我”在爬的过程中有所收获。3、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1、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2、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
5、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板书“热爱自然” 、 “保护自然” 。五、课堂练习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六、教师总结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作业设计:1、理解课后题。2以“回归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想。板书设计:第一次爬树 热身 回归自然爸爸带我去爬树 热爱自然第二次爬树 领略大自然美景 保护自然爸爸带我去爬树问题设计佳句赏析:我们 脚踏着水桶粗的横干,手抓住坚硬的枝条,迎
6、风站在离地有十来米高的半空 中风好大呀,蓝天白云,田野碧绿,小河在发着亮而我的四周全是 枝条,绿叶,我像一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我一只手搂着大树,一只手搂着爸爸,恍恍忽忽 中觉得心很大,又很深,很远 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 回城了.回家了. 我还老在望那棵树,好像在树上也是一个家,一个遥远的老家.思考:1、爸爸是怎么带我去爬树的?2、“人在树上真的很快乐”为什么?3、联系文章,你是怎么理解“恍恍惚惚中觉得心很大,又很深、很远”这句话的意思的?4、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6、爸爸带我去爬树为什麽要重点写“我”爬上大树的感受?7、爸带我去爬书中两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7、8、文中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案:1.答:爸爸先带我去选树,爸爸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我爬树。先用微笑鼓励我,接着命令我爬树,然后爸爸保护我系数。当爬第二棵树时,爸爸跟我一起爬树,边爬边帮助我。2.答:在树上看到不同的景致,看到了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体会到了爬树过程中战胜困难的乐趣,更体会到了回归大自然的快乐。3.答:因为在书上看到不同的景象,体会到了爬树过程中战胜困难的乐趣,更体会到了亲密的父子情。4.: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5、让我体会到爬树的无限乐趣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奇特感觉,教育我要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6、因为 有你爸在树低下 撑着你 你才能爬大树 你爸无私的付出 才
8、会让你爬上大树 你爸就是你的靠山。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如何把父亲“大树”的形象通过实在的事物写出来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写如何或者怎样爬上树,那这篇文章就会缺乏真正的内涵,因为你偏离了重点。重点是刻画人物形象,即父亲“大树”的形象。而你父亲形象是主要是通过你的心里感受来侧面反映出来的,所以你的感受很重要,应该重点描写一下。希望你重点理解借物写人,侧面烘托,刻画形象几个词。7、第一次是很害怕,而第二次是很熟练,和树很亲切。8、对比。我与父亲的对比;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 。课后反思:美猴王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为明朝的吴承恩。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
9、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教学目标:划分结构层次,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故事情节。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性。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构想:本文内容浅显,但属于古代白话文,所以有许多文言词汇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词义,读通课文。让学生自主讨论,合
10、作探究,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 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7 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 8-12 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 13-100 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
11、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 40 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 82 岁。2、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
12、用?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4、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它之所以成王,被称为美猴王,是凭它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它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二、自主探究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迸裂 ( )瞑目( ) 窍( ) 石碣( ) 镌(
13、)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遂 开辟 石崖瀑布 疲倦 逐 怪癖 天涯 曝光 蜷缩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开辟,喜不自胜,天真地秀,日精月华4、理清文章顺序。破石而生,肢体皆全。跳入瀑布,发现水源。带领众猴,进入洞天。被拥为王,胜似神仙。三、语言揣摩1、“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众猴只是欣赏瀑布,却不敢入,石猴却连声高呼“我进去”。初步表现它胆量与众不同。2、“它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这句话写石猴进入瀑布泉,只用了十六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它的高强本领和勇敢精神。使用动词“蹲”、“纵”、“跳”,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
14、其分。四、问题探究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2、有人说:“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请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孙悟空为例,他变化多端,武艺高强,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3、第四段对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属正面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
15、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它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五、欣赏评价1、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请你仔细阅读第二段,从修辞、句式、内容等角度加以赏析。2、作者是如何抓住猴性,显示其特征的?六、拓展阅读悟空只好拜辞菩提祖师,驾起筋斗云,哪消一个时辰,便回到了
16、花果山,举目看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大吃一惊,急忙召唤他的猴子猴孙们。猴儿们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美猴王哭诉。原来猴王走后,有个混世魔王前来抢占水帘洞,还捉了许多小猴。美猴王大怒,问明方向,便去寻魔王报仇雪恨。悟空去到水帘洞前叫骂,混世魔王披挂出来迎战。悟空夺过混世魔王的大刀,把他砍成两段。好猴王,只见他拔下一把毫毛嚼碎喷去,立刻变成数百个小猴,杀进洞中,剿灭众小妖,救出被掠去的猴儿们。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看他的言行,这个片段通过孙悟空的哪些行动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特点?试析。2、画线句使我们想到了现代的生物技术“克隆”。作者的想象力多丰富啊!发挥你的想象,为这段故事
17、补充一段细节描写。作业设计:查找有关西游记的故事,阅读有关章节。板书设计:美猴王破石而生,肢体皆全。跳入瀑布,发现水源。带领众猴,进入洞天。被拥为王,胜似神仙。课后反思语文天地:感受快乐教学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欢乐,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教学目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打动别人。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生活中快乐的事例;在讲述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精神。体会发现和创造是最有乐趣的事,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取得了胜利,会感受
18、到乐趣,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感到快乐。教学重点难点要求学生体会发现和创造是最有乐趣的事,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取得了胜利,会感受到乐趣,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感到快乐。教学构想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自己整理材料,设计版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只给予相应的指导。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做。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材料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备材料 整理材料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欢乐,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今天,就请你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二、准备材料(提前布置人物让学生去调查
19、采访)提示:1、稿件内容要真实。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小事,比如:旅游、收集、体育运动、小实验、小发明等,要求学生说清楚要求学生说清楚发现和创造是最有乐趣的事,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取得了胜利,会感受到乐趣,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感到快乐。3、学生分小组交流,再由小组集体评价,并推荐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全班交流,并在全班中进行评价。4、要求学生将自己讲述的故事写下来,最好配上照片。(注:小组合作办杂志的要注意做好分工。)三、整理材料筛选、整理,修改稿件的内容。要求: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要图文并茂,书写要整洁。篇幅过长,还要进行缩写或改写。板书设计:感受快乐发现和创造克服困难向自己挑战取得
20、了胜利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设计版面学生学习的过程一、引导学生设计版面1设计草图,排排版。2题目要醒目。3版面上下左右要平衡,色彩搭配要协调,形式要活泼。4合作的同学要注意分好工。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板书设计:题目要醒目版面上下左右要平衡色彩搭配要协调形式要活泼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展示学生的手抄报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示:1 内容范围是否广泛。2 表达是否多样化。3 装饰排版是否合理。4 整体的效果是否吸引人。5 书写是否整洁。6 手抄报的命题是否正确。7 是否有创意。学生根据以上提示,用心观看,填写评价表三、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板书设计:评价内容范围是否广泛。表达是否多样化。装饰排版是否合理。整体的效果是否吸引人。书写是否整洁。手抄报的命题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意。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