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凹印工艺的故障分析在凹印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工艺故障。这些工艺不仅是发生在印刷过程中,在印前制作以及后加工领域都会出现。这些故障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加工费用、修理费、原材料费用的损失;印操作顺序出现混乱;高效的生产受到阻碍,成本上涨;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印刷制品,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在凹印中,出现的工艺故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印前领域:商品规划不完备;印刷物构成不良;设计不完全;制版不良;印刷材料不良等等。 印刷领域:印刷效果不良;色相不符:尺寸不准;印刷适应性不良;印刷条件不良;印刷精密度不准;印刷机装备不完全;印刷机操作不良;印刷车间环境不良等等。 印后加工领域:分层叠片不良
2、;制袋的适应性不好;充填适应性不好;后加工性能不良(沸煮、蒸汽杀菌);耐光性能小好;保存适应性能不良;流通性能小良:方便性能不良等等。 下面是凹印中常见的几个故障实例。 版污,也称非图纹部分现象,是指漏过刮刀的油墨向印刷用纸转移的现象,是凹版印刷中特有的一种故障。 产生版污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印刷速度快; 、印刷油墨粘度硬; 、稀释剂用量少; 、大量使用 2 号(标准)、3 号(干燥慢)干燥剂以外的溶剂; 、油墨的干燥性缓慢; 、刮刀呈波浪状态,刀刃探出过多,刮刀压力过大,刮刀角度不准; 、版辊周围太细。 出现版污,我们应分析并采用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降低印刷的速度,降低油墨的粘度,以缩小
3、剪断应力: 、加大稀释剂树脂量,以提高润滑性; 、中止特速干燥、缓慢干燥溶剂的使用,力图提高再溶解性; 、改善干燥性能。 上述解决办法中,第一种是最为有效的策略。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版辊周长要小; 、刮刀的给定、研磨角度等的准确性; 、过大施加于刮刀的力。 总之,一种因素不可能导致故障的发生,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总结全面的对策.静电故障,这是在大多数印刷故障中最难以阐述清楚的现象,特别是最近多种印刷用纸的出现以及印刷追求高速化,更易出现这种现象。静电主要有摩擦带电、流动带电、喷出带电、剥离带电、粉碎带电以及搅拌带电和混合带电,其中和印刷关系最大的是摩擦带电、流动带电和剥
4、离带电。与其他工种相比,印刷可以说是非常容易产生静电的工种。今后对静电障碍的对策研究,将成为重要的管理项目。 在凹版印刷中,静电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空气和膜的摩擦; 、膜和导向液、压辊的摩擦、剥离; 、膜的种类不同,带电性有差异; 、因油墨的类型不一样,带电性有差异; 、环境状况不同,带电性有差异; 、机器的除电(地线)状态不一样所以有差异; 、印刷速度带电性的差异。 相应的对策: 、压辊向印刷用纸运转状态的角度为钝角,以降低剥离带电; 、控制湿度,避免 50%以卜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 65%以上湿度,以降低流动带电; 、检查机械的去除静电状态,以降低摩擦带电; 、降低印刷速度,以降低剥离、
5、流动摩擦带电。 静电故障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现象有“胡须”、“溅墨”和“云纹”,有必要注意各种现象的处理对策。 、胡须 现象:印刷物的黑体字、字框、实地印刷部分的锐角位置有胡须状的油墨飞舞。 对策:一般提高油墨黏度,降低印刷速度就可以就解决问题。现在静电防止剂的添加没有改善结果,可以考虑一下印刷膜的差别影响。 、溅墨 现象:距离图案几厘米的位置,有纤维状的油墨飞舞发生。 对策:降低油墨黏度,使用快速、慢速溶剂的混合溶剂有效。 、云纹 现象:在实地印刷部分有不明显的雾状或圆形出现,特别是使用有甲苯的油墨容易发生此现象。 对策:这与油墨的黏度、印刷速度没有太大的关系,添加静电防止剂和少量酒精特别有效。
6、 刮刀,可以说,凹版印刷中有 70%以上的故障是在刮刀与版辊之间发生的。 刮刀故障的主要表现在: 、刮刀线 现象:在印刷物、非画线部分出现无关的长线。 原因:刮刀和版辊之间有夹杂异物的纹状污线产生,或者刮刀研磨不良、损坏。 细的浓线:有坚硬的夹杂物,造成刀刃损坏:粗的浓线:有柔软的夹杂物,双重纹在图案中央部分呈现。 对策:油墨使用前后要过滤;刮刀要再研磨或者一更换;循环泵使用过程中要过滤。 、刮刀粉尘 现象:实地部分、粗体字的末尾部分,有丝状的污线产生。 原因:刮刀内侧有柔软的异物堆积,在图案尾部由于刮刀的转移,异物遗漏下来,产生污线。 对策:去除杂物:油墨过滤以及对刮刀内侧进行清扫;降低油墨
7、黏度;要装刮刀时,应该注意刮刀探出长度,避免刮刀上得太硬或太软。 、无规画痕 现象:在印刷物的图案、非画线部分,随机产生 1-2cm 高的污线。 原因:细小柔软的夹杂物,从刮刀和版辊间裂口中流出后产生污状。 对策:油墨的过滤;环境重新清理;印刷前版辊幅宽须重新设定。 刮刀故障中,夹杂物混入的现象最为普遍,彻底过滤油墨(150 一 200 网眼)可以防止印刷室内尘土混入。随时注意印刷室内环境卫生的清扫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附表 凹印常见故障表 因素关系(大、中、小) No 故障名称现象人设备材料方法环境 1 刮痕线条状的污线 2 刮刀粉尘图案尾部有丝状油墨 3 圆规划痕雨线状的小污点 4 墨刀生锈
8、经过一段时间后,刮刀刃易生锈 5 粘度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粘度增加 6 油墨故障发色性、附着性不良造成光泽不够 7 发泡在墨斗中有泡出现 8 起皮在墨斗中难于流动处,有干墨皮出现 9 浮色混色油墨在墨斗中分离 10 沉淀在墨辊上有淤泥状的不分解物出现 11 非图文部分薄膜状的油膜向印刷纸转移 12 糊版细纹、小文字间断、脱落的不良现象发生 13 龟纹有斑纹出现 14 墨膜在阴影部分有流线状的浓淡不一的斑点出现 15 加网因为和屏幕的角度一样,有浓淡不一的斑点出现 16 色调再现不良套印印刷中的浅颜色部位的斑点不能正确映出来,太粗、太细运转不良发生。 17 文字边粗实地的油墨印出,小文字变粗,版文
9、字有破损 18 静电气障碍着色部位的周围有胡须状的污线,油墨飞出来 19 残留溶剂有机溶剂残留、臭气很浓、堵塞事故、分层叠片加工不良等现象 20 印刷物不匀因为是多面印刷,上下、左右、图案再现性产生差别,特别是着色部位 21 版磨损图案的再现性,全部浓度反映不足 22 套印不良图案的位置,制袋尺寸反映不足 23 结块缠绕后的印刷面和非印刷面的附着,油墨脱落 24 色变化印刷中保管的残留油墨中混色油墨的色相发生变化(多数表现在白墨中的混合物) 25 导轨脱落(疵点)在着色和重叠部位有针孔状的油墨脱落 26 拉毛前一个单元的油墨附着在版面上 27 套不准图案的再现性不稳定 28 纸张起毛压印胶辊/
10、单元之间起皱 紫外光固化油墨(UV 油墨) 在包装柔印中,如今 UV 油墨的应用越来越多。UV 柔印油墨安全可靠,使用中无溶剂排放,不易燃,不污染环境,适于印刷食品、饮料、烟、酒、药品等卫生要求较高的商品包装。另外,其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可以近乎 100%地转化为墨膜,被认为是一种印刷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几乎为零的环保型产品,普遍应用于各类纸张、铝箔、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印刷。UV 油墨的主要特点?(1)UV 油墨经紫外光照射后可迅速固化,而印刷机或印版上的 UV油墨在未经紫外光照射前是不会固化的,即机上不干,印后即干。在柔印中,UV 印品之所以能获得用其他油墨无法获得的印刷效果,就在于 UV 油墨可在
11、紫外不照射下瞬间固化,因此印刷,烫印,模切及其他印后加工等都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联机完成,从而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特别适用于机组式柔印机。(2)干燥装置简单,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干燥速度快,印后可立即进行后续加工。(3)UV 油墨的固化过程是光化学反应过程,是由线形结构变为网装结构的过程,所以印刷墨层具有耐水、耐醇、耐磨、抗老化等许多优点,这是其他各类油墨所不及的。UV 油墨的耐划和耐化学腐蚀性,正是标签组合印刷的主要要求之一。UV 油墨的固化原理还决定了它非常适合印刷非吸收性承印材料。(4)无溶剂挥发,印迹固体成分高,用墨量小,综合成本低。同一柔印产品,UV 油墨的用量不及水墨的 50%。但由
12、于油墨浓度高,所以必须采用封闭型的墨槽,同时要增加调整油墨黏度的调温系统,为了防止承印物发生热收缩,还需要配备 UV 灯冷却系统。(5)UV 油墨颗粒细,浓度高,印刷过程中不改变物性,无溶剂挥发,黏度稳定,所以印刷适性好,印刷质量高,不易糊版、堆版、可用较高的黏度印刷,而且墨层附着牢固,网点清晰度高,价调再现性好,墨色鲜艳光亮而且均匀,某种颜色的 UV 油墨一旦调好,印刷前仅需要很少的调整和准备时间,特别适合专色及大面积实地印刷.由于 UV 油墨使得印刷品的墨色一致性和质量一致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以前在柔印中很难印刷的一些图案也能够很好地复制出来,比如在一块大面积的实地区域内印刷几个或
13、者几行非常细小的阴文。 由于 UV 油墨对各种承印材料有良好的附着性能,使得传统油墨难以印刷的一些塑料薄膜也可以印刷了,并且印刷故障大大减少了。 (6)UV 油墨虽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会发生变化,应保存在 20以下的环境中。(7)UV 油墨不能与一般油墨混合使用,稀释剂、清洗剂也必须使用专用的或兼用的。 (8)具体某一型号的 UV 油墨并非通用于所有承印材料,在印刷时要视不同的承印物以及机型等,通过试验正确选用。总之,UV 油墨无论从环保、印刷质量还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比其他油墨更具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UV 油墨的开发,还是使组合印刷工艺得到较大改进的主要因素之一,继
14、而推动了社会对综合印刷需求的增长。 自从 20 年前 UV 油墨投入商业应用以来,其发展十分迅速。现在,UV 油墨的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非其他印刷工艺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生产的新型柔性版印刷机中,差不多每 10 台就有 8 台配置了 UV 印刷装置。2、 UV 油墨与各种材料的配套问题 与其他油墨相比较,UV 油墨无论在印刷工艺还是印刷质量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能获得其他油墨无法获得的印刷效果。但在使用 UV 油墨时应注意与各种材料的配套问题。(1) UV 灯管 固化装置中 UV 灯管的数量及辐射强度必须视印刷速度、墨膜厚度和油墨颜色的明暗而定。以 BASF 的 UV 油墨和 U
15、V 光油为例。如果第一色(如青色)的标准墨膜厚度为 1.20-1.40g/?O,印刷速度为 100m/min,则应使用 2 支 120W/cm 的中压水银灯;如果把色浓度高、较暗的油墨印在一两个叠色上,就会增加整体固化的难度,这是由于 UV 光很快被颜色深重的油墨吸收了。 标准四色 UV 油墨的固化难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品红、黄、青、黑色,因此,UV 多色印刷的色序应为黑、青、黄、品红。有些专色墨也很难固化,如绿色;不透明色也很难固化,因为它把 UV 光都反射回去了;金墨、银墨也有同样的问题。 UV 灯的寿命是有限的,已经老化的灯管无法 UV 油墨或 UV 光油固化。使用说明书上大多标示 UV 灯
16、使用约 1000 小时后就必须更换,事实上,如果印刷中感觉在正常印刷速度下印品不能固化,就必须考虑更换 UV 灯,以免影响印刷整体作业。(2)反射罩 如果不安装反射罩,大约 80%的 UV 光会因散射而不能照射到承印物上,因此 UV 固化装置必须安装灯罩,以使 UV 光集中反射在承印物上。反射罩必须保持清洁,粉屑或灰尘附着于反射罩上,会影响反射效果。平常在不使用 UV 灯时,应将 UV 灯罩关上,以防止落上灰尘。 在目前柔印使用的 3 种类型的油墨中,水墨和 UV 墨都是公认的“绿色”环保型印刷材料。近 10 年来,柔印在国内外包装印刷领域得到迅速发展,除了和柔印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进步相关外,还
17、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印刷方式迎合了绿色包装发展的需要,可以广泛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水墨和 UV 墨。高精度柔印水墨的出现和发展,曾经促进了柔印的发展和进步。如今,柔印 UV 墨的推广应用,必将再次推动柔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柔印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外许多精美的柔印包装基本上都是彩 UV 墨印刷的。美国是柔版印刷最发达的国家,其柔印 UV 墨 2000 年的用量已达到 3500 吨。我国的UV 柔印尚处在起步阶段,据有关方面统计,2000 年我国 UV 柔印墨的用量为 62 吨。 油墨的调节 柔版印刷品的印刷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油墨的调节。柔印油墨是一种接近牛顿流体的物质,它的黏度只有 0.0
18、2-0.2Pa?s。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黏度适中,色相不变是保证印品质量的关键。一般对油墨的调节可分为印前调节与印刷过程中的调节部分 1、 印前调节 为了降低成本,在印刷时不可能每次都使用新墨,因此往往会先使用剩墨,但由于放置时间过长以及多次加入助剂,剩墨往往会变得很黏稠,这时若直接开机印刷,必定会大大影响印刷效果,容易的生拉纸毛等故障。 对于水墨,通常人们以为用水来调节就会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是;伴随着良好的流动性,会产生印品颜色偏浅问题。正确做法是:先将剩墨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 PH 值稳定剂或氨水、水、并与一定量的新墨混合,充分搅拌后,便会得到具有良好流动性而且不改变
19、色相的油墨。 在使用新墨时,也一定要先搅拌均匀,再进行稀释调整。2、 印刷过程中的调节 油墨加入墨槽中后,并非不定时地加些新墨就可以了,而是要时时观察它的动态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 水墨是一种碱性物质,PH 值为 8.5-9.5,一般为 9.2 左右为最佳。维系水墨呈现碱性的物质是氨及胺类物质,碱性物质的挥发会导致随着印刷过程的进行,油墨 PH 值不断降低,油墨在墨槽中变得越来越黏稠,流动性不好,并随之产生一系列印刷问题。这时,在油墨中补充一部分碱性物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从经济角度考虑,一般首选氨水,也可加入一定量的 PH 值稳定剂与水进行调节,并注意随时补充新墨。 在
20、印刷过程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是墨槽中流动的油墨中有很多气泡,而过多的气泡会导致油墨流动不畅,并会使印品出现针孔等现象。此时需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剂进行调节,但消泡剂加入量一定要低于 0.5%。 无论是在印刷前还是在印刷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应当测量油墨的 PH 值,使其稳定在 9 左右,因为油墨的黏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油墨的 PH 值有关,只有在合适的碱性条件下,油墨才具有合适的黏度,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流动性。有时在印刷前或印刷过程中,油墨的黏度很大,可 PH 值却合适,这主要是由于油墨的触变性不好,此时无须加入助剂调节,只需用墨铲搅拌一会儿,油墨的黏度就会降低,并重新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正是考虑到油墨的
21、触变性,在正常印刷生产中要不时地搅拌墨槽中的油墨。另外,过低的温度也会导致上述问题,因此,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也是柔版印刷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温度保持在 25,湿度保持在 60%左右即可。 在柔性版印刷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找准根源,对症解决,如:(1) 油墨过稀,造成墨膜经摩擦后容易脱落,解决方法是加入一定的增稠剂或在印品表面罩印一层保护性光油。(2) 油墨太稀或干燥太慢,造成油墨渗入太深,出现透印问题。解决方法是调稠油墨或减少给墨量。(3) 油墨的干燥速度过快,造成糊版。解决方法是酌情加入一定的慢干剂,每次加入 1%,直至问题解决,也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机速来解决。(4) 油墨干燥太慢,造成印品粘连。可以用加速溶剂挥发(比如加入一些挥发快的溶剂,像无水乙醇)或增加热风的方法来解决。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要想得到良好的印品,需要操作人员在印刷过程中随时注意油墨的变化,随时调节,使之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并随时记录,建立档案。声明:以上信息为本网版权所有,如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本网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