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2005 年,国内一家家上市公司的涉案高管被陆续曝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浮出水面,像一枚枚重磅炸弹,在我国会计界炸开。除了监管制度外,会计工具、会计人员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虽然财务欺诈和造假有深刻的经济、道德和制度等背景原因,但由于假的会计数字通过会计人员进行处理而表现在账簿和财务报表上。人们不禁要对看似精确到“一分不差”的会计工作,提出强烈质疑。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一系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本文拟着手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对其提出治理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由于会计信息的
2、编制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编制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会计信息编制者在利益驱使下,往往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形成“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2、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
3、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3、会计人员职务范畴造成的虚假会计信息。会计工作内容有时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
4、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5、失信成本低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力。由于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企业通
5、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为了占有一席之地,也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打击力度
6、明显偏弱。对单位处罚最低三千元,最高不超过十万元;对责任罚金最低二千元,最高不超过五万元;最高刑事处罚只有 3 年。这些处罚与造假者获取的暴利相比,高悬在头顶的法律之剑,看起来并不那么可怕。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一)、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2、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3、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
7、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二)、加大惩罚力度,实行市场退出机制。1、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2、实行市场退出机制。要尽快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即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
8、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三)、推行财务报表经济责任保险制度。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财务报表经济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当公司出现诚信,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就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四)、打造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对会计造假行为,我们不仅要加大惩罚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诚信工
9、程:1、建立信用档案。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还是空白。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2、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3、打造诚信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责任。会计环境对会计人员、对会计行为固然有重要影响,但主观上有的会计人员责任心差,道德失守、诚信缺失,信奉和为贵,不愿得罪领导和同事,甚至与领导合谋进行造假活动,成了事实上的具体造假者和执行者。因此,会计人员更应时刻讲诚信。4、构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构造会计诚信,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关心配合,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如果社会行业失去诚信,假冒伪劣、虚报政绩、隐瞒真相、坑蒙拐骗、贪污腐败、证券欺诈等现象盛行,那么会计诚信也就难以为继。因此,要加强社会各行业人员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和诚信是紧密相联的,规则意识淡薄,诚信必然失守,社会成员的市场竞争也必然是无序的竞争。就社会舆论而言,它代表了广大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