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文结合形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本中,多数文章教学都配置了插图,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论文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和研究。 【关键词】 图文结合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75-01 1 引言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每个知识章节都设置了“看图学文”知识板块,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语文教学类型,主要是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和规律入手,将生动的图画与文字的描写进行结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培养
2、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加强小学阶段图文结合教育教学形式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小学语文图文结合形式教学策略研究 2.1 加强学生对课本图例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于学会观察,小学语文看图学文教学中,低年级语文课文中包括了“多幅图”,中、高段包括了“单幅图”,这些图例多色彩鲜明、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教师在进行图文结合教学时,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的组合时,须指导学生掌握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指导学生认识单个图画时,要帮助学生结合文字说明掌握事物间的重要联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须掌握图文的
3、特定、重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1 2.2 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为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口说话的重要途径,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几乎每篇课文中都配置了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这些图片都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唤起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口才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须加强图文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2。 如在进行燕子专列课文教学时,文中设置了一幅图片(图一):来自瑞士的小女孩贝蒂堆在地上正在救护受伤的燕子,在进行文字描述时,只是将贝蒂如何救护燕子的过程用只言片语代替,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认真观察,观察贝蒂的神态和动作,要求小学生动手写一写对燕子救护过
4、程。有的学生这样写:“贝蒂带着帽子、穿着大衣,在白雪皑皑的山路上前行,北风在呼呼吹着,雪花却在翩翩起舞,贝蒂将燕子放在一棵大树的岩石内,尽管贝蒂已经被冻得四肢通红,但是她仍然坚持救护小燕子”。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贝蒂救护燕子的场景,但是通过学生的对插图的观察补充完整课文,既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课文查无不单单是辅助材料,更能挖掘课本深层次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主旨的理解。(如图1图2) 2.3 充分利用图文结合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图文结合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如果只配有一幅插图则只是对某一瞬间的场
5、景进行再现,无法直接表现出事物发展的联系,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加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3。 苏教版第二册乌鸦喝水文中配置了一幅插图(如图二):一只乌鸦面前放着半瓶水,这瓶水的瓶颈很深,乌鸦无法直接用嘴喝到水,文中只有几句话直接描写了这一场景“乌鸦看见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由这一场景引申出后面乌鸦如何喝到水的问题,文中的语文设置以及情节发展都是围绕这幅图来进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除了用石头让水溢出来还有什么办法帮助乌鸦喝到水,学生根据图文各抒己见,对课文进行扩写或仿写,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开放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2.4 结合图文加强语文基础
6、知识的学习 雾凇是四年级上册一篇简短优美的精读课文,文中设计了一幅精美的雾凇插图,教师可以利用图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东西,教师引导学生讲出雾凇的颜色,雾凇的形状,总结雾凇如何形成的,接着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除了理解雾凇的形成特点,还理解雾凇的美妙之处。另外,包括小学高年级学习的诺贝尔、秦兵马俑、郑和远航等课文,都是在图文结合基础上进行文学常识的传授。这样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了语文信息传递功能。 3 结语 图文结合形式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语文教学参与程度十分重要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图文结合课本的理解,积极加强教学策略研究,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发挥每幅课文插图的作用,保持语文课堂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郭辉雄.利用课文空白,开发思维潜能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4):37-38. 2 唐继荣.图文结合发展学生认识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4):5-6. 3 孙桂霞.图文结合,精彩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1(10):24-25.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