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也谈谈毕业生就业在各地高校,现在正是各企业招聘的高潮期,各种宣讲会、笔试、面试不绝如缕。毕业生如狗一般,再一次穿起西装,穿梭于各面试地点,在享受面试快感的同时,承受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作为百万就业大军中不起眼的一位,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永远都不要以为自己有多牛。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全国以及全世界的毕业生(海归)都在中国这个人才小市场(总量大,含金量小)寻找就业机会,这个数量多的比牛毛还多,所以大家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每个用人单位都会开出几十甚至上百个职位,但是适合你专业的只有几个。要知道,全国有一所清华,一所北大,一所人大,一个复旦,还有一个交大,他们一年输出的毕
2、业生足够应对这相当少数的职位,何况还有耶鲁、剑桥的回来和我们抢饭碗。大家都清醒清醒吧,当宣讲会开到北京的时候,北京高校已经将用人名额用去了百分之六、七十,上海的复旦、交大再拿百分之二十,还找得到你二、三流学校的?不是学校歧视,实在是供小于求。 二,永远都不要以为用人单位会将他所有的名额都给贵校。在每次宣讲会上,用人单位都会轻易将同学们的热情调动起来,“同学们放心,今年我们投放了三百个名额,欢迎大家报名,我们将给同学们提供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薪资。”三百个确实有可能,但是非常有可能包括二百五十个柜台岗,三十个内定的,留给可怜的同学们的只有那么少数几个了,大家争吧。单纯开宣讲会,用人单位已经起到了良好
3、的宣传效果,要知道这些毕业生将来都是巨大的消费群体,这样全国范围内名校的宣传,比做广告便宜多了。但是,你要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的。他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所以,不要寄希望于他在贵校投放完三百个名额,他们还要留有余粮在别处吹的。 三,找工作要对自己口,不要随大流,不要让用人单位牵着鼻子走。很多人的普遍经历是,应届生网上出来一个招聘简章,头也不抬先网申了再说,岂不知网申需要动动脑子。网申不应该是抓彩票,只有少数的单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每个人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有把握拿下的单位,而非泛泛而投。泛泛的结果就是屡次被鄙视,屡次受打击,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文不对口,词不达意。
4、四,选“庸”不一定选“贤”。有的人可能是优秀的,非常优秀的,但是你也不要期望每个用人单位都会欣赏你,因为用人单位在选适合他们公司的人,而非最优秀的人,所以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在选“庸”,而非选“贤”;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所以你干掉清华北大的,并不代表你比他们优秀多少,只能说明你更适合这个职位。“庸”不一定是庸才,而是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又不至于天天想着跳槽的那种人,这叫做踏实。就像找老婆,找贤惠的而不一定找选美冠军和校花,因为前者更适合做老婆,结婚以后过日子踏实。找工作和结婚一样,签协议等同于登记,违约要交违约金,跳槽那就是陈世美,红本换绿本,另攀高枝了。 五,气场很重要。贤才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目选”,我感觉在面试过程中,有经验的面试官会通过气场感应这个人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每个公司都有他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公司文化还是员工性格,应该都是比较统一和融合的。面试中,不仅硬件条件、软件条件要符合,如果气场不对,那也是有缘无分,很难结为连理之姻啊。 厚积薄发,可能也是在找和自己对路的气场吧。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