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1307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7 年 11 月 13 日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启示】 .1【浅析银行业混业经营使 CRM 发展呈三大趋势】 .3【2006 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5【分析 07 年中国银行业】 5【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7【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10【金融一体化趋势下的长三角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4【刘明康:全球银行业出现四大变化】 .15【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16【把脉银行生存现状中国银行业的品牌困惑】 20【中国银行业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现状及未来】 24【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26【金融全面

2、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处境及对策】 29【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 .3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发展设想】 .38【专业化与差异化:中小银行竞争策略】 .41【业内人士热议银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43【上海银行业 2007 呈现六大趋势】 .45【中国银行业直面国际化趋势】 .46【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47【聚焦中的中国银行业:八大趋势值得细看】 501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新趋势及启示】2006-08-14一.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特点及趋势在国际发展史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有 160 多年的,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3、不仅成为其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有赶超利息收入之势,如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达到 79.83%和 83.16%。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五大转变” 。(一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三个特点”一是经营范围广泛,品种繁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二是业务规模

4、日趋扩大,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1999 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1993 年至 1996 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 9120 亿美元增长到 121880 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 78%上升到142.9%,其中 7 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 2.2 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 7800 亿美元,资本总和为 450 亿美元;中间业务 3 年来平均增速为 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 9%和资本总额年均 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

5、业银行在 1980 年至 1990 年的 10 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 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 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 20%。三是服务手段先进,化程度高。科技程度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的出现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国际先进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在中间业务方面

6、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二 )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五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的和方向上已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由于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国际的经营区域突破传统的限制,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日益模糊,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涉及证券、保险等领域。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而扩大资金来源,使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发生变化,推动了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中间业务和2安邦信息检索服务资产负债业务的互动趋势。三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

7、汇等业务时,银行将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体现,也是客户给银行信用出售的补偿。四是由不承担风险的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转变。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往往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各类担保、承诺、代保管、承兑、押汇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五是由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转变。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实现了传统业务的突破,范围涉及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等众多领域。如从事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

8、务的几点启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们应立足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借鉴国际上中间业务发展的最佳实践,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发展中间业务的观念、和途径。(一 )发展中间业务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银行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在竞争过程中摆脱不了存款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观念,仍然把中间业务作为揽存和提高存贷款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而忽视其作为银行业创造效益的基本功能。商业银行内部对基层行处的考核仍以存款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为主,对中间业务的考核缺乏性

9、和激励性,从而使基层员工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事实告诉我们,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钱”途远大。因此发展中间业务必须首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一是转变经营战略。尽快摒弃把中间业务当做银行副业的思想,排除能否成为新的增长点的疑虑,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战略调整,谋求更大发展的思想。要把中间业务纳入整体框架之中,在综合经营计划中加大考核的比重。二是转变经营理念。彻底转变旧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发展中间业务,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并驾齐驱的经营理念。积极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只要政策允许、市场

10、需要、对银行发展有利,我们就要积极地创造条件,真正把中间业务放在优先的位置去开拓发展。三是转变管理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管理分散、配合不力现象,已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要设置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具有一定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开发和管理;制定中间业务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协调和发挥商业银行的整体功能,调动基层行处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推动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二 )中间业务必须坚持的三项经营原则一是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为达到扩大3安邦信息检索服务中间

11、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揽存目的,一味迎合客户,放弃或降低应收客户的代理费用。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无产出、负产出现象特别突出。实践证明,效益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其他任何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方商业银行普遍把经营效益视为生命线,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因此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要把经营效益放在首位。彻底改变目前银行忽视中间业务的做法,包括营业网点的设置、劳动组合的优化、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的选择、管理体制的确定以及先进设施伪装备等等,都必须体现效益至上的思想,以效益作为最高的评判标准。二是坚持风险控制的原则。随着的发展,中间业务的形式、和范围将不断创新,同时与其

12、他业务一样,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在业务创新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让业务创新在完善的制度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三是坚持优质服务原则。西方商业银行采用最为先进的设施或技术,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巩固其竞争地位。应当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起步了,但步子不够大,也不够快,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需要我们急起直迫。作为改进服务手段重要内容的化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改变条块分割状况,在增强银行的整体建设性和对客户的便利性方面下功夫,减少繁琐与浪费。要集中一定的力量,持久地开展市场需求调查和业务超前性,做到不仅

13、能及时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且也能创造和引导客户的需求。(三 )发展中间业务实行的三项基本策略一是产品开发策略。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对服务的需求,选择一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能发挥银行优势的中间业务品种,满足客户消费多元化和投资多元化的需求。二是市场营销策略。商业银行在选择目标市场策略时应采取差异性策略,细分客户市场,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间业务。通过推行多层次、全方位、化的营销方式,包括人员营销、广告营销、公关营销,主动向客户推介金融服务品种和业务品种,塑造自身形象。三是科技支持策略。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的核

14、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和设施的功能不完善及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短缺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展。银行许多中间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依托强大的资金清算系统和电子网络系统。同时要设计一个好的金融产品,创新一项有效益的金融服务,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在实现区域性、系统性联网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同时要努力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提高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浅析银行业混业经营使 CRM 发展呈三大趋势】2007-7-2混

15、业经营为 CRM 提供了更多的客户信息带来交叉销售机会4安邦信息检索服务混业经营使银行的业务拓展为 CRM 提供了更多的客户信息,交叉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新的发展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并从客户信息中挖掘出新的商机。这种新的商机可以称之为交叉销售(Cross-selling)。交叉销售是指同时向一位顾客销售多种相关的服务或产品。比如说,如果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商业银行,同时包括证券和基金等业务,交叉销售可包括向同一客户介绍贷款融资的业务;推荐购买股票、股票衍生工具;为客户提供上市、增发、在私募市场推荐投资者等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可以把交叉销售归为一站式服务的子类。可以说,混业

16、经营对 CRM 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能够帮助银行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 CRM 系统技术的要求:改良客户分类模型和关联分析模型为了在混业经营的情况下实现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CRM 系统必须改良分析模型,挖掘出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所必须的客户信息。以下两个分析模型是将作出最大改变:聚类:是把整个数据库分成不同的群组。它的目的是使群与群之间差别很明显,而同一个群之间的数据尽量相似。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客户细分。在开始细分之前不知道要把用户分成几类,因此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找出客户特性相似的群体,如客户消费特性相似或年龄特性相似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一些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营销方案。关联分析

17、:是寻找数据库中值的相关性。两种常用的技术是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关联规则是寻找在同一个事件中出现的不同项的相关性;序列模式与此类似,寻找的是事件之间时间上的相关性,如对股票涨跌的分析等。以上这两种分析模型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将得到很大的改进:聚类的改进:聚类时需要考虑客户在不同业务中的属性,确定客户类型的方法更加复杂。比如说,对单纯的商业银行来讲,一个存款数量很少的客户不是金牌客户。但对一个同时经营信贷和证券业务的银行来说,如果看到一个存款数量很少,但拥有大量股票的客户,银行会把他看成金牌客户。当股市发展形式不好时,可以向客户建议将部分股票转为存款。关联分析方法的改进:混业经营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关

18、联。银行从以往的销售数据中挖掘关联规则,分析顾客的购买习惯,发现哪些产品频繁地被顾客同时购买,从而可以将他们进行交叉销售。比如说,一个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 CRM 系统挖掘出一个关联规则:存款增长比较快的高收入者,上人身意外保险的比较多,那么它就可以向还没有上保险的这类高收入者推销自己的保险业务。在混业经营后 CRM 将融入整体 IT 架构,成为商业智能的一部分广义的 CRM 概念包含甚广,从前端客户服务,业务系统,到客户数据分析。易观国际认为,在混业经营和数据大集中的背景下,CRM 系统将越来越多的融入整个系统,而不是独立的。CRM 所需的前端渠道已经整合到前端渠道平台

19、,核心业务系统也已经整合,狭义的 CRM 系统只是商业智能的一个部分。一个完整的 CRM 系统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当银行进行数据大集中,IT架构整合之后,这些部分将不再独立存在。CRM 平台将被包含在前端渠道整合平台里。银行 CRM 数据仓库将被包含在一个银行统一的数据仓库中, “CRM5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分析决策系统”将成为银行商业智能决策系统的一部分。CRM 本身的概念渐渐淡化,成为 BI 的一部分。【2006 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2007-5-11IT 建设趋深,逐渐步入应用集成时代2006 年,中国银行业 IT 建设已经步入成熟期,正从数据大集中阶段向应用集成和金融创新阶段渐进过渡。四

20、大国有银行的信息化投资增速持续放慢,股份制银行信息化投资活跃,而起步较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则成为近两年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亮点。2006 年,信息化建设热点主要集中在网上银行、数据大集中后续系统建设、容灾备份、信息安全、IT 外包等,核心业务系统升级仍为 IT 投资重头。由人民银行牵头实施的主要有:2006 年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投入巨资建设涵盖全国范围的反洗钱系统,将全国银行交易数据集中,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在全国范围开始进一步加强个人结算帐户管理,进行相关的数据申报和系统建设。预计中国银行业 IT 应用市场规模将从 2005 年的 342.1 亿元上升为 2009

21、年的 506.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3%,增长势头良好。 2006 年底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银行业信息化投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其后几年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但速度相对 2005 年均将有所放缓。预计 2007 年2008 年,金融行业信息化的总体投入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下降。后数据大集中时代,各大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升级等大型项目保证了银行业信息化投入的增长;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这些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先期建设,其中信息化是重要部分。图 2005-2009 年中国银行业 IT 应用市场规模与预测2007 年2008 年,银行业将继续在 IT 外包服务

22、、商业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深入应用。多家银行在 2005 年启动银行灾备系统的建设筹划,未来两三年将进入下一步实施阶段;而且省级农信的系统建设在一开始就考虑了异地的灾备规划。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基本完成,硬件产品采购投入逐渐转变为日常性固定投入,投入数额基本稳定。重点主要放在对数据进行整合和进行数据挖掘,对各种应用软件如管理软件和商业智能(BI)的需求在显著增长,使软件产品投入比例扩大。同时各类系统建成后,服务支出比例将逐渐提高,IT 外包是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将部分业务外包给有实力和有经验的服务公司是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2007 年2008 年,银行业集成服务商市场策略将更趋灵

23、活,展会、论坛将继续为厂商市场开拓助力,而各大厂商在巩固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同时,也会加深和行业伙伴的战略性合作,以不断满足用户一体化需求,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 IT 架构和规划咨询服务。(来源:赛迪行业研究中心)6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分析 07 年中国银行业】2007-4-5建行、中行、工行梯次股改上市后,中国银行业的“关键词”已由“股改、上市”替代为“开放、资本” 。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境内注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如何统一,国有上市银行如何在盈利而非市值方面能与国际大型银行巅峰对决,中小银行如何在新资本协议中争取生存之道我们将一一阐释这些关键词的题中深意。今年可谓中国银行业走向弹

24、性产业的第一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作为这一行业的监管者,中国银监会需要给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它正在致力于统一中国境内注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所以,它需要一个更具弹性的监管风格。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资本充足率、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等规定显然已成为银监会今后监管风格的基石,因为在它们统一国内监管标准与国际监管标准的规划中,已决心参照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下称核心原则),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要求,将核心原则自我评估作为 2007 年的一项主要工作。银监会也会于今年在业内征求意见,并于 2008 年底前陆续发布有关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监管法规。对于

25、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层面而言,新版核心原则最大的变化是不单独考虑不同所有制对银行监管的影响。而新资本协议给予监管当局更大的决策自主权,因为新资本协议鼓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对风险的评估结果计算资本要求,计提风险拨备,增强了监管政策的风险敏感性和弹性。历史地看,银行业的监管模式经历了传统的行政审批监管,转向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条件下的标准化方法监管,进而发展到金融机构具有更大选择灵活性的内部模型监管方法。比如新资本协议给予各国监管当局更大的决策自主权,更为强调各国监管当局结合各国银行业的实际风险对银行进行灵活的监管。但此种弹性监管的前提是,银监会对遵守核心原则的现状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应找出现行监管体制的缺

26、陷。这也是刘明康将核心原则自我评估作为 2007 年主要工作的题中之意。自我评价是因为中国银行业在缺乏风险管理内在激励、外部监管和评级系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实施新资本协议存在不少障碍,要尽早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必须先改善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外部监管环境。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在今年致力于统一中国境内注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所以在监管当局介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在监管方法中考虑到适当提供对于金融机构改善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选择空间。与 1988 年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的体系更为复杂,其复杂性主要

27、来自于现实情况的多样性。这是银监会统一中国境内注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时的现实挑战。7安邦信息检索服务比如,相对于外资银行在华分行,本土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采用高级法的外资银行可从母国监管当局获得批准,东道国监管当局则可能不允许一些本土银行使用高级法。银监会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对象主要定位于大型商业银行,鼓励它们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所以,也有评价认为,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中,规模较小的银行(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将因此承担极高的成本。中国银行业已然全面对外开放,也已然融入了全球范围内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原则和框架的整合与统一,如何使监管原则更为灵敏地反映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成为中国

28、银监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来源:中国经济网)【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2006-10-25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事实上是在享受类似国家主权的信用,其信用程度相当高,只要不在现金流通上出现问题、发生支付困难,就能维持正常运转。这一问题的极端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业务,银行实行粗放经营,忽视金融服务质量,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盲目扩大营业网点。迄今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业务中仍占绝对优势。1995 年,76% 的存款由四大银行收纳,82% 的贷款由其支出。至 1999 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量已达到 12.7 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

29、0.6 万亿元,银行系统分支网点总数达到 11 万个。四大商业银行的职工总数是美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三倍以上,但管理的总资产却大大低于美国商业银行总和,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更是相去甚远。尽管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 20 年中,有令人信服和满意的增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性原因,与西方大银行相比,尚有较大距离,若以国际通用且最能反映银行业综合实力的资产回报率来分析,1998 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不足 0.2%,低于当时问题丛生的韩国银行 0.85%的水平,而西方全球性大银行的这一比率为 2.2%左右,高出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 10 倍。因此,加入WTO,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一、 “

30、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冲击(一 )银行业机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将紧随大批外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而来,这将对我国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的客户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外资银行的介人对国内银行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处理巨额不良贷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等方面都将形成一种挑战,国内银行如果不加快发展进程,将面临人才流失和风险累积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二 )外汇储备存款出现转移吸收企业存款和个人储蓄是大多数外资商业银行觊觎已久的业务。过去,我国法规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吸收存款的规模和范围,吸收境内存款规模不能超过其

31、总资产的 40%,存款范围仅限于境外和境内三资企业,所以外资金融机构负债中的国内存款并不占重要地位,从境外借入款项通常占其负债的较大部分。加入 WTO 后,外资银行可吸收的外汇和人民币储蓄存款范围拓8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宽,外资银行数量也会逐渐增加,企业及居民部分存款和储蓄可能转存到外资银行,这是国内金融机构最为担心的。据分析,若外资银行分行数量,从目前的 179 家,在中国 “入世”三年内增加 100 家,达到 279 家,增加 55%,估计外资银行吸收的外汇存款会增加 1 倍多。1998 年 179 家外资银行共吸收了45.5 亿美元外汇存款,平均每家 2500 万美元,如果按照每家增长 50

32、%的速度计算,279 家可吸收的外汇存款规模可达 104.6 亿美元,相当于从我国目前600 多亿美元的储蓄存款中转走 10%。(三 )外资银行会下大力增加人民币储蓄存款所占份额目前外资银行有人民币经营权的共有 25 家。 1998 年吸收人民币存款 37亿元,与我国庞大的储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目前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而经营本币业务是每一个外资银行追求的目标。加入世贸后,如果人民币业务对所有外资银行都放开,中外资银行争夺人民币存款和储蓄的竞争必然加剧。目前 25 家银行吸收的人民币是 37 亿元,平均每家 1.48 亿元,假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 10 倍,每家吸收

33、14.8 亿元人民币的存款,以 279 家外资行计算,它们所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可达 4129.3 亿元,与我国目前 76178 多亿元的各项存款余额相比,估计可占到 5%的份额。因此,加入世贸后,控制外资银行可吸收人民币资金的上限十分必要。当然,企业和居民在转移存款、储蓄到外资银行的同时还要克服外资行网点少、存储不便的困扰,并要承担由于国际政局和双边政治、经贸关系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所以,预计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实际转移到外资银行还要有一个过程。(四 )贷款业务争夺趋于激烈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业务。通过贷款,银行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关系,客户有了多余资金就会存入银行,从而保证银行资

34、金来源的稳定性。通过贷款,又可带动银行其它业务发展,所以贷款是银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外资银行为发展自己的市场份额、扩充实力,必然要以信贷为手段去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而且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风险相对小些。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态度好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国有商业银行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目前,外资银行贷款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的制造业,1998 年贷款额达到 109.77 亿美元,占贷款总额 44%。其中机械行业贷款 17.67 亿美元,占 7.07%,电子行业贷款26.56

35、 亿美元,占 10.63%,化工行业贷款 22.51 亿美元,占 9.01%,轻工行业贷款 27.34 亿美元,占 10.94%。随着外资银行贷款业务的拓宽,外资行除继续保持对上述行业或相应优质企业的贷款外,还将与中资银行争夺客户。二、中资银行的发展前景及设想(一 )坚持金融业的开放有一个缓冲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金融领域全面引入国际竞争,将使中国金融业面临世界开放市场的挑战,在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无疑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转换和再生的过程,并有可能使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局面,将使民族金融业在业务、人才、管理以及监管等方面面临直接冲击。中国许多银行业人士对于对外开放银行业务反应

36、强烈,认为在 5 年内彻底开放银行业,时间是十分过于急迫了。9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在经济转轨关键时期对外资银行开放过快不利于金融稳定。中国政府在三年内,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转亏为盈的决心不会改变。因此,今后一年中,将有较多国企,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会因得不到各级政府继续支持而破产。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仍将持续上升。所以,中国的银行体系,正面临国内强化改革压力的严峻考验。在此关键时刻,过快开放银行业,尤其是过多、过快开放本币业务,可能使外资银行实力短期内迅速增强。据世界银行一位对中国银行业界有研究的专家拉迪指出,大约需要 10 年,中国银行业才能作好准备,而不至于陷入险境。原因之一是中国银行业普遍存

37、在资本充足率不足的情况,补充资本金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其次,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在 5 年内难以清除。现已有计划将这部分债务以折价或证券化的方式出售,但此过程需花上数年甚至更长。银行业普遍认为,重建中国脆弱的银行系统,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完全进入本国市场,而不引发国内金融危机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对金融业的开放,必须有一个缓冲期。(二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在国际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在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变动下,全球银行业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90 年代中期以来,商业银行的购并活动从未停息,其跨业经营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变动产生金融混业经营和管理的原因:一是科技发展和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技术手段对

38、金融的监管能够严格实施;二是由于金融业竞争的需要。展望历史,美国在 1933 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在 1934 年通过了美国证券法 ,此后走上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道路。但在 1985 年公布的世界十大总资产规模和竞争力最强的商业银行中,美国只有一家花旗,名列其中第七位。为此,美国在 1986 年一月破例批准 J.P.摩根成为第一个商业银行开始经营证券和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在随后的十来年,美国有数十家金融机构进入了跨业经营,1999 年 11 月 4 日通过的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标志着自此美国金融业开始走上混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道路。中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该怎么办?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后一

39、块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阵地,而且 1995 年中国颁布实施商业银行法开始实行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走完这一步。我们认为,尽管就目前而言,条件不太成熟,但是混业经营和混业管理是必然的选择。以国际融资证券化为例,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证券融资已占国际融资总额的 80%,而国际银行信贷所占份额则由 80 年代前半期的 60%降至 20%左右。国际资本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也决定我国引进外资今后必然的选择只能是更多地采用证券融资的方式。所以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引起金融结构的自由化,也必将导致业务范围的自由化。国际竞争的压力,科技手段对监管混业经营

40、管理的可能,加上金融业正在向多极化发展,中国银行业必将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三 )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加入 WTO 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金融监管当局必将全面修改和整理所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文件,废止一些不适用的条款,形成与国际立法接轨,又符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情况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在完善我国金融主体法律的同时,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外资银行法 、 合资银行法 、 外资财务10安邦信息检索服务公司法 、 信托法 、 外资金融机构违法经营处罚条例等相应法律、法规,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资产实力、资本金标准、业务范围、内控制度、信息披露、违法处理等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届时,进一步

41、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将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以及健康、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各国的经验证明,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金融业向综合化、集团化发展,金融业呈现先分业经营后混合经营发展的趋势,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亦正朝着先分后合的方向前进,一些国家的多个监管机构纷纷合并,成立单一监管机构对所有金融机构和业务实行统一监管。为此,1997 年 5 月,英国工党政府财政大臣布郎宣布,英国将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 9 家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FSA),负责对每个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的监管。最近,日本也已经组建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督厅。因此,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下,中国

42、的金融监督体系也必然进行改革。我们期望,在以后的几年里,将目前比较分散的监管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当局,负责所有金融机构和业务的监管,同时完善各项监管手段,制定金融风险国内、国际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运用电子技术进行实时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针对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大幅度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来源:金融网)【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简介:2006 年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的同时,资产质量继续改善,经营绩效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及

43、经营战略转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认为,这些特征将不同程度地在 2007 年延续。同时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国内银行业的同业竞争、发。 。 。 作者:葛兆强,刘勇2006 年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的同时,资产质量继续改善,经营绩效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及经营战略转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认为,这些特征将不同程度地在 2007 年延续。同时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时代的到来,国内银行业的同业竞争、发展策略、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监管取向等方面将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一、2006 年我国银行业运行主要特征(一 )信贷投放扩张速度较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44、 “存款定期化”现象出现逆转信贷的迅速膨胀是 2006 年金融运行的一大突出问题。年初央行确定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为 2.5 万亿元,一季度就完成过半,前三季度达到 2.76 万亿元。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拉动;二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导致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是银行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战略还没有彻底转变。监管部门多次给予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贷款增长过快势头才得以控制。11安邦信息检索服务一改 2005 年存款定期化趋势,2006 年存款期限结构出现了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余额占比上升的趋势。三季度末,人民币企业存款

45、余额同比多增 3034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 4717 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683 亿元。活期储蓄存款同比多增 1632 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 1329 亿元。我们认为,活期存款上升说明货币的流动性增强,经济活跃程度提高,进一步显露出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开始增多,其中 2006 年股市行隋的火爆就分流了大量居民定期储蓄。(二 )不良贷款全面 “双降” ,案件数量明显减少,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逐步下降。三季度末,境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36 亿元,比年初减少 526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 7.3%,比年初下降 1.3 个百分点。值得考究的是,这种资产质量改

46、善是在不良贷款大量剥离的情况下实现的。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实际增加为 21764 亿元,而根据央行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核算,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为 20612 亿元,中间差额1152 亿元就是上半年不良贷款的剥离数量。据此判断,当前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是明降暗升,这与 2005 企业盈利状况整体下降导致银行坏账滞后性上升有关。银行业机构案件数量和风险金额明显减少。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 724 件,比上年同期减少 190 件。银行案件导致的风险金额约 20 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1.4 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理作案人员 744人,比上年同期多处理 181 人。银行业

47、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季度末,境内主要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 3968 亿元,专项准备金抵补率为 41.3%,比年初提高 17.3 个百分点,专项准备金缺口比年初缩小 1479 亿元。(三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工作全面深入推进,银行经营绩效显著提高继交通银行、建设银行 2005 年香港成功上市之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于 2006 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国有银行产权体制改革再次取得重大进展,这也意味着,传统国有银行与中小股份制银行的体制差异基本消失。招商银行也于 2006 年 9 月 22 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实现“A+ H ”上市的商业银行。尤其对于国有银行来说

48、,公开上市在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强化竞争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将最终反映为各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2006 年前三季度,建行境内外业务实现经营利润 377.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29.2 亿元,增长 52%,超过上年全年经营利润 33.3 亿元;交通银行实现净利润 90.1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94%。(四 )经营战略转型得到高度认同,但转型的同质化趋势明显,零售银行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新领域我国银行业经营战略转型在 2006 年继续推进,零售银行和中小企业信贷成为众银行新的战略重点。零售银行方面,招商银行率先提出大力

49、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工商银行提出向理财业务为核心、财富管理型的现代综合理财服务战略转型,中国银行宣布进军中高端理财领域,交通银行要在“3 年内打12安邦信息检索服务造中国最佳零售银行” ,民生银行对实现“2008 年零售业务占比达 30%”的目标信心十足;光大银行提出打造理财银行战略目标,欲做零售银行中端市场的领导者;兴业银行将信用卡中心和零售银行管理总部迁设上海,率先在国内推行零售银行事业部制改革。中小企业信贷方面,民生银行把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视作第二次腾飞的“蓝海” ,先行推出了“中小企业信用融资系统” ;华夏银行给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开出最高 1000 万元的贷款额度,比业内普遍认同的 500 万元最高贷款额高出一倍;浦发银行 2005 年 6 月成立了专门的中小客户部;深发展更是明确提出要打造“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专业银行” 。国有(控股)银行也不愿错失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快速成长的历史机遇,如建行已出台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指导意见 ,并建立了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体系;工行在各省市推出了适合当地情况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各支行都配备了充足的客户经理。中小企业之所以为这些银行所瞩目,主要源于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大企业利差贡献的渐降、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以及银行征信能力、定价能力的不断提升。(五 )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