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DB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37/T 莱芜猪Laiwu Black-发布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局 发 布 DB37/T 1前 言本 标 准 第 4条 为 强 制 性 的 , 其 余 为 推 荐 性 的 。 本 标 准 的 附 录 A为 规 范 性 附 录 , 附 录 B为 资 料 性 附 录 。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 标 准 替 代 莱 芜 猪 标 准 DB37/T076-90 本标准起草单位:莱芜市畜牧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述东、徐云华、曹洪防。 DB37/T 2莱芜猪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莱芜猪的品种特征、特性、鉴定
2、方法和评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莱芜猪品种鉴定和等级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XNY/T61-1987 瘦 肉 型 猪 选 育 技 术 规 程 GB13078-2001 饲 料 卫 生 标 准 GB/T17823-1999 中 、 小 型 养 猪 场 兽 医 防 疫 工 作 规 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D B37/T302-
3、2002 种 猪 场 建 设 标 准 DB37/T304-2002 规 模 化 猪 场 生 产 技 术 规 程 3 品种特征、特性莱 芜 猪 属 我 国 华 北 型 优 良 地 方 种 猪 , 原 产 于 山 东 省 莱 芜 市 及 周 边 地 区 , 具 有 性 成 熟 早 、 繁 殖 力 高 、 利用年限长 、肉质好( 尤其是肌 内 脂肪含量高) 、抗逆性 强 、遗传性能 稳定等特点 ,是生产优 质肉猪的 优秀母本。3.1 外貌特征体 型 中 等 , 体 质 结 实 , 皮 毛 全 黑 , 毛 密 鬃 长 , 耳 大 下 垂 , 嘴 长 直 , 额 部 有 6 8 条 倒 “八 ”字 皱
4、纹 , 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大不过垂,后躯欠丰满,有效乳头 8 对 以 上 , 乳 房 发 育 良 好 。3.2 繁殖性能经产母猪产仔 14.5 头 , 产 活 仔 12 13 头 , 初 生 个 体 重 1.0kg, 60 日 龄 断 奶 窝 重 140kg。 3.3 育肥性能在 本 品 种 饲 养 标 准 下 , 8 9 月 龄 体 重 90kg, 平 均 日 增 重 420g、 胴 体 瘦 肉 率 45%、 料 重 比 4.21。 3.4 肉质性状按 GB8466-87 的要求进行屠宰,肉质性状:pH 16.06.6,肉色 3.0 4.0 分 , 大 理 石 纹 3.5 分 以 上 ,
5、 肌内脂肪 6.0%以 上 , 系 水 率 85%, 嫩 度 ( 剪 切 值 ) 2.8kg。4 鉴定方法和评分标准4.1 鉴 定 时 间鉴定评分在 2 月 龄 、 6 月 龄 和 24 月 龄 进 行 。4.2 鉴定内容品种特征、体质外貌、体重体尺、生产性能。4.3 品 种 特 征 和 体 质 外 貌 的 评 分 标 准 见 附 录 A.1。4.4 2 月 龄 、 6 月 龄 、 24 月 龄 评 分 标 准 见 附 录 A.2、 A.3 和 A.4。4.5 肥 育 性 能 评 分 标 准 ( 用 于 种 猪 的 同 胞 或 后 裔 测 定 ) 见 附 录 A.5。4.6 评 分 分 级 标
6、 准各项分值按百分制独立评分,将各项指标的分数累加查附录 A.6 即 可 确 定 等 级 。DB37/T 35 评定条件5.1 符 合 本 品 种 特 征 , 健 康 无 病 。5.2 血 统 来 源 清 楚 , 系 谱 记 录 齐 全 。 生 殖 器 官 发 育 正 常 , 无 遗 传 缺 陷 。6 评定说明6.1 种猪分 2 月龄、6 月龄、24 月 龄 三 个 阶 段 进 行 评 定 , 以 24 月龄的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成绩。若有同 胞或后裔育肥测定成绩,则 24 月 龄 评 分 占 80%, 育 肥 评 定 占 20%, 累 加 即 为 最 终 评 定 成 绩 。6.2 种公猪繁 殖性
7、能的评定, 按该猪所配 3 头母猪 3 窝的均值表 示, 如有 3 头 以上后裔 (或半同胞姊妹) 则用其平均繁殖性能表示;母猪按 1 3 胎 最 高 产 次 评 定 。6.3 肥育性能 : 母猪用 3 头以上后裔 (或全同胞) ; 公猪用其 10 头以上的后 裔 (或半同胞) 平均成绩表 示。6.4 单 项 评 分 结 果 , 不 能 超 过 该 项 规 定 的 最 高 分 数 。DB37/T 4项目最高评分理想要求2、6 月龄 24 月龄品种特征及 体 质 结 实 , 结 构 较 紧 凑 。 皮 毛 全 黑15 8整体结构 额部有 6 8 条倒“八”字皱纹。前 躯 5 2 前肢健壮,肩背结
8、合良好。背腰较平直,结合良好,腹大稍下中 躯 4 2上,排列整齐。臀 部 发 育 相 对 较 好 , 肢 蹄 结 实 , 公后 躯 6 3皮无蓄尿。体 重 父 母 体质外貌指 标 ( kg)公 母15 15 40 特 15 特 15 符附录 A(规范性目录) 莱芜猪鉴定标准A.1 品 种 特 征 和 体 质 外 貌 评 分 标 准, 耳 大 下 垂 , 嘴 长 直 ,垂,有效乳头 8 对以猪 睾 丸 发 育 良 好 , 包A.2 2 月 龄 评 分 标 准评分 等级 评分 等级 评分 标准 评分13 13 36 1 12 1 12 合最 高11 11 32 2 9 2 9 A.1 309 26
9、 3 5A.3 6 月 龄 评 分 标 准性 别 体 重 (kg) 体 长 (cm) 胸 围 (cm) 父 母 体质外貌公指标50评分20指标98评分15指标84评分15等级 特评分10等级 特评分10标准 评分45 17 94 13 80 13 1 9 1 940 14 90 10 76 10 2 8 2 8 符 最3 6 合 高母 60 20 102 15 92 15 特 10 特 10 A.1 3055 17 98 13 88 12 1 9 1 950 14 95 10 84 10 2 8 2 845 10 92 8 80 8 3 6DB37/T 5日 增 重 (g) 瘦 肉 率 (%)
10、 料 重 比 ( : 1)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460 以上 30 48 以上 40 4.0 以下 30100 7 122 6 110 6 12 15 40 15 125 16 A190 6 115 5 105 5 10 13 34 13 105 13A.4 24 月 龄 评 分 标 准性别 体重(kg)体长(cm)胸围(cm) 产仔数20 日龄 窝 重 (kg)60 日龄断 奶窝重(kg) 体质 外貌评 指 评 指 评 头 评 指 评 指 评 标 评指标分 标 分 标 分 数 分 标 分 标 分 准 分125 9 130 8 120 8 15 20 52 20 155 20115
11、8 125 7 115 7 13 18 44 17 135 18公105 7 120 6 110 6 12 15 40 15 125 1610 13 34 13 100 13 符 最120 140 9 138 8 123 8 15 20 52 20 155 20 合 高110 8 130 7 115 7 13 18 44 17 135 18 表 15母A.5 肥 育 性 能 评 分 标 准分420 459 27 46 47 36 4.2 4.1 27380 419 24 44 45 32 4.4 4.3 24340 379 21 42 43 28 4.6 4.5 21A.6 综 合 评 定 分
12、 级 标 准等 级 特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分 数 100 91 90 81 80 71 70 60DB37/T 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B.1 莱 芜 猪 饲 养 标 准 每 kg 料 含 日采食风类阶段 别 仔消化能 (兆焦) 粗蛋白 ( %) 钙 ( %) 磷 ( %) 食 盐 ( %) 干料量( kg) 哺乳期 12.96 19 0.65 0.55 0.35 0.50 猪 后 前 期 备 26 月 龄 公 后 期 猪 78 月 龄 后 前 期 备 26 月 龄 母 后 期 猪 78 月 龄 12.33 16 0.72 0.58 0.48 1.35 11.70 15 0.81
13、0.65 0.50 1.60 11.70 15 0.53 0.42 0.44 1.60 11.29 14 0.64 0.50 0.50 2.00 种 非配种期 10.45 12 0.66 0.53 0.42 1.90 公猪 配种期 12.54 16 0.60 0.48 0.38 2.40 妊娠前期 10.03 10 0.57 0.45 0.36 2.20 种母 妊娠后期 10.45 11 0.58 0.47 0.33 2.10 猪 哺乳期 12.54 17 0.75 0.50 0.50 4.00 前 期 育15 60kg 肥后 期 猪 61 90kg 12.54 17 0.56 0.44 0.
14、40 1.80 12.12 16 0.52 0.42 0.33 2.50 注:哺乳仔猪日采食风干料量是指 28 75 日 龄 平 均 采 食 量 。 B.2 莱 芜 猪 有 关 照 片 DB37/T 7莱芜猪 品种标准编制说明1、 任 务 的 来 历 及 工 作 简 要 过 程莱芜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有 5000 多 年的饲养历史,82 年收 录中国猪品种志 。具 有 肉 质 好 , 肌 内 脂 肪 含 量 高 , 产 仔 多 、 抗 逆 性 强 等 突 出 特 点 , 主 要 产 于 莱 芜 市 及 周 边 地 区 。 中 心 产 区 莱 芜 市 2003 年 存 养 量 10000
15、 余 头 , 近 年 来 已 向 吉 林 、 河 北 、 内 蒙 古 、 江 西 、 福 建 、 浙 江 、 安 徽 等 20 多个省及省内地区推广 10 万 多 头 。1990 年山东 省标准计量局发布了 莱芜猪 地方标准 (D B37/T076-90) , 对促进莱芜猪的保纯选育 和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十几年来的生产繁育和育种选育, 使莱芜猪体质特征明显改善、 育肥性 能、繁育性能等生产性能都有较大提高。为了加强莱芜猪的规范管理和选育提高, 帮助生产者、 经营者正确认识和鉴定现代莱芜猪的品种质 量 和 等 级 , 由 山 东 省 畜 牧 办 公 室 提 出 , 由 莱 芜 市 畜
16、牧 办 公 室 起 草 该 标 准 。 并 替 代 原 莱 芜 猪 标 准(D B37/T076-90) 。2、 该 标 准 所 用 数 据 主 要 有 莱 芜 猪 原 种 场 及 莱 城 区 、 钢 城 区 5 个 莱 芜 猪 繁 育 场 获 得 , 由 莱 芜 市 畜 牧 办公室经统计分析后形成草稿。测 定 内 容 、 方 法 与 要 求 是 : 体 型 外 貌 , 以 繁 育 场 抽 样 测 量 为 主 ; 生 长 发 育 , 以 近 年 来 莱 芜 猪 后 备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试验数据为主;繁殖性能,以近年来原种场及繁育场繁育成绩统计数据为主;屠宰、分割及肉质性能,以近期内试验数据和曾
17、勇庆等肉质测定数据为主。 本标准制定的指标略低于实际测定的指标。 3、 本 标 准 实 施 后 的 效 果本标准实施后, 将使莱芜猪的生产和经营单位、 科研部门能正确鉴别与评定其品种质量和等级, 并 对莱芜猪的繁育推广和选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可大大提高以莱芜猪为基础母本生产优质肉 猪的效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养猪业发挥更大作用。4、 分 歧 意 见 及 处 理 说 明本标准起草过程中在征求意见时, 有专家提出莱芜猪母猪按 13 产, 最高 产仔评定是否妥当, 经过 认真讨论,认为莱芜猪性成熟早,但体成熟晚,达到 24 月 龄 3 胎 时 才 能 体 成 熟 , 所 以 13 产 性
18、能 不 稳 定,从第 3 胎至第 10 胎 为 高 峰 期 , 因 此 以 13 产最高产次为评定依据是符合莱芜猪实际的。其它无分 歧意见。5、 贯 彻 标 准 的 主 要 依 据 及 建 议 标准发布后, 将通过省、 市、 区畜牧主管部门、 莱芜猪原种场、 科研院校和技术服务部门予以执行,并依据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 、 农业部种畜禽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进行严格管理。6、 各 项 数 据 测 定 结 果6.1 繁 殖 成 绩 见 下 表DB37/T 8莱芜母猪 1 3 产 最 高 产 次 统 计 表N 产仔总数(头) 产活仔数(头) 初 生 个 体 重 ( kg) 60d 断 奶 窝 重 ( kg
19、) XSE XSE XSE XSE 593 14.810.15 12.810.13 1.110.14 151.081.72 6.2 生 长 发 育 成 绩 见 下 表莱芜猪生长发育成绩统计表 性 N 2 月 龄 6 月 龄 24 月 龄 体 重 ( kg) N 体重(kg) 体长(cm) 胸围(cm) N 体重( kg) 体长(c m) 胸围(c m) 别 XSE XSE XSE XSE XSE XSE XSE 133 15.490.20 24 49.650.62 93.650.53 82.590.53 118 120.451.21 127.241.25 118.371.10 266 15.5
20、10.17 21 56.720.54 97.870.38 84.360.41 217 137.531.34 135.481.45 120.831.24 6.3 莱 芜 猪 育 肥 性 能 见 下 表莱芜猪育肥性能统计表 N 日 增重(g)( 209 0kg) 料重比(:1 )(2 09 0kg) 瘦肉率 (%) ( 90kg) XSE XSE XSE 33 43015 4.110.26 47.360.72 6.4 肉 质 品 质 指 标 见 下 表莱芜猪肉质品质指标统计表N 肉 色 ( 分 级 ) 大 理 石 纹 ( 分 级 ) pH 系 水 率 ( ) 肌内脂肪() 嫩 度 ( 剪 切 值 ) XSE XSE XSE XSE XSE XSE 66 3.560.48 3.620.42 6.600.24 85.983.15 10.413.87 2.710.21 7、 修 改 完 善 该标准草稿形成后, 先后向 5 个单位 的 8 位专家 发出征求意见表, 共收回 8 份修改 意见表。 于 2003年 12 月 12 日邀请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 所、 莱阳农学院等单位的长期从事猪育种与生产的专家, 及参与起草的人员对提出的意见共同进行了全 面讨论,充分论证,最后修改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