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循环经济:鹤壁发展的快车道[五篇](四).doc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05860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鹤壁发展的快车道[五篇](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循环经济:鹤壁发展的快车道[五篇](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循环经济:鹤壁发展的快车道[五篇](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循环经济:鹤壁发展的快车道五篇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刘克梁 (宜昌市委党校湖北宜昌443001) 摘要。循环经济是符合生态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但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认识上和体制上的误区。因此,要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建设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互为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1.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1.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

2、的公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与自然关系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普遍矛盾。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平衡稳定是生态系统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点是重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在资源供求和环境容量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从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角度,提出了“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将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高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它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防止“环境贫困”,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生活质量差距

3、。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从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2.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它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一是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21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完善;三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现在的经济发

4、展趋势来看,到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将不容置疑,但是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因此,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3.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符合国情,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它将生态系统理念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就注重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统一

5、,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 经济运行质量。因此,循环经济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2.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

6、问题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还仅仅局限在领导层、少数部门、少数地方、少数人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气候”。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2.1.认识问题。 2.1.1.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却呈现出反向的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资源危机凸显,资源紧缺,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已经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又因为末端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并且污染治理与经济收益相矛盾;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低,可以收回利用

7、的原材料被排放,加重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规范,忽视了环境容量,只注重排放浓度的控制。另外,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是将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仍然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供应枯竭,最终将导致生存环境的恶化。 2.1.2.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较为片面。循环经济是一种以低投入实现高效率利用、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使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来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充分体现了事前预防污染、产品全寿命周期控制污染的优越性,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

8、济并不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是在新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和改善环境,首先强调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然后是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再 生。实际上,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对立,实现两者的统一。 2.体制问题。 2.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计划经济体制更起作用。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只有在以单一计划配置资源的传统经济体制下,排除了市场的作用,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才

9、能在政府的严格计划下进行,并且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政府必须拥有十分健全的信息储备系统;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要基本一致;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决策队伍,而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却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宏观政策失效,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 2.2.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便越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目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企业发展它起着主导作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非对称性问题,也就是市场的作用存在盲区,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即对于环境污染、废弃

10、物的处理,不受到市场的约束,市场的运作将没有效用。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加载到企业成本中去,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等外,还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以期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1.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 循环经济是一种反传统的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脉络相通,仅 仅依靠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在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的强制性,把循环经济从一种经

11、济理论转变为人人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巩固其在社会中稳定发展、切实贯彻的坚实基础。因此,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法制建设。要明确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它是通过循环经济立法为实现经济利益和保护生物圈的共同利益的思想和需求,即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修正完善一些环保法律相关制度,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再次,必须通过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引导,实现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职责,形成以立法为基础,以行政措施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结构,特别要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

12、最后,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增强循环经济立法的可操作性。在依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协商,统筹安排,科学决策。 3.2.建设绿色gdp核算体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这就要求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去建立科学的、绿色gdp的核算体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必须结合国情,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滥用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现在,在在gdp计算方法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没有从最终附加值中扣除,环境治理的费用还被列入了国民收入。现行核算方法严重背离了经济运行

13、的实际,并不能对“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个原则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导致了以环境资源存量和质量迅速恶化为代价的虚假繁荣。循环经济的实施,将对国民财富的积累与国民财富的质量评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此,在宏观层次上,必须要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从 企业到国家应加快建立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gdp核算体系,以达到结合环境因素和消耗量,全面、客观地评价经济状况,使其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代价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绿色核算应成为修正经济建设成就的基本手段,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 3.3.开发并建立绿色技术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

14、术的作用,以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发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其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以环境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置废弃物。环境无害化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和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无害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针对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应重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将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解振华.坚持求真务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经济杂志,2021,(8).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2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265. 3李健,等.论循环经济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4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21,(3)刘克梁(1966-),男,湖北荆州市人,宜昌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和循环经济研究。第 8 页 共 8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