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5 课 小泥人一、教材分析 民间艺人用天然或廉价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小工艺品,博得人们的喜爱,其中泥彩塑更是倍受青睐。最著名的当数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人。江苏无锡的惠山泥人,相传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造型简朴;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特别是小泥人“大阿福” ,外型丰满,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欣赏无锡泥人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掌握制作方法和步骤,并尝试以泥土为材料,捏制小泥人,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1)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了解无锡惠山泥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操作领域:通过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泥塑的表现方法并塑造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情感领域:增强学生对
2、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对祖国文化传承问题的思索。(2)学习内容教学重点:能掌握小泥人的塑造方法并表现它的动态。教学难点:想像一定的情景,依据情景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泥人,掌握塑造人物细节的技法(如:五官、服饰、手的表现方法)。(3)课 时:1 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惠山泥人的欣赏图片,泥土及泥塑工具,盒子等。学生准备一一泥土及泥塑工具。教学思路:一、欣赏激趣:(1)教师准备一个精美的盒子,在里面放上无锡的惠山泥人“大阿福” ,请同学猜猜盒子里放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激发兴趣。(2)教师出示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大阿福”及“手捏戏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色彩特点。无锡
3、泥人:“大阿福”造型夸张,头和身子压缩成一团,稚拙天真,富有儿童情趣,主要适合儿童玩耍。手捏戏文:它是写实风格的泥塑,讲究“情、俏、稳” 。情:情趣,俏:形象俊俏,稳:姿态稳定。(3)教师说一说“大阿福”的传说 传说在无锡地区的山上住着一对人形巨兽“沙孩儿” ,他们力大无比,山中各种猛兽只要见到他们微微一笑,便会伏俯投入怀中,被他们吞噬,山下山上的老百姓均可安居乐业。为了怀念“沙孩儿”的功绩,人们用泥土捏制了笑盈盈、胖墩墩的“大阿福” ,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二、游戏学习: (1)感受泥性。学生依据自己的喜爱,用泥来捏制各种东西,感受泥的特性。“你用泥捏了些什么?你是怎么捏的?”请学生说出
4、自己的感受和常用的技法:搓、团、拍、压等。(2)试捏外形。教师讲解泥塑人物的轮廓制作方法,强调“随意捏” ,要大胆,可夸张一些。请学生尝试随意捏制一个小泥人的外型。(3)调整动态。师生共同欣赏小泥人不同动态的图片,并跟随歌曲泥娃娃,模仿小泥人的动作,做一做“小泥人体操” 。学生依据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姿势,捏小泥人的动态。提示:如果做的小泥人不够生动,只要将头和身体的姿势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把四肢稍作调整就可以了。(4)美化泥人。教师展示小泥人的图片,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小泥人的美化方法,上色彩绘要诀:“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鞋子最
5、后” 、 “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 、 “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提示:彩绘要待泥胚阴干后,用细砂纸砂光,再用白色水粉颜色上底色,然后彩绘。使用其他辅助材料一一弹簧:可以做成人物的帽翅或小动物的头及尾部,增添动感及趣味性。小绢花:可插在人物的头部,增强作品的立体感。火柴棒:可做成纸制的兵器及装饰。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作品。三、激励评价:(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或喜爱的小泥人形象。(2)学生可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组合,编唱与作品有关的小故事。四、课后延伸: 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民间彩塑艺术,如战国时军事家孙膑为研究战术摆的泥人阵,无锡惠山泥人与“手捏戏文” 、天津的“泥人张” 、陕西“凤翔泥偶” 、北京的“兔二爷”等,并引导学生从表现的内容及造型、色彩上进行赏析,感受其质朴的艺术风格。 欣赏的同时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这些民间艺术品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现在又有什么作用?有些民间艺术已失传或将要失传,是否这些艺术品已没有人喜爱、没有艺术价值呢?我们该怎样对待它们?